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评价经乳管镜置定位针在乳管内乳头状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16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乳管镜榆查,发现33例乳管内乳头状瘤,其中12例经乳管确定病灶的方向、深度及体表标记,镜下放置定位针,根据定位引导进行手术.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找到肿瘤,术后经病理证实.结论 乳管镜下定位标记结合定位针有助于精确定位乳管内占位性病变位置,减小周嗣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2.
王芳 《中国医药指南》2005,3(7):775-777
目的探讨乳管镜检查对有乳头溢液的乳管内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纤维乳管镜系统对乳头溢液病人进行检查,观察溢液导管及其分支的管腔结构,新生物的形状和位置,可疑病例定位切除并送病检确诊.对2004年5月~2004年11月共74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4例患者中单发乳头状瘤57例,乳头状瘤病7例,导管内癌1例,导管癌伴早期浸润2例.乳腺病伴导管慢性炎共7例.病灶位于Ⅰ、Ⅱ、Ⅲ、Ⅳ级乳管各占38.8%,32.8%,17.9%,10.5%,镜检和病检符合率达到90.5%.结论乳管镜是术前诊断和定位乳管内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头溢液乳腺疾病乳管内视镜的诊断价值。方法用纤维乳管镜FVY780纤维乳管镜系统对2653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检查,对可疑病例用活捡针取组织活检或定位切除送病检确诊。结果共检出乳头状瘤992倒,占37.4%;导管内癌66例,占2.5%;乳管扩张症和乳管炎共1205,占53.8%。结论乳管内视镜检查可以明确乳头溢液的病因,确定病变部位,引导活检或定位切除.提高早期乳腺癌的发现率,是乳头溢液的乳管内疾患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斯岩  王水  肇毅 《江苏医药》2012,38(21):2531-2533
目的 探讨乳管镜诊断乳头溢液的病因及对治乳管炎症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80例乳头溢液病例资料的镜下图像特征、镜下诊断及术后病理诊断;针对106例诊断为乳管炎症的患者进行乳管内灌洗治疗,并随访1年.结果 镜检诊断为单纯乳管扩张138例(14.1%),乳管炎症353例(36.0%),乳管内乳头状瘤366例(37.3%),乳管内乳头状瘤病77例(7.9%),乳管癌16例(1.6%),乳管炎症353例,未见明显异常30例(3.1%).480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乳管镜下诊断符合率达92.3%.106例乳管炎患者接受乳管药物灌洗治疗,75例溢液症状消失或缓解,总有效率达83.9%.结论 对乳头溢液患者进行乳管镜检查可直观的了解病因,准确定位病灶,提高术前诊断率,避免了手术的盲目性和过大的手术范围.乳管内灌洗是治疗乳管内炎症的一种微创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管镜定位下切除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手术疗效。方法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对50例乳管内单发乳头状瘤行乳管镜定位下导管内乳头状瘤切除术。结果50例均顺利找到乳管内肿瘤并切除。结论乳管镜定位下导管内乳头状瘤切除病变定位准确,使手术范围缩小,简单易行,术后美容效果好,极大提高了病变的诊断率和手术切成功除率。  相似文献   

6.
