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患者男,75岁,体检发现盆腔肿物1天,无明显临床症状。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腹部CT:盆腔左侧见72 mm×92 mm×90 mm脂肪密度影,略呈分叶状,边界清楚,其内见云絮状、斑片状软组织密度影,CT值-82~13 HU;增强后软组织密度部分轻度强化(图1A)。腹部MRI:盆腔左侧见75 mm×94 mm×88 mm短T1长T2混杂信号,脂肪抑制T1WI肿物信号明显减低;增强后软组织成分轻度强化,脂肪成分未见明显强化(图1B-C)。行剖腹探查+盆腔肿物切除术,术中见盆腔左侧8 cm×5 cm×5 cm肿物,略呈分叶状,边界欠清,质地硬,活动度欠佳,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术后病理:光镜下见较多成熟脂肪细胞,骨髓造血样组织相间,可见骨髓三系造血细胞(图2)。病理诊断:盆腔髓脂肪瘤。  相似文献   

3.
4.
股骨脂肪瘤术后复发合并韧带样纤维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67岁,主因"左腿两次脂肪瘤切除术后发现肿物"就诊.左侧大腿下方前内侧扪及一肿物,质硬,有压痛.  相似文献   

5.
6.
病例 男,53岁。因上腹疼痛1月余,加重3d入院。钡剂灌肠造影检查:钡剂到达横结肠中远段1/3处可见一充盈缺损影(“第一充盈缺损影”),  相似文献   

7.
背部巨大梭形细胞脂肪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16岁.出生时患者右腰部鸡蛋大小肿物,局部皮肤为褐色,按之无痛,肿物逐渐增大,未予处理,近两年肿物增大明显.体检见右腰部大面积肿块,大小约35.0 cm×25.0 cm,质软,无压痛,有波动感,表面皮肤呈褐色.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室外脉络丛肿瘤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脑室外脉络丛肿瘤患者,包括大脑实质内肿瘤8例、幕下脑室外肿瘤30例及鞍区肿瘤11例,观察其MRI表现。结果大脑实质内脉络丛肿瘤均呈囊实性,实性部分多呈粗颗粒结节状,部分边缘呈分叶状,瘤周水肿较重,无明显脑积水。幕下脑室外脉络丛肿瘤呈实性或囊实性,实性肿块内可见囊变、钙化、出血及流空血管影,亦可伴脑积水。鞍区原发性脉络丛肿瘤可见囊腔及颗粒状壁结节,继发肿瘤则多为实性团块。结论不同部位脑室外脉络丛肿瘤MRI表现各异,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9.
肝脏脂肪瘤MRI诊断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肝脏脂肪瘤MRI诊断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男,35岁。在B超体检中发现肝脏右后叶占位考虑为海绵状血管瘤,CT检查诊断为肝脏右后叶脂肪性质肿瘤,患者既往体健,无任何不适。AFP(甲胎蛋白)、CEA(癌胚抗原)和CA19-9(糖链抗原)均无增高表现,其他肝脏生化检查指标也均为正常范围之内。 磁共振扫描仪。  相似文献   

10.
11.
鞍区原发性脉络丛乳头状瘤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鞍区原发性脉络丛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原发于鞍区的脉络丛乳头状瘤的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特征进行研究,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结果磁共振成像显示蝶鞍增大,其内可见团块状肿块,侵及鞍上池;脑室系统无异常。内镜经鼻蝶入路行肿物切除术。镜下观察可见肿瘤组织类似于正常脉络丛,呈乳头状结构,由单层或假复层柱状肿瘤上皮细胞围绕纤维血管轴形成。肿瘤细胞异型性小,细胞核圆或卵圆形,位于上皮基底部。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CK-pan、vimtentin、EMA和TTF-1(+),而S-100蛋白、神经胶质酸性蛋白、Syn和嗜铬粒蛋白(-)。结论原发于鞍区的脉络丛乳头状瘤非常罕见,影像学易与垂体腺瘤等相混淆。明确诊断依赖于病理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外科手术完整切除可治愈。  相似文献   

