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1,BRCAl)基因exonll突变情况及突变位置,探讨BRCAl突变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采取105例乳腺癌标本为实验组,30例非癌乳腺组织为对照组。应用PCR—SSCP技术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所有标本BRCAl基因外显子11全部序列的突变情况。结果:30例非癌乳腺组织BRCAl基因外显子11未检出突变,105例乳腺癌中有10例发生基因突变,占总例数的9.5%。10例中2例为同义突变:2430T→ C,2630T→G;8例为错义突变:2532T→G,2685T→C(2例),3191C→G,3232A→G,3667A→G(2例),3876C→A。结论:BRCAl基因外显子11突变与乳腺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对其进行检测可能对乳腺癌的患病风险评估及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散发性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3个外显子的突变特性及突变位置。方法 采用PCR-SS-CP银染结合DNA直接测序方法,对34例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第2,11,20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结果 2例患者BRCA1基因第11外显子的2430位点出现突变,由A变成G。结论 中国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1突变率较低(6%),可能只与小部分散发性乳腺癌的发生相关;在普通人群中进行广泛的BRCA1突变筛查意义不大;在Ashkenazi犹太妇女中发现的两个突变热点185delAG和5382insC不是中国乳腺癌患者的突变热点,在中国人群中进行上述突变热点的筛查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乳腺癌中P-gp基因的突变与其多药耐药的关系。方法采用MTT法检测52例临床乳腺癌标本对四种抗癌药物的敏感性,PCR扩增P-gp基因中最常发生突变的250个碱基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根据SSCP的结果,挑取12个样本,将其核苷酸序列与野生型P-gp基因进行比较。结果52例乳腺癌组织中有8例对4种抗癌药物都敏感;对1种抗癌药物耐受的有19例,只有1例P-gp基因发生点突变;对2种抗癌药物耐受的有16例,其中有2例P-gp基因发生了点突变;对3种抗癌药物耐受和4种抗癌药物耐受的乳腺癌组织分别是7例和2例,它们的P-gp基因都发生了点突变。在这12例标本中,891gly(GGC→GAC)asp突变为5例,1145位his(CAC→TAC)tyr的突变为7例。结论P-gp基因突变介导乳腺癌的多药耐药,P-gp基因产物891位gly(GGC→GAC)asp和1145位his(CAC→TAC)tyr的突变与乳腺癌多药耐药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基因exon11突变情况及突变位置,探讨BRCA1突变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采取105例乳腺癌标本为实验组,30例非癌乳腺组织为对照组.应用PCR-SSCP技术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所有标本BRCA1基因外显子11全部序列的突变情况.结果:30例非癌乳腺组织BRCA1基因外显子11未检出突变,105例乳腺癌中有10例发生基因突变,占总例数的9.5%.10例中2例为同义突变:2430T→C,2630T→G;8例为错义突变:2532T→G,2685T→C(2例),3191C→G,3232A→G,3667A→G(2例),3876C→A .结论:BRCA1基因外显子11突变与乳腺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对其进行检测可能对乳腺癌的患病风险评估及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AP激酶相互作用丝/苏氨酸激酶1(MKNK1) 作为肺癌治疗新靶点的可能性.方法 ①在小鼠Mknk1基因中寻找编码区突变;②采用小鼠表型数据库(Mouse Phenome Database,MPD)分析该突变与小鼠肺癌发病间的关联;③在人类肺癌组织寻找MKNK1编码区突变;④序列对比分析造成人及小鼠肺癌发病的基因突变.结果 在小鼠Mknk1基因中寻找编码区突变293 Ala>Ser,MPD数据库资料显示携带293 Ser突变的小鼠肺癌风险明显升高(OR=5.76,95CI%=2.51-13.21);在人类肺癌组织寻找MKNK1编码区突变254 Thr>Ser;序列比对分析发现小鼠293 Ala>Ser及人254 Thr>Ser突变均位于MKNK1激酶的活性基团smart00220上.结论 人和小鼠肺癌中均可发现MKNK1激酶的活性基团有突变,提示MKNK1可作为肺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BRCA1相关散发性乳腺癌的病理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BRCA1基因突变的散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筛查出144例乳腺癌患者中有BRCA1基因碱基改变的标本20例,对BRCA1突变的乳腺癌和非BRCA1突变乳腺癌病例的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突变相关性乳腺癌与非BRCA1突变乳腺癌相比,具有发病年龄早,肿瘤分化差,ER、PR、CerbB-2阴性率高和p53阳性率高等特点。