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医学工程》2021,(1):43-44
目的探讨左旋多巴联合多媒体视觉训练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84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多媒体视觉训练,观察组采用左旋多巴联合多媒体视觉训练。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和视觉敏感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78.5%(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视觉敏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左旋多巴联合多媒体视觉训练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可有效提高临床效果和视觉敏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视觉训练系统(VTS)联合常规弱视治疗对屈光异常弱视患儿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屈光异常弱视患儿,按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弱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VTS4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视力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基本治愈率及BCVA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同时视、融合视、立体视重建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4~5岁组基本治愈率、 BCVA、立体视重建率均高于6~10岁组(P <0.05)。结论 VTS4联合常规弱视治疗可提高屈光异常弱视患儿的视力,可促进患儿同时视、融合视、立体视功能的重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视知觉训练对弱视儿童的临床疗效,以寻求更佳的弱视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丽水市人民医院眼科门诊收治的弱视患儿共7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训练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5例(51眼),观察组35例(53眼)。对照组患儿进行传统弱视治疗方法,观察组患儿予以视知觉训练。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log MAR视力、P100波在1°空间频率、15°空间频率潜伏期、P100波振幅及立体视锐度及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log MAR视力、P100波在1°空间频率与15°空间频率潜伏期和P100波振幅和立体视锐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视力、立体视锐度均改善,且观察组患儿的log MAR视力、立体视锐度均优于对照组患儿(0.17±0.08 vs. 0.30±0.11,132.69±30.16 vs. 160.73±3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患儿视觉诱发电位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有效率为96.23%,显著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遮盖疗法联合综合训练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效果及对视觉敏感度的影响,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回顾性抽取2014年11月-2017年1月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140例(140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接受遮盖疗法治疗,依据患儿是否接受综合训练将患儿分为观察组68例(遮盖疗法联合综合训练)和对照组72例(单纯遮盖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视觉敏感度的变化,比较两组患儿1°和15°空间频率时P100振幅及潜伏期变化,分析两组患儿在不同年龄段的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视力、1°和15°空间频率时P100振幅及潜伏期水平显著优于治疗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在视力、1°和15°空间频率时P100振幅及潜伏期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在不同空间频率的视觉敏感度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在不同空间频率的视觉敏感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6岁年龄段治疗有效率87.88%明显高于7~12岁年龄段有效率65.71%和对照组≤6岁年龄段有效率78.95%,对照组≤6岁年龄段有效率78.95%高于7~12岁年龄段有效率41.18%。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采用遮盖疗法联合综合训练治疗具有确切的疗效,且对于治疗年龄≤6岁患儿疗效优于7~12岁患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立体视觉缺损对弱视儿童弱视眼的视力、游标视力及对比敏感度的影响。方法:采集了257例弱视患者的立体视觉及弱视眼的视力、游标视力、边界对比敏感度和光栅视力数据,并用SPSS及MatLab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在相同的光栅视力水平下,成人弱视中有立体视觉组(立体视≤800 s)弱视眼的视力、游标视力和边界对比敏感度与无立体视觉组(立体视>800 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4,P=0.006 2,P=0.031 8);②在相同的光栅视力水平下,弱视儿童中有立体视觉组弱视眼的视力与无立体视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2);③在相同的光栅视力水平下,弱视儿童中有立体视觉组弱视眼的游标视力、边界对比敏感度与无立体视觉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5 8,P=0.260 2)。结论:弱视儿童弱视眼的视力在无立体视觉的情况下缺损更严重,而游标视力和对比敏感度无显著的变化。但在视觉发育敏感期后,无立体视觉的弱视患者弱视眼的游标视力显著差于有立体视觉的患者。因此,在弱视的治疗过程中,对于无立体视觉的患儿,当弱视眼的视力恢复到一定水平后,应该积极配合立体视觉训练,以助于弱视眼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屈光相关性弱视儿童治愈后立体视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屈光相关性弱视儿童治愈后的立体视觉恢复状况及其与不同屈光状态的关系。【方法】用颜氏和Titmus立体图检查法对治疗后的234例屈光不正及屈光参差性中度弱视患儿和100例同龄正常儿童进行近立体视觉检测;用同视机对弱视患儿作远立体视觉定性检查。【结果】弱视治愈组的近立体视锐度比未治愈组好,但仍比正常对照组差(均为P<0.01)。弱视治愈近视组的近立体视觉最好,远视组次之,其次是混合性散光组,屈光参差组最差(P<0.05)。治愈组中具远立体视者47例(48%),未治愈组为49例(3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愈组开始治疗年龄较未治愈组小(P<0.05)。【结论】弱视治愈后患儿的立体视觉比未治愈患儿好,与同龄正常儿童相比仍未完善。弱视儿童应尽早行相关治疗,并应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双眼视功能检查和训练,以促进其立体视功能的进一步提高。