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39毒株经静脉及直肠途径感染中国恒河猴后的生物学特性和症状表现,并比较由感染途径不同导致的差异,为该模型系统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SIVmac239毒株经静脉感染19只中国恒河猴,经直肠感染6只中国恒河猴,观察至感染后232或168d,比较其抗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特异性抗体滴度、CD4 T细胞数量、血浆病毒载量、淋巴结病理改变以及临床表现的变化。结果所有猴均出现SIV抗体阳转。在静脉感染猴,感染后10d检测到SIV特异的IgM,而直肠感染猴始终未能检测到。在感染后168d,静脉感染猴的SIV特异性IgG的平均水平较直肠感染猴高10倍。在观察期内,直肠感染组的CD4 T细胞数下降不如静脉感染组显著。所有猴的血浆SIV载量均在感染后10~14d达到高峰(107拷贝/ml左右),约2个月后降至平台期(103~106拷贝/ml)。2只静脉感染猴及1只直肠感染猴在感染后150~210d死于猴免疫缺陷综合征,呈快速进展型改变。结论SIVmac239毒株静脉及直肠感染接种中国恒河猴,均可建立慢性的SIV感染,其特征与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后的改变相似,均可以作为良好的研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动物模型,尤其有助于预防性或治疗性AIDS疫苗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将一种亲T-淋巴细胞的和自然性状结构特点以及生长型式都类似AIDS病毒的猴病毒注射于猕猴后,猕猴发生具有许多AIDS特征的一种疾病。此模型与天然发生的恒河猴免疫缺损综合征(猿猴AIDS)及人AIDS病毒感染的灵长类模型不同。Letvin等注射逆转录病毒STLV-Ⅲ于6只猕猴,此病毒是从1只患淋巴瘤的猴中分离出来的。其中4只迅速发生腹泻继而发展成消耗性综合征、机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51在中国恒河猴感染传代过程中产生的可能的神经侵袭性和神经嗜性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从静脉感染SIVmac251-155p6N的8只实验猴中出现严重神经症状的1只猴中,监测病毒及免疫指标变化,观察临床症状、猴脑组织病变,单拷贝PCR扩增病毒gp120序列并分析变异及糖基化位点变化情况。结果感染猴晚期出现明显艾滋病脑病症状,病理切片显示脑组织出现多核巨细胞及神经元变性、坏死。脑基底节分离出单一序列病毒,其氨基酸序列与血浆病毒及感染毒株SIVmac251-155p6序列差异主要位于Gp120的V1和V4区,并且在C1区66位出现一个糖基化位点缺失。结论SIVmac251在猴体长期传代过程中表现出神经嗜性毒株的特征,对AIDS脑病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39)多次直肠粘膜暴露对机体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建立小剂量多次直肠粘膜暴露模型,测定实验猴的血浆病毒载量了解病毒复制水平,测定外周CD4+T细胞绝对数了解疾病进展情况,测定T细胞亚群和外周单个核细胞IFN-γ分泌情况了解机体细胞免疫状况。结果小剂量SIVmac239病毒多次暴露能导致病毒通过直肠粘膜进入动物体内,诱导机体免疫系统出现变化,但未见SIVmac239典型感染。病毒多次直肠暴露诱导出特异性细胞免疫,但与普通病毒感染相比,水平较低。结论本研究明确了猴免疫缺陷病毒小剂量暴露对机体细胞免疫的作用,为HIV疫苗研究提供了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猴免疫缺陷病毒 (SIV)外膜糖蛋白 (envGP)基因片段与病毒复制功能的关系。方法 利用两病毒株共有的内切酶位点 ,将非致病性SIVmac142株envGP区的DNA片段与致病性SIVmac 2 39株的对应区域进行置换 ,构成多个重组体。RFLP和部分序列测序确定后 ,用等量突变病毒 (3μg)转染CD4+ T淋巴细胞CEM× 174细胞系 ,用ELISA监测培养液中SIV核心蛋白P2 7水平的变化 ,以判定重组病毒的复制能力。结果 与SIVmac 2 39株相比 ,SIVmac 2 39envGP重组体 (SIVmac 142 / 2 39envGP/142 )仍保持高度的复制活性 ,SIVmac 2 39gp4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恒河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39感染CD4+T淋巴细胞后,能否产生某些可抑制B淋巴细胞生长的活性因子。方法用MTT实验观察不同时间收集的SIVmac239感染的CD4+T淋巴细胞上清液和未感染SIVmac239的CD4+T淋巴细胞(C8166)的上清液对猕猴B淋巴细胞(MM133)生长的抑制作用情况。结果SIVmac239感染的CD4+T淋巴细胞上清含有抑制猕猴B淋巴细胞生长的因子,并且,其抑制效果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SIVmac239感染CD4+T淋巴细胞可产生抑制B淋巴细胞生长的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猴艾滋病模型评价艾可清治疗艾滋病的效果.[方法]以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39感染12只恒河猴,复制猴艾滋病模型后分为3组:SIV对照组,艾可清高、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445.5、148.5 mg·kg-1·d-1),感染l0周后开始给药.给药8周后停药观察8周.每4周采集外周静脉血,进行外周血CD4+...  相似文献   

8.
