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同性外斜视手术矫正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共同性外斜视手术矫正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近期正位率79.0%(49/62),远期正位率为70.4%(38/54)。结论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早期手术矫正,既可以改善外观又可以恢复部分双眼视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陈长寿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6):2258-2259
共同性外斜视是临床上常见的斜视类型之一,对视觉功能危害较大,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矫正,但外斜视手术矫正不易获得满意效果.为了探讨外斜视手术效果及相关因素,现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0例采用手术矫正治疗的共同性外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共同性外斜视手术矫正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矫正共同性外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我科诊治90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并对其进行追踪随访。结果本组病例术后1周的近期效果正位率81.11%,术后6周远期疗效正位率78.1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岁组术后6周眼位正位率为76.19%,〉13岁组正位率为75.3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随访8周-12个月,随访率为100%;68例患者同视机检查中15例具有立体视,除2例〉13岁,其余均≤13岁。结论早期手术矫正,充分做好术前准备,使手术误差减少到最小,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传统斜视矫正术与显微镜下Parks切口斜视矫正术在水平共同性斜视中的手术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水平共同性斜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斜视矫正手术,观察组采用显微镜下Parks切口斜视矫正术。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棉签使用量、术后眼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手术耗时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镜下Parks切口斜视矫正术较传统斜视矫正术在治疗水平共同性斜视上有着诸多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儿童共同性斜视手术中显微镜手术的疗效。方法儿童共同性斜视75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34例在显微镜下完成斜视矫正手术为A组,41例在肉眼直视完成斜视矫正手术为B组,观察两组手术后的眼位,手术后球结膜反应,术中、术后的并发症。术后2周后进行同视机三级功能训练,观察双眼单视功能和立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后随访3-6个月,A组术后正位32例占94.12%,25例具有双眼单视功能,占73.53%,19例建立立体视觉,占55.88%。B组术后正位38例占92.68%,29例具有双眼单视功能,占70.73%,21例建立立体视觉,占51.22%。两组眼位矫正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球结膜水肿轻,充血消退快,切口愈合佳,无手术瘢痕,未出现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手术治疗儿童共同性斜视手术中视野清晰,能提高操作准确性,疗效确切,具有减轻手术创伤和降低手术并发症等诸多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共同性外斜视的手术疗效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观察共同性外斜视手术患者38例,并对其术后眼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一周正位35例,欠矫2例,过矫1例.所有患者眼球运动功能良好,无外转受限.结论 共同性外斜视的手术效果与诸多因素有关,术前、术中和术后都要充分考虑融合功能的作用,应根据患者的融合功能强弱灵活掌握手术量.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实验手段的飞跃发展,已揭示大脑皮层视区80%是双眼驱动细胞,视觉系统存在有特殊的复合通道,大脑皮层对立体视觉的处理具有双眼性。因此,对斜视的治疗已不仅仅是解决眼位,改善外观,术后双眼视功能的恢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术前术后双眼视功能的检查成为斜视手术预后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对23例共同性外斜视儿童进行手术前后双眼视功能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成人共同性斜视眼外肌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璐  王健英  刘静 《贵州医药》2007,31(3):234-235
共同性斜视是指那种眼球运动无障碍、斜视角度不因注视方向不同而改变的显性斜视[1].其发病率高,危害性大,不仅有碍于外观,给病人心理上造成严重创伤,且严重影响双眼视觉功能的形成和发育,从而给生活、工作带来不便.共同性斜视病因复杂,与解剖、调节、融合功能、遗传等因素均有一定关系,其发病的确切机制不甚明了[2].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共同性外斜视术后立体视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对44例视力正常,眼位均≥-20^Δ的共同性外斜视患者行斜视矫正手术,术前,术后进行立体视测定。结果:随访6个月,儿童组25例,24例获得中心立体视,占总例数的54.55%;成人组19例,3例获得中心立体视,占总例数的6。.82%,儿童组怀成人组术后立体视功能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共同性外斜视术后立体视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对44 例视力正常( 包括矫正视力) ,眼位均≥- 20 △ 的共同性外斜视患者行斜视矫正手术,术前、术后进行立体视测定。结果:随访6 个月,儿童组( ≤14 岁)25 例,24 例获得中心立体视,占总例数的5455 % ;成人组( > 14 岁)19 例 ,3 例获得中心立体视,占总例数的682 % ,儿童组与成人组术后立体视功能有显著差异( P< 001) 。结论:早期( 特别是在儿童视觉发育的可塑期) 行斜视矫正手术是提高斜视治愈率的最佳阶段。应对手术后过矫患者密切观察眼位,加用同视机训练,可提高其立体视功能。  相似文献   

12.
