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利用肝阻抗血流图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肝脏血流灌注改变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肝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别在术前1周、术后2周检测其肝血流阻抗的改变,同时用Doppler彩超检测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肝阻抗血流图测定结果表明,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肝动脉、门静脉向肝血流灌注明显下降,总肝灌注血流降低[(0.053±0.011)比(0.031±0.009)、(0.033±0.011)比(0.018±0.008)、(7.7±3.0)比(3.5±1.7),P<0.05];断流术后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门静脉向肝灌注增加[(0.018±0.008)比(0.026±0.006),P<0.05],肝动脉向肝灌注无显著改变.结论肝硬化患者肝动脉、门静脉向肝有效血流灌注都降低,肝脏总血流量下降;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能增加大部分患者的门静脉向肝血流灌注,但对肝动脉的向肝灌注无显著影响;肝阻抗血流图对于评价肝硬化患者的肝脏血流及手术对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肝切除术中出血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阻断入肝血流(Pringle技术)可以减少术中失血.仅管入肝耐受血流阻断可以超过1小时,但由于肝脏对缺血很敏感,阻断入肝血流会导致肝缺血性损害.长时间肝血流阻断后,肝静脉血流在维持肝代谢功能方面可能起重要作用.作者用猪做实验,研究长时间肝血流阻断中肝静脉逆行灌注在维持肝组织灌注,能量代谢和脂质过氧化中的作用.受试动物分成两组,每组6只.一组仅阻断肝门,用泵将门静脉血流分流至颈外静脉.另一组除阻断肝门外,还同时阻断肝上、下下腔静脉.门静脉、下腔静脉(经髂外静脉)血流经泵分流至颈外静脉.肝血流阻断时间均为60min.分流率前者为300~380ml/min,后一组为500~1200ml/min.实验结束后修补门静脉上干切口,结扎颈外、髂外静脉.结果表明,仅阻断肝门入肝血流的6只动物术后7天均仍存活.而全肝血流阻断组中仅有1只存活7天,3只24小时内死亡,两只分别于术后第2、4天死亡.均死于肝功能衰竭.用激光多普勒血流计测定肝血流量,全肝血流阻断动物肝血流量为5.3±0.5ml/min/100g组织,是阻断血管前的15.3%.再灌流后30分钟,肝血流量为18.7±5.2ml/min/100g组织.单纯阻断肝门组肝血流量是阻断入肝血流前的32.4%(11.3±3.2ml/min/100g).再灌流后30分  相似文献   

3.
手术过程中有时需阻断肝动脉,再灌流后可出现肝血流动力学紊乱和代谢功能恶化,作者观察多巴胺对上述情况的代偿作用,取犬12条,分成对照和多巴胺两组.在麻醉下经中线进腹,分别在肝总动脉和门静脉插入超声血流探头.右肝动脉和门静脉插管供采血样用,麻醉后30分钟阻断肝固有动脉60分钟,松开血管夹使动脉血流再灌注60分钟.多巴胺组从肝动脉阻断时静脉滴入多巴胺10μg/kg·min直至实验结束,分别在阻断动脉前以及阻断后10、20、30、45和60分钟自股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抽血测血红蛋白浓度、血气分析、乳酸盐和血糖值.分别算出肝氧供、氧耗、摄取率以及肝乳酸盐摄取率.结果 (一)全身循环 动脉血压、动脉氧分压和血清乳酸盐在两组无区别.(二)肝血流动力学两组在再灌流后10分钟,肝动脉血流回复至阻断肝动脉前80%以上,无明显差别.在对照组,阻断肝动脉和再灌流后门脉血流逐渐下降,输注多巴胺可防止门脉血流减少,尤在阻断肝动脉60分时,多巴胺增加门脉血流自84.9±3.9%至阻断前值的100.9%±3,6%;在再灌流60分后,门脉血流自79.0%±3.6%增至阻断肝动脉前值的93.6%±5.1%(p<0.05).两组的门脉压无变化,也无明显差异.(三)肝氧代谢两组的门脉血氧分压无明显差异.在对照组,肝动脉阻断后肝氧供减少,不能回复至阻断前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一种在肝切除术中控制肝血流的新方法。 方法 通过改进肝切除时肝血流的阻断方法 ,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切肝失血量、术后肝功能损伤等指标。 