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最低有效套囊压用于气管插管全麻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气管插管全麻腹腔镜手术的女性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手指感觉法给气管导管套囊充气,试验组应用最低有效套囊压法给套囊充气。记录两组患者套囊压;术毕拔除气管导管时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观察气管黏膜损伤情况;记录拔除气管导管后套囊有无血迹及拔管后24 h内咽喉疼痛和声音嘶哑等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套囊压为(9.07±5.38)cm H2O,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40±5.16)cm H2O(P<0.05);两组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均未发生套囊血迹和声音嘶哑;两组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24 h内咽喉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气管黏膜散在点状充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局部片状充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最低有效气管导管套囊压用于气管插管全麻腹腔镜手术的女性患者临床效果好,对气管黏膜损伤小。  相似文献   

2.
欧阳帆  张治明 《海南医学》2013,24(2):207-209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能否减轻悬雍垂腭咽成行术后延迟气管拔管的相关并发症。方法选择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择期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患者40例,ASAⅡ~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帕瑞昔布组(P组,n=20)和对照组(C组,n=20)。全麻插管后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mg(P组)和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C组),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手术结束至呼吸恢复的时间(T1)、呼吸恢复至苏醒的时间(T2)、苏醒后患者对气管导管的耐受情况,并记录患者苏醒后至气管导管拔除的时间(耐管时间T3),记录T1、T2、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同时评估患者苏醒期间的躁动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结束至气管导管拔除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T1、T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组T3明显长于C组(P<0.01);手术结束后T1、T2、T3及拔除气管导管时的MAPP组明显较C组平稳(P<0.01),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至气管导管拔除时间P组明显长于C组。P组躁动评分明显优于C组(P<0.01)。结论术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mg能提高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患者术后对气管导管的耐受程度,有效预防术后躁动,延迟气管导管拔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最低有效套囊压对全麻手术患者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拟行全麻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应用手指感觉法给套囊充气,试验组30例应用最低有效套囊压法给套囊充气。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带管时间和套囊压,拔除气管导管后套囊是否有血迹及拔管后24h内咽喉疼痛和声音嘶哑等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气管导管带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试验组套囊气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套囊血迹、声音嘶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咽喉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最低有效套囊压能减少全麻手术患者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低通气暂停综合征(a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hyperpnoea syndrone,OSAHS)经低温等离子射频扁桃体、腺样体消融,软腭减容成形手术(CAUP)后发生急性呼吸道梗阻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 对48例OSAHS患者在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CAUP手术治疗.观察两组不同拔管时间对患者的影响.结果 24例患者均在术后完全清醒状态下拔除气管导管,无1例出现急性呼吸道梗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术后延长气管插管拔管时间对预防术后急性呼吸道梗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手术的麻醉期处理,减少手术麻醉风险。方法对145例OSAHS患者根据咽部暴露程度进行Mallampafi分级。快速气管插管组114例(Ⅰ~Ⅱ级),清醒气管插管组25例(Ⅲ~Ⅳ级),气管切开组6例(清醒气管插管组中体重大于100kg、短颈者)。快速气管插管组术毕待患者完全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送监护病房。清醒气管插管组和气管切开组术后送重症监护室监护。结杲快速气管插管组和气管切开组均顺利插入导管,清醒气管插管组7例出现呼吸抑制,面罩辅助呼吸后插入导管。三组均未发生上呼吸道梗阻。快速气管插管组6例拔管时出现恶心、呕吐,8例出现呼吸抑制。