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危险因素及治疗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方法,采用念珠菌直接镜检和培养的方法将156例患者中阳性者分为RVVC组和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组,阴性者为对照组,分析各种危险因素在三组之间的差异,并对克霉唑乳本配方阴道栓和制霉菌毒素不治疗RVVC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使用抗生素,阴道冲洗,口服避孕药,妊娠是RVVC的危险因素,克霉唑乳酸配方阴道全可有效预防RVVC的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康妇消炎栓配合克霉唑阴道泡腾片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6月-2012年6月我院妇科门诊RVVC患者88例,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治疗组采用康妇消炎栓配合克霉唑阴道泡腾片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克霉唑阴道泡腾片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28-35天随访的总有效率和显著率分别为95%和80%,复发率为5%.对照组治疗后28-35天的总有效率分别和显效率分别为82.5%和60%,复发率为1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妇消炎栓配合克霉唑阴道泡腾片治疗RVVC为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克霉唑栓联合红光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7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克霉唑栓联合红光治疗,对照组采用克霉唑栓治疗,对照两种治疗方法有无明显差异.结果:观察组治愈36例,复发2例,治愈率94.73%.对照组治愈8例,复发30例,治愈率21.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克霉唑栓联合红光治疗RVVC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克霉唑栓治疗RVVC.  相似文献   

4.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是由念珠菌引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妇女1年内发作4次或以上称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RVVC是近年来VVC治疗的难点之一,目前国内外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案,其治疗原则包括强化治疗和维持治疗,本文综述了伊曲康唑、氟康唑、咪康唑、克霉唑和乳酸杆菌等药物治疗RVVC的效果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患者用氟康唑口服联合克霉唑阴道片外用治疗效果,研究治疗RVVC 的有效措施.方法:运用前瞻性对照试验,对照组(n=30)RVVC 患者用氟康唑胶囊给予口服;观察组(n=30)RVVC 患者口服氟康唑胶囊与克霉唑阴道片阴道外用,3 个月经周期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口服氟康唑胶囊联合克霉唑阴道外用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疗效显著,有较高的安全性,使用方便,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克霉唑栓配伍保妇康栓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外阴阴道念珠菌病204例用克霉唑栓+保妇康栓治疗,观察治疗1周、2周症状、体征和镜检指标情况。结果:治疗1周、2周后临床疗效有效率分别为87.7%、96.56%。实验室微生物疗效有效率分别为95%、97%。结论:以克霉唑栓+保妇康栓治疗后明显改善症状和体征,是一种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方法观察两组:Ⅰ组给予克霉唑栓500mg单次阴道上药;Ⅱ组给予克霉唑栓500mg单次阴道上药,同时氟康唑150mg/天口服,连用3天;两组均月经后第一天重复克霉唑栓用药6个月,Ⅱ组同时口服氟康唑150mg/天1次即可.结果两组治疗后1周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3月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6月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克霉唑栓阴道上药及氟康唑口服联合应用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治疗和预防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孙瑞珺 《中国医疗前沿》2010,5(16):49-49,39
目的观察并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70例妊娠期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采用中药坐浴+克霉唑栓+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克霉唑栓+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治疗前后观察临床表现,并进行妇产科检查及阴道分泌物镜检。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但组间比较观察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p〈0.01),用药期间各组对象无任何不良反应,也无畸形胎儿出生。结论中西医结合为妊娠期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经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氯康唑胶囊联合克霉唑阴道栓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口服氟唑胶囊150mg2次,克霉唑栓阴道后穹窿上药7次为一疗程。结果:复发性阴道念珠菌病48例,近期治愈率为72.9%、有效率97.9%;远期治愈率93%、有效率97.6%;且副反应少。结论:氟康唑联合克霉唑栓时复发性阴道念珠菌病疗效满意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克霉唑500mg阴道栓(凯妮汀)单剂量疗法与制霉菌素片50万单位7日疗法治疗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疗效、安全性、依从性.方法:将133例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孕妇随机分为试验组68例,对照组65例,分别给予克霉唑500mg阴道栓(凯妮汀)单剂量治疗和制霉菌素片50万单位7日疗法,在治疗后第3天、第7天各随访1次,对两组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停药后7天两组疗效相似,凯妮汀组治愈率略优于制霉菌素组.停药后3天凯妮汀组治愈率、阴道分泌物念珠菌镜检转阴性率显著高于制霉菌素组.结论:两者均为安全有效的局部用药,但凯妮汀疗程短、起效快、更方便,患者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11.
陈晓虹 《海南医学》2011,(18):55-56
目的探讨结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对照观察的方法,选择一年内已有三次或以上念珠菌性阴道炎病史,非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共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予以阴道塞克霉唑栓治疗,用药1周后开始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对照组予以阴道塞克霉唑栓治疗;两组患者和性伴侣均口服氟康唑,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第2个月和第3个月,研究组痊愈率比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治疗后第3个月,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比对照组(66%)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结合盆底肌肉锻炼可有效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比较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和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阴道细菌菌群结构的差异。方法采集VVC患者5例、RVVC患者5例及健康育龄期女性2例的阴道后穹窿分泌物,提取样品中细菌总DNA,扩增16S r RNA V4区基因,比较三组的菌属构成、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结果与健康组相比,VVC患者乳杆菌属比例显著降低,加德纳菌、普氏菌属、双歧杆菌等菌属相对丰富度升高,菌群Alpha多样性也明显增加(P0.05)。RVVC患者乳杆菌属主要以惰性乳杆菌为优势菌,约占80%。结论 VVC组阴道菌群乳杆菌属比例降低,加德纳菌、普氏菌属、双歧杆菌等菌属丰富度增加。RVVC组以惰性乳杆菌为优势菌。  相似文献   