结果 观察组门静脉阻断时间为 ( 4 1± 12 )min ,切肝失血量为 ( 117± 79)ml,术后血清转氨酶为 ( 192± 12 6 ) μ L ,血清胆红素为 ( 195± 71) μmol L ,血清丙二醛 (MDA)为 ( 1.90 2± 0 .78) μmol L ;对照组全肝门阻断时间 ( 2 3± 9)min ,切肝失血量 ( 30 3± 2 72 )ml,术后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和MDA分别为( 336± 193) μ L、( 10 0± 74) μmol L和 ( 2 .774± 0 .732 ) μmol L ,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分步再灌注肝血流阻断法能较长时间地控制肝血流 ,明显减少肝切除过程中的失血量 ,且对肝功能损伤较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在内毒素血症状态下,肠系膜上动脉、肝动脉、门静脉血流以及肝动脉缓冲效应(hepatic arterial barffer response,HABR)的变化。方法 24头雌性猪(21~35kg),随机分为二组。一组静脉持续注入大肠杆菌内毒素,为内毒素组(n=12);一组静脉注入生理盐水,为对照组(n=12)。通过7F Swan-Ganz 右心漂浮导管和超声流量探头监测心排出量(CO)、肺动脉楔压(Ppaw),记录肝动脉(Qha)、门静脉(Qpv)和肠系膜七动脉(Qmsa)血流。通过阻断门静脉血流的方法检测HABR,采用肝动脉血流的变化值(△Qha)/门静脉血流变化值(△Qpv)的方式表示 HABR(△Qha/△Qpv)。结果静脉持续注射内毒素后,心率明显加快。内毒素组 CO 在1h 明显增加(与基础值比较 P≤0.05),MAP 和 CO 在6、8h 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在注射内毒素后,Qha 由(0.05±0.03)ml/(kg·min)降至(0.01±0.01)ml/(kg·min)(P≤0.01),Qpv 由(0.26±0.06)ml/(kg·min)降至(0.18±0.09)ml/(kg·min)(P≤0.05),Qmsa 由(0.15±0.03)ml/(kg·min)降至(0.05±0.04)ml/(kg·min)(P≤0.01),ΔQha/ΔQpv由(0.16±0.12)降至(0.04±0.04)(P≤0.01)。对照组未发生上述改变。结论在静脉持续注射内毒素的情况下,实验动物表现出由高血流动力学到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同时内脏血流进行性减少;HABR 功能减退,难以发挥维持肝血流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肝血流阻断对肝组织Ptio2、Ptico2、pH和T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常温下入肝血流阻断对兔肝组织氧分压(Ptio2)、二氧化碳分压(Ptico2)、酸碱度(pH)和温度(T)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入肝血流阻断15 min后再灌注,通过组织气体分析仪持续测定兔肝组织Ptio2、Ptico2、pH和T变化.结果肝血流阻断后Ptio2下降至7.6±0.1 mmHg;Ptio2值升至163.±27 mmHg;pH值降至6.7±0.1;T下降至35.6±0.7C.再灌注15 min后,肝组织Ptio2、Ptio2、pH和T缓慢恢复.结论人肝血流阻断导致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组织代谢异常;肝组织内Ptio2、Ptio2、pH值和T观察是监测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入肝血流阻断对肝组织Ptio2、Ptico2、pH和T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常温下入肝血流阻断对兔肝组织氧分压 (Ptio2 )、二氧化碳分压 (Ptico2 )、酸碱度 (pH)和温度 (T)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入肝血流阻断 15min后再灌注 ,通过组织气体分析仪持续测定兔肝组织Ptio2、Ptico2、pH 和T变化。结果 肝血流阻断后Ptio2下降至 7.6± 0 .1mmHg ;Ptio2值升至 16 3.± 2 7mmHg ;pH值降至 6 .7± 0 .1;T下降至 35 .6± 0 .7℃。再灌注 15min后 ,肝组织Ptio2、Ptio2、pH和T缓慢恢复。 结论 入肝血流阻断导致肝脏缺血 /再灌注损伤 ,肝组织代谢异常 ;肝组织内Ptio2、Ptio2、pH值和T观察是监测肝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半肝血流阻断下肝能量代谢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 探讨全肝及半肝血流阻断时对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作者对105例肝细胞性肝癌行肝叶切除术的病例进行了术中动脉血酮体比率(AKBR)连续监测。结果 发现全入肝血流阻断组复流时AKBR为0.53±0.10,半肝血流阻断组为0.74±0.06,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且合并有肝硬化的病例全入肝血流阻断后AKBR下降更明显达0.42±0.10。复流后全入肝血流阻断组AKBR回升缓慢,术后并发症率较高。