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手术室血源性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策略,降低手术室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3年7月两所三甲医院手术室103名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资料,选取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血源性职业暴露源病原体构成和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后处理措施,并提出相应的职业防护策略。结果 2 057名手术室医务人员中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103人,发生率为5.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0岁、无血源性职业暴露相关认知、医院防护管理较差以及学历是导致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分析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职业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手术室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HFMEA)在职业暴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应用推广价值。 方法 通过组建专业的HFMEA团队,对职业暴露管理中的风险进行综合分析评估,查找潜在失效模式并针对高风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降低职业暴露感染风险。 结果 职业暴露管理中发生的主要失效流程和环节有设备、人员、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其中人员因素优先风险数值(RPN)最高。进行HFMEA后RPN值下降,下降率52.50%。医务人员的正确防护率由实施HFMEA管理前的58.62%上升到72.45%,职业暴露正确处置率由74.03%上升到9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33、10.521,P<0.05)。 结论 应用HFMEA对医疗职业暴露管理进行评估、分析并采取相关措施,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职业暴露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出现情况和认知水平,分析该类人群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为防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1年2—8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4家三甲医院,对抽中的医院手术室所有医护人员进行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情况及认知情况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手术室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及认知情况进行分析,并使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对手术室医护人员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到有效问卷278份,其中男性163人,女性115人,年龄22~45岁,平均(33.58±5.38)岁。在过去1年发生过22例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发生率为7.91%。暴露的操作环节以手术缝合最高(27.27%),暴露部位最常见的是手部(22.73%),暴露源中最高的是乙型肝炎病毒(63.64%)。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相关知识认知量表的条目全部回答正确的共201人,良好率为72.30%。在各条目中,接触血源性传播物品时需要正确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具和合理使用护目镜以及隔离衣等装备的回答正确率均为100%。通过血液传播的主要疾病类型的回答正确率最低,为75.18%。年龄(OR=2.085)、工龄(OR=1.936)、教育程度(OR=2.106、1.693)、参加相关培训(OR=3.410)、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相关知识认知(OR=2.998)是手术室医护人员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风险的影响因素。结论 手术室医护人员具有一定的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风险,该部分工作人员对于血源性疾病的职业暴露认知水平需要提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手术室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对手术室护士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及防护对策.方法 对医院2007-2009年手术室护士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50名手术室护士中37人发生过职业暴露,发生率为74.0%;共发生职业暴露315人次,主要原因有锐器刺伤,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低职称、低学历、低工作年限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较高职称、高学历、高工作年限护士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防护意识淡薄,应加强全面性防护教育,建立并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将职业暴露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5.
手术室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危害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现状,为采取针对性的职业教育和防护措施,降低手术室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方法调查2008-2009年医院手术室38名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危害因素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测评。结果 38名护士中接触血性传播性疾病达68.42%;受伤率78.9%,缝合针居首位;护龄<5年的低年资护士锐器伤占76.67%;大多数损伤发生在整理或清洗器械占36.67%;职业危害相关知识测评中,主要问题是对职业暴露的危害认识不清,不了解、不遵从标准的行为仍普遍存在。