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与普通肝素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中抗凝作用和安全性比较。方法:将40例肾功能不全需行CVVH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阿加曲班组和普通肝素组各20例,分别使用阿加曲班和普通肝素抗凝。检查患者CVVH治疗前后血小板和肾功能,第1、4、8 h、治疗结束前以及治疗结束后1 h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观察治疗过程中管路和滤器凝血情况,监测患者治疗结束后24 h内有无出血事件的发生。结果:CVVH治疗后,普通肝素组血小板数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P>0.05);阿加曲班组和普通肝素组APTT在CVVH治疗后1 h和治疗结束前延长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P>0.05),而普通肝素组仍高于治疗前(PPP>0.05)。结论:阿加曲班在CVVH治疗中的抗凝作用与普通肝素效果相当,停药后APTT恢复较快,且对血小板影响较小,安全性高,可能是CVVH治疗中比较理想的抗凝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种抗凝剂在血液净化治疗中抗凝的疗效.方法将45例慢性肾衰患者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15名,A组采用阿加曲班抗凝,B组采用普通肝素抗凝,C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每3月末监测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PLT值等数值;下机后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及血液透析器凝血情况.结果治疗后阿加曲班组APTT值与低分子肝素组比较无差异,但与肝素组相比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素组治疗结束后患者血脂轻度升高,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后阿加曲班组出血发生率0%,低分子肝素组出血发生率为6%,普通肝素组出血发生率为33%;阿加曲班组与肝素类组使用透析器个数治疗后基本相同.结论使用阿加曲班的抗凝效果与肝素类基本相同,但出血等并发症明显较少.  相似文献   

3.
高军丽  芦春苗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1):3930-3932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在血液透析(HD)抗凝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85例HD患者,简单随机化分组。对照组(42例)接受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研究组(43例)接受阿加曲班治疗。比较两组管路及透析器凝血情况、滤器残余血量、滤器跨膜压、滤器使用寿命、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第1、5次后APTT低于对照组,PLT、Hb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HD管路及透析器凝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应用于HD患者,对凝血功能影响较小,有助于预防血小板减少症发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阿加曲班在血液透析抗凝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血液透析患者按不同抗凝药物随机分为:阿加曲班组30例、普通肝素组25例和低分子肝素组25例,于血液透析前后监测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PLT值及H-PF4抗体,并对血液透析器进行凝血分级评分,同时观察患者出血情况.结果 阿加曲班组与肝素类组透析器凝血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PTT值、H-PF4抗体等与低分子肝素组比较无差异,但显著优于普通肝素组.阿加曲班组出血发生率0%,普通肝素组出血发生率为24%,低分子肝素组出血发生率为12%.结论 血液透析时动脉端输入阿加曲班,抗凝效果与肝素类药物相当,且对体内凝血状态影响较小,很少并发出血,没有诱发HIT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两种抗凝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消化道出血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效果。方法:按照不同的抗凝方案将2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无肝素组11例(A组)和枸橼酸钠组15例(B组),对两组透析器使用时间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B组滤器使用寿命较A组明显延长.滤器凝血和静脉壶凝血的个数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滤器凝血而更换管路的比例明显低于A组,用于CRRT治疗的费用也明显降低。结论:使用枸橼酸钠体外抗凝较无肝素抗凝更能延长透析器、管路使用寿命,降低相关医疗费用,并且保障CRRT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中采用肝素抗凝过程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适宜时间范围.方法 对比分析使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和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的88例危重患者的320次过滤时间段中滤器寿命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在所有用肝素治疗的患者中滤器凝血的总发生率为30.5/1 000 h,在APTT为35~44 s 时,滤器凝血发生率为90.9/1 000 h;APTT为45~54 s 时,滤器凝血发生率为38.2/1 000 h;APTT为55~69 s 时,滤器凝血发生率为25.1/1 000 h;APTT≥70 s 时,滤器凝血发生率为18.8/1 000 h,不同APTT时滤器凝血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的总发生率为6.2/1 000 h.APTT为35~44 s时,出血发生率为3.0/1 000 h,APTT 45~54 s和APTT延长到55~69 s时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9/1 000 h和5.1/1 000 h,≥70 s时出血发生率明显增加,为9.8/1 000 h,不同APTT时患者出血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发生率随APTT的延长而逐渐增高.