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CCLG-ALL2008 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复发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08 年4 月至2013 年6 月间初诊为儿童ALL,并接受CCLG-ALL2008 方案治疗的591 例患儿,回顾性分析并随访观察其中80 例复发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 CCLG-ALL2008 方案治疗后标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复发率分别为7.0%、10.7%、28.7%(P<0.05)。TEL/AML1 阳性ALL 患儿复发率为8.0%,其复发患儿5 年预期总生存率(OS)为37.04%;MLL 阳性与BCR/ABL 阳性ALL 患儿复发率分别为35.0% 和24.2%,5 年OS 为0。复发者以超早期为主,占53%,超早期复发者5 年OS 为0;早期和晚期复发分别占34% 和14%,其5 年OS 分别为11.44% 和60.00%。复发部位以单纯骨髓复发为主(83%),单纯骨髓复发患儿5 年OS 为9.23%;骨髓伴有骨髓外复发患儿占11%,其5 年OS 为25.00%;单纯骨髓外复发患儿占6%,其5 年OS 为100%。T 细胞型ALL 患儿复发率为9.5%,其复发患儿5 年OS 为0;B 细胞型ALL 患儿复发率为14.3%,其复发患儿5 年OS 为15.52%。结论 CCLG-ALL2008 方案治疗后高危组患儿复发率较高;MLL、BCR/ABL 等基因阳性是高危复发因素。免疫分型与复发率无明显相关性。早期复发、单纯骨髓复发、T 细胞型ALL 复发及伴有BCR/ABL、MLL 等基因异常者复发后生存率极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CLG-ALL2008方案治疗10岁以上儿童及青少年初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长期疗效。方法 收集2008年4月至2015年4月采用CCLG-ALL2008方案治疗的150例10岁以上ALL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患儿总体生存(OS)率和无事件生存(EFS)率。结果 150例患儿中,男87例(58.0%),女63例(42.0%),中位年龄11(10~15)岁;中危患儿84例(56.0%),高危患儿66例(44.0%);B-ALL患儿122例(81.3%),T-ALL患儿28例(18.7%);融合基因检测阳性51例(34.0%),其中BCR-ABL阳性16例(31%),TEL-AML1阳性11例(22%),E2A-PBX1阳性8例(16%),其他基因阳性16例(31%)。采用CCLG-ALL2008方案治疗1个疗程完全缓解率为96.0%(144/150)。150例患儿中位随访时间为52(3~122)个月,5年OS率为79.0%±3.5%,5年EFS率为67.3%±4.1%。中危患儿和高危患儿,以及B-ALL患儿和T-ALL患儿间5年OS率及5年EFS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诱导治疗结束时骨髓达完全缓解患儿的5年OS率及5年EFS率均高于骨髓未达完全缓解者(P < 0.05)。结论 10岁以上儿童及青少年ALL患儿采用CCLG-ALL2008方案治疗,其完全缓解率高,5年OS率及EFS率均较高。诱导治疗后未达到完全缓解患儿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分析CAMSBDH-ALL 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1999 年1 月至2007 年12 月间初诊儿童ALL 共318 例,2002 年12 月前收治的83 例患儿采用CAMSBDH-ALL99 方案治疗,其中标危(SR)患儿48 例,高危(HR)患儿35 例;之后收治的235 例患儿采用CAMSBDH-ALL03 方案,其中SR 患儿131 例,HR 患儿104 例。99 方案采用传统化疗;03 方案在99 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结果 03 方案组中长期OS 率及EFS 率均明显高于99 方案组 (均P<0.01);SR 及HR 患儿03方案组中长期OS 率及EFS 率亦均显著高于99 方案组(均P<0.01);03 方案组复发率(28.9%)显著低于99方案组(50.6%)(P<0.05),且病死率(28.5%)亦显著低于99 方案组(56.6%)(P<0.05)。结论 03 方案疗效明显优于99 方案,即能明显降低ALL 患儿复发率和病死率,提高患儿中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CCLG-ALL 2008和BCH-AML 05方案治疗婴儿白血病疗效,为改进婴儿白血病的治疗提供临床资料。方法 2011年1月-2019年1月期间符合入组标准的32例婴儿白血病患儿,其中20例婴儿ALL患儿接受了CCLG-ALL 2008方案治疗,合并MLL基因重排(MLL-r)者12例,无MLL-r者8例;12例婴儿AML接受BCH-AML 05方案治疗。回顾性分析病人治疗结果及治疗相关毒副作用。结果 20例婴儿ALL,中危7例,高危13例;诱导完全缓解(CR)率100%;治疗相关死亡(TRM)10%(2/20);2年累积复发率为(17±0.11)%,2年总体生存率(OS)为(72±0.13)%,2年无事件生存率(EFS)为(67±0.13)%。12例婴儿AML,中危10例,高危2例;CR率为100%;TRM为8%(1/12);2年累积复发率为(34±0.16)%,2年OS为(83±0.11)%,2年EFS为(61±0.16)%。结论CCLG-ALL 2008方案治疗婴儿ALL,CR率高,复发率低;BCH-AML 05方案治疗婴儿AML获得了与年长儿童相同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年发病率为4/10万左右,其中约85%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1]。我国CCLG-ALL 2008化疗方案下儿童ALL的5年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85. 3%,标危组OS为91. 5%[2]。ALL初诊精确分型对危险度判断及提升预后至关重要。