结论:可以通过病理检测肿瘤分化程度和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来预测BRCA1突变的几率,提示BRCA1基因与雌激素受体基因、孕激素受体基因、p53基因和CerbB-2基因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本实验旨在研究内蒙古地区汉族散发性乳腺癌患者BRCA 1基因第11外显子有无突变.方法 选择内蒙古地区69例汉族散发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提取DNA,采用聚HTK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和基因测序技术方法检测BRCA 1基因第11外显子.统计分析BRCA 1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69例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 1基因第11外显子上共发现2例突变(2073delA移码突变和W372X无义突变).结论 内蒙古地区汉族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1基因第11外显子发现2例突变,均已收录于NCBI数据库中;尚未发现国内文献报道的在中国汉族群中可能具有部分始祖效应的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乳腺癌易感基因 (BRCA1基因 )是一种抑癌基因。本研究检测BRCA1基因在乳腺癌中的突变情况 ,探讨BRCA1基因突变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 选取 89例乳腺癌患者标本作实验组 ,另取非癌乳腺组织标本 30例作对照组。每一例标本分别捣碎 ,分别用酚 -氯仿抽提法提取DNA ,每例DNA用PCR扩增BRCA1基因的 2、5、1 7、2 0等 4个外显子。分别将每例病人每个外显子的PCR扩增产物进行SSCP分析 ,对出现异常区带的PCR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 ,与基因库序列比对分析其突变情况。结果  30例非癌乳腺组织未检测出BRCA1基因突变 ,89例乳腺癌共检测出 4例突变 ,其中 2例为 5外显子的错义突变 (2 73C >G ,2 87A >T) ,2例为 1 7外显子的错义突变 (5 1 1 5T >C ,5 1 1 6A >G)。乳腺癌BRCA1的基因突变率为 4 5 %(4 / 89)。结论 BRCA1突变与乳腺癌有关系 ,检测BRCA1基因突变对于乳腺癌患病风险评估及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宁夏地区回族散发性乳腺癌组织BRCA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1)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其与ER、PR和CerbB-2表达的关系。方法取60例回族乳腺癌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为实验组,15例回族乳腺良性病变纤维腺病及纤维腺瘤非癌组织为对照组。运用PCR和DNA直接序列测定法检测所有标本BRCA1基因部分外显子突变情况。回顾性分析60例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癌基因C-erB-2表达情况。结果 60例回族乳腺癌中BRCA1基因发现10例突变;有5例三阴乳腺癌,其中突变患者中有3例三阴乳腺癌,其比例为30%(3/10),非突变乳腺癌患者为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4,P=0.037);乳腺癌患者ER和PR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率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35,P<0.05;χ2=5.984,P<0.05)。对照组未检出突变。结论 BRCA1基因突变在宁夏回族乳腺癌发生密切相关,免疫组化指标ER、PR和C-erbB-2对检测乳腺癌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评估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一种耐药性稳定的三阴性乳腺癌4T1耐药小鼠模型,为研究体内肿瘤耐药机制和逆转药物的筛选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采用顺铂(DDP)低剂量诱导及体内外交叉致瘤结合的方法建立三阴性乳腺癌耐药小鼠模型;MTT法检测细胞耐药特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耐药相关基因MDR1、BCRP、MMP7及 GST-π表达差异;免疫组化分析耐药相关蛋白P-gp、BCRP、MMP7表达差异;蛋白印迹法检测磷酸化Akt(phosphorate-Akt,p-Akt)和总Akt(total-Akt,t-Akt)蛋白表达;小动物成像检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 MTT显示建立的三阴性乳腺癌耐药4T1小鼠模型的耐药指数为12.84;耐药小鼠肿瘤组织中MDR1、BCRP、MMP7、GST-π基因 mRNA 的表达量及P-gp、BCRP、MMP7蛋白的表达量均高于非耐药小鼠(P<0.01);Western blot显示,耐药小鼠肿瘤组织的p-Akt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非耐药小鼠,t-Akt蛋白表达没有差异。非耐药小鼠与耐药小鼠肿瘤组织生长速度未见明显区别(P>0.05)。分别给予这两种模型小鼠相同剂量的DDP治疗后,耐药小鼠对DDP的敏感性明显低于非耐药小鼠(P<0.01)。结论 初步建立了三阴性乳腺癌耐药4T1小鼠模型,为三阴性乳腺癌临床个体化治疗及耐药逆转研究等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动物平台。  相似文献   

11.