结论降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手术的围术期风险须重视术前访视,正确选择麻醉诱导方法,加强术中管理、合理选择用药,严格掌握拔管指证,加强术后监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hyponoea syndrome,OSAHS)患者术后留置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重度OSAHS患者26例,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或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韩氏-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PPP)手术,术后留置经鼻气管插管。带管期间,给予镇静、镇痛、呼吸道管理、心理教育等临床处理,并监测处理前、处理期间及拔除气管插管后的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结果: 术后、OSAHS留置气管插管1 h后至拔除气管插管时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均明显低于处理前(P<0.05~P<0.01),6 h动脉血氧饱和度显著提高(P<0.01)。患者对气管插管耐受性提高,无一例发生呼吸道梗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通过积极的临床处理,重度OSAHS患者术后带气管插管安全、有效,能有效避免发生严重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陈志芬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1):1474-147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小儿疝气术后拔除气管导管的最佳时机。方法: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择期腹腔镜小儿疝气手术,术后带气管导管进入麻醉恢复室的患儿100例,按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拔管指征拔除气管导管。观察组按新拔管指征(呼吸恢复、神志未曾清楚前)拔除气管导管。观察两组在拔管期间的心率、血氧饱和度,拔管后剧烈呛咳、躁动、哭闹、喉痉挛、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及在恢复室停留时间。结果:对照组比观察组的患儿血流动力学波动明显,拔管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呼吸恢复时间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腹腔镜下小儿疝气术气管插管麻醉恢复期,在严密监护下选择患儿清醒前拔除气管导管优于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可控气管导管在吸引管辅助下经鼻盲探气管插管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分成4组,每组各20例,A组可控气管导管加吸引管辅助,B组可控气管导管,C组普通气管导管套囊充气法,D组普通气管导管经典调整头位法,观察一次操作成功率、操作时间、术后并发症(鼻后孔出血)、术后不良记忆、血压、心率、SpO2。结果一次操作成功率和操作时间A组明显优于其余3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A、B组分别低于C、D组(P〈0.05),术后不良记忆D组有2例。结论吸引管辅助可控气管导管用于盲探气管插管在临床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气管导管套囊预充气对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插管置管难易的影响.方法:困难气道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n=30),两组插管前均采用右美托咪定镇静、2%利多卡因表面麻醉.A组将气管导管经鼻置入到达咽部后套囊预充气,B组采用传统方法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插管.比较两组患者插管一次成功率、操作时间、置管时间、置管困难发生率、插管相关并发症,以及插管期间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A组患者插管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操作时间、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A组患者置管困难发生率,术后咽痛、咽部不适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插管期间各时间点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导管套囊预充气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插管置管简捷易行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硫酸镁预防双腔管拔管后咽喉痛的有效性。方法:择期在双腔气管导管插管下行开胸手术患者48例,年龄42~65岁,ASA I~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硫酸镁组(M组)各24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咽喉喷雾生理盐水2 ml或硫酸镁500 mg(2 ml),30 s后行气管插管。观察双腔导管拔除后0、2、4、24 h咽喉痛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M组患者导管拔除后各时间点咽喉痛的发生率及VAS评分均低于C组(P<0.05)。结论:硫酸镁可以有效预防双腔管拔管后咽喉痛。  相似文献   

11.
王晓俊  肖维  李佳  向诗琪  张洲 《重庆医学》2023,(7):1113-1116