目前常采用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morphology,immunology,cytogenetics,molecular biology,MICM)对初诊ALL进行综合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CLG-ALL2008方案治疗具有不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初诊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长期疗效。方法 选取按照CCLG-ALL2008方案治疗的940例初诊ALL患儿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分子生物学特征ALL的长期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40例ALL患儿中,男570例,女370例,中位年龄5(1~15)岁,中位随访时间65(3~123)个月。完全缓解(CR)率为96.7%,预期10年总体生存(OS)率为(76.5±1.5)%,无事件生存(EFS)率为(62.6±3.0)%。患儿经治疗达CR后,总复发率为21.9%,其中ETV6-RUNX1阳性患儿复发率最低,且易于晚期复发;MLL重排阳性患儿复发率最高,且易于早期复发。ETV6-RUNX1阳性患儿的预期10年OS率明显高于伴有TCF3-PBX1阳性、BCR-ABL阳性、MLL重排及无分子生物学特征患儿(P < 0.05)。ETV6-RUNX1阳性患儿的预期10年EFS率明显高于伴有BCR-ABL阳性和MLL重排患儿(P < 0.05)。结论 分子生物学特征是影响ALL患儿长期预后的指标,MLL重排、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是预后的不良指标,ETV6-RUNX1融合基因阳性患儿长期生存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初诊骨髓白血病细胞CD20表达联合白细胞计数在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5年4月接受CCLG-ALL2008方案治疗的821例初诊B-ALL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随访观察其生存情况。结果 821例患儿中,CD20阴性患儿547例(66.6%),CD20阳性患儿274例(33.4%)。694例白细胞 < 50×109/L(低白细胞计数)的患儿中,CD20阳性、CD20阴性患儿5年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65.9%±3.2%、77.3%±2.0%(P=0.001),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78.3%±2.9%、87.5%±1.6%(P=0.005);多因素分析示CD阳性是EFS率、OS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HR=1.634,P=0.001;HR=1.761,P=0.005)。127例白细胞≥50×109/L(高白细胞计数)的患儿中,CD20阳性、CD20阴性患儿5年EFS率分别为64.3%±7.7%、53.7%±5.5%(P=0.135),5年OS率分别为81.4%±6.4%、58.6%±5.6%(P=0.022);多因素分析示CD20阳性是OS率的独立保护因素(HR=0.367,P=0.016)。结论 接受CCLG-ALL2008方案治疗的B-ALL患儿中,初诊低白细胞计数、CD20阳性表达者长期预后较差,而初诊高白细胞计数、CD20阳性表达者有较好的生存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GGLG-08方案联合络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伊马替尼治疗儿童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3年12月初诊年龄<15岁的53例Ph+ ALL患儿的临床资料,给予患儿CCLG-ALL2008(高危组 HR)方案化疗(HR组,26例)或伊马替尼联合CCLG-ALL2008(高危组 HR)方案化疗(TKI+HR组,27例),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TKI+HR组诱导治疗后完全缓解(CR)率为100%,诱导期相关病死率为0;HR组CR率为75%,诱导相关病死率为15%;HR组3年无事件生存率(EFS)为(6±5)%;TKI+HR组5年EFS为(52±11)%。与HR组比较,TKI+HR组未增加化疗相关毒性,诱导期感染发生率反而下降。结论 伊马替尼的应用使儿童Ph+ ALL的临床疗效获得明显改善,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伴IKZF1基因缺失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征并观察提高化疗强度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5年12月至2018年2月间确诊并按照中国儿童白血病协作组-ALL 2008(CCLG-ALL 2008)方案规范治疗的ALL患儿共278例,根据有无IKZF1基因缺失将其分为IKZF1基因缺失组和IKZF1基因正常组,IKZF1基因缺失组均接受CCLG-ALL 2008高危(HR)方案治疗,IKZF1基因正常组则按临床危险度分型接受不同强度化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及无事件生存(EFS)率。结果 278例患儿中共24例(8.6%)检出IKZF1基因外显子大片段缺失。IKZF1基因缺失组初诊时WBC ≥ 50×109/L、BCR-ABL1融合基因阳性、诱导缓解治疗第15天微小残留病≥ 10%、微小残留病-HR、临床危险度-HR所占比例均高于IKZF1基因正常组(P < 0.05)。IKZF1基因缺失组3年EFS率(76%±10%)低于IKZF1基因正常组(8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2);其中,IKZF1基因缺失组-非HR(实际按CCLG-ALL 2008 HR方案化疗)的预计3年EFS率为82%±12%,低于IKZF1基因正常组-非HR(86%±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6)。结论 伴IKZF1基因缺失的儿童ALL早期治疗反应更差,提高化疗强度可能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0.
