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给予脓毒性休克患者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联合治疗对其急性生理学与既往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及乳酸清除率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5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胸腺肽α1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APACHEⅡ评分及乳酸清除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8.0%)明显高于对照组(64.0%);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治疗脓毒性休克患者采用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治疗临床效果明显,可有效提高乳酸清除率,促进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颈深间隙感染并脓毒性休克患儿治疗中发挥的药学指导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颈深间隙感染并脓毒性休克患儿的会诊.根据患儿病情特点、病原学及药敏结果,结合抗菌药物的杀菌活性、PK/PD特点以及组织分布等,将用药方案"万古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及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调整为"青霉素G每...  相似文献   

3.
梁瑶  陈文颖 《海峡药学》2022,34(1):206-208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尿源性脓毒性休克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尿源性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治疗全过程,结合患者病情变化及初始抗感染治疗方案失败,对尿路感染可能的病原菌进行分析,并建议医生升级抗菌药物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在患者感染得到控制后,药师根据药敏结果建议医生选择左氧氟沙星作为降阶梯治疗。结果 上述建议均得到医生采纳,患者病情稳定出院。结论 临床药师作为治疗团队的一员,协助医生及时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可发挥自身价值,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性休克的效果。方法 92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乌司他丁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两组治疗前后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指数(SVI)。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GEDVI为(787.24±68.35)ml/m2、CI为(4.69±1.15)L/(min·m2)、SVI为(39.51±3.38)ml/m2,均高于对照组的(672.31±67.29)ml/m2、(3.45±1.04)L/(min·m2)、(34.12±3.24)ml/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针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实施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医治具备明显的效果,能够使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值得采纳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脓毒症是一个高病死率的疾病,炎症因子风暴及微循环障碍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是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氢溴酸山莨菪碱可以保护内毒素所致的脏器损伤、抑制炎症反应、有效改善微循环障碍,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本文拟从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新理念、氢溴酸山莨菪碱在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早期阻断与预防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正>脓毒性休克也称为感染性休克,是指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所引起的脓毒病综合征伴休克,作用于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功能障碍[1]。脓毒性休克是发病率,病死率较高的一种循环障碍综合征,由它所引起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及时发现和正确治疗是治疗脓毒性休克的关键。目前,临床上治疗脓毒性休克的方法是血液滤过,通过机器(泵)或患者自身的血压,使血液流经体外回路中的一个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持续输注给药方案用于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疗效及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且未行持续肾替代治疗患者的抗菌药物治疗,基于抗菌药物PK/PD特性及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对抗菌药物药动学(PK)/药效学(PD)参数的影响方面,分析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持续输注给药及剂量调整对药物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影响。结果 结合患者病理生理学状态,并且根据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PK/PD特性和静脉输注方法的循证医学依据,调整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给药剂量、给药间隔和静脉输注方法,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 临床药师依据抗菌药物PK/PD理论并结合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理生理学特点,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及调整,可以提高药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在脓毒性休克患者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36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单纯脓毒症、重度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3个亚组;比较各组血清S1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表达水平、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死亡率;根据脓毒性休克患者的APACHEⅡ,分为<15分、15~20分、>20分3个分段,比较不同分段的血清S1P、PCT表达水平、死亡率;根据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S1P、PCT表达水平、APACHEⅡ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S1P表达水平与PCT、APACHEⅡ评分、死亡率的相关性。结果脓毒性休克组血清S1P、PCT表达水平、APACHEⅡ评分、死亡率均高于单纯脓毒症组、重度脓毒症组(P<0.05);而单纯脓毒症组与重度脓毒症组的血清S1P、PCT表达水平、APACHEⅡ评分、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15分、15~20分、>20分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血清S1P、PCT表达水平、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S1P、PCT表达水平、死亡率随着APACHEⅡ评分提高而提高,各APACHEⅡ分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血清S1P、PCT表达水平、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S1P与PCT表达水平、APACHEⅡ评分、死亡率均呈明显正相关(r=0.381、0.358、0.463,P<0.01)。结论 S1P在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显著提高,且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通过监测血清S1P表达水平,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9.
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脓毒性休克家兔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ED)对脓毒性休克家兔血气、血生化指标及动物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动物脓毒性休克后1 h用3个剂量ED(1.6,0.8,0.4 mg·kg~(-1))治疗,测定4个时相点动脉血气及酸碱度,并测血乳酸(L)、乳酸脱氢酶(LDH)、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肌酐(Cr)及尿素氮(BUN)含量。观察24 h时动物存活情况。结果:家兔脓毒性休克4 h后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L、LDH、BUN明显升高,SOD活性明显降低,动物死亡率为70%。不同剂量ED治疗后可改善血气、酸碱平衡紊乱,增强SOD和CAT活性,降低LD、MDA浓度及LDH活性。治疗后3个剂量组动物死亡率分别为0,0和33%,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ED能增强脓毒性休克机体的抗氧化能力,降低脓毒性休克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脓毒性休克是指严重感染导致的低血压持续存在,经充分的液体复苏难以纠正的急性循环衰竭,可迅速导致严重组织器官功能损伤,主要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常见的急危重症,病死率高,平均高达42.9%,早期识别并启动治疗可降低严重感染和脓毒性休克的病死率[1]。本文通过临床药师对一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方案的监护与调整,分析其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1.
血浆降钙素原对脓毒性休克早期诊断及预后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血浆降钙素原(PCT)定期检测,结合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评价PCT对脓毒性休克早期诊断以及预后的意义。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透射比浊法分别对2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及20例非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PCT检测和普通血细菌培养。部分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1周后进行PCT复检。结果 ①脓毒性休克组PCT检测值明显高于非脓毒性休克组,有显著性差异,其灵敏度优于普通血培养。②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前后PCT值随病情缓解而下降。PCT与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PCT检测对脓毒性休克早期诊断及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液体复苏疗法治疗小儿脓毒性休克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6年8月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儿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扩容治疗,观察组给予液体复苏方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第1小时内补液量多,血循环稳定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治疗24h血乳酸水平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水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2例(6.25%),低于对照组的9例(2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液体复苏疗法治疗小儿脓毒性休克可提高疗效,快速改善微循环,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正>脓毒性休克导致手指或者脚趾坏死的情况在临床并不少见,但很少见到报道。而出现手指、脚趾全部累及的则非常少见。本文报道1例脓毒性休克出现手指、脚趾缺血坏死的患者,并对脓毒性休克引起肢端缺血坏死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4.
杨伟明  于翕珊 《贵州医药》1990,14(5):300-301
多器官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 MOF)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理尚未阐明,治疗棘手,死亡率高,是一个有待于深入研究的新课题.现将我院外科的脓毒性休克并MOF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其手术治疗问题.  相似文献   