13.
王文丽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9):155-156
目的探讨和分析硝酸咪康唑栓剂联合氟康唑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VVC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克霉唑栓剂治疗,观察组给予硝酸咪康唑栓剂联合氟康唑治疗。两组均于停药后1周第1次复诊,停药后1个月第2次复诊。结果观察组治疗1周后的痊愈率为50.00%、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的痊愈率均较治疗1周后的痊愈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硝酸咪康唑栓剂联合氟康唑治疗复发性VVC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阴道局部免疫状态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阴道局部免疫状态与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发病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和RVVC的妇女阴道灌洗液中IgE的浓度及IFN-γ、IL-4的表达水平,以健康体检妇女为对照组。结果:①IgE浓度测定:RVVC组IgE浓度明显高于VVC组和对照组(P〈0.05),VVC组高于对照组(P〈0.05)。②细胞因子测定:VVC和复发VVC的妇女阴道灌洗液中IL-4和IFN-γ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RVVC组较VVC组的IL-4的表达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IFN-γ的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阴道局部免疫状态异常可能与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病和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和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发病过程中的免疫机制。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7年7月健康体检的女性、VVC患者、RVVC患者各20例,采集阴道灌洗液,半定量RT-PCR测定MBL-mRNA表达情况。结果:阴道局部MBL-mRNA的表达VVC患者显著高于正常人群,而RVVC患者显著低于正常人群。结论:VVC患者阴道局部MBL-mRNA高表达说明MBL参与了局部免疫反应,其在免疫防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阴道局部MBL-mRNA的低表达可能和RVVC反复发作不易治疗有关,提示有必要对MBL水平低下者进行MBL临床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念珠菌菌种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治疗方案制订提供依据。方法120例患者依据病史分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RVVC)60例(病例组),偶发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者(VVC)60例(对照组)。病例组及对照组分别进行真菌培养、菌种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在120株念珠茵中白念珠茵占80.83%,非白念珠茵占19.17%。RVVC组中自念珠茵占73.33%;VVC组中为白念珠茵占88.33%,RVVC组白念珠菌所占比例明显低于V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氏0,05)。60株RVVC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100.00%、93.33%、95.00%。结论白念珠茵仍是VVC、RVVC的主要致病菌,RVVC分离菌株对咪唑类抗真菌药物仍有较高的敏感率。  相似文献   

17.
刘朝晖  廖秦平 《中国全科医学》2005,8(15):1234-1234,1237
目的 了解中国妇科/计划生育门诊中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及复发性VVC(RVVC)的发病情况及两者发病相关因素、既往用药和本次用药治疗的比较。方法 对全国14家医院妇产科同天就诊的3590名患者进行阴道分泌物真菌学镜检,对VVC患者及RVVC患者进行调查登记和分析。结果 (1)3590名患者当中,VVC、RVVC的发病率分别为11.60%和0.58%。(2)RVVC患者与普通VVC患者相比,在卫生习惯或应用激素、抗生素、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等方面均无明显的特殊性,它的发生可能与局部的免疫异常有一定关系。(3)在既往的用药中,RVVC患者与普通VVC患者在应用局部药物方面无明显差异,但使用口服抗真菌药的几率要高于普通VVC患者。结论 VVC尤其是RVVC对妇女身心健康有很大影响。RVVC的发生可能与局部的免疫异常有一定关系,应该对RVVC的患者尽可能选用敏感的抗真菌药物治疗,并一定要长疗程巩固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探讨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和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发病过程中的免疫机制。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7年7月健康体检的女性、VVC患者、RVVC患者各20例,采集阴道灌洗液,半定量RT-PCR测定MBL-mRNA表达情况。结果:阴道局部MBL-mRNA的表达VVC患者显著高于正常人群,而RVVC患者显著低于正常人群。结论:VVC患者阴道局部MBL-mRNA高表达说明MBL参与了局部免疫反应,其在免疫防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阴道局部MBL-mRNA的低表达可能和RVVC反复发作不易治疗有关,提示有必要对MBL水平低下者进行MBL临床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臭氧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和细菌性阴道病(BV)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VVC随机分为试验组36例接受臭氧治疗和对照组36例接受达克宁栓治疗;BV试验组36例接受臭氧治疗,对照组36例接受甲硝唑栓治疗。均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d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并进行阴道分泌物病原学检查。结果VVC治疗结束后第3d,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58.3%和61.1%,有效率分别为83.3%和88.9%,症状平均缓解时间分别为2.58d和2.36d,念珠菌阴转率分别为94.4%和10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V组治疗结束后第3d,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61.1%和63.4%,有效率分别为80.6%和88.9%,症状缓解时间分别为3.72d和3.53d,阴道分泌物BV蓝检测阴转率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144例受试者中无不良事件与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臭氧治疗VVC和BV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