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慢性心衰作为各种心脏病的主要并发症及终末期表现已被全世界重视,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已经取得一定疗效,尤其是在控制症状、改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等方面,疗效显著。但目前,中医对慢性心衰证候规律的认识多源于个人经验判断及简单的病例总结,尚缺乏全面认识。故今后应进一步加强中医对慢性心衰治疗标准化、客观化、规范化的研究,才能充分发挥中医优势以推动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现代化的进程。现主要从病因病机、证型、证素分布规律、心功能分级、客观指标4个方面对慢性心衰中医证候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中医证候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临床调研分析糖尿病中医证候的一般规律。方法:采用聚类分析和决策树等数据挖掘方法,对临床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所收集的995例2型糖尿病病例的主要证候有阴虚热盛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等6类。结论:随着病程的进展,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之间存在由轻到重逐次渐进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正虚为本,邪实为标。以正虚为主,兼夹邪实。正虚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邪实为外感、痰热、水气、湿浊、湿热、瘀血、风动、风燥。指出:并发症大多是透析无法解决的。可通过中药灌肠、中药洗浴、中药外敷及针灸等多途径治疗。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病证结合角度出发,系统总结冠心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包括性别、年龄和地域),以及冠心病中医证候与冠脉造影、炎症因子、血脂水平和表观遗传学方面的相关性。同时,新兴技术和指标的出现为冠心病中医证候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是中医学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证候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所获知的在生命过程中表现在整体层次上的机体反应状态及其运动、变化规律,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反映疾病的过程及其相互依存和联系的复杂关系[1],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目前对于中医证候分  相似文献   

6.
目前,肺癌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已高居榜首,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尽管手术、放疗、化疗成为治疗肺癌的三大犀利武器,但中医药在肺癌的防治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取得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近年来高血压与高血压前期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高血压相关研究成果较多,多数研究结果提示阴虚阳亢证是高血压的最常见临床证型,但也有不同观点.高血压前期相关研究较少,有结果提示以肝系症状为主且实证居多.目前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大样本、多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较少,二是辨证分型和证候诊断标准不统一,使研究成果难以进行荟萃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的中医证候规律。方法:通过精神分裂症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表收集6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症状与体征,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分析,对出现频率≥10%的症状、体征进行聚类分析,归纳出精神分裂症的中医证候要素;再根据《中医诊断学》证-症关系分析得出精神分裂症的常见中医证型;进一步对常见中医证型中的中医证候进行主成分分析,粗略得出精神分裂症常见证型的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结果:通过对664例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数据分析,简化为15个证候要素,总结出7大常见证型,包括狂证(痰火内扰证、肝胆火盛证、阴虚火旺证)与癫证(心脾两虚证、痰气郁结证、肝气犯脾证、脾肾阳虚证),并归纳出7个证型的主要及次要症状。7大证型基本反映了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痰”、“火”、“虚”的主要病因病机,与中医基础理论中对癫狂的论述基本一致。结论:总结出精神分裂症的7大常见证型,具有一定鉴别意义,并为精神分裂症的客观辨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胃癌是源自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占全部恶性肿瘤的第3位,且近年来胃癌的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目前,手术仍为胃癌主要治疗手段,但70%左右的患者就诊时即为局部进展或转移,无法进行根治性手术,即使根治术后仍有超过60%的患者会出现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因此,晚期胃癌化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认为肺癌不同的临床分期有不同的中医证候特点,综述了肺癌不同病理分型证候研究、肺癌不同治疗手段的证候研究以及肺癌证候量化及判断标准研究的现状。提出应病证结合,引入现代循证医学及数理统计方法,制定合理量表,把证候的语言描述转化为数字,具有定量分析的特征,提高肺癌证候规范化研究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实用性。参考文献30篇。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病人血脂改变与中医证型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鹏  刘鹏  贺劲  徐伟建  毕力犬  王伟 《中医药研究》2010,(12):1428-1430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血脂改变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术(CAG),观察冠心病病人血脂改变情况与中医证型、CAG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等脂代谢异常指标在痰、瘀证中有不同程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则相反,在痰、瘀证中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痰瘀相兼证与非痰非瘀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G、LDL及载脂蛋白(a)[Lp(a)]的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而增高,且重度狭窄与轻度狭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HDL水平随冠状动脉狭窄的加重而降低,重度狭窄与轻度狭窄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多支病变病人TC、TG逐渐升高,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L逐渐升高,多支病变与单支病变、双支病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逐渐降低,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变支数之间L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病人血脂改变与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为今后的相关证候标准确立与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要求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现代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提取各复合证型的证候要素,以虚证、实证、虚实夹杂证为纲,按照单因素、两因素、三因素、四因素将复合证型拆分为单独的证候要素,统计各证素的出现频次。结果:本病病位类证素为心、肾、肺、脾;病性类证素按频次由多到少依次为:气虚、血瘀、阳虚、阴虚、阳脱、水停、痰、饮、阴竭、热、血虚。虚证单因素以心气虚证最多见;虚证双因素多见气阴两虚证;实证单因素多见心血瘀阻证;实证双因素多见血瘀兼水停证;虚实夹杂证双因素多见气虚血瘀证;虚实夹杂证三因素以气虚血瘀兼水停证为多;虚实夹杂证四因素则多见心脾阳虚兼血瘀水停证。结论:从本病的证候要素入手,可以较全面地分析证候内部及证候之间的组合特点,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推动相关证型的标准化、规范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不同中医证型与N端脑钠肽前体的关系。