结论手术室护士接触血源性病原体概率高,锐器损伤概率大,血源性疾病传播危害性大,手术室护士预防血源性病原体感染迫在眉睫,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防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洁净手术室保洁员医院感染相关知识、职业暴露危害认知率、职业防护合格率,以便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减少保洁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 2012年12月-2013年2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以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16名洁净手术室保洁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职业暴露危害的认知、保洁人员职业防护的调查。结果 16名保洁员对保洁工具分区使用和终末处置、消毒剂正确配置和使用、医疗废物收集及保存要求的认知率较高,分别为93.75%、87.50%、81.25%;手术室保洁员对锐器刺伤可导致血源性传染病、医疗废物具有危险性的认知率较高,分别为56.25%、43.75%,对锐器刺伤后伤口正确处理方法的认知率为0;对职业防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职业防护合格率低。结论手术室管理者有必要对保洁员采取培训、教育、监督、指导等干预对策,提高保洁员医院感染知识及职业防护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因素之间的关联性,采取干预措施以减少职业暴露发生率。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开展职业暴露防护培训、讲座、建立管理规章、制定操作防护指南等干预措施,减少职业暴露发生率。结果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知晓率干预前36.8%~89.5%,干预后88.2%~100.0%;年职业暴露率干预前:47.4%,干预后:5.3%;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发生职业暴露普遍存在,开展职业暴露相关干预活动,可有效减少职业暴露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临床医师血源性感染职业暴露风险的现状,进一步明确职业防护的重点,完善职业防护措施.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160名临床医师在2009年7月-2011年6月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情况.结果 51名医师发生63人次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其中,血液/体液喷溅12人,锐器伤51人;血液为最常见的暴露物;普外科与胸外科医师发生锐器伤的比率最高,其次为肿瘤内科医师;锐器伤的种类主要是缝合针占21.6%、注射器针头占19.6%、手术刀剪占17.7%;主要在医护间配合传递器械占31.4%、注射或穿刺占21.6%、处理使用后锐器占19.6%等环节容易发生锐器伤;暴露源主要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占46.0%,其次为梅毒抗体阳性患者,占14.3%,暴露后均进行了相关干预,经追踪随访,未发现有血源性传播性疾病感染者.结论 医师是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管理者应帮助消除风险,并进行操作规程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暴露及暴露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安全注射是指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实施注射操作的医务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风险及注射后的废弃物不对环境和他人造成危害;长期以来,全球范围内因不安全注射导致的感染问题一直存在,不安全注射行为可以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注射后医疗废物处理不当可导致环境安全存在隐患;本综述旨在分析不安全注射产生的相关因素,从安全注射认知水平、注射器材生产安全、消毒安全、注射方式安全及医疗废物和损伤性废物使用后处理安全等五个方面,进一步指出安全注射应加强重点环节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正血源性感染性疾病的传播方式主要通过血液接触。手术室是一个工作压力大,节奏快,高度紧张的科室,由于科室的特殊性,手术室护理人员每天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比例,感染的风险均高于其他科室~([1-2])。为了有效地控制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血源性感染,探讨职业暴露相关因素及防护措施,我们对2016-2018年该院手术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赵文斌 《现代保健》2011,(1):183-184
目的 对手术室医务人员暴露乙肝病毒(HRV)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防护措施,降低血液职业暴露的风险。方法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6月~2009年12月发生在手术室30例乙肝职业暴露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HBV职业暴露人员在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采取处理措施,经6个月跟踪监测,未发现1例感染。结论手术室护士是易发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应加强职业安全教育与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实施标准预防,能够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术室医务人员血源性暴露的风险和职业防护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本院手术室发生的98例次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事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血源性暴露情况,包括血源性职业暴露类型、操作环节、职业防护情况3个调查表,职业防护情况采取百分制评分,得分越高代表职业防护越好。结果98例次血源性职业暴露类型包括锐器伤63例次(64.29%)和暴露于血液/体液35例次(35.71%)。锐器伤中手术缝合针18例次(18.37%)、手术刀16例次(16.33%)、玻璃伤14例次(14.29%)、套管针8例次(8.16%)、注射针头7例次(7.14%)。皮肤暴露于血液/体液中24例次(24.49%),黏膜损伤11例次(11.22%)。手术室医生与护士职业暴露操作环节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室医生主要风险因素、血源性疾病感染途径、预防性接种评分明显高于护士,锐器伤原因评分明显低于护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手术室医务人员血源性暴露风险因素复杂,医生血源性暴露职业防护的总体水平高于护士,应提高手术室医务人员职业防护行为的执行率。  相似文献   

13.
吕慧娟 《现代保健》2011,(9):100-101
目的 分析探讨手术室护士面临的职业风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 分别从理化因素、感染因素、心理及生理因素等方面回顾分析手术室环境中的职业风险因素,并探讨具体防护措施.结果 手术室环境中存在诸多影响手术室护士身心健康的有害因素,防护不当易引起职业性损伤.结论 手术室护士需重视和加强职业防护,维护身心健康,以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相似文献   

14.