应用非同位素PCR-SSCP方法检测乳腺癌p53基因点突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53基因点突变。方法应用非同位素PCR -SSCP技术检测 4 8例石蜡包埋乳癌组织中p53基因点突变。结果  4 8例乳腺癌中 2 0例出现异常电泳 ,表明这些病例相应DNA片段中发生了点突变 ,其中 8例位于第 5- 6外显子 ,9例位于第 7外显子 ,3例位于第 8外显子。免疫组化检测突变p53蛋白的表达 2 5例为阳性 ( 52 % ) ,其中 5例SSCP未发现基因突变 ,突变可能发生在所检测的基因片点以外。结论 非同位素PCR -SSCP是一简便、快速、有效的检测基因点突变的方法 ,特别适用于大量标本基因点突变的筛选 ;p53基因点突变与突变型蛋白表达呈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53基因点突变。方法 应用非同位素PCR-SSCP技术检测48例石蜡包埋乳癌组织中,p53基因点突变。结果 48例乳腺癌中20例出现异常电泳,表明这些病例相应DNA片段中发生了点突变,其中8例位于第5-6外显子,9例位于第7外显子,3例位于第8外显子。免疫组化检测突变p53蛋白的表达25例为阳性(52%),其中5例SSCP未发现基因突变,突变可能发生在所检测的基因片点以外。结论 非同位素PCR-SSCP是一简便、快速、有效的检测基因点突点的方法,特别适用于大量标本基因点突变的筛选;p53基因点突变与突变型蛋白表达呈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卷尾突变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微卫星定位以及候选基因测序分析确定突变基因位点。方法将LP小鼠与正常C57BL/6J及C3H小鼠交配,记录了后代中卷尾与正常小鼠的数目,确定卷尾突变表型的遗传模式。微卫星D1Mit113和D1Mit149对突变基因进行了精确定位,确定候选基因。PCR扩增候选基因片段直接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用Fsp BI(Bfa I)内切酶鉴定LP小鼠杂交后代的基因型。结果 LP突变呈单基因不完全显性遗传,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中存在表型差异;Vangl2基因编码区1345bp处碱基由C→T。结论 Vangl2基因C→T的突变是一种无义突变,导致蛋白编码提前终止,是引起卷尾突变的原因;杂交LP小鼠后代中未出现纯合子小鼠,证明Vangl2基因突变纯合子致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大鼠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变异,6方法 提取细胞总DNA,用PCR法扩增细胞色素b基因,产物用DNA自动测序法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癌组织发生了nt 14931C→G,nt15004C→G和nt 15435 T→C3处点突变。癌旁组织发生了nt15436A→C突变,正常组织没有突变。结论 大鼠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存在突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散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的突变情况,及其与乳腺癌的临床、组织病理特征。方法:采用PCR联 合基因直接测序法检测广西地区235例乳腺癌患者(包括155例汉族及80例壮族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的突变情况,同时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及CerbB-2的表达情况。结果:①235例乳腺癌患者BRCA1突变率为8.5% (20/235);其中汉族与壮族乳腺癌患者BRCA1突变率分别为7. 1 % (11/155)、11. 3% (9/8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 169,P =0. 280)。②20例BRCA1突变乳腺癌中CerbB-2阴性表达率为65. 0%,三阴性乳腺癌(TNBC)检出率为35.0%; 而无BRCA1突变乳腺癌中CerbB-2阴性表达率为30. 0%,TNBC检出率为14. 8%,两组比较Cerbfr2阴性表达率及TNBC检 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031, P =0.002;χ^2=4.018, P =0.045)。结论:广西地区散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率 相对较低,汉族与壮族乳腺癌患者BRCA1突变率无明显差异;BRCA1突变乳腺癌CerbB-2阴性表达率高,与三阴性乳腺癌关 系密切,提示预后可能较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miRNA-29b1基因敲除小鼠。方法针对miRNA-29b1基因设计一段sgRNA,sgRNA和Cas9体外转录后显微注射至C57BL/6小鼠受精卵细胞。小鼠出生后取其基因组DNA进行测序以鉴定基因型,同时取小鼠心、肝、脾、肺、肾等脏器研磨后提取总RNA,通过real-time PCR分析miRNA-29b1在这些脏器中的表达。结果设计了20 bp的miRNA-29b1sgRNA并与Cas9一起进行了体外转录,显微注射小鼠受精卵细胞后获得miRNA-29b1基因突变小鼠。