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广东地区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广东省9个地区的4 489例40~65岁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结果在4 489例被调查者中,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者3 057例,发生率为68.1%,其中以心理症状、躯体症状为主,分别为85.9%、86.0%,最为痛苦的是失眠,肌肉、骨关节疼痛,烦躁,头晕.性欲下降情况农村高于城市,而心理症状、血管舒缩症状、泌尿生殖系统症状城市高于农村.躯体症状、性欲下降情况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相应增加,51~60岁为患病高峰.心理症状、躯体症状、性欲下降情况、泌尿生殖系统症状随着月经的改变而逐渐升高.未怀孕者的心理症状、躯体症状、血管舒缩症状、性欲下降均高于曾怀孕者,泌尿生殖道症状在足月妊娠、人工流产、早产者的患病机率高.患病与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人口、经济收入、孕产次、月经、是否服用激素等密切相关.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后就医者仅占28.8%,农村高于城市,分别为31.5%,26.6%.结论应加强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尤其是心理保健,以减少躯体疾病的发生,缓解围绝经期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潍坊市44~56岁围绝经期妇女250名进行现场问卷及网络调查,以Kupper-man评分量表对围绝经期发生情况进行评估,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被调查者中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达56.0%,...  相似文献   

3.
中山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中山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率、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了解中山市妇女对围绝经期保健的态度及行为,以便更好地改善围绝经期保健服务的内容和质量,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方法:应用调查问卷的形式,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中山市1 678名40~65岁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数据用SPSS 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率为68.5%,发生率最高的前3个症状依次为失眠、肌肉骨关节痛、头晕。②围绝经期综合征受年龄等12个因素的影响。结论:①中山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率与全国平均水平(2/3)相近。②围绝经期综合征以失眠等躯体症状为主,烦躁、忧郁等神经精神症状也占一定比例;提高这一人群的生命质量,药物治疗需配合心理支持治疗。③围绝经期综合征受年龄、自我保健意识、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要降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率,需加强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妇女对不良生活事件的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河北省各地区城乡妇女围绝经期症状与抑郁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以便采取措施提高围绝经期妇女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河北省7个地区,按照城乡分层,共抽取700名45~55岁妇女,进行问卷调查、Kupperm an评分。有效问卷627份。结果627名调查对象中,围绝经期综合征总发生率为95.22%,轻度症状占22.65%,中度症状占61.08%,重度症状占11.48%;抑郁总发生率为31.26%,可疑抑郁者占9.89%,肯定抑郁者占21.37%;城市、无工作、伴侣患病离异丧偶、婚姻质量差、居住环境欠佳、与子女及邻里同事关系差、月经紊乱、无社会或家庭支持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频率或程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围绝经期综合征程度越重,抑郁发生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河北省城乡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及抑郁发生率高,影响因素复杂,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汕头市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汕头市区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探索综合防治的新措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改良Kupperman评分表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评分。结果:自然绝经平均年龄为50.8岁,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率是48.4%,40~65岁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高发年龄,健康教育、贫困、保健服务、家庭与社会关怀、妇女自身健康意识是影响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的重要因素。结论:提高社会、家庭的关怀度,普及健康教育,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医疗保健机构改变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提供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综合模式的全方位保健服务,从而达到实现降低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率,提高妇女心身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广东地区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广东地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 ,对广东省 9个地区的 44 89例 4 0~ 6 5岁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结果 :在 4 4 89例被调查者中 ,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者 30 5 7例 ,发生率为 6 8.1% ,其中以心理症状、躯体症状为主 ,分别为 85 .9%、86 .0 % ,最为痛苦的是失眠 ,肌肉、骨关节疼痛 ,烦躁 ,头晕。性欲下降情况农村高于城市 ,而心理症状、血管舒缩症状、泌尿生殖系统症状城市高于农村。躯体症状、性欲下降情况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相应增加 ,5 1~ 6 0岁为患病高峰。心理症状、躯体症状、性欲下降情况、泌尿生殖系统症状随着月经的改变而逐渐升高。未怀孕者的心理症状、躯体症状、血管舒缩症状、性欲下降均高于曾怀孕者 ,泌尿生殖道症状在足月妊娠、人工流产、早产者的患病机率高。患病与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人口、经济收入、孕产次、月经、是否服用激素等密切相关。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后就医者仅占 2 8.8% ,农村高于城市 ,分别为 31.5 % ,2 6 .6 %。结论 :应加强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 ,尤其是心理保健 ,以减少躯体疾病的发生 ,缓解围绝经期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研究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生殖健康现况及围绝经期症状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生殖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台州市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内的围绝经期妇女中随机抽取413例围绝经期社区妇女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围绝经期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Kupperman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疲乏(19.85%)、眩晕(17.19%)、骨关节痛(15.74%)为主要症状;51~60岁年龄段平均Kupperman评分高于40~50岁年龄段(P<0.05)。51~60岁年龄段以中度、重度多见,40~50岁年龄段以正常、轻度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1~60岁年龄段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87.1%,高于40~50岁年龄段的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绝经期综合征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文化程度、月经情况及运动与Kupperman评分值有关,高年龄、高文化程度为Kupperman高评分的危险因素,更易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月经正常及有运动习惯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保护性因素。结论早期预防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有良好的延缓及防治作用,应加强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8.