目的 通过观察鼻内镜手术患者全身麻醉中气管导管的位移情况,比较“声门下3 cm”法与传统气管导管插管法在鼻内镜手术患者气管导管插管中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 选取择期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2组患者采用相同的麻醉方式,气管导管插管时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导管插管,即插管深度男性患者插入23 cm,女性患者插入21 cm;观察组患者将气管导管套囊上缘放在声门下3 cm。观察2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情况、血气分析结果,使用纤支镜测量隆突至声带距离(VCD)、声带至门齿距离(VID),插管成功后及术毕气管导管尖端至隆突距离、气管导管套囊上缘至声带距离,记录术后患者咽喉部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分析结果:2组患者pH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碱剩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前气管导管插管后套囊上缘至声带距离<1.5 cm发生率更小(P<0.05)、术毕气管导管尖端至隆突距离<3.0 cm发生率更小(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气管导管尖端向隆突...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9):98-101
目的探讨插管型喉罩(ILMA)联合气管插管在俯卧位手术患者中应用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80例择期需俯卧位手术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气管导管组(ET_组)和插管型喉罩组(ILMA组),各40例。ET组患者诱导麻醉后行气管插管,术后各项拔管指征恢复后拔除气管导管。ILMA组患者诱导麻醉后先插入配套喉罩,5 min后气管导管经插管型喉罩置入,术后平卧位后深麻醉下拔除气管导管,留置喉罩,待各项拔管指征恢复后拔除喉罩。记录两组T_0(麻醉诱导前),T_1(诱导用药后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前),T_2(气管导管插入时),T_3(切皮时),T_4(术中),T_5(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时)5个时段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且观察苏醒期间的苏醒时间(T_6)、自主呼吸恢复时间(T_7),以及评估苏醒期间的并发症如躁动、恶心呕吐等发生情况。结果 ILMA组T_2、T_5时段HR、MAP显著低于ET组(P0.05);术后苏醒质量方面,ILMA组T_6、T_7显著短于ET组(P0.05),术后呛咳、躁动发生率也显著低于ET组(P0.05)。结论俯卧位手术的患者麻醉时采用插管型喉罩全麻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麻醉苏醒质量更高,安全性及可控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科手术摆放侧卧位时,左侧双腔气管导管支气管套囊充气对体位变动时导管移位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使用左双腔气管导管行胸科手术的成人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支气管套囊充气组(A组,n=30)和支气管套囊不充气组(B组,n=30)。全麻诱导后,可视喉镜下置入左侧双腔气管导管,纤维支气管镜下确认支气管套囊顶端置于气管隆突下方5 mm,记录中切牙处导管插管深度。A组在全麻诱导插管成功后,摆放侧卧位时,将支气管套囊充气,B组则在支气管套囊不充气情况下,摆放侧卧位。侧卧位后,观察肺隔离及通气效果,重新在纤支镜下确认支气管套囊位置,记录侧卧位后中切牙处插管深度,记录气管内导管移位距离,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移位率。结果:两组共有28例(46.7%)患者摆放侧卧位后,发生双腔管移位,其中A组10例(33.3%),B组18例(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两组气管移位距离分别为(9.2±1.7)mm、(9.0±1.9)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胸科手术摆放侧卧位时,气管导管容易发生移位,支气管套囊充气与不充气相比,能够显著降低侧卧位时左双腔气管导管移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2):301-304
目的:观察Mallampati分级大于Ⅲ级患者使用超声引导定位气管导管位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择期手术患者60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组为对照组(C组)和超声组(U组)。常规麻醉诱导后,两组患者均经口插入树胶弹性探条,C组根据气管环的振动确定在位后将导管沿探条顺行置入,并以PETCO_2确认导管位置;U组将套在探条外且套囊内注入2 mL生理盐水的气管导管推送入声门下,同时行超声察看套囊的位置。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首次插管成功率、无通气时间、定位完成耗费的时间、喉镜暴露时C/L分级、导管位置的判断、深度调整及插管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首次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组的无通气时间明显低于C组(P<0.05);插管后,U组导管深度适宜比率明显高于C组,调整次数明显少于C组(P<0.05);U组导管定位时间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C/L喉镜暴露分级和插管不良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定位引导用于声门暴露困难患者气管插管,能降低无通气时间,准确判断导管位置及深度,为临床定位导管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2%利多卡因经气管导管逆行气管及咽部表麻与静脉注射两种给药方式对全身麻醉手术(除外气道和心脏手术)的患者苏醒期气管拔管前后发生咳嗽和血流动力学反应的差异。方法:选取本院接受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的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静脉注射利多卡因组(LI)组和气管及咽部利多卡因表麻组(LL组),各45例。LI组采用气管及咽部注入氯化钠注射液和静注利多卡因方法,LL组采用气管及咽部注入利多卡因和静注氯化钠注射液方法。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诱导前),外科手术结束时(T_0),气管拔管前0 min(T_1),气管拔管后0 min(T_2)、5 min(T_3)、10 min(T_4)的心率(HR)、平均脉压(MAP);比较两组舒芬太尼用量、麻醉时间、气管拔管时间、睁眼时间、T_3时的呼吸频率及镇静评分、呛咳发生率及程度、不良反应。