12.
侧脑室脉络丛神经鞘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儿童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腹部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LCH患儿腹部超声资料。结果 28例中,25例LCH累及多系统,3例仅累及肝胆。28例肝脏均不同程度增大,肝实质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散在或弥漫性低回声区,其中13例伴胆管壁广泛性不均匀性增厚、回声增强,胆管腔局部扩张或局部狭窄。17例伴脾肿大,5例伴胰腺肿大,13例伴不同程度腹腔积液,14例伴肝门区淋巴结肿大。结论 儿童LCH腹部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非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ACPP)的临床特点与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 收集7例经手术后病理学证实为ACPP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7例患者病灶位于侧脑室2例,4脑室3例,桥小脑角区2例并伴Luschka孔扩张。MRI:T1WI等信号4例,稍低信号3例,T2WI稍高信号6例,等信号1例,7例DWI呈等高信号;6例MRI明显强化,1例中度强化;5例肿块周围出现"囊泡征"。6例出现瘤周水肿。2例CT平扫为稍高密度并见钙化灶。结论 ACPP的发病年龄与部位有关,且具有一定特异性的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 3D-FIESTA-c序列增强扫描在臂丛节前神经成像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志愿者和10例臂丛神经节前损伤的患者行3D-FIESTA、3D-HESTA-c平扫和3D-FIESTA-c增强序列扫描.评价3种方法对臂丛节前神经根根束数目的显示情况、对比噪声比(Contrast noise ratio,CNR)以及图像伪影,观察臂丛神经节前部分及其损伤在3D-FIES-TA-c序列增强扫描中的MR表现.结果:3D-FIESTA、3D-FIESTA-c平扫、3D-FIESTA-c增强对双侧臂丛神经节前部分(C5~C8、T1)神经前后裉根束数目的显示存在统计学差异.3D-FIESTA-c平扫、3D-FIESTA-c增强对双侧臂丛神经节前部分(C5~C8、T1)神经前后根根束数目的显示均高于3D-FIESTA.而3D-FIESTA-c平扫与3D-FIESTA-c增强对双侧臂丛神经节前部分(C5~C8、T1)神经前后根根束显示数目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种序列CNR分别为39.44±6.65、39.91±6.52、25.92±6.95.三者的CNR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3D-HESTA、3D-FIESTA-c平扫的CNR均高于3D-FIESTA-c增强.3D-FIESTA与3D-FIESTA-c平扫的CNR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D-FIESTA-c增强序列增加了背景组织中肌肉的信号强度,不利于观察臂丛神经节前部分及其损伤.结论:3D-FIESTA-c增强与3D-FIESTA-c平扫尽管在显示神经根根束数目上无统计学意义,但由于其增加了背景组织中肌肉的信号强度,笔者认为宜在增强前行3D-FIESTA-c序列扫描.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70岁.右眼自觉视物模糊2年,逐渐加重.近2个月视力障碍,未曾就诊.眼部检查:右眼视力无光感,眼压正常,球结膜无反应,角膜透明,前房正常,眼底见颞侧暗紫色球状隆起突入玻璃体腔内,黄斑反射消失.左眼无异常.心肺及腹部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采用1.5T MR仪对正常成人臂丛神经进行DTI及纤维束示踪成像(DTT)的可行性及其量化特征。方法 34名健康志愿者接受DTI及DTT,测量C5~8双侧臂丛神经FA值、ADC值,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成像序列分别测量b值为700、9001、100 s/mm2时右侧C6神经根平均纤维束长度、纤维束所占体素及图像SNR。结果 34名健康志愿者中32名DTI及DTT成功。C5~8神经根平均FA值及ADC值依次为:0.46±0.03和(1.16±0.15)×10-3mm2/s、0.45±0.04和(1.13±0.19)×10-3mm2/s、0.44±0.04和(1.18±0.19)×10-3mm2/s、0.39±0.05和(1.26±0.18)×10-3mm2/s。b=900 s/mm2时,右侧C6神经根平均纤维长度、纤维束所占体素最大。b=700 s/mm2时,SNR最大(18.28±7.38);b=900 s/mm2时,SNR是最大SNR的93%。结论采用1.5T临床型MR机b值为900 s/mm2时,能成功完成正常臂丛神经DTI及DTT,清晰显示臂丛神经纤维束的FA值和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