结论 作者认为肝叶切除术时采用半肝血流阻断技术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方法,特别适用于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的病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从生化角度就第一肝门血流阻断切肝与局部肝血流阻断切肝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将 30头体重为 (4 4 .7± 4 .3)kg的幼猪随机分两组 ,一组采用阻断第一肝门的方法切除部分肝脏组织 ,另一组采用本院设计的肝气囊止血带切除同样的肝组织。所有动物于切肝前、切肝后 5min、切肝后 30min ,取外周静脉血及门静脉血检测TNF α(tumornecrosisfactor,TNF α) ,并于切肝后 12h、2 4h、4 8h、72h及 7d取外周静脉血检测ALT及TNF α。结果 :两组止血效果相似 ,但阻断第一血流切肝与局部肝血流阻断切肝组相比 ,肝功能影响重 ,TNF α明显高于局部肝血流阻断组 (P <0 .0 0 1)。结论 :局部肝血流阻断切肝优于第一肝门血流阻断切肝。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保留肝动脉持续门静脉阻断方式与间断肝门阻断方式对硬化肝脏的再灌注损伤。方法:四氯化碳诱导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SO);保留肝动脉持续门静脉阻断组(PVC);间断肝门阻断组(IC)。分别检测肝脏血流阻断45 min后复流1、6、24 h血清AST含量,行肝血流复流后吲哚青绿15 min滞留试验(ICGR15)及行组织形态学、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肝血流复流1、6、24 h PVC组和IC组血清AST分别为607±322、791±119、375±136 IU/L和547±273、864±241、449±131IU/L,均高于SO组的188±52IU/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1,44.03,11.38;P<0.05),PVC组和I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血流复流1、6、24 h,PVC组及IC组ICGR15分别为(23±9)%、(19±6)%、(18±3)%和(54±9)%、(38±6)%、(29±3)%,均高于SO组的(16±4)%、(14±3)%、(15±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84,42.41,37.15;P<0.05),其中IC组最高。病理组织学检查示PVC组及IC组肝血流复流后肝组织发生点状及小片状坏死,两组间病变程度相似;超微结构显示IC组较PVC组线粒体数目增多、肿胀,部分线粒体破裂溶解。结论:与间断肝门阻断方式相比,保留肝动脉持续门静脉阻断方式对硬化肝脏功能影响更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肝脏手术中出血是术后肝功能损害的主要因素.通过钳夹肝蒂阻断血流是减少肝切除过程出血的有效方法,但是阻断肝脏血流的安全时间有不同的报道.最近的调查提出间断钳夹肝蒂要好于持续性钳夹.因为肝脏短时间缺血后再灌注很少引起严重的肝功能损害.尽管如此,肝血流阻断与再灌注的最佳时间仍未确定.作者通过钳夹大白鼠左肝蒂造成70%肝缺血为模型,探讨肝脏血流阻断与再灌注的最佳周期.测定肝血流阻断时间对肝功能的影响分为3组,分别为钳夹肝蒂15,20和30分钟.测定肝血流再灌注时间对肝功能影响也分为3组,方法为每钳夹肝蒂15分钟后,分别再通血流5,10和15分钟各10次.主要观察:肝组织血流量(HTBF),肝β-三磷酸腺甙(β-ATP)和病理组织标本.在肝血流再灌注实验中,还观察了肝酶水平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门静脉动脉化对大鼠肝脏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门静脉动脉化重建肝血流后对肝脏再生的影响。方法建立门静脉动脉化重建肝脏血流加半肝切除(43%)的大鼠实验模型,分别在术后3 d和10 d取出肝脏烘干称重、光镜下计数进入有丝分裂期的肝细胞和分离肝细胞进行流式细胞仪分析,以观察肝脏再生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3 d和10 d测定的肝脏干重分别为(67.56±3.70)%(、78.76±5.68)%,与对照组(71.66±3.24)%(、82.38±4.86)%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进入有丝分裂期的肝细胞计数(708.4±68.21、239.6±24.50)与对照组(724.8±69.99、216.2±23.81)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流式细胞仪测得的进入G2和M期的肝细胞的DNA含量[(25.72±4.78)%、(15.60±2.52)%]与对照组[(28.78±3.37)%、(13.34±2.88)%]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行门静脉动脉化重建肝血流不影响肝脏的再生。  相似文献   

13.