时秀洁  纪静 《河北医药》2014,(5):793-795
斜视是儿童眼疾病中比较常见的病症之一,发病率在1.21%左右[1],其不仅会对儿童的视觉功能、容貌产生影响,还会严重影响到斜视儿童的心理发展,导致斜视儿童普遍存在自卑、敏感、悲观等不良心理,因此,应早期进行有效的治疗。斜视矫正手术是治疗儿童斜视的主要手段之一,安全并且效果理想[2]。然而,在手术中及术后会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如心率减缓、恶心、呕吐等,不利于患儿的治疗与康复,严重者甚至会威胁到患儿的性命[3]。为了进一步提斜视矫正手术安全,减少手术并发症,保障斜视手术儿童的舒适程度及治疗效果,我院眼科对48例斜视手术儿童实施整体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于冰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9):205-205
共同性斜视是在眼外肌肌肉本身和支配它的神经均无器质性病变所致的双眼轴分离,并且在向各个方向注视时,眼位偏离度均相同的一类斜视.按视轴的偏斜方向,分为水平性和垂直性,前者多见,如内斜视、外斜视;后者少见,如上斜视、下斜视.按注视眼的性质分为单侧性和交替性.按斜视发生的状态,分为间歇性和恒定性[1].河南省西峡县人民医院为150例患者做斜视矫正术,效果比较满意,围手术期的护理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现将本院对此病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手术治疗斜视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8例斜视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实验组患者采用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矫正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高于对照组的84....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共同性斜视患者矫正手术的护理方式,对患者术后出现眼部不适应及时准确的判断和处理。方法:对26例共同性斜视患者手术后进行眼部护理,加强心理护理做好解释工作,以配合治疗减轻术后反应。结果:术后24小时内25例患者无眼部及胃肠感染,1例患者有轻微疼痛,对症处理缓解。结论:共同性斜视术后患者普遍存在眼部不适,协助医生做好术后眼部及心理护理至关重要,有利于患者术后的视觉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并分析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手术治疗斜视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60例斜视患者,选取时间范围为2017年6月20日至2018年6月20日。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2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直视下斜视矫正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均占有明显优势,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优于对照组的33.33%(P <0.05)。结论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手术治疗斜视患者的效果,有效的提高了临床治疗疗效,降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共同性斜视患者肌止端距离在斜视发病中可能的机理作用.方法 手术中测量17例共同性水平斜视患者内、外直肌止端距角膜缘距离,进行统计分析后与正常人群比较是否具有差异性.结果 在11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中,外直肌止端距角膜缘4.0~ 7.0mm,平均(5.9±0.99)mm,正常参考值为6.9 mm(t=4.630,P<0.05);内直肌止端距角膜缘(4.5~6.0)mm,平均(5.3±0.57)mm,正常参考值为5.5 mm (t=1.053,P>0.05).在6例共同性内斜视患者中,外直肌止端距角膜缘6.5~7.0mm,平均(6.7±0.21) mm,正常参考值为6.9 mm(t=1.840,P>0.05);内直肌止端距角膜缘3.5~4.5mm,平均(4.3±0.41) mm,正常参考值为5.5 mm(t=7.185,P<0.05).结论 内、外直肌肌止端距角膜缘距离可能为共同性水平斜视的发病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共同性斜视188例手术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斜视是眼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影响双眼单视和美容。 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我院收治同性水平性斜视患者 188例 ,经手术治疗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188例患者中 ,男 10 8例 ,女 80例 ;年龄 4~ 6 7岁 (<2 5岁者 15 9例 ,≤ 2 5岁者 2 9例 ) ;共同性内斜视 10 6例 ,共同性外斜视 82例。 14岁以下儿童用 1%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 ,有屈光不正及弱视者先配戴矫正眼镜和做弱视训练 ,6个月后仍存在斜视度才行手术矫正。1 2 检查 患者均由专科医师详细询问病史 ,行视力、外眼、屈光间质及眼底检查 ,术前、术后以…  相似文献   

19.
1970年以来我科进行了100例单纯斜视美容矫治手术。患者年龄为17~52岁,其中17~25岁67例,26~50岁31例;男性37例。女性63例。内斜58例,外斜40例,上斜2例。首次手术者87例,二次手术者13例。病例全部为视力矫正不良的中、重度弱视,要求单纯进行斜视矫正达到美容为目地的病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外对外斜视的原因及治疗提出了新的理论。指出外斜视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主眼(即注视眼)有一种异常的持续性的神经冲动传至从眼(斜视眼)的外直肌,使该肌收缩而引起外斜视。试验让主眼向内转对侧眼即内转,向外转对侧眼即外转的现象称逆位相眼球反射。前者引起斜视眼外直肌高度弛缓,后者引起斜视眼外直肌高度收缩。肌电图证实了上述情况。根据上述原理对主眼行手术矫正,术后不但外斜视眼眼位得到矫正,同时恢复了融合、辐辏及立体视功能、弱视眼的视力也得到提高。但对小度数的外斜视眼手术矫正的选择,是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