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娟  李玲 《护理学杂志》2013,28(7):23-24
目的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与防治措施。方法对53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进行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做好高热、营养支持、皮肤、口腔、预防出血等综合护理干预,切实做好隔离与防护措施。结果 53例中48例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症状缓解,5例放弃治疗出院,治疗过程中无一例医务人员、陪护家属及其他住院患者发生感染。结论加强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早期诊疗和隔离管理,实施及时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病程,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侵袭性肺曲霉病及两病并发的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结合1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并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对本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检查、影像学、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以发热伴全身乏力为主要表现,可出现肝、肾、心、凝血等多脏器多功能损伤,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减少。侵袭性肺曲霉病在难以取得病理的情况下,应紧密结合其高危因素、临床症状、影像学及痰培养、G试验和GM试验等做出临床诊断,尽早治疗以降低病死率。结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并侵袭性肺曲霉病临床罕见,其发生可能由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急性期白细胞计数减少、免疫力低下,导致侵袭性肺曲霉病等机会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2010年以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多地类似发热伴血小板下降患者的样本中检测到新型布尼亚病毒,后把该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所导致的发热疾病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1].2010年5月-2011年1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陆续收治了16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现将相关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自2006年安徽省首次发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病例以来,山东、河南、湖北、黑龙江、内蒙古等省份也出现类似病例,且有死亡病例报告.2010年5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湖北、河南两省的部分地区启动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监测工作,经过对患者血液中分离到的病毒进行鉴定、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体中和试验等实验室检测,发现两省报告的大部分病例的样本中存在一种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的新病毒,并初步认定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病例与该新病毒感染有关[1].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医院2011年5-6月共发现4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病例,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是由布尼亚病毒科的一种新型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近两年,我国部分地区陆续报告了以发热、胃肠道症状、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感染性病例,少数患者因多器官衰竭死亡.2009年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一份河南患者的样本中分离到一种新病毒,随后通过核酸扩增及电子显微镜形态学分析,确定为布尼亚病毒科白岭病毒属的一种新病毒,命名为sfts布尼亚病毒[2].  相似文献   

6.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河南、湖北、山东、安徽等省相继发现并报告一些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其中少数重症患者可因多脏器损害,救治无效死亡.为确定该类患者的致病原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有关省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与病原学研究.2010年5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湖北、河南两省的部分地区启动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监测工作.经对患者血液中分离到的病毒进行鉴定、全基因组基因序列分析、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体中和试验等实验室检测,发现两省报告的大部分病例标本中存在一种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的新病毒感染,并初步认定检测发现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病例与该新病毒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7.
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是一类新发的重要人兽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2007年河南省首发病例出现在光山县。2008至2010年,卫生部《人粒细胞感染无形体病治疗指南(试行)》提出用多西环素为病原学治疗;2010年5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出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卫生部于2010年9月10日发布《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强调对症支持治疗,尚未推荐特异性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心脏手术中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素几乎是国内心脏外科手术中唯一使用的抗凝药。但某些病人使用肝素后可能产生严重不良反应 ,如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heparin inducedthrombocytopeniasyn drome,HIT)。据报道 ,所有准备接受心脏手术的病人中 ,0 12 %~ 1 3%已确诊患有HIT[1] 。如此高的发生率 ,给心脏手术围术期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本文参考国外文献对HIT及其在心脏手术中的处理作简要综述。HIT发病机制分型 有些病人在接受肝素治疗时 ,最初几天可能出现血小板计数轻度减少 ,但并无临床症状 ,可在几天内自…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非胰腺炎相关高脂肪酶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8例非胰腺炎相关高脂肪酶血症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生化检查及基础疾病等资料.结果 38例非胰腺炎相关高脂肪酶血症患者,其中意识不清10例,余患者39.3%(11/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的心电图(ECG)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和临床意义。方法对107例SFTS患者的心电图及心肌酶、生化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将病例组分为治愈组、好转组、未愈组及死亡组,比较不同转归患者及门诊查体对照组的差别。结果59例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显著高于对照组(55.14%vs 16.67%;χ~2=30.85,P=0.000),其中以ST-T改变、窦性心动过缓及房颤发生率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119、5.1 50、3.998,P=0.008、0.023、0.046)。在SFTS患者中,ECG正常组与异常组相比,LDH、HBDI-I、CK-MB及白蛋白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血钾、钠、钙等电解质水平无显著改变。结论SFTS患者易出现心电图异常,心肌损害、白蛋白下降等可能为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舟山海岛地区人群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隐性感染状况及既往感染者SFTSV-IgG抗体持续时间。方法收集2019年8月浙江省舟山市健康人群1122名进行横断面研究,其中来自非流行区641名,流行区481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健康人群血清SFTSV-IgG抗体,并与2013年舟山市流行区和非流行区人群SFTSV-IgG抗体阳性率进行比较。同时选择2011年7月至2018年6月确诊的SFTS患者19例,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SFTSV-IgG抗体滴度。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9年流行区人群SFTSV-IgG抗体阳性率为1.5%(7/481),高于非流行区(0/6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187,P<0.01);且SFTSV-IgG抗体阳性率均低于2013年流行区(11.7%)和非流行区(2.5%),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556和10.352,P<0.01)。既往确诊患者中18例血清SFTSV-IgG抗体仍为阳性,最长者可达8年。结论舟山海岛地区存在SFTSV隐性感染,SFTSV感染后患者体内SFTSV-IgG抗体可长期存在,具有一定保护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在危重型肾病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第三医院肾脏内科近2年收治的24例危重型HFRS患者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均给予CBP治疗,采用连续性静脉一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或连续性静脉一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CVVHDF),持续治疗时间不少于24h。