纤维乳管内视镜检查对乳管内乳头状病变的诊断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管内乳头状病变行乳管内视镜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乳头溢液患者行乳管内视镜检查,对其中乳管内乳头状病变患者的乳管内视镜下的特点予以分析。结果72例乳管内乳头状病变患者中,单发性乳头状瘤55例,多发性乳头状瘤12例,乳头状瘤病5例。共发现98个病灶,其中30.5%的病灶位于总乳管,44.4%位于乳管的Ⅰ级分支,13.9%位于Ⅱ级分支,位于Ⅲ级和Ⅳ级分支的病灶仅占6.9%和1.4%。病灶距乳头开口的平均距离为2.9 cm。2例患者乳管内视镜检查未见新生物。结论乳管内视镜可以对乳管内乳头状病变作出明确的诊断和定位,乳管内视镜是乳头溢液患者病因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乳管造影与纤维乳管内镜的比较,探讨乳头溢液的诊断方法。方法:对2007年—2009年48例单侧乳头溢液患者同时行乳管造影及纤维乳管内镜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同时与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乳管造影诊断为乳管内隆起性病变28例,表现为充盈缺损、中断或移位等,纤维乳管内镜(FDS)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28例,乳腺癌2例,余为非隆起性病变。两种检查同时为阳性诊断25例,同为阴性诊断15例,不一致者为8例。结论:两种检查在乳管内隆起性病变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就检查而言,两种方法各有千秋,阳性率基本一致,结合定位及治疗,FDS更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管镜在乳头溢液疾病中的价值。方法乳头溢液患者105例,自溢液管插入纤维乳管镜观察溢液乳管及其分支的结构及内容物状况,发现并确定病灶位置。结果乳管镜插入成功率100%,镜下发现乳管内肿物68例(64.76%);诊断为乳头状瘤53例,乳头状瘤病5例,乳腺导管癌7例(其中似原位导管癌3例),乳管扩张、炎症27例。手术92例,经病理证实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87.5%(7/8),特异度98.82%(84/85)。结论乳管镜检查为乳头溢液病因诊断的首选方法,对导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发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乳管镜在乳头溢液中的临床应用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军  周仕萍  关翔 《安徽医药》2009,13(10):1234-1235
目的探讨乳管镜在乳头溢液疾病中的诊治作用。方法对37例乳头溢液患者使用乳管镜检查进行检查,对乳管扩张症及乳管炎者同时进行药物冲洗,对乳管内占位者进行定位。结果16例诊断为乳管扩张症伴乳管炎,12例诊断为单纯性乳管炎,乳管扩张症及乳管炎的患者经用药物灌注冲洗后溢液量明显减少,乳房胀痛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7例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经手术病理证实5例为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拒绝手术;2例考虑为导管恶性肿瘤。结论乳管镜对乳头溢液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和定位性,并起到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法文  张恒伟  李林霞  崔树德  金娜 《医药论坛杂志》2004,25(19):10-11,76,F003
目的 评价乳管内视镜对乳头溢液诊治的作用。方法 应用FVS-3500纤维乳管镜系统对735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检查。结果 渗出性病变208例(导管炎184例、导管扩张24例);占位性病变515例(导管内乳头状瘤397例、乳头状瘤病70例、导管癌48例);正常12例。盲检18例。其中导管癌3例,炎症15例。手术306例,经病理证实符合率83.7%。结论 乳管内视镜能明确乳头溢液病因,确定病变部位,能早期诊断乳腺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管内视镜对伴有乳头溢液的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自2000年10月一2003年10月对570例乳头溢液患者行乳管内视镜检查。结果对43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乳昧癌患者的溢液性状及内视镜下表现进行了分析。43例患者中,导管癌31例,导管内癌4例,乳头状瘤灶性癌变8例,诊断符合率为81.4%(35/43)。结论导管内视镜检查对有乳头溢液的乳腺癌患者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为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Liver dysfunction reduces systemic clearance of drugs that are primarily eliminated by the liver. However, liver dysfunction can cause a reduction in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 profiles of certain drugs, including several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clarify the reduction in oral absorption of a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imatinib, and the mechanisms of action involved under conditions of hepatic dysfunction, focusing on intestinal transporters. The maximum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imatinib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in mice subjected to bile duct ligation (BDL) was lower than that in sham-operated mice, whereas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 profile after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was essentially unaffected by BDL. The change in maximum plasma concentration was compatible with a reduction in small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of imatinib observed in the in situ closed loop. Gene expression of abcg2 was increased in BDL mice compared with that in sham-operated mice. Expression of 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 and P-glycoprotein in the small intestinal brush border membrane fraction from BDL mice was also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at in sham-operated mice. In summary, the intestinal absorption and permeability of imatinib was decreased in BDL mice, and this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up-regulation of the efflux transporter(s).  相似文献   

13.