15.
脓毒性休克是脓毒症合并出现的严重循环障碍和细胞代谢紊乱,有较高病死率.合理的液体复苏和及时的病情监测对于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了解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有助于提高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笔者现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与监测的最新研究和临床实践进行综述,为今后这类患者的液体复苏及监测提供一定参考,以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器官功能和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早期集束化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影响。方法6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31)进行常规抗感染和抗休克等治疗,血压维持在90/60 mmHg以上;B组( n=32)进行早期集束化治疗,A、B组其他治疗完全一样。观察两组患者24 h的疗效及1个月内的死亡率。结果 A组的有效率38.71%,死亡率71.01%;B组的有效率68.80%,死亡率43.81%患者。( P均<0.05)。结论早期集束化治疗可大大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美国Scripps研究所的科学家找到了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方法。他们对兔抗CD14单克隆抗体(McAb)和兔抗肿瘤坏死因子(TNF)McAb两种疗法作了比较研究。CD14是内毒素受体,能对造成脓毒性休克的感染产生免疫应答。研究者采用了能接受多剂内毒素的兔休克模型,他们相信此模型能准确反映病人在多次接触细菌内毒素后发生的脓毒性休克。  相似文献   

18.
《中国药房》2018,(4):553-556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宫内感染致脓毒性休克患者抗感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宫内感染致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抗感染治疗,协助医师制订早期经验性抗感染方案、判定大肠埃希菌为致病菌、分析体温波动原因。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辅助检查结果,临床药师先后建议给予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1.0 g,ivgtt,q6 h;停用注射用替考拉宁;降阶给予注射用头孢西丁钠2.0 g,ivgtt,q8 h抗感染,可序贯为口服。结果:医师部分采纳临床药师建议,经30 d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参与制订个体化的抗感染治疗方案,有利于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腹症合并脓毒性休克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114例急腹症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休克组;另选同期急腹症无脓毒性休克患者为对照,设为非休克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基础病史、手术治疗、器官障碍数量、降钙素原、低蛋白血症、凝血障碍、疾病类型、血容量不足、血乳酸增高、病程,分析脓毒性休克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急腹症患者脓毒性休克的危险因素。结果休克组年龄<6岁、基础病史、器官障碍数量≥2个、降钙素原≥0.5 ng/ml、低蛋白血症、血容量不足、血乳酸增高、病程>7 d占比高于非休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BMI、手术治疗、凝血障碍、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性分析提示年龄<6岁、基础病史、器官障碍数量≥2个、降钙素原≥0.5 ng/ml、低蛋白血症、血容量不足是脓血性休克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腹症患者的脓毒性休克发生率较高,该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年龄、基础病史、器官障碍数量、降钙素原水平、低蛋白血症、血容量不足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20.
王国粉  杨肖蓉  任婵  苏瑜  王英 《安徽医药》2018,22(2):257-260
目的 观察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脓毒性休克组(脓毒性休克组又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脓毒症组和健康对照组,观察各组患者的RDW水平,同时与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动脉血乳酸(Lac)、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等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脓毒性休克组、脓毒症组患者RDW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入院后1、3、5、7、10 d的RDW升高(P<0.05)。入院第1个24 h脓毒性休克组RDW与CRP、PCT、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成正相关性(r=0.836,0.683,0.589,0.727,0.311,P<0.05)。RDW与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联合可以提高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死亡预测能力。 结论 RDW水平升高对脓毒症具有预示作用,同时对脓毒性休克患者不良预后具有判断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