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鼻咽癌在中国南方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广西是鼻咽癌高发区,遗传学及EB病毒相关的研究进展为鼻咽癌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为了明确在高发区的发病情况,本单位自1978年开始在广西省梧州市苍梧县运用EB病毒血清学技术进行鼻咽癌普查,并对血清学阳性者进行长达20年的追踪观察,使鼻咽癌早期诊断率及远期生存率均有明显提高。目前EB病毒壳抗体IgA/VCA、早期抗原抗体IgA/EA在中国已经广泛应用于鼻咽癌筛查,但目前仍存在较多问题,需要更多更好的筛查技术予以解决。早诊早治在广西是鼻咽癌防治的主要策略,鼻咽癌普查是应该坚持进行。  相似文献   

2.
迄今为止,鼻咽癌的诊断仍主要依赖于耳鼻咽喉科临床医生通过前鼻镜或后鼻镜检查发现肿瘤,然后经鼻腔或经口腔进行活检。由于鼻咽癌早期症状、体征不明显,并易于发生颈部转移,许多病人就诊或确诊时常已失之过晚。因此,寻求对这种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的方法,仍然是鼻咽癌临床研究中需要解决的课题。现将国外有关近况综述如下。血清EBV抗体的检测关于EB病毒与鼻咽癌的密切关系、EB病毒在鼻咽癌病因中可能起的重要作用、EB病毒各种抗体的检测及其在不同病期、不同病理类型的鼻咽癌以及治疗后不同时期的变化规律,已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国内石善溶、唐忠怀、汪吉宝、陶正德等先后作过系统的综述。在这方面,人们最关心的是除了弄清鼻咽癌的病因、从根本上找到可能的预防手段外,还在于确定EB病毒抗体的检测能否真正成为早期、甚至亚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无症状鼻咽癌Epstein Barr (EB)病毒血清学、鼻咽纤维镜表现和预后。方法  1986年 12月采用免疫酶标法检测血清EB病毒壳抗原抗体 (viralcapsidantigen′sIgA ,VCA IgA)、早期抗原抗体 (earlyantigen′sIgA ,EA IgA) ,行间接鼻咽镜和鼻咽纤维镜检查及多部位活体组织检查。确诊鼻咽癌后行根治性放射治疗 ,随访至 1999年底。结果 早期无症状鼻咽癌患者确诊时血清EB病毒VCA IgA、EA IgA抗体水平分别为 1∶10 0 79、1∶10 76,与有症状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有、无症状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6 73 ,P =0 0 0 9)。有、无症状患者确诊时血清VCA IgA、EA IgA滴度水平与患者预后均无关 (P >0 0 5 ) ,与是否出现颈淋巴结转移无关 (P >0 0 5 )。结论 定期检测EB病毒抗体、鼻咽纤维镜检查及多部位活体组织检查 ,有助于检出早期鼻咽癌 ,尤其是无症状鼻咽癌  相似文献   

4.
无症状鼻咽癌临床分析和长期随访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无症状鼻咽癌Epstein-Barr(EB)病毒血清学、鼻咽纤维镜表现和预后。方法:1986年12月采用免疫酶标法检测血清EB病毒壳抗原抗体(viral capsid antigen‘s IgA,VCA-IgA)、早期抗原抗体(early antigen‘s IgA,EA-IgA),行间接鼻咽镜和鼻咽纤维镜检查及多部位活体组织检查。确诊鼻咽癌后行根治性放射治疗,随访至1999年底。结果:早期无症状鼻咽癌患者确诊时血清EB病毒VCA-IgA、EA-IgA抗体水平分别为1:100.79、1:10.76,与有症状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有、无症状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6.73,P=0.009)。有、无症状患者确诊时血清VCA-IgA、EA-IgA滴度水平与患者预后均无关(P>0.05),与是否出现颈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定期检测EB病毒抗体、鼻咽纤维镜检查及多部位活体组织检查,有助于检出早期鼻咽癌,尤其是无症状鼻咽癌。  相似文献   

5.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恶性肿瘤,鼻咽癌具有显著的地区聚集性,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鼻咽癌发生与EB病毒的流行,家族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有关,鼻咽癌的发生是多基因、多因素和多阶段交互作用的结果。通过检测鼻咽癌患者血液中各种与EB病毒相关的因子,可以发现早期鼻咽癌患者,探讨其与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EB病毒被认为是产生鼻咽癌的一个因素。Old氏等首次报告了鼻咽癌患者和EB病毒之间的血清学关系。Henle氏等用间接免疫萤光显示鼻咽癌患者均有抗EB病毒壳抗原(VCA),的IgG抗体,通常滴度都升高。抗早期抗原(EA)和膜抗原(MA)的抗体滴度也同样升高。Wara等最近注意到,鼻咽癌患者,血清IgA效价也升高。Henle等继之发现,93%鼻咽癌患者血清含有抗病毒壳抗原的IgA抗体,73%含有抗早期抗原复合体中D成分的抗体。这些抗体的效价有时可和IgG抗体的效价相等。氏等发现鼻咽癌患者的复发与抗EB病毒有特异性之VCA-IgA抗体效价升高之间有直接关系。这些病人经治疗  相似文献   