CCLG-ALL2008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单中心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CCLG-ALL2008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单中心疗效,为改进该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符合入组标准的100例ALL患儿,接受了CCLG-ALL 2008方案治疗,回顾性分析治疗结果及治疗相关毒副作用。结果 100例中低危ALL 49例,中危23例,高危28例。诱导缓解率97%。化疗期间发生严重感染24例(24%),并发大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6例,发生治疗相关死亡(TRM)8例。本组病人的2年和5年累积复发率均为(12%±0.04),2年和5年总体生存率(0S)均为(83%±0.04),2年和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均为(79%±0.04)。低危组与高危组间0S差异有显著性(χ~2=12.026,P=0.001);低危组与高危组间EFS差异有显著性(χ~2=14.291,P=0.000),中危组与高危组间EFS差异亦有显著性(χ~2=5.356,P=0.021)。影响生存的主要因素是诱导期严重感染所致TRM、疾病复发以及病人治疗途中失访。结论 CCLG-ALL 2008方案治疗儿童ALL完全缓解率高、复发率低,降低诱导期严重感染所致TRM,减少高危疾病复发,并改进高危病人综合管理以使病人能接受完整治疗,可进一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88例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治疗的长期随访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微小残留病(MRD)监测下儿童B—ALL的无事件生存率(EFS)。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5月接受儿童ALL诊疗建议(第三次修订草案)治疗的88例B.ALL患儿,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MRD,采用Kaplan—Meier方法评估患儿EFS,各临床危险度分组间患儿EFS差异用Logrank检验。结果88例患儿骨髓完全缓解(CR)率为97.7%,2年、3年、4年、5年EFS率分别为87.5%、86.4%、81.8%、77.2%,标危、中危、高危5年EFS率分别为86.2%、84.6%、63.1%。5例死亡,9例复发(10.5%),复发中位时间为23(3—59)个月。结论采用儿童ALL诊疗建议(第三次修订草案)治疗CR率较高,在MRD监测下指导治疗,总体上B—ALL患儿的5年EFS提高。  相似文献   

12.
荣成98方案诊治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分析近几年利用荣成98方案对重庆地区儿童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诊治状况,初步评估1999年全国ALL诊疗建议的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 0 0 0年1月至2 0 0 4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诊ALL患儿2 31例,参照1999荣成诊疗建议进行诊断、分型及治疗,分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近3年ALL病例数逐渐增加;患儿初诊时临床表现较重;婴儿高白细胞(WBC)者为80 .0 0 % ,而10岁以上患儿为14 .2 8% ;骨髓增生程度与WBC计数不完全一致。B ALL和T ALL分别占86 . 76 %和13. 2 4 % ,合并髓系标志表达者14 . 71% ;具有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的患者标本为76 % ,激素实验不敏感者10 . 14 % ,而HR ALL占4 9. 6 6 %。接受化疗者5 8例,完全缓解率89 .5 8% ;骨髓复发9例,复发率17% ;4 1例患儿坚持治疗,进入维持治疗2 1例,无病生存率为83%。结论 所在医院近3年ALL病例逐渐增加;本文ALL患儿初诊时的临床表现较重;高白细胞血症见于多数婴儿白血病患儿;坚持规范的化疗是决定预后的最重要因素;荣成98方案治疗结果显示完全缓解率89. 5 8% ,无病生存率83% ,复发率17% ,大剂量氨甲蝶呤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预防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S100A8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CCLG-2008-ALL方案治疗的377例ALL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ELISA及PCR分别检测患儿血清S100A8蛋白水平及其mRNA的表达,并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结果 随访56个月,377例患儿总生存率为89.1%。激素诱导良好组患儿S100A8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激素诱导不良组(P < 0.01)。在标危及中危患儿中,S100A8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与患儿的无事件生存率相关(P < 0.05)。不同危险度分层患儿的S100A8蛋白及mRNA表达也有明显差异(P < 0.01)。