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动脉血气分析、二氧化碳结合力(C02CP),C反应蛋白(CRP),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结果24例危重型HFRS患者经CBP治疗后12~48h的PLT、动脉血气pH值、C02CP显著提高(P〈0.05),WBC、CRP、BUN、SCr、ALT、AS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降低(P〈0.01)。结论对于危重型HFRS患者给予早期积极CBP干预治疗可稳定血流动力学、迅速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的全身炎症状态,为补液、营养支持及后续的药物治疗创造条件,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儿童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临床特点及重型病例的危险因素,以指导该病的早识别、早诊断和早治疗。 方法选取200年1月至2016年1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临床诊断的儿童肾综合征出血热患儿共6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特点,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重型病例的危险因素。 结果入组60例患儿临床表现均有发热,且消化道症状发生率高,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三红"、"三痛"典型表现发生率并不高。实验室指标检查显示:入组患儿白蛋白异常、尿蛋白异常、降钙素原、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异常率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T < 30 × 109/L(χ2 = 34.75、P < 0.001)、ALT > 500 U/L(χ2 = 27.30、P < 0.001)、PCT > 25 ng/ml(χ2 = 8.45、P = 0.02)、尿蛋白阳性(χ2 = 11.32、P < 0.001)和Scr > 250 μmol/L(χ2 = 7.89、P < 0.001)共5个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儿童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表现不典型,无特异性表现,容易漏诊误诊,临床医师应该提高警惕;PLT、ALT、PCT、Scr显著异常及尿蛋白阳性是重型HFR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Ha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in Korean children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Ha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 is an acute disease caused by Hantavirus and clinically characterised by abrupt onset of fever, various haemorrhagic manifestations and transient renal and hepatic dysfunction. W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63 cases of HFRS in children from 13 different hospitals in Korea who presented over a 15-year period. The age of the patients ranged from 7 to 15 years, with a male to female ratio of 8 to 1. Fifty-four (86%) patients were 10 years or older. On admission, 24 (38%) were in the febrile phase and 35 (56%) were in the oliguric phase. Fever (100%), abdominal pain (91%), headache (76%) and vomiting (73%) were the most common symptoms. Backache, subconjunctival haemorrhage and hypertension were also noted in about one-third of patients. Hypotension was documented in only 7 (11%) patients. Leucocytosis (>10,000/mm3) and thrombocytopenia (<150,000/mm3) were noted in more than two-thirds of patients. Elevated blood urea nitrogen and serum creatinine was observed in 94% by the 7th (median) day of illness. Elevated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nd/or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were found in more than two-thirds of patients. Renal biopsy was performed in 12 patients and revealed various stages of acute tubular necrosis with occasional interstitial cell infiltration and oedema. Only 2 showed evidence of interstitial haemorrhage. Eleven patients required 1–3 days of dialysis and the remaining patients required only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Three (5%) patients died of shock, respiratory failure and pulmonary haemorrhage. All other patients recovered without sequelae. Although childhood cases were much less common than adults,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findings were in general similar between children and adults.List of participants: Korea University Medical Centre (K. H. Yoo, S. K. Kim, Y. C. Tockgo);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Hospital (Y. Choi, K. W. Ko); Kyungpook National University Hospital (J. H. Koo); Yonsei Univesity Severance Hospital (J. S. Lee, P. K. Kim); Wonju University Hospital (M. K. Namgoong); Kyungsang University Hospital (H. S. Youn); Ulsan University Hospital (Y. S. Park); Keimyung University Hospital (J. S. Kim); Wonkwang University Hospital (J. D. Kim); Ehwa University Hospital (S. J. Lee); Inje University Hospital (C. G. Lee); Kyunghee University Hospital (B. S. Cho); Kangnam General Hospital (H. S. Lee).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并发多尿期高血压的临床意义。方法59例HFRS并发多尿期高血压患者与61例同期住院有多尿期但无高血压患者进行对照,比较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多尿期高血压以中老年患者为多(40~68岁占71.2%);高血压多发生在多尿移行期和多尿早期(88.1%),血压以轻中度升高为主(86.4%);并发高血压组常有头痛、头晕及恶心呕吐(P0.01),少尿时间较长(P0.05),多尿期持续时间长(P0.01),肾功能损害较重,尿素氮、血肌酐水平较高(P0.01)。结论HFRS并发多尿期高血压患者血压多轻中度升高,大多持续时间较短,预后较好。但可加重肾功能损害,延长多尿期,并发颅内出血、心脏出血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和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认识。 方法分析1例AIDS合并播散性PSM、HPS以及HNL(疑诊)的诊疗过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结果1例43岁男性AIDS合并播散性PSM、HPS以及HNL(疑诊)患者,给予综合抗感染、抗炎(小剂量地塞米松)、护肝及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病情稳定出院。 结论早期诊断及治疗PSM、HPS、HNL是降低患者病死率及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黄东亚  苗毅  李强 《腹部外科》2016,(6):435-437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预后,以提高临床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急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对本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病人因腹痛、呕吐、发热入院,结合高淀粉酶/脂肪酶血症、腹部CT提示胰周积液,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但考虑到其同时存在头痛、结膜充血、颜面部潮红、肾损伤以及血小板低等临床征象,这些都是单纯急性胰腺炎所不能解释的,而更符合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特点。最终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获悉其常有接触老鼠病史,查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抗体IgG、IgM均为阳性,最终得以确诊。结论临床医师应该提高对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急性胰腺炎的认识,早期诊断和治疗对病人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2010年2月,山东省淄博市解放军第148医院肿瘤血液科收治了1例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继发嗜血细胞综合征患者,在发病早期,患者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发热、外周血三系血细胞进行性下降、红细胞沉降率(ESR)增高、肝功能受损、腹腔淋巴结和脾脏肿大,骨髓中可见典型的嗜血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