肝移植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移植肝血流动力学的参数,探讨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65例肝移植患者不同时期的肝动脉、肝静脉及门静脉的峰值血流速度(PS)、时间平均血流速度(TAV)、阻力指数(RI)及肝动脉血流灌注指数(DPI)。结果术后15d内,移植肝正常者门静脉TAV及肝动脉R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肝动脉PS及DP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肝动脉血栓形成时,肝动脉PS明显降低,门静脉TAV明显增高,呈锯齿波。发生排斥反应时,门静脉TAV降低,肝动脉PS降低、RI增高,肝静脉三相波消失,呈锯齿波。结论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移植肝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可为移植肝的血管并发症及排斥反应的诊断提供辅助依据,且安全、无创。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肝癌半肝切除术中不同血流阻断方式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不同肝脏血流阻断方式在半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5年行半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相关病例资料。A组:行第一肝门阻断(Pringle法)83例;B组:行Pringle法联合肝下下腔静脉阻断67例;C组:解剖性半肝血流(肝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阻断32例。结果手术时间C组较A、B组显著延长(t=3.27、t=2.74,均P<0.01),B组术中肝下下腔静脉阻断后中心静脉压(3.99±1.87)cmH2O,较阻断前(8.32±3.56) cmH2O显著下降(t=8.81,P<0.01);出血量(263±146)ml较A组(657±384)ml显著减少(t= 7.94.P<0.01),并且在肝下下腔静脉阻断后没有发生严重的肾脏及循环系统并发症。C组出血量(255±178)ml较A组显著减少(t=5.68,P<0.01),术后第1天A、B组转氨酶比C组显著升高(t= 8.23、8.56,P<0.01)。结论原发性肝癌行半肝切除术中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是一种减少出血的安全有效的简便方法,解剖性半肝血流阻断技术要求高,但可避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术中肝损伤也小。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肝切除术已成为当今肝外科发展的潮流,我科室2013年开展腹腔镜切除以来,已完成130例腹腔镜肝切除,约占肝脏手术的1/3。腔镜下控制出血的方法大致分为:1.病侧肝入肝血流暂时阻断法;2.全肝入肝血流暂时阻断法;3.全肝血流阻断法。此处病例采用不解剖肝门预处理病侧入肝血流,选用美敦力创新外科Endo GIA(白色,45 mm)一次性插入左叶肝实质离断左肝蒂,再行左半肝实质离断,该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的优点.但术前应结合CT增强扫描,计算机三维重建排除门静脉,肝动脉及胆道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16.
Pringle法肝门阻断(即阻断肝固有动脉、门静脉和胆总管)在肝叶切除术中已广为采用.但用Pringle法有时仍出血较多且存在肝脏缺血问题.为明确Pringle法引起的肝脏血流(LBF)变化以及肝脏血供的阻断是否足够完全,作者用激光Doppler流量仪测定了行Pringle法肝门阻断的60例病人的LBF变化,另外,作者选用10只雌性杂种猪分为两组分别施以Pringle法及Pringle法加肝上肝下下腔静脉阻断(HVE)来阻断肝血流以研究在这两种不同方法下肝脏的代谢情况.60例病人中,男性4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9岁,26例伴肝硬化,均用Pringle法阻断肝门,其中13例行套束法,其余行钳夹阻断,肝血流阻断时间为30~75分钟.用Doppler探头随机置于肝表面,在阻断前及阻断即将结束前分别测定LBF,以至少三个位置稳定信号的均值为计算数据;实验动物分成两组,即P组5只(Pringle法)和H组5只(HVE法),肝脏血流阻断时间为1小时.记录LBF、肝组织ATP含量变化及再灌注后血清谷氨酸转氨酶(S-AST)水平.结果:运用Pringle法的60例病人测定结果为:LBF在阻断后保留了阻断前数值的20~25%,且与套束或钳夹法及肝硬化存在与否无关.实验动物中P组与H组LBF在肝血流阻断1小时后分别保留阻断前数值(约36.5ml/kg/min)的24.5±2.1%及10.8±2.4%,肝组织ATP浓度保留为阻断前(5  相似文献   

