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医疗操作的增多,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日益增加,锐器伤已经成为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感染最重要的传播途径.目前职业暴露的原因与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淡薄、技术操作不规范有直接关系[1],对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为了解我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降低职业暴露后的感染风险,我院近期对医务人员锐器伤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活动中,意外被感染性病原体携带者或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黏膜,或者被含有感染性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医院是各种病原微生物集聚的场所,医务人员面临着严重的职业暴露危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四川省医务人员抗肿瘤药的职业暴露情况及结局,为其安全提供保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为以四川省人民医院为主的4家三级甲等医院、6家四川省内二级及以下医院共10家医院肿瘤科、血液科、静脉药物配制中心、药学部(药剂科)等11个相关科室的医师、护士、技师、药师等,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医务人员的一般资料、对职业暴露危害的认知现状、暴露情况、暴露结局及防护行为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建议。结果:共发放问卷350份,有效回收304份,有效回收率为86.86%。304例受访人员中,女性253例(83.22%),男性51例(16.78%),年龄以20~29岁最多(43.42%),学历以本科最多(66.78%);以护士(55.26%)和药学部(药剂科)人员(21.71%)居多;平均工作时长以8 h/d为主(84.21%);工作年限<5年最多(39.47%)。有121例(39.80%)受访者知道职业暴露存在潜在危害,131例(43.09%)为"有所了解";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中有15例(71.43%)为"知道",在所有调查科室中占比最高;不知道有职业暴露危害的人员以技师和其他医务人员为最高...  相似文献   

4.
<正>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因意外接触携带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有被感染的危险,称为血液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1]。我院2011年制定的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处理流程中提到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病毒、梅毒螺旋体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黏膜或被含有上述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伤皮肤,有可能感染的情况。并制定了发生职业紧急处理措施,及报告责任人与报告程序。现将我院医务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皮肤性病专业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状,为制定防范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61名皮肤性病专业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1名调查者发生过职业暴露,发生率为67.21%。医生、护士和医技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分别为69.57%、75.00%和40.00%。暴露类型以锐器伤为主(75.61);暴露多发生在手部(82.93%)。发生暴露后,所有暴露者均能采取紧急处理措施,但上报率仅为60.98%。结论:职业暴露在皮肤性病专业医务人员中普遍存在。因此,应加强该专业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教育,规范操作行为和防护知识,强化上报意识,以降低职业暴露和暴露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原因,为制定对策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28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追踪。结果本次职业暴露调查中护士为78.57%,医师为17.86%。锐器伤是主要的暴露方式。结论建立健全职业暴露管理体制,规范操作行为,提高防护意识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唐晓燕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0):1597-1597
2009年3月国家卫生部发布了《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职业接触即(职业暴露)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黏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现将本院2009~2011年医务人员发生的职业暴露48例情况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8例,男7例,女41例,年龄17~56岁,平均32岁.主治医师以上8名,住院医师2名,护士34名,实习生4名.发生地点,病房14例,手术室15例,供应室2例,门诊4例,治疗室5例,其他8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和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本院180例职业暴露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对感染途径和暴露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职业暴露发生率最高为护士,有124例,占68.89%,其次是医生,有44例,发生率为24.44%,其他人员有12例,发生率为6.67;35岁以下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有166例,占95.36%;本科学历以下医务人员有116例,占64.44%;中级职称以下义务人员有146例,占81.11%。结论为了减少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需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培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规范操作,注重预防。  相似文献   

10.