结果:T_1~T_4时,两组HR、MAP均较T0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_2时,LL组MAP、HR均低于LI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气管导管前及拔除气管导管时,LI组呛咳反应发生率及程度均强于LL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除外气道和心脏手术)后,2%利多卡因经气管导管行气管、喉及咽部表麻较静脉注射更能有效抑制全身麻醉苏醒期的咳嗽和血流动力学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可湿化气管插管装置在ICU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择江西省七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ICU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250例,按入院顺序单双号随机分为试验组125例和对照组125例。对照组气管插管导管接呼吸机加热湿化器;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气管插管管壁上增加一条湿化管,紧贴在管壁内与导管形成整体,建立专门的湿化通道。比较2组持续湿化后吸痰的有效性指标(包括湿化效果、吸痰次数、吸痰量、留置气管插管时间、高气道阻力发生率等)与安全性指标(指湿化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痰痂形成、气道痉挛、气道黏膜出血、SaO2<95%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湿化合格率、吸痰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或P<0.01),而吸痰次数、留置气管插管时间、高气道阻力发生率及湿化并发症(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痰痂形成、气道痉挛、SaO2<95%)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或P<0.01)。2组湿化后气道黏膜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湿化气管插管装置用于ICU气管插管患者湿化合格率、吸痰量明显提高,留置气管插管时间及湿化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一种改良双腔气管导管定位方法的成功率.方法 选取行左侧双腔气管插管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C组为传统定位组,采用常规听诊法确定肺隔离效果及气管导管位置.观察组K组为改良定位组,插入双腔气管导管后,将支气管套囊充气,连接呼吸回路后,向外退双腔气管导管直到听到主管漏气为止,然后再将双腔管向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食管-气管联合导管在困难气管插管和急救中的可行性及通气情况.方法 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1例,C组(气管插管组)和E组(食管-气管联合导管组)分别在全麻诱导后5min内插入气管导管或食管-气管联合导管并进行机械通气.13例急救复苏患者全部1次插入食管.结果 E组51例中43例均一次盲插入食管,其他7例通过调整头与食管-气管联合导管的位置后插入食管,1例插入气管.E组插入深度为(21 3±0 7)cm,食管套囊注气量为(12 8±1 9)ml,口咽腔套囊注气量为(85 8±14 8)ml.插管即刻和拔管即刻C组SBP、DBP、MAP、HR均高于E组,通气30min后E组PET CO2轻度升高.13例急救复苏中插入食管-气管联合导管均一次成功,但均因插入食管-气管联合导管前缺氧时间过长,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食管-气管联合导管适用于手术时间不超过2小时及其气道困难的全麻患者,对时间超过2小时或在通气中有严重缺氧表现时应及时改变通气方式.食管-气管联合导管为急救复苏简便易行的开放气道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采用套囊或无套囊气管导管的两组全麻小儿在拔管期呛咳的发生率和拔管前后SpO2的变化。方法择期唇裂修补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无套囊气管导管组(A组)和套囊气管导管组(B组),两组患儿均实施静脉全麻,插无套囊导管时导管大小以15~20cmH2O气道压有轻度漏气为宜,插套囊导管时采用最小漏气充气技术,记录重复插管的例数,观察拔管期呛咳的发生率和拔管前后SpO2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体质量、手术时间及带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重复插管率低(P〈0.05);拔管时呛咳发生率高(P〈0.01);拔管后SpO2的下降幅度较大(P〈0.01),表现为一过性,多发生在拔管后的2min内,发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6岁以下的患儿,套囊气管导管在全麻拔管期对气道的刺激较大,建议使用无套囊气管导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经鼻气管插管中比较加强型气管导管(Reinforced Endotracheal Tube,RETT)与普通型气管导管(Endotracheal Tube,ETT)的差异。方法 60例急诊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需行血肿清除术的全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RETT组用加强型气管导管行气管插管,ETT组用普通型气管导管。采用静脉麻醉诱导,待患者意识丧失肌肉松弛后插入气管导管。观察并记录一次成功率、插管时间、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幅度、鼻咽黏膜损伤出血例数及程度。结果 RETT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ETT组(P<0.05),而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ETT组(P<0.05)。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幅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例数ETT组多于RETT组(P<0.05),而出血程度两组分布构成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辅助经鼻气管插管,选用加强型气管导管较普通型气管导管可明显缩短插管时间,提高一次成功率,同时减少鼻咽部出血的发生率及降低出血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