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6SrDNA分型技术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浙江省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系统树,为食物中毒事件追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扩增16SrDNA的方法,对浙江省2000~2005年从食品中分离的36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分子分型,并结合MEGA软件构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带型关系系统树状图。结果:所采用PCR方法可使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扩增出1.5 kb大小的条带,应用MEGA软件构建的系统树可以将36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划分为两大类,18个分支;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血清型与16SR rDNA系统树无关联。结论:16SrDNA分型方法可以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有效分型,可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基因分型研究。方法:以优化的随机引物和反应体系对生肉、熟肉、生奶、乳制品、水产品、冷冻食品、生食蔬菜共七大类食品中分离的102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RAPD法基因分型,并按DNA条带数及片段大小绘制指纹图谱。结果:102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共得26种RAPD指纹图谱,以第12、18、23和10型为主要型别,分别为15、14、8和6株。结论:RAPD技术可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型26种,我省食品中分离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主要基因型为第12、18、23和10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西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药敏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MIC)。结果菌株耐药严重,除3株(3.30%)对8种抗生素无耐药外,其余88株(96.70%)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对苯唑西林、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7.91%、71.43%。菌株的多重耐药较为严重,2重及以上耐药菌株63株,占69.23%;2重耐药菌株占最大比例(54株,85.71%),其中51株同时对苯唑西林和克林霉素耐药。各年度间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389,P>0.05)。结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对部分抗生素呈高耐药和多重耐药趋势,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4.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全国各地都对Lm在食品中的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建立简单快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检测方法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就Lm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及检测方法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河北省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m)的基因序列型(ST)分布特征,为Lm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资料。方法 参考www.pasteur.fr/mlst网站建立的用于Lm分子分型检测的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MLST),对分离自河北省的69株食源性Lm进行分型检测及分析,采用Start2和BURST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绘制SplitsTree进化树。结果 69株Lm可分为16个基因序列型,辛普森指数(DI)为89.98%,发现新型ST705;河北省的优势ST型为ST8、ST87、ST2、ST1、ST3和ST9。结论 河北省优势的ST型型别相对较多,各ST型分布较分散,遗传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上海市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食品和临床分离株的毒力特点、耐药性及其基因特征。方法采用试管凝集法对89株LM食品和临床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LM中7个毒力基因进行检测,采用琼脂扩散(K-B)法对其进行药敏试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法(PFGE)对89株LM分离株进行分型研究。结果血清分型结果显示1/2a和1/2c是LM优势血清型。只有4株LM食品分离株对四环素显示耐药,其余均为敏感。89株LM食品和临床分离株都含有7种毒力基因。89株食品和临床分离株经双酶切分型可得40条不同的条带,且1株临床菌株的PFGE分型显示其为食品分离株的亚型。结论上海市LM分离株的耐药性并不严重,但是其均为产毒株,且PFGE分型结果显示临床菌株与食品分离株之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这提示上海市LM分离株对公共卫生具有潜在的危险,需要对其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新疆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子分型特征及抗生素耐药状况。方法对2010年—2020年食品中分离的32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法(PFGE)进行分子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8种抗生素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 32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经AscⅠ酶切与脉冲场凝胶电泳后共获得21种PFGE带型,每种带型包含1株~5株菌株不等,相似度在48.5%~100%;32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均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敏感,对其他5种抗生素的MIC值较小。结论新疆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PFGE带型呈现多态性,揭示了不同来源菌株之间的亲缘性,对抗生素敏感性高,应持续开展耐药状况监测。  相似文献   

8.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PFGE分型与血清学分型的联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国际标准化的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方法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进行基因分型,同时进行血清学分型,比较分析两种分型方法的优劣和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照标准化的Lm-PFGE方法对17株Lm进行PFGE分型,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ApaI和AscI酶对菌株进行酶切,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获得电泳图谱,利用B ioNum erics软件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同时对上述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结果:17株Lm被内切酶ApaI分为13种带型,被内切酶AscI分为14种PFGE型。17株Lm分为5种血清型。结论:Lm-PFGE分型方法是一种高分辨力、稳定可靠的技术。PFGE的分辨力高于血清学分型,两种分型方法密切相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ApaI酶切分型与H抗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李斯特菌属内共有6种菌:单增李斯特菌(L.monocytogenes)、绵羊李斯特菌(L.ivanovii)、西尔李斯特菌(L.seeligeri)、英诺克李斯特菌(L.innocua)、威尔李斯特菌(L.welshimeri)和格式李斯特菌(L.grayi);其中单增  相似文献   

10.