方法:15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郑筱萸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药新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为7型,另外设健康人组,观察8组肝肾功能、N端脑钠肽前体(PRO—BNP)水平。结果:各组性别、年龄、体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7种中医证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无明显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7种中医证型中,又以气虚血瘀型和阴竭阳脱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最高,明显高于其他5组,而气虚血瘀型和阴竭阳脱型之间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以气虚血瘀证型和阴竭阳脱证型与N端脑钠肽前体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对慢性心衰气虚血瘀水停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慢性心衰属气虚血瘀水停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基础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基础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中药颗粒剂,疗程1个月,随访9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心衰疗效(Lee氏)记分、心功能分级(NYHA)、中医症状疗效积分、6 min步行试验、生活质量调查表评分、氢氯噻嗪片停减率、再住院率等指标。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功能(AST、ALT)、肾功(CR、BUN)等指标。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心衰疗效积分,均较前改善(P<0.05);中医症状疗效积分、6 min步行试验、生活质量调查表评分、氢氯噻嗪片停减率、再住院率较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可明显改善CHF患者心功能分级,提高心衰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增加患者运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氢氯噻嗪使用量,降低其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BNP水平的相关性,探讨BNP作为CHF中医辨证分型客观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117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另外选取健康体检者23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抽取血液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BNP,并同时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测定LVEF,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HF病人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BNP的水平随心力衰竭加重而上升,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813,P<0.001)。CHF病人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随心力衰竭加重而降低,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0.627,P<0.001)。BNP水平与中医证型间存在正相关性(r=0.773,P<0.001),BNP水平按心肺气虚、心气阴虚兼血瘀→气虚血瘀→心脾阳虚兼血瘀水停→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逐级递增。LVEF与中医证型间存在负相关性(r=-0.679,P<0.001),LVEF按照心肺气虚→心气阴虚兼血瘀→气虚血瘀、心脾阳虚兼血瘀水停→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逐级递减。[结论]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BNP具有相关性,BNP可作为CHF中医辨证分型的一个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16.
李怡憬  戴海安 《河南中医》2021,41(4):645-648
中医药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方法主要有中医内治法和中医外治法.其中,中医内治法按剂型可分为:中药汤剂、中成药制剂、中药注射剂等;中医外治法主要包括:中药穴位贴敷、艾灸、针刺等.目前,对心力衰竭的辨证分型仍不规范,尚未形成一套固定的、公认的、统一的标准,在遣方用药、剂量选择、随证加减等方面,随意性较大,治疗结果难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不同证型的血清蛋白质谱的变化及生物学基础。方法:收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83例及正常人36例并辨证分型,采用SELDI-TOF蛋白芯片技术对不同证型的血清蛋白质表达谱进行研究。结果:在慢性肾衰中医各证型的整体研究中,17个蛋白峰有显著差异(P0.001),通过层次聚类分析显示中医各证型之间聚类性质差异较小;通过对中医不同证型作两两比较发现,脾肾气虚组与脾肾阳虚组之间得到2个差异蛋白峰(P0.01),脾肾气虚组与阴阳两虚组得到4个差异蛋白峰(P0.01),脾肾气虚组与脾肾气阴两虚组之间得到5个差异蛋白峰(P0.01),脾肾阳虚组与阴阳两虚组之间得到4个差异蛋白峰(P0.01),脾肾阳虚组与脾肾气阴两虚组之间得到4个差异蛋白峰(P0.01),阴阳两虚组与脾肾气阴两虚组之间得到2个差异蛋白峰(P0.01);运用PCA分析显示,各证型组之间的差异蛋白峰能较好把各组相区分。结论:采用SELDI-TOF-MS蛋白芯片技术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不同证型血清蛋白质谱变化对探讨中医证型的生物学基础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近二十年糖尿病冠心病中医证候临床研究文献的分析和挖掘,揭示糖尿病冠心病临床常见的基本证型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为糖尿病冠心病的中医临床诊治及疗效评价提供更多依据。方法:检索获得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1998年-2018年公开发表的糖尿病冠心病中医证候临床研究文献542篇,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标准的45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冠心病中医证型有40余种,分布呈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的特点,本虚以气阴两虚为主,标实以痰、瘀、湿、热为主;糖尿病冠心病证素分布中,病位证素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肾(48.02%)、肝(22.33%)、心(17.98%)、脾(11.66%),病性证素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虚、阴虚、瘀、痰、湿、阳虚、热;证候研究文献中包含舌脉信息的文献较少,仅为3篇,出现2种舌形,9种舌色,7种舌苔,9种脉象。结论:肝在糖尿病冠心病发病中的核心和枢纽地位越来越突出,位于脏腑病位的第二位,高于心和脾;除传统的气虚、阴虚、痰、瘀外,湿、热证素在疾病病机演变中具有重要作用;糖尿病冠心病临床诊治要标本兼顾,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尤其要注重调肝和清利湿热,综合治疗,方可取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UA)水平,探讨中医辨证分型与心力衰竭不同分期的内在关系。方法对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120例患者,进行心力衰竭分期及中医辨证分型,同时对血清尿酸和氨基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心力衰竭A期以心肺气虚症为主;B期以气阴两虚证为多见;而C期则以气虚血瘀证为多见。②120例患者血清UA和NT-proBNP水平在心力衰竭不同分期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即C期较B期和A期显著升高,B期又显著高于A期。③血清UA水平在中医各证型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血清UA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和心力衰竭分期有着密切的关系。血清UA水平随着心肺气虚〈气阴两虚〈气虚血瘀〈心肾阳虚分型而增加。  相似文献   

20.
对近年来中药在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及相关因子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指出中药制剂对再灌注损伤相关生物分子有明显调节作用,无排异反应,药源广泛,无明显毒副作用等优点;在防治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引发的细胞凋亡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