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诊断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耳内镜、颞骨高分辨率CT、鼓室声导抗及纯音测听等检查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7例(414耳)腺样体肥大患几分别行耳内镜、鼓室声导抗、纯音测听及颞骨高分辨率CT检查,以颞骨CT检查结果作为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标准,分别计算耳内镜、声导抗及纯音测听诊断分泌性中耳炎的准确度.结果 207例414耳中,CT诊断SOM(中耳积液)125耳(30.19%%,125/414),其中116耳(92.80%,116/125)鼓膜穿刺证实有中耳积液;与颞骨CT结果比较,耳内镜(诊断中耳积液128耳,其中CT检查阴性4耳)、鼓室声导抗(B型导抗图133耳,其中CT检查阴性8耳)、纯音测听(0.5~4 kHz气骨导差≥15dB 81耳,其中CT检查阴性2耳)三种检查诊断SOM的敏感性分别为99.20% (124/125)、100% (125/125)、63.20%(79/125),特异性分别为98.62% (285/289)、97.23% (281/289)、99.31% (287/289),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8.79% (409/414)、98.07% (406/414)、88.41% (366/414).耳内镜下见鼓室积液联合B型鼓室导抗图诊断SOM的符合率(99.52 %)高于任一种单项检查和其他任何两种联合检查.结论 以耳内镜下见鼓室积液联合B型鼓室导抗图诊断分泌性中耳炎准确、安全.  相似文献   

2.
20 0 0年 10月~ 2 0 0 1年 2月 ,对门诊 98例共 134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纤维鼻咽喉镜下经咽鼓管咽口吹张、鼓室灌注治疗 ,效果满意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经门诊确诊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 98例共134耳 ,其中男 5 2例 75耳、女 4 6例 5 9耳。年龄 6~ 77岁 ,平均 4 1.3岁。鼓室积液 4 4耳 (鼓膜见液平线 32耳 ,鼓膜无液平线但在经咽鼓管鼓室灌注时见有黄色粘稠液体从咽鼓管咽口流出 11耳 )。纯音测听示传导性聋 82耳 ,混合性聋5 2耳 ,其气骨导差平均 2 3dB。声导抗检查鼓室导抗图B型为 88耳 ,C型为 4 2耳 ,同侧镫骨肌…  相似文献   

3.
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特征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特征及其对该类疾病早期诊断、治疗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分析90例(108耳)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资料,分别分析比较急性组和慢性组的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测试结果。结果 急性组声导抗测试主要表现为“B”型和“C”型,慢性组主要表现为“B”型;急性组纯音测听主要表现为传导性耳聋,慢性组主要表现为混合性耳聋。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声导抗测试结合纯音测听是诊断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早期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4.
鼓室冲洗鼓膜置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往我们采用消炎、滴鼻、咽鼓管通气、去除鼻咽部原发病及鼓膜穿刺等综合治疗方法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远期效果不理想。近年来我们采用鼓室冲洗鼓膜置管治疗 39例 (63耳 )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 39例 (63耳 ) ,男 1 9例 ,女 2 0例 ;年龄 5.5~ 67岁 ,平均 1 7.8岁。发现听力障碍到初诊时间为 0 .5个月~ 2年 ,平均 1 8.3个月。纯音测听 0 .5、1 .0、2 .0 k Hz平均丧失在 30~ 45d B,听力平均损失 36.0 2 d B,纯音听力曲线呈低频下降 ,骨导 >气导 ,声导抗呈 B型鼓室图 ,无镫骨肌声反射。 9例…  相似文献   

5.
声导抗检查对分泌性中耳炎早期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声导抗检查对分泌性中耳炎早期诊断的意义钱宇虹1宋江顺1李苏卫1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初期大多听力正常,耳科检查指征不典型,用常规纯音测听法检出率敏感性低。本文采用纯音测听结合声导抗检查,以早期发现患者的听力损...  相似文献   

6.
经鼓膜切口加压冲洗鼓室和咽鼓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远期效果一般不够理想。近几年,笔者采用经外耳道、鼓膜切口加压注药冲洗鼓室和咽鼓管93例(116耳),取得比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分泌性中耳炎病人93例(116)耳,男45例,女48例,年龄3.5岁~73岁,发现听力障碍到初诊时间3天~2个月。纯音测听气导0.5,1.0,2.0 kHz听力损失在30~50 dB,听力平均损失40 dB,纯音听力曲线呈低频下降。声导抗呈B型鼓室图。10例曾行鼓膜穿刺术,其中4例曾多次穿刺,3例曾行鼓膜置管。鼓膜:混浊,内陷,活动度差,桔红色,部份可见液平面。  相似文献   