PCR检测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毒力基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检测食品中分离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茵毒力基因携带率。方法 应用GB4789.30-94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检验方法分离菌株,采用PCR检测李斯特菌的两种致病因子。结果 从2000.2001年我省采集的272份食品中分离出35株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其中11株含有内化素基因(Internalin,Inl)和李斯特菌溶血素O基因(Listerialysin0,Hly),1株仅含有内化素基因;其它23株两种基因均为阴性。结论 我省存在发生李斯特菌食物中毒的潜在危险。建立PCR方法检测李斯特菌毒力基因对快速诊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3种方法鉴定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晓  陈晓蔚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6):1133-1134
[目的]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accuprobe和PCR)对传统方法经ATB鉴定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疑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菌株进行鉴定比较,建立灵敏,快速,可靠的鉴定方法。[方法]对经传统方法结合ATB鉴定分离的菌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别采用accuprobe和PCR试剂盒进行鉴定比较。[结果]对10株经传统方法结合ATB鉴定的Lm菌(包括疑似Lm菌)经PCR鉴定,3株为阳性,7株为阴性,与accuprobe法鉴定结果一致。[结论]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对传统方法的有效补充,可用于大批量样品中致病菌的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单增李斯特菌鉴定方法进行研究。[方法]分别用API检测方法、16SrRNA序列分析法和焦磷酸测序法对17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检测。[结果]3种方法均能准确鉴定单增李斯特菌。[结论]焦磷酸测序方法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特异性强、经济、操作简便、检测快速,为单增李斯特菌的快速、高通量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河南省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的毒力基因分布及变化规律。[方法]用PCR方法对L.m食品分离株2007年14株和2009年42株及10株英诺克李斯特菌进行8种毒力基因(prfA,plcA,hly,mpl,actA,plcB,inlA,inlB)和1种毒力相关基因(iap)检测。[结果]2007年度14株L.m,9种毒力基因全部呈现阳性结果;2009年度42株L.m,37株具有全部毒力基因,5株出现毒力基因缺失现象,缺失基因为Iap、prfA、inlB、hlyA和mpl。基因缺失菌株和检出食品类别没有关系。10株英诺克李斯特菌,有1株出现了plcB和iap基因,其他9株全部阴性。[结论]河南省食源性L.m几乎具有9种毒力基因,对当地食品安全具有潜在威胁。L.m毒力基因自然状况下会出现缺失。  相似文献   

14.
饮食业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饮食业冷藏设备及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为制订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集53家饮食经营单位冷藏食物及冰箱冷藏室内表面涂抹拭子共293份样本,按国标法分离鉴定.[结果]冷藏室内表面涂抹拭子200份样本,单增李斯特特菌检出阳性率为4.00%.3类冷藏食品共93份样本,阳性率为3.23%[结论]饮食业冰箱及食品存在交叉污染,控制冷藏温度可有效防止单增李斯特菌污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在李斯特菌侵染下Vero细胞内磷脂酶D(PLD)活性的变化,为研究PLD在李斯特菌内化侵入Vero细胞过程中的具体激活机制及功能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将李斯特菌以不同侵染比(MOI,细菌数:细胞数)及不同侵染时间刺激Vero细胞,应用侵染实验和PLD活性测定方法观察李斯特菌侵染量及Vero细胞内PLD活性的变化。结果当MOI为100:1时李斯特菌侵染量为(99.0±2.6)个,当MOI增加到200:1、400:1时,李斯特菌侵染量分别增加到(150.0±2.6)个和(220.0±1.0)个,并且当MOI值为200:1和400:1时与Vero细胞内基础活性相比,PLD活性均升高近2倍(P0.05)。当侵染时间为30min时,李斯特菌的侵染量为(102.0±3.0)个,当侵染时间增加到60min和90min时,李斯特菌侵染量分别增加到(185.0±1.7)个和(346.0±4.6)个。李斯特菌侵染15min后,与Vero细胞内PLD基础活性相比升高了大约160%(P0.05);随着剌激时间的延长,PLD的活性随之升高。