7.
EB病毒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关。它可使B型淋巴细胞感染,当细胞内有EB病毒染色体组时,可呈现EB病毒核抗原(EBNA),通常不呈现病毒增殖期抗原,但在各种诱因下,细胞内可出现早期抗原(EA)和病毒壳抗原(VCA),后者在合成病毒体后即自行分解。此外,EB病毒还与人体两种恶性肿瘤——Burkitt淋巴瘤(LB)和鼻咽癌的发病有关。在鼻咽癌癌细胞中可见到EB病毒染色体组和EBNA,但侵入瘤组织中的大量淋巴细胞中却无EB病毒染色体组与EBNA存在,LB和鼻咽癌的抗EB病毒抗体滴定度很高,其抗VCA,抗EA,抗EBNA的抗体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头颈部恶性肿瘤,探索优化鼻咽癌早期诊断指标和技术,是提高鼻咽癌防治水平的关键。作为一种新的诊断技术,基因诊断在鼻咽癌防治领域的应用日益普及。本文主要就鼻咽癌早期基因变化及其异常表达蛋白、EB病毒相关蛋白和生物芯片在鼻咽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局限于鼻咽的鼻咽癌可以通过放射治疗治愈,但临床发现的患者通常处于晚期,预后较差.本课题在健康成人体检中检测EB病毒3种抗体,确定鼻咽癌高危人群,以探讨提高早期鼻咽癌筛查效率的方法.方法:2007-03-16-2007-12-31对在中山市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373名健康人群血清采用EB病毒EBNA1/IgA、Zta/IgG、EBNA1/IgG检测,根据EB病毒抗体水平对该人群分层评估: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对高危组每3~6个月追踪随访,其他组在门诊和肿瘤登记系统进行随访.结果:随访至2009年7月31日,高危组11例中有5例确诊鼻咽癌,其中包括在直接筛查和临床随访中检出的3例无症状(T1N0M0)鼻咽癌.高危组鼻咽癌检出率为45.45%,该体检人群鼻咽癌检出率为0.8%.其他组随访28个月未发现鼻咽癌.结论:采用鼻咽癌风险评估方案进行鼻咽癌筛查可缩小普查需跟踪的人群的范围(11/1373),提高鼻咽癌筛查效率,检出早期鼻咽癌;对评估高危的人群密切跟踪及随访是发现早期无症状鼻咽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是发病率居首位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其位置隐蔽,早期症状不典型,因此选择合适的分子标志物对鼻咽癌的早期诊断、临床分期、转移及预后等方面有重要价值。本文就与EB病毒相关的血清及血浆标志物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是头颈部肿瘤中发病率较高的肿瘤之一,其相关的病因学机制仍不明确,鼻咽癌与EB病毒关系密切,但并不是所有鼻咽癌均与EB病毒相关。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与生殖道肿瘤、淋巴瘤和咽喉部肿瘤关系密切,鼻咽癌与HPV感染相关性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就鼻咽癌与HPV感染的相关性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EB病毒基因BARF1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EB病毒与鼻咽癌(特别是低分化鳞癌)密切相关。BARF1基因是EBV裂解期中的早期基因,本研究通过检测BARF1基因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希望能进一步揭示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系及致癌的可能机制。方法 对经病理确诊的47例鼻咽低分化鳞癌病人分别取癌组织、癌旁组织及相对正常鼻咽黏膜和13例其他头颈部恶性肿瘤癌组织及8例正常人鼻咽黏膜组织(均证实有EB病毒潜伏感染),采用巢式-PCR技术检测BARF1在这些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鼻咽癌组织BARF1基因表达率为91.5%(43/47),其中39例相对强表达,4例弱表达;癌旁组织BARF1基因表达率为46.8%(22/47),其中儿例相对强表达,儿例弱表达;相对正常黏膜BARF1基因表达率为6.4%(3/47),3例均为弱表达;携带EB病毒的其他头颈部恶性肿瘤组织、正常人鼻咽黏膜组织均未检测到:BARY1基因表达。结论 从相对正常鼻咽黏膜到癌旁组织再到鼻咽癌组织BARF1基因的表达趋势为从不表达到表达,从弱表达到强表达。说明EB病毒与鼻咽癌的发生确实存在密切相关性;提示启动BARF1基因的表达有可能是EB病毒致鼻咽癌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与EB病毒相关的血清学研究已经证实,EB病毒与鼻咽癌、Burkitt氏淋巴瘤有密切联系,在这些肿瘤细胞中几乎都伴有EB病毒DNA和EB病毒相关核抗原。在病毒对B-淋巴细胞变形能力的体外试验也可以见到EB病毒与Burkitt氏淋巴瘤之间的因果关系。然而,肿瘤细胞源于上皮,从病毒对B淋巴细胞严格的选择性方面来看,EB病毒与上皮细胞之间的相关性尚不明确。但EB病毒的染色体的确存在于鼻咽癌的瘤细胞中。据此,人们推论由于某些生物学机制,鼻咽部上皮细胞可能被EB病毒感染。作者们报告了应用试管内细胞融合和上皮细胞内检测EBNA的方法进行的鼻咽部上皮细胞EB病  相似文献   