检测SIVmac239(猴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恒河猴血浆细胞因子的浓度并分析其与疾病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SIVmac239慢性感染的中国恒河猴,给予为期147 d的HAART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测定血浆病毒载量及细胞因子浓度,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并分析血浆细胞因子和疾病特征的相关性。结果HAART治疗期间SIVmac239感染的恒河猴血浆病毒载量降低到检测限以下。大部分细胞因子的浓度在感染后增高并在HAART治疗期间持续升高。在停止HAART治疗后,IL-1β、IL-6、IL-10、TGF-β1和IL-2浓度稍有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感染前。TNF-α、IFN-α、IFN-γ则持续增高。只有IP-10在HAART治疗期间浓度出现了下降。IL-6、IL-1β和TGF-β1与血浆病毒载量呈负相关,IP-10与血浆病毒载量呈正相关。结论建立感染和HAART治疗中多数细胞因子均升高,停药以后多数细胞因子浓度降低但仍高于正常水平。IL-6、TGF-β1、IP-10这三种细胞因子无论变化趋势还是与疾病特征的相关性都与临床相符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SIVmac239在不同中国恒河猴体内由于免疫压力出现的病毒Env区的变异进化情况。比对分析可形成AIDS相关肠病和脑病的SIV病毒其Gp120序列的差异及特点。方法四株SIVmac239感染晚期发病恒河猴PBMC中分离的病毒及两株神经嗜性SIVmac251病毒,通过有限稀释分离培养病毒单克隆,提取病毒RNA后反转录,PCR扩增病毒gp120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同时分析两组不同嗜性毒株Gp120氨基酸序列及糖基化位点的变化情况。结果 SIVmac239在四只恒河猴体内发生不同的变异进化。肠道嗜性毒株与神经嗜性毒株氨基酸序列的差异集中在V1和V4区,肠道嗜性毒株在V4区与一个糖基化位点的增加,而神经嗜性毒株的糖基化位点的变化都发生在保守区C1、C2和C3。结论 SIV肠道嗜性和神经嗜性的增强分别与包膜蛋白Gp120上V4区糖基化位点的增加和C1区的糖基化位点缺失相关,两种嗜性的差异并不表现在与嗜性形成有紧密联系的V3区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初步观察灵芝制剂治疗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SAIDS)的疗效.方法 以5只成年雌性中国恒河猴为研究对象,经直肠感染猴免疫缺陷病毒(SIV)SIVmac239株,17个月后经实验室检查证实SAIDS造模成功.给予其中3只每日口服1次灵芝制剂,共8个月,整个实验时间为1年.对照组2只猴不服药.结果 治疗组猴#393,对照猴#361、#348分别死于实验开始后3.5、6、11个月,尸检显示为艾滋病后期和机会性感染,治疗组猴#374和#381存活至实验结束.治疗组猴#374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在治疗后6个月较治疗前上升30%,其后有些波动.治疗组猴的血浆病毒载量在治疗过程中逐渐下降达1 log10,对照组猴的病毒载量没有下降.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组猴出现淋巴组织免疫重建、胸腺再生、海马回神经细胞新生,脑垂体、松果体、甲状腺、肾上腺和卵巢等内分泌器官在形态学上均恢复趋向常态;对照组猴则表现为淋巴结耗竭、脾脏萎缩、胸腺消失,内分泌器官处于高-中度萎缩,甚至衰竭状态.结论 灵芝制剂可能对SAIDS猴的免疫、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人员在近期出版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杂志上刊文指出,在恒河猴口腔内接种猿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可导致这种病毒迅速扩散;该结果有可能预示HIV感染亦可出现类似的进程,从而进一步阻碍有效的疫苗应答。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两个研究小组近日报道说,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病毒可在感染发生的几天之内就使半数以上的能够辨认并抗击病毒的免疫细胞遭受严重破坏;该研究发现将迫使科学家们重新评估如何防治这种致命的病毒感染。在猴子中进行的两项独立实验证实猴免疫缺陷病毒(SIV)进入机体后即开始攻击 CD4记忆 T-细胞,并在几天内摧毁半数以上。美国国立变态反应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的 Mario Roederer 博士及其同事在近期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刊文指出,研究结果有可能要求研究人员重新考虑抗 HIV 药物和疫苗的设计策略,抑制并减缓早期病毒的感染。通过检测 CD4记忆 T-细胞存量以预测不同 HIV 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明确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39)耐9-(2-磷酸甲氧丙基)腺嘌呤(PMPA)突变基因位点,指导SIV/恒河猴模型在药物评价中的应用。方法SlVmae239恒河猴适应株感染恒河猴,之后进行PMPA治疗,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病毒载量和外周血CD4^+T细胞数;使用CEMx174细胞进行药物敏感实验。单拷贝PCR测定病毒rt基因变异情况。结果PMPA治疗不能有效降低感染猴血浆病毒载量,且对血CD4^+T细胞数没有显著影响;细胞水平药物敏感实验证实该病毒株对PMPA不敏感。序列比对发现S205L和M5021可能影响到病毒对PMPA的药物敏感性。结论本研究为SIV/恒河猴模型的合理使用及HIV-1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14.