结论建立了李斯特菌内化侵入Vero细胞的模型,证实李斯特菌内化侵入Vero细胞对其吞噬的过程中确实伴有PLD的激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改良分子信标荧光PCR-磁捕获快速检测产单核李斯特菌(LMO)的体系,应用于食品中LMO的污染状况调查及食物中毒快速诊断. [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LMO hly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改良分子信标探针,建立改良分子信标荧光PCR检测体系.运用磁捕获材料对PCR检测阳性的增菌液进一步处理后划平皿做分离培养. [结果]改良分子信标-实时PCR反应体系DNA灵敏度为110 fg,菌液灵敏度为99 cfu/ml或4 cfu/PCR反应体系,无交叉反应.以此反应体系检测28株LMO,均出现特异的荧光信号.对228份食品进行LMO检测,8份增菌液LMO实时荧光PCR阳性.用磁捕获材料处理此8份增菌液,全部细菌培养阳性,高于国标法的6份阳性.[结论]改良分子信标一实时PCR反应体系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运用磁捕获试剂能有效提高培养阳性率.应用该检测系统能提高LMO的检出率和准确性.该系统可应用于LMO食品污染状况调查及食物中毒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自贡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污染状况及药敏情况。[方法]检测按国标GB/T4789.30-2003程序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法。[结果]2005~2007年于253份食品中共检出LM21株;总污染率为8.3%(21/253)。样品中生畜肉、生禽肉、熟肉及海水产品的污染率分别为18.3%(15/82)、3.4%(2/59)、4.4%(3/68)、2.3%(1/44)。对15株LM进行了18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其中对庆大霉素、链霉素、左氟沙星、先锋V、四环素、万古霉素、青霉素G、红霉素、复方新诺明等全部敏感;对多粘菌素B、氯霉素等部分耐药。[结论]用CHROMAGAR显色培养基分离LM,是一种理想途径,可明显提高检测效率。进行食品中LM污染卫生学调查,掌握该菌在主要食品中的污染分布特点及敏感药物,为预防与治疗因LM引发食源性疾病或食物中毒的潜在危险及食品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食品中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马鞍山市7类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状况,并评价不同方法的检测效果,为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定量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依据国标GB4789.30-2003和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2007年年度工作手册进行,同时用EB增菌法、LB增菌法和Fraser肉汤培养法对食品样品进行单增李斯特菌分离鉴定并进行比较. [结果]7类482份食品样品,检出单增李斯特菌(L.m)56株,检出率为11.62%;在288份生肉和水产品中检出28株产H2S李斯特菌,阳性率为9.72%. [结论]在7类食品中除冰淇淋外,均不同程度受到L.m污染,尤以速冻面米食品污染严重,其次为熟肉制品、生畜禽肉和水产品.LB增菌法明显优于EB增菌法,Fraser肉汤培养法和LB增菌法检出率相等,而后者操作更方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秦皇岛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进行监测与分析。[方法]用LB增菌液增菌后,接种青岛海博显色培养基进行分离,动力试验、溶血实验及API生化鉴定。[结果]从120份食品中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9株,总检出率为7.5%,其中从豆制品中检出2株,检出率为20%,速冻米面食品中检出4株,检出率为20%,水产品中检出3株,检出率为15%,其他样品未检出。[结论]我市首次从豆制品水产品速冻米面食品中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且超市食品中该菌污染严重,应对超市食品进行重点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解生肉类食品的安全性,针对火锅城食用生肉类食品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检测。[方法]按照GB4789.30-2008、GB4789.10-2008对相关菌株进行检测。[结果]从1例火锅食用冷藏猪脑中同时分离出2种致病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简称100105A)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100105B)。并对菌株100105A、100105B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鉴定以及对菌株100105A进行了16S rDNA序列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其系统发育关系,并研究了100105A菌株在10℃,4℃,-10℃低温下的生长情况。该菌株在10℃,4℃,乃至-10℃下,显示出较强的繁殖能力。[结论]冰箱冷藏保存,对食品安全性也存在一定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