闵建珍  戚少云  刘纪  郭平 《安徽医药》2014,18(3):515-516
目的 总结医院血源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情况并探讨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 对2012年1月-2013年8月该院血源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情况进行调查, 分析医务人员血源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的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共收到44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报告,发生职业暴露的职业以护士最高,占 59.1%,其次是医生和实习生,分别占 29.5%和6.8%;暴露源以各种针刺伤为主(65.9%),其次是手术缝针刺伤(20.5%);不同科室发生职业暴露的频次不同,手术科室占72.7%,非手术科室占27.3%;职业暴露由接触过明确病原体乙肝患者的针头器械导致占 72.7%,暴露源接种过乙肝疫苗例数占29.6%,含有乙肝抗体例数占25%,暴露后及时处理率100%,预防用药率88.6%.结论 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培训,增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规范医疗操作,暴露后采取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可降低医务人员被血源传播性疾病感染的危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枣庄地区各级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上报及管理措施落实等情况,为制订本地区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范措施,完善规章制度及上报流程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8年度,采取不同时间段分层随机抽取枣庄地区36家不同级别医院的医务人员、工勤人员、保洁人员,现场填写调查问卷,对其一般资料、暴露源、暴露方式、处置方式、职业暴露发生、管理措施落实及上报等维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3 216份,回收有效问卷3 19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9.35%;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16.34%,上报率为32.76%;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一级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分别为40.84%、13.34%、12.76%,不同级别的医院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694,P <0.001),护理专业发生率最高为60.92%,其次是医疗医技人员和助产士;上报率为37.11%,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上报率一级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分别为13.46%、30.43%、49.27%;三级医院血源性职业暴露管理优于二级、一级医院;暴露...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目前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现状以及导致危险的原因,为临床医务人员正确执行防护措施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自2008年至2010年本院全院各科室上报113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报告单,对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具体发生情况以及危险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这113例本院医务人员发生的职业暴露主要为锐器伤,其次为血液、分泌物的暴露,其中锐器伤占85.84%、血液暴露占11.50%、分泌物暴露占2.65%。暴露人群中护理人员占53%、医生占28%、工勤人员占11%、医技人员占8%。结论要继续加强本院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培训以及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防范意识,严格按规范进行各项操作,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率。对高发科室以及高发人群进行职业暴露防护的风险管理,在发生职业暴露后采取及时、正确、有效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产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以及不同暴露环境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影响,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并进行适时的心理干预。方法对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43名产科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职业暴露情况及其心理反应,调查数据用SPSS 10.0软件系统分析。结果43名均有针刺伤、锐器损伤及黏膜污染等职业暴露经历,但不同的暴露环境对产科医务人员有不同的心理影响。结论产科医务人员属于高职业暴露人群,有传染性的暴露环境对医务人员影响很大,所以医务人员要加强自身防护,积极进行心理调适,加强院内管理,完善防护措施,保障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4.
刘燕  方青 《中国实用医药》2012,7(5):275-276
目的 总结医务人员在发生职业暴露后经过一系列的控制措施后发生的感染率.方法 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工作者要求填写"医务人员血液体液职业暴露登记表",进行积极的现场处理、暴露后的评估、尽早用药、心理指导、跟踪随访.结果 通过一系列的控制措施后,发生职业暴露后的感染率为零.结论 预防经血液传播(乙肝、丙肝、艾滋病等)传染病感染者污染的医疗器械刺伤后,给予正确伤口处理与及时采取免疫方法处理,可以获得满意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5.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分析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查阅2007~2009年度职业暴露登记本的方式,分析全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及处理方法,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共发生职业暴露93人,其中2007年38人(4.44%),2008年30人(3.09%),2009年25人(2.35%),呈逐年下降趋势(χ2=6.694,P<0.05);不同医疗职业中,职业暴露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χ2=37.498,P<0.05),以护士发生率最高(5.72%);暴露类型以针刺伤(84.95%)最多见,暴露方式以输液后拔针(47.31%)占首位;暴露源病种以乙型肝炎(17.20%)占首位;发生职业暴露后均能正确处理伤口,无一人发生血源性感染.结论: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采取防范措施,将职业暴露风险降到最低,避免医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来源,制定有效的职业暴露防护对策.方法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来源提出防护对策.结果 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结论 应注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教育:加强管理规范操作程序,提高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建立健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措施与方案,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规范医疗废弃物,可预防职业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该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现况,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评估暴露后预防处理效果,制定有效的防范对策。方法采取回顾性监测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该院医务人员发生的血源性职业暴露登记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7例职业暴露医务人员中,发生针头和锐器伤32例,发生率为86.49%,血液和体液造成的黏膜暴露5例,发生率为13.51%;所有医务人员均接受相应的干预措施,无一例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结论职业暴露,尤其是锐器伤,是医务人员面临的高危风险,实施标准预防及暴露后的干预措施是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 选取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160例为观察组,另取同期未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160例记为对照组.采用《职业暴露调查表》分别对每个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统计,分析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并拟定相关防护措施.结果 按照占比从高到低的顺序,导致职业暴露的物理性因素包括器械损伤、负重伤、噪音、紫外线、辐射;化学性因素包括化学消毒剂污染、吸入麻醉药物污染、细胞毒性药物污染;生物性因素包括血液污染、分泌物污染、排泄物污染;心理性因素包括抑郁、焦躁、心理疲劳、高度紧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生物性因素以及心理因素均为影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结论 导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包括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生物性因素以及心理因素,应针对上述因素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新发传染病不断增加,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20多种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国,艾滋病的流行也已进入快速增长期。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承担各类传染病救治任务,经常暴露在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2011年鞍山市双山医院发生职业暴露的19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原因及暴露后处置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职业暴露的19例医务人员均得到规范处置,受损伤口和被污染的皮肤、黏膜均未出现感染,经过1年以上的追踪观察与监测,无感染个案发生。结论通过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的防控措施,能够减少或避免职业暴露后危害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