采用CVVH治疗者和采用CVVHDF治疗者比较,滤器寿命及患者出血发生率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APTT为55~69 s时,肝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最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活化凝血时间(ACT)监测在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肾功能障碍、肺水肿的患者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中抗凝调控的效果。方法:将我科体外循环术后行CRRT治疗的患者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例,对照组常规根据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来调整肝素用量,实验组根据床旁ACT值调整肝素用量。结果:实验组在肾功能改善情况、出血事件例数、平均输血量、管路及滤器凝血例数、CRRT治疗时间、使用耗材数量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术后患者行CRRT时根据ACT监测技术调控肝素用量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严重脓毒症患者与非脓毒症患者使用无肝素抗凝方法进行CRRT治疗的抗凝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重症感染合并高出血倾向患者无肝素抗凝CRRT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要点。方法:对42例重症患者进行床边无肝素抗凝CRRT治疗,根据患者原发病情况将其分成A、B两组,其中A组(合并严重脓毒症)14例、B组(非脓毒症)28例,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APACHEⅡ评分,通过比较两组患者CRRT治疗过程中滤器发生凝血的时间以及组内不同APACHEⅡ评分段滤器使用寿命,探讨无肝素抗凝CRRT治疗滤器使用寿命与患者原发病以及疾病危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并总结相关护理体会。结果:A组滤器发生凝血的时间(17.3±4.4)h,B组滤器发生凝血的时间(20.5±4.6)h,其中A组中治疗前APACHEⅡ评分>25分者滤器凝血时间(16.6±4.5)h,APACHEⅡ评分<25分者滤器凝血时间(19.8±3.8)h;B组APACHEⅡ评分>25分者滤器凝血时间(18.7±3.4)h,APACHEⅡ评分<25分者滤器凝血时间(22.6±5.0)h。结论:无肝素抗凝CRRT治疗的抗凝效果与患者原发病以及危重程度相关,合并重症感染者或(和)APACHEⅡ评分高分者无肝素抗凝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肝素类药物与阿加曲班在血液透析抗凝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经我院诊断并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电脑产生的随机数分为A组、B组和C组,3组各30例.A组采用阿加曲班治疗;B组采用小分子肝素治疗;C组采用常规的一般分子肝素.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凝血活酶时间和血液透析管路以及透析器凝血情况.结果 A组凝血活酶时间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2组凝血活酶时间明显都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管路以及透析器凝血情况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但是2组效果明显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过程采用阿加曲班,其抗凝血效果好,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危重症患者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中应用局部枸橼酸抗凝(regional citrate anticoagulation,RCA)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CVVH治疗的668例危重患者的资料,据抗凝方式分为RCA组和普通肝素抗凝组,比较两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APACHEⅡ)评分、持续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治疗原因、滤器寿命、血液滤过中止的原因、并发症。 结果 RCA组滤器寿命长于普通肝素组(P<0.001)。滤器寿命<24 h者所占比例,肝素抗凝组高于枸橼酸抗凝组,滤器寿命≥48 h者所占比例,肝素抗凝组低于枸橼酸抗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滤器寿命在24~48 h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两组血滤中断的原因,枸橼酸抗凝组过滤器凝血比例低于肝素抗凝组,达到治疗目的结束治疗下机比例高于肝素组,橼酸抗凝组治疗超过72 h需要更换滤器比例高于肝素抗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抗凝均无严重出血事件。治疗后,两组血清总Ca2+、动脉血pH 、游离Ca2+、Na+ 、HCO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肝素抗凝相比较,危重症患者行CVVH时使用RCA,可明显延长滤器寿命,减少耗材的应用,无明显代谢并发症及出血风险,有望成为ICU患者CVVH治疗的一线抗凝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局部枸橼酸抗凝法(RCA)在高危出血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将53次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RCA,对照组采用无肝素生理盐水冲洗。观察二组血滤器使用时间及观察组治疗前、治疗结束患者体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指标。结果观察组血滤器使用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观察组治疗前与治疗结束患者体内APTT、游离钙(Ca2+)、碳酸氢根(HCO3-)、钠离子(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CA能有效应用于高危出血患者,对内环境无明显影响,且能有效延长滤器寿命。  相似文献   

12.