14.
鼻咽癌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肿瘤之一,其发病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EB病毒潜伏膜蛋白(latent membrane protein,LMP)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近年来的相关文献报道,对EB病毒LMP与鼻咽癌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鼻咽癌高发区广东省中山市普通人群EB病毒感染状况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收集中山市中医院保健中心2007年1月~2008年12月单位集体体检血样27062例,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验血清EBV相关抗体,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EB病毒感染率及不同年龄段EB病毒感染的相对危险度.结果 在检测到人群中,EB病毒感染率为1.09%,其中男性感染率1.33%,女性感染率0.73%; x2=21.8522,P<0.01.50~59岁、60~69岁年龄段EB病毒感染率较20~29岁、30~39岁、40~49岁年龄段感染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在鼻咽癌高发区中山市,普通人群EB病毒感染率为1.09%,男性较女性更容易发生感染;中老年感染率较高,应加强该年龄段EB病毒感染者的追踪观察..  相似文献   

16.
EB 病毒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致病因子并与二种人类肿瘤(Burkitt 淋巴瘤及鼻咽癌)密切相关。作为 EB 病毒与鼻咽癌相联系的大量证据的一部分,鼻咽癌患者的瘤细胞内  相似文献   

17.
鼻咽癌患者存在抗EB病毒抗体,曾由我国台湾、香港、非洲、日本及美国等地观察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所证实。而且从鼻咽癌活检组所培养出的细胞,亦含有疱疹型病毒,这些结果提示EB病毒或可致发鼻咽癌,如同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Burkitt氏淋巴瘤一样。本文系根据台北台湾大学院耳鼻喉科对鼻咽癌病案的追溯观察结果,将报告:(1)鼻咽癌临床分期及随访时的抗EB病毒抗体滴度,以及正常成人、头颈部炎性疾病及鼻咽癌以外的新生物上述滴度;(2)放疗后的抗EB病毒滴度;(3)局部病变复发及有远处转移的滴度。  相似文献   

18.
血浆EB病毒DNA含量定量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浆EB病毒DNA定量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02年2月~2003年6月在本院确诊的初诊鼻咽癌患者100例,放疗后鼻咽癌患者106例,以及健康对照者40例,分别采集血浆标本,应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EB病毒DNA含量,比较健康者和初诊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转移或复发及持续临床缓解鼻咽癌患者的血浆EB病毒DNA拷贝数差异.结果初诊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转移和复发鼻咽癌患者的血浆中游离EB病毒DNA检出阳性率分别为90.7%(97/100),96.5%(27/28)和100.0%(18/1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7.5%(3/40),持续临床缓解鼻咽癌患者的10.0%(6/60)和其他肿瘤患者的阳性检出率(P<0.001).血浆EB病毒DNA定量检测对初诊鼻咽癌患者的诊断敏感性为97.0%,特异性为92.0%.另有3例持续临床缓解而血浆EB病毒DNA水平升高的鼻咽癌患者,在随后的6个月随访中,最终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血浆EB病毒DNA定量检测是一种敏感而可靠的实验方法,对鼻咽癌的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鼻咽癌是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为我国南方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与EB病毒密切相关。EBV/VCA-IgA抗体作为临床肿瘤标志物在鼻咽癌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应用上已得到充分肯定^[1]。CYFRA21-1是细胞角质蛋白19(CK19)的片段,主要分布于单层上皮细胞。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20.
鼻咽癌是鼻咽部常见的一种多基因遗传性恶性肿瘤,具有明显地域差异和民族聚集现象,发病隐匿,且癌肿易向颅底、咽旁间隙及颈动脉鞘等部位浸润,严重危害患者健康。鼻咽癌的具体病因及发生、发展至今尚不完全清楚,研究认为EB病毒与鼻咽癌密切相关。本文就EB病毒感染与NPC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