17.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前后肝硬化病人肝脏血流灌注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肝脏阻抗血流图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肝脏血流灌注改变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肝脏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分别在术前1周、术后2周检测肝血流阻抗改变,同时用Doppler检测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阻抗血流图表明,和对照XEG相比,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肝动脉、门静脉向肝血流灌注明显下降,总肝灌注量降低;门静脉高压症病人术后门静脉向肝灌注增加,肝动态的向肝灌注无显著改变。Doppler测定表明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门静脉直径增加,血流量增加,但血流速度无显著差别;术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与术前无差别。结论:肝硬化病人肝动脉、门静脉向肝有效血流灌注都降低,肝脏总血流量下降;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增加大部分病人的门静脉向肝血流灌注,但对肝动脉的向肝灌注无显著影响;肝脏阻抗血流图作为反映肝脏动态血流灌注的无创性检查,对于评价肝硬化病人的肝脏血流及评价手术对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选择性肝血流阻断切肝术(附213例报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选择性肝血流阻断切肝术在防止术中肝脏大出血及术后肝功能衰竭方面的作用。方法根据肿瘤部位、大小及肝硬化情况,采用半肝血流阻断,半肝全血流阻断,交替半肝血流阻断,交替半肝全血流阻断,单纯门静脉阻断及肝褥式缝合等区域性肝血流阻断技术切除肝肿瘤共213例。观察肝门阻断时间、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半肝血流阻断144例,其中左肝门阻断32倒,右肝门阻断112例。半肝全血流阻断39例,其中右肝门 右肝静脉阻断26例,左肝门 左、中肝静脉阻断13例。交替半肝血流阻断7例,交替半肝全血流阻断5例,单纯门静脉阻断8例,局部褥式缝扎10例。肿瘤切除率100%, 第一肝门及肝静脉分离均成功。无一例发生肝静脉破裂出血及空气栓塞,术后无一例发生肝功能衰竭。术后胆漏6例,保守治疗痊愈。结论区域性肝血流阻断切肝术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方法,对防止肝静脉破裂出血,降低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猪原位辅助性部分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猪辅助性部分原位肝移植模型,并对其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观察。方法:选用健康良种幼猪16只,随机配成8对,基础麻醉加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手术方法:切去供肝左叶,将留存之右叶供肝作移植肝。切除受体之肝左外叶,将右叶供肝肝上、下腔静脉与受肝肝上、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供肝门静脉与受肝门静脉行端侧吻合,受体脾动脉在结肠后与供体肝动脉行端端吻合,胆总管置管外引流。术中热缺血时间为0min,冷缺血时间为(58±4.0)min。切肝前10min、全肝阻断后10min、供肝植入开放门静脉后10min分别取血检测电解质和全血缓冲碱(BB)及标准碳酸氢根浓度(SB),并观察各个时期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术后常规处理,未用抗排斥药。部分存活猪在术后5d彩超观察门静脉血流,同时行病理切片检查。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结果:手术成功率87.5%。术中、术后血流动力学和生化指标均告平稳。术后5d,部分猪彩超结果显示门静脉无血栓形成,仅见移植肝断面有少量包裹性积液,移植肝门静脉最大流速为42.2cm/s,受体肝及移植肝门静脉血流均告通畅。活杀大体及病理切片观察,移植肝形态色泽正常,各吻合口无扭曲、漏血和血栓形成,门静脉无血栓形成。术后5d,活杀取受体肝及移植肝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门静脉高压症临床分期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进行检测,指标包括门静脉最大内径、门静脉血流速度和血流量.比较在不同肝功能分级、有无腹水和有无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等的差异.结果门静脉血流速度和血流量随Child-Pugh A,B 和C级而逐渐降低,分别为(18.5±3.02) cm/s和(1358.48±384) ml/min,(16.0±3.89) cm/s和(1142.23±390) ml/min,(12.25±1.67) cm/s和(788.59±234) ml/min;腹水组较无腹水组低,分别为(13.0±1.72) cm/s和(1078±533) ml/min,(18.6±2.60) cm/s和(1394±354) ml/min,以上差异均具有显著性.而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轻、重度组之间却无显著性差异(P>0.05).门静脉内径在所有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越差,门静脉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则越低.超声学检测门静脉血流速度可以较敏感反映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症的进程和代偿状态,可作为门静脉高压症临床分期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