屈光相关性弱视儿童治愈后近立体视觉因为屈光状态的不同其恢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精细目力训练联合视觉感知训练在儿童弱视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儿童弱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精细目力训练法,观察组联合采取视觉感知训练法,并在训练中采用云服务技术。比较两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3个月的有效率相比无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3~6岁患儿和7~12岁患儿的有效率相比无明显的差异(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3~6岁和7~12岁患儿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细目力训练联合基于云服务技术的视觉感知训练对儿童弱视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精细目力训练,而且对各年龄的患儿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视觉对比敏感度训练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 选取不同程度的弱视儿童200例380眼,用视觉对比敏感度治疗仪进行训练,与200例330眼用红闪+光刷疗法进行弱视治疗的儿童疗效作对照.结果 治疗组380眼总有效率为92.11%,基本治愈为76.32%.对照组330眼总有效率为89.70%,基本治愈为63.64%.2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于重度弱视患者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40.00%,而对照组为5.00%,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视觉对比敏感度训练为儿童弱视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采取多媒体训练系统+左旋多巴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123例(2017-10~2018-11),按治疗方案分组,参照组61例采取多媒体训练系统治疗,试验组62例于参照组基础上采取左旋多巴治疗,观察对比2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P100波幅、潜伏期及视觉敏感度。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6.77%较参照组81.97%高(P0.05);治疗后试验组P100波幅较参照组大,潜伏期较参照组短(P0.05);治疗后试验组100%对比度、75%对比度、50%对比度、25%对比度较参照组高(P0.05)。结论: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施以多媒体训练系统+左旋多巴治疗,能提高视觉敏感度,改善屈光不正,提升整体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不同遮盖时间对远视性弱视患儿临床疗效及立体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本院眼科接收的远视性弱视患儿128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64例,每天遮盖远视性弱视眼6 h;观察照组患儿64例,每天遮盖远视性弱视眼12 h。两组患儿同时接受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进行7 d散瞳。对弱视眼遮盖12个月后,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最佳矫正视力(BCVA)、治疗时间及立体视功能的重建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31%、BCVA为(0.96±0.15)、立体视功能重建率为64.06%,均高于对照组的84.38%、0.78±0.11、43.75%(P值均<0.05),观察组治疗时间为(11.64±1.52)月,短于对照组的(13.85±1.84)月,(t=7.408,P<0.05)。结论 每天遮盖12 h能够更好治疗远视性弱视眼患儿,提高治疗有效率,提高患儿BCVA,缩短治疗时间,更有利于立体视功能的重建。  相似文献   

11.
李晶 《现代保健》2012,(5):23-24
目的了解屈光参差性弱视治愈前后双眼视觉状况。方法比较50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治疗前和治愈后立体视锐度及同视机三级视功能。结果患儿基本治愈后,融合功能和远、近立体视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治疗中,应重视双眼视觉的检查和训练,以巩固弱视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学工程》2019,(9):1195-1196
目的探讨不同遮盖时间对单眼远视性弱视患儿双眼立体视重建及患眼视力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05例单眼远视性弱视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采用配镜加健眼遮盖联合弱视训练进行治疗,连续随访12个月;根据遮盖时间的不同分为A组(2 h/d)、 B组(6 h/d)和C组(12 h/d)各35例。比较三组患儿双眼立体视重建情况及患眼视力情况。结果治疗12个月后, B组、 C组的双眼立体视重建和患眼视力提高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P <0.05),但B组与C组的双眼立体视重建和患眼视力提高总有效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单眼远视性弱视患儿采取中长时间的遮盖治疗,能有效提高双眼立体视重建效果和患眼视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单眼部分遮盖屈光与双眼交替遮盖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患儿接受单眼部分遮盖屈光治疗、对照组患儿接受双眼交替遮盖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视力水平、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情况。结果治疗后1、2、3、4周时,观察组患眼视力(0.45±0.07)、(0.71±0.11)、(0.74±0.10)、(0.78±0.12),高于对照组的(0.20±0.04)、(0.32±0.04)、(0.47±0.06)、(0.61±0.08);观察组患者的P-VEP P100波幅(542.15±69.35)Uv/deg2、大于对照组的(451.52±58.37)Uv/deg2;潜伏期(29.47±3.94)ms、短于对照组的(42.58±4.84)ms。结论单眼部分遮盖屈光治疗有助于提高视力水平、改善视觉敏感度和视神经传导功能,是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新霞 《疾病监测与控制》2019,13(4):263-264,267