7.
1998年 1 0月至 1 999年 5月 ,我们采用耳内窥镜直视下对 2 3例分泌性中耳炎行鼓室置管术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2 3例 (43耳 ) ,男 1 5例 ,女 8例 ;年龄 2~66岁 ,其中 1 3岁以下儿童 1 6例 (32耳 )。全部病例除常规临床检查 ,均进行纯音测听及声导抗测试 ,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1 .2   治疗方法单纯分泌性中耳炎的儿童及精神紧张的成年人 ,用氯胺酮肌注全麻 ;有分泌性中耳炎又需行扁桃体摘除、增殖腺刮除的患儿 ,则需在气管插入全麻下进行 ;成人一般在表面麻醉下进行。麻醉后耳廓、外耳道常规消毒…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患儿的不同鼓室导抗图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328例腺样体肥大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统计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例(耳)数及声导抗测试诊断分泌性中耳炎的阳性率。结果328例腺样体肥大患儿中有104例(169耳)最终经鼓膜穿刺或鼓膜置管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31.71%,104/328),其中鼓室导抗图为B型者89例152耳,最终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者为86例147耳。阳性率为96.71%(147/152);鼓室导抗图为C型(负压在~150daPa以上)者33例49耳,最终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者为16例20耳,阳性率为40.82%(20/49);鼓室导抗图为As型者2例2耳最终均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结论腺样体肥大患儿无论有无听力下降主诉,均应行声导抗测试,B型鼓室导抗图对鼓室积液判断的准确率最高,c型次之,As型也有鼓室积液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听力学相关检查对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57例患儿,男30例、女27例,年龄5岁至9岁,平均年龄7岁4个月。每位患儿均进行纯音测听,鼓室声导抗测试、镫骨肌声反射测试、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结果 57例患儿(114耳)中99耳证实有分泌性中耳炎,99耳中C型鼓室图42耳(42.4%),B型鼓室图53耳(53.5%),A型鼓室图4耳(4.04%)。纯音测听有气骨导差89耳(89.9%),听力正常10耳(10.1%)。听性脑干反应正常26耳(26.3%)。在鼓室图异常的95耳中,33耳(34.7%)能引出声反射,有声反射组患儿与无声反射组患儿及DPOAE通过组与未通过组分别进行纯音听阈进行t检验统计学分析,两者阈值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听力学的相关综合检查对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科用声导抗测听仪 ,结合纯音测听用的骨导耳机作盖莱试验 (Gelle’stest) ,对 46例耳硬化症患者进行了测试。1 临床资料 男 2 7例 ,女 19例 ,共 5 0耳。年龄 30~ 5 8岁。体检鼓膜外观正常者 36耳 ,鼓膜菲薄者 10耳 ,鼓膜增厚 4耳。纯音测听言语频率平均气骨导间距 30~ 5 5dBHL。 46例均经手术证实为耳硬化症 ;其中双耳镫骨撼动术 4例 8耳 ,镫骨提高术 16耳 ,镫骨切除术 2 6耳。2 测试方法及结果 声导抗测听仪 (MadsenZS77-MB型 )常规行鼓室导抗图和镫骨肌反射测试。鼓室导抗图测试结果见附表。 49耳镫骨肌…  相似文献   

11.
1992年 5月开始 ,用北京机械研究所制造的鼓膜按摩机辅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取得较好的疗效 ,其操作简单 ,患者易于接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2 6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 ,年龄 5~ 35岁 ,病程 2~ 30天 ,男 6 6例 ,女 6 0例 ,均为单耳。声导抗测试 :鼓室导抗图呈B型 (86耳 )或C型 (4 0耳 )。纯音测听均为传导性听力下降。其语言频率平均听阈为 2 6~ 45dB ,高频区听力正常。全部患者根据自愿分为A、B两组 ,A组 5 0例 ,B组 76例 ,两组采用不同的辅助治疗方法。2 治疗方法 A组用 1%麻黄素液滴鼻 ,口服抗生素一周 ,若为B型鼓室…  相似文献   

12.
12例分泌性中耳炎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泌性中耳炎为耳科常见病 ,是导致听力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科自 1996年~ 1999年 8月共诊治 10 9例 ,其中曾误诊、漏诊的有 12例 ,现报告分析如下 :12例中儿童 5例 ,成年 7例。 5例儿童临床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闭塞感 ,病史均在 1年以上 ,曾多次在外院行耳镜检查、纯音测听 ,以感音神经性耳聋治疗无效后来本院就诊 ,我们除给于作纯音测听检查外 ,又行声导抗测试 :均为B型鼓室导抗图 ,声反射消失 ,初诊为分泌性中耳炎 ,后经鼓膜穿刺抽液而确诊。7例成人有 2例临床表现为听力下降伴耳闭塞感 2月余 ,既往有噪声接触史 ,常规行纯音测听、声…  相似文献   

13.
自 1999年 2月~ 2 0 0 0年 8月 ,本科对 30例儿童腺样体肥大患者 ,在鼻内镜下 ,利用微波热凝原理进行治疗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30例患者中 ,男 2 4例 ,女 6例。年龄 5~ 13岁 ,平均 8.7岁 ,病程 2~ 7年 ,其中合并分泌性中耳炎 7例 (12耳 ) ,慢性扁桃体炎 2 2例 ,慢性鼻窦炎 8例。全部病例均作纯音测听加声导抗检查、鼻镜检查、咽腔检查及鼻内镜检查。 3例有腺样体面容 ;7例合并分泌性中耳炎患者 ,鼓室压图均为B型 ,纯音测听听力损失 16~2 5dB ;2 2例合并慢性扁桃体炎者 ,其中两侧扁桃体Ⅲ°12例。8例鼻镜检查 ,…  相似文献   