发生事件组患儿S100A8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事件组(P < 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模型均提示S100A8过表达是儿童ALL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100A8高表达可能与儿童ALL不良预后有关,有望作为儿童ALL个体化精准治疗的新参考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监测微小残留白血病(MRD)在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了2001年9月1日至2005年4月31日,采用ALL-XH-99方案治疗的B系ALL患儿中进行MRD监测的患儿共124例。用四色多参数流式细胞仪监测ALL患儿治疗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MRD。结果:在124例进行过MRD监测的B系ALL患儿中,其中MRD<0.01%、0.01%~0.1%和>0.1%的分别有103例、13例和8例,其5年无复发生存率(RFS)分别为(88.9±3.9)%、(70.0±14.5)%和0%,而5年无事生存率(EFS)分别为(82.4±4.4)%、(21.2±18.0)%和0%,两者均P<0.01;将首次CR后半年内MRD检查分成阴性(<0.01%)和阳性两组,其5年RFS分别为(87.7±4.1)%和(58.3±14.2)%,(P<0.01);5年EFS分别为(80.7±4.6)%和(25.6±13.8)%(P<0.01);首次CR后半年以后MRD检查阴性和阳性两组的5年RFS分别为(92.0±3.6)%和(48.5±15.5)%(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结果显示诱导缓解后MRD、泼尼松诱导窗口反应、第19天骨髓象是否达M-1级骨髓象和是否检出BCR-ABL或MLL-AF4融合基因对患儿治疗过程中是否发生复发有预后价值(P<0.05)。结论: 在B系ALL患儿治疗过程中,无论在诱导缓解达到CR时,还是在随后的治疗过程中,监测MRD水平对于评估ALL患儿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后并发脓毒症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4年12月诊断为ALL并以CCLG-ALL 2008方案化疗后并发血培养阳性脓毒症患儿的临床及病原学资料。结果 545例诊断ALL并以CCLG-ALL2008方案治疗的患儿中112例(145例次)化疗后并发脓毒症,发生率为20.55%。标危和中危组患儿脓毒症高发于诱导缓解治疗阶段,高危组患儿脓毒症高发于巩固治疗阶段。最常见感染部位是呼吸道。血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居多。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敏感率高,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率高。高危型、中心静脉置管、中性粒细胞计数0.1×109/L及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 d者脓毒症发生率显著升高(P0.001)。112例患儿治疗有效率95.17%,脓毒症相关病死率1.28%。结论脓毒症是ALL患儿化疗后的重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术前化疗对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手术切除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993。2004年80例HB患儿分为两大组。术前化疗组(A组)48例,其中PRETEXTⅠ期13例,Ⅱ期13例,Ⅲ期15例,Ⅳ期7例。Ⅰ、Ⅱ期均采用弱方案化疗,Ⅲ、Ⅳ期分别采用强方案(A1组)及弱方案(A2组)化疗,Ⅲ期病例中,A1组6例,A2组9例;Ⅳ期病例中,A1组3例,A2组4例。术前未化疗组(B组)32例,1期12例,Ⅱ期9例,Ⅲ期6例,Ⅳ期5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理分期与分型、手术及术后治疗和随诊,均符合统计学可比性要求。A,组化疗使用阿霉素、顺铂3—6轮,A2组使用长春新碱、环磷酰胺、阿霉素1~2轮。比较A(A1、A2)组、B组手术切除率、5年生存率及围术期死亡率。结果随访60—200个月,Ⅰ、Ⅱ期A组与B组手术切除率和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病例合并后比较,A2组、B组手术切除率和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与B组、A1组与(A2+B)组手术切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完整切除者5年存活率明显高于手术未切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化疗对PRETEXTⅠ、Ⅱ期患儿手术切除率和5年生存率无意义,术前强方案足疗程化疗可提高PRETEXTⅢ、Ⅳ期病例手术切除率,术前弱方案短疗程化疗及术前不化疗,不能提高PRETEXTⅢ、Ⅳ期手术切除率。手术完整切除者5年生存率达90%。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由上海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制定的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ALL-XH-99方案已在该院实施10年了。该文旨在评估应用此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疗效,并探讨儿童ALL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月~2007年4月在该院采用ALL-XH-99方案治疗的儿童ALL的临床资料。该研究在ALL-XH-99方案的基础上作了一些小的修订,即对高危患儿也未给予颅脑放射治疗。采用Kaplan-Meier方法评估患儿的无事生存率(EFS),组间患儿EFS差异用log-rank检验。