无肝素连续肾脏替代治疗3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钰  徐建国  徐敏  张雪良 《包头医学》2007,31(4):204-206
目的:研究无肝素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临床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37例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行无肝素CRRT治疗,记录不同APTT(>65s;65s~45s;<45s)情况下滤器使用时间,同时监测无肝素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溶质清除率、维持内环境稳定方面的效果。结果:当APTT>65s时,滤器和管路的使用时间和凝血情况基本和普通肝素抗凝法相似;同时,无肝素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在溶质清除率、维持内环境稳定方面依然可获得极佳的效果。结论:对于存在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需行CRRT治疗时,无肝素CRRT治疗是一种值得考虑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加温NaCl溶液冲洗法在无肝素CRRT治疗中对减少管路和滤器内凝血的效果。方法:将40例无肝素CRRT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给予常温NaCl溶液定时冲洗滤器和管路,试验组给予37℃加温NaCl溶液定时冲洗。结果:试验组滤器使用寿命比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跨膜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滤器凝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行无肝素CRRT治疗过程中,给予加温NaCl溶液定时冲洗可减少滤器凝血,延长滤器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比较枸橼酸局部抗凝(RCA)、低分子肝素及无肝素抗凝3种方案在严重脓毒血症血小板减少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入住重症监护室行 CRRT治疗的严重脓毒血症血小板减少患者,CRRT治疗分别给予 RCA、低分子肝素钙及无肝素3种抗凝方案,观察3组患者 CRRT治疗中凝血功能、出血情况、血小板消耗、血滤效果、滤器使用情况及15、30 d病死率。结果 RCA组和无肝素组凝血功能明显优于低分子肝素钙组(P<0.05),RCA组和无肝素组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CA组出血发生率、血小板消耗明显低于无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钙组(P<0.05);RCA组、低分子肝素钙组滤器使用时间明显长于无肝素组(P<0.05);血滤效果及15、30 d病死率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脓毒血症血小板减少患者行 CRRT应用枸橼酸局部抗凝能降低出血风险、减少对血小板的消耗、延长滤器使用寿命,保证CRRT顺利有效地完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枸橼酸钠与肝素抗凝在CRRT 治疗中的应用。方法纳入5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枸橼酸钠,低分子肝素预冲CRRT,同步抗凝,比较凝血指标、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以及滤器管路寿命。结果枸橼酸盐组血液透析器使用时间明显长于低分子肝素组。枸橼酸盐组在血液透析中APTT、PT与低分子肝素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应用枸橼酸钠局部抗凝后血滤管道内血液的凝血指标(APTT、PT)延长,经过滤器后凝血指标变化不大(P>0.05),体内静脉血凝血指标恢复正常范围内;低分子肝素组滤器前后管道中凝血指标变化不大(P>0.05),与枸橼酸钠组比较,低分子肝素组在体内的( APTT、PT)均延长。结论枸橼酸钠抗凝方式安全有效,适于推广。在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依据动脉血气,电解质结果调整枸橼酸钠剂量,使每次血液滤过治疗顺利有效地进行,是治疗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且不能串联时,血滤机二种不同待机模式对滤器使用时间的影响。方法将50例妊娠合并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行CRRT6h后改行HP一次,并以原血滤配套继续CRRT治疗,灌流期间血滤机回血后干预组进入暂停模式,对照组以肝素预冲液接于动脉端,静脉端接无菌引流袋,使血滤机低效运转。统计分析二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滤器凝血指标和使用时间。结果二组PT、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跨膜压、滤器压力和使用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必要性中断CRRT治疗时,以模拟治疗方式使血滤机与常规的暂停模式比较能延长滤器使用时间,降低凝血风险和治疗费用,并且对患者凝血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医学》2017,(1):7-8
目的比较枸橼酸钠抗凝与肝素抗凝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中的安全性。方法将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从2015-09—2016-05间行CRRT治疗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肝素组(32例)和枸橼酸组(32例)。通过对比滤器使用寿命、非正常下机事件、出血事件等因素来评价两者安全性。结果在滤器使用寿命上,肝素组(18.1±6.8)h vs枸橼酸组(20.2±7.5)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非正常下机事件发生上,肝素组明显高于枸橼酸组。出血事件上,肝素组远高于枸橼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RT治疗中,枸橼酸钠抗凝比肝素抗凝更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对比同步枸橼酸抗凝与无肝素抗凝在连续性血液净化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取在我院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并合并严重出血倾向的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采用同步枸橼酸抗凝,对照组患者采用无肝素抗凝治疗,对比应用情况及护理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滤器寿命和管道寿命都明显长于对照组,更换管路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WBACT 滤后较滤前延长时间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均有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同步枸橼酸抗凝的效果肯定,对患者的凝血功能影响较小,值得临床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同步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枸橼酸抗凝与肝素抗凝在重症患者持续肾脏替代治疗中应用分析。方法:选取我科需行血液净化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RCA组(枸橼酸组)和对照组(肝素组),各20例。分别进行血液净化,同时记录各自的滤器使用时间及凝血指标、血气指标。结果:(1)RCA组滤器使用时间长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RCA组APTT在血液净化治疗后12h、24h、48h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前、后Ca离子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4)RCA组治疗后pH和HCO_3~-值均大于治疗前,但均在正常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持续肾脏替代治疗中,枸橼酸抗凝效果优于全身肝素抗凝,能够延长滤器使用寿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枸橼酸与肝素抗凝在急性肾功能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采用间歇性肾脏替代治疗(IRR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IRRT的6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临床资料,按IRRT抗凝方案不同分为枸橼酸组(n=33)和肝素组(n=27)。比较2组患者行IRRT治疗前24 h内及治疗结束1 h内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血小板、Ca2+、血肌酐、血尿酸、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并观察2组治疗过程中滤器及管路凝血情况和治疗后72 h出血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APTT、PT值及血小板、Ca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组治疗前后Ca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组治疗前后APT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APTT、PT值及Ca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组治疗前后血肌酐、血尿素、尿酸、β2-M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