耶鲁大学医学院的Rose博士最近在2001年AIDS疫苗大会上报道,一种可以表达HIV env和gag基因的减毒重组水泡性口膜炎活病毒(VSV)载体,将有望成为理想的人类AIDS疫苗载体。Rose博士利用该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后14个月发现,7只接种猴均未发展为AIDS,而对照组的8只猴中,有7只发展为AIDS,平均病程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SIVmac239感染早期中国恒河猴回肠派氏淋巴结淋巴细胞数量及亚群的变化,探讨这些变化与疾病进展的可能关系。方法以静脉注射SIVmac239制备恒河猴AIDS模型,对回肠派氏淋巴结进行CD4和CD8免疫组化标记,分离Peyer’s集合淋巴结淋巴细胞,分别标记CD3、CD4、CD8、CD28、CD95单克隆抗体,以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及其亚群的表达情况。结果 SIVmac239感染急性期中国恒河猴Peyer淋巴结中CD4+/CD8+比值持续下降,记忆性细胞比例升高,但Peyer淋巴结形态及CD4+T细胞数量未见明显变化,CD8+T细胞从第5天开始持续升高。结论 SIVmac239感染急性期,中国恒河猴回肠派氏淋巴结形态及CD4+T细胞数量基本维持,向记忆性细胞的转化增加,但是CD4+/CD8+比值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以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经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心电图异常表现及其与CD4+T淋巴细胞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兰州市肺科医院接受HAART后的HIV感染/AIDS患者心电图资料,观察心电图异常结果,采用x2检验及L...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猕猴后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动态变化。【方法】使用SIVmac251感染30只实验猴,并在感染SIV后不同时间点取样,采用补体致敏的酵母茵凝集试验,检测血清CIC水平的变化.并同时检测了68只正常猴的血清作为对照。【结果】30只SIV感染猴在接种后第4周开始检出CIC(总阳性率为30%),第8周迅速升高并达到高峰46,7%,在第16周降低至33.3%并逐渐下降;从第20周开始,感染猴的CIC浓度维持一较低的滴度和阳性率,接近于正常猴(约10%)。【结论】CIC在SIV急性感染期间出现并升高,但其后伴随着循环中病毒的减少,CIC也逐渐下降。CIC的形成可能无益于控制病毒复制和引导抗病毒免疫,并可能参与了SIV感染后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8.
德意志新闻社6月2日东京消息:日本京都大学Masanori Hayami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特异性AIDS基因“R基因”,此基因促使AIDS病毒诱发人免疫缺陷。最初他们发现非洲绿猴的AIDS病毒缺乏R基因,以此研究为基础他们发现了R基因. Hayami小组分析了肯尼亚绿候AIDS病毒以及人类和有R-基因红猴类似病毒的基因排列。R基因由  相似文献   

19.
Klatzmann及Montagnier提出关于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三种疗法中,Singer和Shearer已阐明将抗CD_4~+的单克隆抗体或抗Ⅱ类HLA基因产物的单克隆抗体注入时可能会引起AIDS相关病毒(HTLV/L A V)的宿主即CD4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近年来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的中药活性成分及复方制剂的研究进展情况 ,说明中药在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方面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