采用逐步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ALL的预后因素。结果:115 例患儿得到了全程的ALL-XH-99方案治疗,其中低、中、高危患儿分别为62、12、41人。这115例患儿总的5年EFS率为(69.0±5.0)%,其中低危、中危、高危组5年的EFS率分别为(82.0±6.0)%、(77.0±15.0)% 和 (43.0±11.0)% (P< 0.01)。16例(13.9%)复发,复发的中位时间为17个月。所有病例均未采取颅脑放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复发率(2/115,1.7%)并未高于既往报道。多因素分析显示白血病危险分度、t(9;22)/bcr/abl融合基因和白细胞计数是儿童ALL独立的不利预后因素,其风险比例分别为1.867、3.397和2.236。结论:采用ALL-XH-99方案治疗儿童ALL疗效满意,取得了与发达国家类似的EFS率。t(9;22)/bcr/abl融合基因为儿童ALL最重要的不利预后因素。在强有力的系统化疗和鞘内注射条件下,对所有患儿可取消颅脑放疗以减少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分析比较非核心结合因子(CBF)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儿童采用CAMS-2005方案及CAMS-2009方案治疗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5年4月至2015年12月161例初诊为非CBF-AML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方案分为CAMS-2005方案组(n=52)和CAMS-2009方案组(n=109),对两种化疗方案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AMS-2009方案组第1个疗程完全缓解率高于CAMS-2005方案组(63.3% vs 46.2%,P < 0.05)。CAMS-2009方案组治疗相关病死率(11.9% vs 17.3%)、复发率(27.5% vs 28.8%)、3年总生存(OS)率(44%±5% vs 28%±6%)与CAMS-2005方案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第1个疗程获得完全缓解患儿的3年OS率、3年无事件生存率高于第1个疗程未完全缓解患儿(P < 0.01)。结论 CAMS-2009方案较CAMS-2005方案可改善非CBF-AML患儿诱导治疗完全缓解率,第1个疗程是否获完全缓解可影响非CBF-AML患儿OS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2008年中国小儿血液病协作组制定了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诊疗建议CCLG-ALL 08方案,本研究旨在评估08方案治疗儿童ALL的相关毒副作用。方法 114例新诊断的ALL患儿采用CCLG-ALL 08方案诊治,分为诱导缓解(VDLD)、早期强化(CAM)、巩固治疗、延迟强化(DIa & DIb)和维持治疗5部分,采用CTCAE v4.0评估药物相关毒副作用。结果 毒副作用主要见于VDLD方案,以肝功能损害(87.7%)、口腔溃疡(20.2%)、高血糖(20.2%)、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延长(21.1%)、纤维蛋白原降低(34.2%)为主,其重度损害的发生率分别为7%、0、1.3%、0.8%、2.7%。L-ASP过敏发生率在延迟强化DIa方案(28.0%)显著高于VDLD方案(7.9%),其中15例换用培门冬酶后未再发生过敏反应。无严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及左心功能降低;无骨坏死和肌病发生;无脏器功能衰竭发生;无治疗相关死亡发生。结论 CCLG-ALL 08方案药物相关毒副作用常见于VDLD方案,毒副作用轻微且可逆,无治疗相关死亡发生,提示此方案治疗儿童ALL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培门冬酶治疗儿童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含培门冬酶注射液的VDPAP方案诱导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初发ALL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采用含国产培门冬酶注射液的VDPAP方案诱导治疗,对照组采用含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的VDLP方案。统计一疗程完全缓解(CR)率,并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患儿的总生存(OS)率及疾病无进展生存(PFS)率,组间差异用Log-rank检验。结果入组患儿51例,可评估疗效者46例,其中试验组27例,CR率为96%,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19例,CR率为95%,总有效率为1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3年预计OS率为(78.8±8.4)%,5年预计OS率为(68.9±11.8)%;对照组3年预计OS率为(88.9±7.4)%,5年预计OS率为(82.1±9.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3年预计PFS率为(74.1±9.1)%,5年预计PFS率为(63.5±12.5)%;对照组3年预计PFS率为(83.3±8.8)%,5年预计PFS率为(77.8±9.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含培门冬酶的VDPAP方案与含L-Asp的VDLP方案诱导治疗儿童ALL,其CR率及远期疗效相似,可以作为儿童ALL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