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小鼠有两种基因型,一种为10 bp的缺失突变;另一种为22 bp的缺失突变,同时伴有3 bp的插入突变。与野生型小鼠相比,基因突变小鼠心、肝、脾、肺、肾等组织中miRNA-29b1表达量下降明显。结论应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构建miRNA-29b1基因敲除小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硫化磷酸修饰的碱基特异性引物和高保真DNA聚合酶所构成的突变敏感性分子开关技术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快速检测乳腺癌及乳腺纤维腺瘤中DBC2基因7776C〉T突变频率。方法设计2对分别与DBC2基因7776位点突变碱基(C)和野生碱基(T)配对的硫化磷酸修饰的引物,硫化磷酸修饰等位基因位点特异性引物与组织DNA样本完全配对时,能被高保真聚合酶延伸,而硫化磷酸修饰等位基因位点特异性引物与组织DNA样本不完全配对时,不能被高保真聚合酶延伸。用此突变敏感性分子开关技术对85例乳腺癌组织DNA样本及1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DNA样本进行PCR检测,并利用凝胶成像系统对PCR产物进行分析。结果利用分子开关技术在85例乳腺癌组织DNA样本中检测出DBC2基因7776C〉T突变率为2.4%(2/85),10例乳腺纤维腺瘤未发现该突变。结论该突变敏感性分子开关技术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可快速检测乳腺癌DBC2基因7776C〉T突变。突变敏感性分子开关技术可在单碱基水平对相关基因突变进行特异性检测,提示其在乳腺癌等基因突变检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上海地区早发性乳腺癌患者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Song CG  Hu Z  Yuan WT  Di GH  Shen ZZ  Huang W  Shao ZM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3):3030-3034
目的研究中国上海地区早发性乳腺癌中BRCA1/BRCA2基因的突变位点及携带情况。方法对象为来自上海地区的50例早发性乳腺癌(发病年龄440岁),其中13例(26%)有一级亲属患病家族史。由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对BRCA1/2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进行扩增。突变分析由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进行预筛,之后进行DNA测序证实。结果在BRCA1基因中发现有6个致病突变位点,其中4个为新发现的位点,包括两个移码突变(3449insA,5587-1del8)和两个拼接点突变(IVS17-1G〉T,IVS21+1G〉C)。BRCA2基因的两个致病突变位点都很接近位于Il号外显子上;其中的1个致病突变位点为移码突变(5950delCT),另一个错义突变(5911G〉C)可能为新的致病突变位点。另外,共发现有12个新的SNP位点,都未引起氨基酸编码改变;其中,8个在BRCA1基因上,4个在BRCA2基因上。在早发性乳腺癌中,BRCA1基因突变频率(12%)比BRCA2基因(4%)高;BRCA1基因突变频率在有无家族史的患者中分别为30.8%和5.4%。结论新发现的4个BRCA1基因的致病突变位点和一个BRCA2基因的错义突变位点可能是中国人群早发性乳腺癌的特有突变位点;在中国人群中,BRCA1基因突变起着比BRCA2基因更大的作用;本研究为未来的临床基因检测提供了可能的筛查模式。  相似文献   

19.
赵时梅 《柳州医学》2005,18(1):37-40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因此,乳腺癌的病因是国内外学者非常重视的研究课题。一个重大突破是1990年Hall.J等用连锁方法发现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随后MiKi.Y等成功地克隆此基因。目前认为BRCAl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l的突变在乳腺癌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BRCA1的发现,被称为癌(抑癌)基因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乳腺癌的关键生物标志物,并分析其预后价值。方法 利用TCGA和GEO数据库筛选乳腺癌的共有差异表达基因;DAVID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获得具有显著预后价值的基因;利用UALCAN在线工具对关键基因进行病理特征分析。结果 从TCGA和GEO数据库中分别获得1566和231个差异基因;通过共表达分析得到140个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发现S100B和TFF1在乳腺癌中具有独立预后价值;临床病理特征分析结果显示,S100B和TFF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患者的性别、分期、淋巴结转移、TP53突变等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S100B和TFF1可作为关键生物标志物影响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