14.
1临床资料患儿,男,5岁。2010年4月18日晚其母发现其右耳无听力,遂于第二日来安徽省立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检查:双耳鼓膜稍内陷。声导抗检查示左侧C型鼓室导抗图,0.5~4.0kHz声反射正常;右侧As型,鼓室压偏负,0.5~4.0kHz声反射消失。纯音测听不能配合,40HzAERP示:500Hz,左侧30dB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多频鼓室导纳测试技术 ,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恢复期的患者进行预后判断 ,并依此进行后续治疗 ,对减少中耳炎的复发 ,具有显著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 4~ 12岁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共 16 0例(2 36耳 ) ,男 76例 ,女 84例 ,平均年龄 6 .4岁。首次就诊常规行 2 2 6Hz探测音声导抗测试、多频鼓室导纳测试[1] ,经抗生素、激素、滴鼻、间接咽鼓管吹张、He -Ne激光理疗等综合保守治疗 1~ 2月后 ,再次行声导抗测试 ,并对As型曲线且无明显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鼻及鼻咽部病变患儿行多频鼓室导纳测试 ,对共振频率异常者…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鼻内窥镜下咽鼓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于1996年6月开始在鼻内窥镜下咽鼓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28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对一般资料:本组28例(34耳),均为门诊病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15~42岁。慢性分泌性中耳炎13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15例。检查:鼓膜内陷充血34耳,可见鼓室积液征8耳,纯音测听均提示传导性聋,声阻抗显示鼓室图为“B”型15耳,“C”型19耳。1.2治疗方法:鼻内窥镜下咽鼓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28例(34耳),采用0度鼻内窥镜,咽鼓管吹张管一支…  相似文献   

17.
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程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将鼓室导抗图、纯音听阈与耳CT结果比较,并经鼓膜切开所见验证,分析鼓室导抗图、纯音听阈和耳CT在判断中耳积液的敏感度.方法 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临床诊断分泌性中耳炎住院治疗的患者,将其病史、平均听阈、CT结果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 40例(75耳)患者中男28例(53耳),女12例(22耳).年龄最小3岁6个月,最大11岁10个月,平均6岁6个月.鼓膜切开证实中耳有分泌物62耳(82.7%),无明显分泌物13耳(17.3%).鼓膜置管23耳.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听力损失程度、CT结果与中耳积液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1.392、1.355;P值均<0.05).结论 通过鼓膜情况、鼓室导抗图和平均听阈综合判断中耳积液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别以传导性听力损失程度判断有无中耳积液有较高特异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除常规耳科检查,应首先进行声导抗,纯音测听检查.尽管耳CT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但是由于其副作用的局限,不建议作为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鼓室置管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对中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7例(58耳)临床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分别在鼓室置管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进行纯音测听、声导抗、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检查和耳镜检查,以评估鼓室置管手术前后中耳功能的变化及术后的并发症。结果鼓室置管术后1个月、6个月分别行耳镜和声导抗检查,均较术前听力明显提高。术后6个月与术后1个月检查结果比较,听力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鼓室置管术前比较,DPOAE引出率及部分频率幅值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鼓室置管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是中耳感染、分泌性中耳炎复发、鼓膜穿孔和鼓膜内陷。结论鼓室置管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应用检测纯音测听、声导抗、DPOAE和耳镜检查,了解鼓室置管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综合评价对中耳功能的影响,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腭裂与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腭裂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了解腭裂修复术及鼓室置管术手术前后的听力学变化.方法对203(406耳)例腭裂患者进行年龄分组,采用声导抗,纯音测听或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判断中耳功能.21例腭裂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作腭裂修复术的同时,行鼓室置管术,术前术后作听力学检测.结果203例腭裂患者,中耳功能障碍的发病率为68.5%,6岁前可高达80%.21例腭裂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术后随访1~3年,听力明显改善,平均听力比术前提高17dB(P<0.01).结论腭裂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明显有关,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腭裂伴有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应早期行鼓室置管术,方能改善听力,有助于正常语言的发育.  相似文献   

20.
1996年 5月至 1998年 5月对 2 8例 ( 32耳 )分泌性中耳炎进行鼓室置管加冲洗治疗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门诊成年患者 ,其适应证为①有耳闷、耳鸣、耳聋等症状 ,②纯音测听示传导性耳聋或以传导性聋为主的混合性聋 ,③声导抗示鼓室导抗图B型 ,④经药物及两次以上鼓室穿刺治疗无效者。2 8例中男 16例 ,女 12例 ,左耳 13例 ,右耳 11例 ,双耳 4例 ;年龄 2 0~ 70岁 ,平均 36岁 ;病程 1个月至 1年 ;2 7例鼻腔及鼻咽部检查正常 ,1例为鼻腔癌放疗后 ;术前穿刺治疗 1次 4耳 ,2次 8耳 ,3次 8耳 ,4次以上 12耳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