医务人员血液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发生血液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的状况,为及时处理职业暴露、制定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建立血液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监测报告系统,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填写“血液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调查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结果 共收到60名医务人员血液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的报告,发生职业暴露的职业以护士(含实习护士)最高44人,占73.3%,职业暴露人员年龄以20~35岁为主,占80.0%,手术科室报告职业暴露人数略高于非手术科室;锐器伤32人,血液、体液溅污28人;暴露后均及时进行局部处理,根据暴露者的暴露情况及自身对暴露源的病原体相应免疫状态,做出相应干预措施的有16人,经追踪随访6个月,均未发生血源传播性病原体感染.结论 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培训,增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规范医疗操作,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暴露后采取有效合理的干预措施降低被感染的危险.  相似文献   

15.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分析与防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状况,探寻职业暴露发生规律,促进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防护观念;建立完善的职业暴露报告流程和监测管理系统,为制定职业暴露防护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医院所有临床工作人员进行为期1年的监测,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分布特征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监测周期内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63人次;护士发生率最高占61.9%,其次为医师占30.16%;职业暴露类型主要以锐器伤为主;锐器伤以操作后未及时正确处置锐器导致的损伤、手术操作中的锐器伤和治疗过程中患者躁动发生率最高;经追踪随访,无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的发生。结论广泛地执行标准预防措施、职业安全教育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建立监测系统、暴露后及时规范处理和干预,不失为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发生的各种因素,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时有效应对暴露者,避免医务人员血源性疾病感染。[方法]对藤县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39名医务人员血液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名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经正确的应急处置,血清学跟踪随访检测相关指标正常,无相关感染症状体征,无1例感染血源性疾病。[结论]提高职业防护意识、遵守标准预防原则、对暴露者进行正确及时处置以及危险等级评估和有效的预防用药,是避免职业暴露感染血源性疾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医院检验专业人员职业暴露的致伤原因及风险因素,提出安全防护对策和职业暴露发生后的处理措施,以减少检验人员的职业暴露和暴露后感染的发生。方法提高检验专业各种风险因素的思想认识,从加强培训,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加强管理,规范操作程序,使用必备的防护用具,实施标准预防;强化生物安全理念,落实必要防护措施做起。结果根据检验人员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暴露的防护干预措施。结论正确的安全防护对策和职业暴露发生后的处理措施,可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降低医院检验人员的职业暴露和暴露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锐器伤是医院严重的职业暴露风险之一,可引起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感染,锐器伤发生率居高不下及其所带来的危害已成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重要难题。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医务人员锐器伤现状及风险因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医务人员特征、工作环境、职业防护、器械、操作行为、心理社会因素等风险因素对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影响,分析主客观因素与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的关系,提示管理者在医务人员锐器伤预防工作中需做到针对性,以期提高锐器伤的预防管理成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某三甲专科医院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现况,为降低职业暴露风险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某三甲专科医院2018—2020年发生的职业暴露相关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从职业暴露的工作类别、工龄、种类、病原体类别等方面开展统计分析,使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2018—2020年,该院共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114例,其中锐器伤暴露94例,占比最高(82.5%);护士发生职业暴露64例,占比最高(56.1%);工龄≤1年人员发生职业暴露70例,占比最高(61.4%);职业暴露主要发生在处理丢弃针头等锐器物(35.9%)和检查、治疗及护理操作(22.8%)等环节。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不同职业类别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类型不同,医技人员和护士发生血液/体液暴露比例更高(x2=9.774,P<0.05)。对所有发生职业暴露的工作人员建立健康随访档案,定期追踪监测,尚未发现人员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源性疾病。结论 通过对低年资医务人员和工勤人员职业防护的精准培训、强化标准预防和标准化操作规程、提供安全用具、完善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监测和防护体系等综合性集束化措施,降低职业暴露风险,为采取有效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供应室护士对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的认识,加强防护意识和防护措施。方法调查供应室护士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分析相关原因并提出可行的防护措施,加强职业暴露防护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实行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制度。结果对供应室护士职业暴露防护进行有效干预,效果明显。结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明显降低供应室护士的职业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