翁小平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8):1304-1305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参与抽样调查的围绝经期妇女104例,分析影响健康状况的因素。结果:104例患者中,月经改变63例,特征性出汗19例,尿失禁25例,骨质疏松58例,心理精神问题89例,血液系统疾病22例。以上情况表现最显著的为绝经后5年内。干预后知识、态度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行为差异不明显。防治措施中,干预后保持良好心情、激素补充治疗、适当运动情况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Greene症状评分,如性功能障碍、躯体障碍、抑郁焦虑等总分与干预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针对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加强多方位的干预,实施防治结合,社区干预的模式,可显著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围绝经期妇女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分别抽取苏南镇江市和苏北徐州市为研究地区;采用自编调查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使用SPSS 16.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围绝经期妇女除抑郁因子、偏执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劣于常模;单因素分析显示,苏北、农村、非在婚、文化程度低、躯体健康差的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状况差;多因素分析说明地区、健康状况、夫妻感情、与子女关系、家庭经济情况、对现职工作的态度是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与多种因素相关,因此应受到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0.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从40岁左右开始至停经后12个月内的时期。围绝经期女性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事业、家庭、工作等压力的影响,很容易出现抑郁症。研究表明,>50%的更年期女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更年期躯体症状〔1〕。为探讨导致更年期妇女身心症状的影响因素,于2008年12月-2009年9月对全国17省1 101名45~57岁妇女进行调查,为预防和治疗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2010年徐州市云龙区居民的疾病和死亡情况,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卫生工作决策和评价疾病预防工作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所有户籍地为徐州市云龙区的死因卡片进行统计分析。死亡病例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分类编码。数据处理程序为Death Reg 2005《死亡医学登记系统》。结果 2010年全区粗死亡率为577.57/10万,标化死亡率为507.60/10万,前5位死因为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对该市居民潜在减寿年数影响较大,平均减寿年数为19.91和7.9 a。结论慢性病和伤害为云龙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降低慢性病与伤害的发生率,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居民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情况及影响围绝经期妇女生活和工作的因素。方法对上海市徐汇地区不同职业的310例40~65岁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率、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妇女从事职业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有明显关系。另外孕产次、孕产年龄、月经情况、婚姻状况、药物避孕等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相关。大部分妇女对围绝经期的保健意识暨知识缺乏。围绝经期妇女的“激素替代治疗”使用率明显低于欧美国家。结论健康教育、心理卫生服务、专科咨询以及雌激素替代治疗等干预措施,可作为探索最佳干预模式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社区为单位进行基础调查,采用入户面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667名围绝经期妇女中,平均绝经年龄为(49.31±3.20)岁,以询问法获得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48.59%,其中40~44岁组、45~49岁组、50~54岁组和55岁组发生率分别为37.78%、49.91%、50.93%和64.79%。以改良的Kupperman氏症状评分表调查其更年期症状发生率,第1位为性欲下降54.4%,其次是肌肉骨关节酸痛51.4%、失眠45.6%和头晕44.2%。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与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慢性病史等有关。结论: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较高,保健意识亟待提高,提示妇女保健工作者应加强妇女更年期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周红梅 《中国校医》2012,26(6):420-421
目的了解徐州市云龙区学龄前儿童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探讨其缺乏或过高的综合防治方法,为儿童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2010年徐州市云龙区托幼机构儿童体检微量元素检测资料。结果儿童微量元素失衡在各年龄段中较常见,特别是锌、铁、钙的缺乏,缺锌在2 264名儿童中居第1位(17.31%),缺铁居第2位(11.48%),缺钙的发生率相对较低(3.89%)。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不同年龄微量元素的失衡有差异,郊区儿童微量元素的缺乏高于城市儿童,但城市儿童体内铅的含量高于郊区儿童。结论在儿童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极易发生微量元素的失衡,特别是锌、铁、钙的缺乏和铅的增高。应该重视儿童的膳食营养,注意均衡饮食,科学合理地补充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生殖道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2015年医院体检的500例围绝经期女性患者为围绝经期组和500例生育年龄女性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检测外阴、阴道、宫颈、盆腔的感染情况。结果围绝经期组患者阴道炎发生率为20.4%,宫颈炎的发生率为32.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9.6%、15.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正规治疗和卫生习惯是围绝经期女性生殖道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围绝经期女性阴道炎和宫颈炎的发生率高于生育年龄女性,年龄是围绝经期女性生殖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文化程度、正规治疗和卫生习惯是围绝经期女性生殖道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徐州市云龙区40岁以上农村居民慢性病相关行为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因素,为制定该地区慢性病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徐州市云龙区906位40岁以上农村居民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和秩和检验,对居民的行为与生活方式特点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徐州市云龙区40岁以上农村居民中高盐、高油、高糖饮食者比例分别为32.7%、17.0%和39.6%,饮酒、吸烟和不锻炼者分别占22.6%、24.9%和43.9%。40~60岁居民高盐、高油、高糖饮食及饮酒和不锻炼的比例均高于60岁以上居民;文化程度高者高油饮食、饮酒和吸烟的比例高于文化程度低者;月收入高者高油饮食和饮酒的比例高于月收入低者;不同职业者在饮酒、吸烟和不锻炼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徐州市云龙区40岁以上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薄弱,不合理饮食、饮酒、吸烟、不锻炼等危险因素广泛存。该地区需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降低不良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女性不孕症的影响因素,为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配对的242例病例组和242例对照组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经过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女性不孕症的影响因素。 结果 内分泌疾病(OR=5.393)、月经不规律(OR=3.507)、手术史(OR=3.494)、精神状态不佳(OR=2.666)、不良生活方式(OR=2.608)、妇科感染(OR=2.285)、 肥胖症(OR=1.972)、 自然流产(OR=1.904)、痛经史(OR=1.864,)、药物减肥史(OR=1.670)。 结论 内分泌疾病、月经不规律、手术史、精神状态不佳、不良生活方式、妇科感染、肥胖、自然流产、痛经、药物减肥史是女性不孕症的危险因素;积极治疗内分泌疾病和妇科感染,适度的体育锻炼、良好的生活习惯可能减少不孕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