目的:研究三色光闪烁弱视治疗仪联合散瞳验光配镜及间断遮盖在弱视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05~2018-07我院弱视患儿86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43)和研究组(n=43)。对照组采用散瞳验光配镜及间断遮盖治疗,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三色光闪烁弱视治疗仪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矫正视力水平及图像视觉诱发电位(P-VEP)。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41/43)高于对照组79.70%(34/43)(P0.05)。治疗6mo后,两组矫正视力水平、波幅、潜伏期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矫正视力水平及波幅均高于对照组,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色光闪烁弱视治疗仪联合散瞳验光配镜及间断遮盖治疗弱视患儿的疗效显著,能进一步改善患儿视觉功能,提高视力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单眼部分遮盖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择取2017年6月15日—2019年6月15日于天津市眼科医院接受治疗的192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干预方式不同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96例,合计192眼,及观察组96例,合计192眼。观察组患儿接受单眼部分遮盖疗法;对照组患儿则接受双眼交替遮盖疗法。观察比较治疗结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的P-VEP P100潜伏期及波幅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的P-VEP P100潜伏期及波幅密度均较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儿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儿视力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1~4周各时间点,观察组患儿患眼视力水平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应用单眼部分遮盖疗法治疗,能明显提高病患儿视力,还能提高视觉敏感度、视神经传导能力,安全性较好。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双眼视功能与治疗开始年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经治疗的屈光不正性中度弱视儿童双眼视功能状况及其与弱视治疗开始年龄的关系。【方法】用颜氏和Titmus近立体图检查法和同视机对138例同龄屈光不正性中度弱视儿童检测其近立体视觉、融合范围、远立体视觉。【结果】治愈组与未治愈组的融合范围、远立体视觉定性结果、近立体视锐度分别比较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辐辏和分开范围分别与弱视治疗开始年龄呈负的直线相关(r1=-0.562,r=-0.454,P均<0.05)。近立体视锐度与弱视治疗开始年龄呈正的直线相关(r=0.752,P<0.05)。治愈组与未治愈组的弱视治疗开始年龄比较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屈光不正性弱视治愈儿童双眼视功能比未治愈的明显提高。弱视治疗开始年龄越早,其双眼视觉恢复越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增视能智能化多维训练系统(简称增视能)和综合治疗方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探索儿童弱视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增视能和综合治疗对392例600眼弱视儿童进行随机化分组治疗,增视能组198例300眼给予视觉刺激、视觉精细等不同训练方案;综合治疗组194例300眼采用遮盖、精细目力训练、CAM视觉刺激、红光闪烁、后像、光刷等治疗。对比两种方法在弱视治疗1年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对最佳矫正视力达0.6的无双眼视的弱视儿童增视能组行多维三级功能训练,综合治疗组行视加弱视治疗仪400型附加的三级视功能训练,观察6个月后双眼视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中轻度弱视儿童治疗有效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视能组的中、重度弱视儿童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综合疗法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最佳矫正视力达0.6时无双眼视觉功能的患儿,经三级视功能训练6个月后,增视能组获得近立体视有效率高于综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视能智能化多维训练系统是治疗中、重度儿童弱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脑瘫语言障碍儿童应用高压氧联合语言训练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脑瘫语言障碍患儿11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语言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患儿发育状况及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25%)高于对照组(82.46%)(P0.05);治疗后观察组运动功能、认知能力、自理动作、语言能力及社会适应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语言表达DQ、语言理解D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高压氧结合语言训练能有效改善脑瘫合并语言障碍患儿的语言障碍,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遮盖疗法联合阿托品对弱视儿童视力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20年1月在丽水市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76例(76眼)弱势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38眼)。对照组予以遮盖疗法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阿托品干预,比较两组患儿视力恢复情况、依从性、视觉诱发电位检查(P-VEP)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儿初诊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视力提高行数[(2.18±0.93)行]和弱视眼球矫正球镜度数[(5.35±0.85)D]均高于对照组[(1.37±1.02)行、(3.89±0.62)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17、8.554,均P<0.05);观察组患儿依从率(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7,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P-VEP潜时、P-VEP振幅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P-VEP潜时[观察组(104.18±6.60)ms、对照组(109.84±...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语言训练应用于脑瘫儿童语言障碍的效果,探讨其对患儿发育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脑瘫语言障碍患儿88例,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语言训练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高压氧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发育状况、发育商的变化。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73%)高于对照组(81.82%)(P0.05);观察组治疗后运动功能、认知能力、自理动作、语言能力及社会适应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语言表达、语言理解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高压氧结合语言训练能够有效提升脑瘫合并语言障碍患儿的发育商,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及语言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