应用蘑菇伞形封堵器经皮封堵婴儿及儿童动脉导管未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蘑菇伞形导管封堵器经皮封堵婴儿及儿童动脉导管未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特别是选择封堵器尺寸的标准.方法:动脉导管未闭患儿96例,年龄4个月~12岁,中位年龄22个月,体质量5.5~37.5 kg,中位体质量11 kg.因心功能衰竭(心衰)、肺炎入院者58例,因生长迟缓、肺炎或反复呼吸道感染27例,仅因杂音入院者11例.动脉导管最窄处直径(3.4±1.9)mm,Qp/Qs为2.5±1.1,Rp/RB为0.2h±0.12.随访77例,随访时间为1~42个月.结果:封堵成功率94.8%.使用封堵器直径,动脉导管直径≥1.50的最小封堵器占73.6%.即刻、2 d、1个月及3个月累积完全封堵率分别为64.8%、86.8%、97.8%和100%.1例出现轻度主动脉狭窄,仍在随访中.无左肺动脉狭窄患儿.5例出现暂时性Ⅰ度或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2例出现暂时性Q-T延长.1例术后输血50mL.无封堵器脱落、移位、溶血、感染、周同血管破裂及血栓形成.封堵后心衰及肺炎迅速消失.结论:本法对大多数婴儿及儿童动脉导管未闭安全、有效.封堵器直径/动脉导管直径≥1.5的最小封堵器可以首选使用.当主动脉峡部直径小于6 mm或与动脉导管直径接近时,应十分谨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鼻泪道支架植入术的手术技巧,评价其疗效。方法对45例(46只眼)鼻泪管阻塞行人工鼻泪道支架植入术,经逆行扩张鼻泪道后植入人工鼻泪道支架,均于术前行泪道造影检查。结果 46只眼中44只眼成功植入人工鼻泪道支架,手术植入成功率95.6%,术后随访有效率100%。结论人工鼻泪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鼻泪道阻塞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率高,患者易耐受。  相似文献   

15.
胰管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胰腺疾病的诊治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解剖观测22具胰腺标本。结果主胰管的管径变异比较大。主胰管在胰头、胰体和胰尾部的管直径分别是0.46±0.5、0.37±0.21、0.18±0.60。十二指肠大乳头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下1/3部的约占60%(13/22),开口于降部的中1/3的占40%(8/22)。结论十二指肠小乳头位于大乳头的稍上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复发性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2006-2009年19例复发性胆管结石治疗中,应用腹腔镜行胆道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结合术中术后胆道镜取石术的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病例中2例中转开腹手术,余17例完全应用腹腔镜技术完成手术,其中2例术中应用胆道镜,1例术后应用胆道镜一次取石成功。随访两年未见并发症及结石复发。结论在掌握了熟练的腹腔镜技术和开腹手术的基础上,应用腹腔镜治疗复发性胆管结石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并能达到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微创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对胆囊床胆管及其损伤的认识和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002年1月胆囊切除后胆囊床胆管损伤37例的诊治情况。结果37例患者中,证实为Luschka胆管17例、胆囊肝管4例、右前叶肝管及其分支3例;其余13例仅发现胆瘘而未见损伤胆管。本组30例经胆瘘处缝合引流或单纯引流治愈,4例未置引流者因局限性胆汁积聚经皮置管或穿刺引流治愈,另3例因病情恶化而再次剖腹手术。结论胆囊切除时易致胆囊床胆管损伤,术中仔细检查裸露胆囊床有无胆瘘应列为常规步骤,一旦发现有胆瘘,不论对胆漏处如何处理均应放置引流。  相似文献   

18.
乳腺导管瘘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瘘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乳腺导管瘘165例,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体征、辅助检查和病理切片.治疗方法是将乳腺瘘管和受累的导管完整切除,一期缝合切口.结果 术后预防感染,本组病例均术后8d拆线痊愈,效果满意,随访126例两年没一例复发.结论 结合病史、体征和辅助检查,对疑难病例术前可做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采取整块切除乳腺瘘管和受累的导管,疑为乳癌的病人术中应作冰冻病理检查明确诊断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手术效果满意.为理想的治疗乳腺导管瘘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 对1980年1月-2005年8月我院诊治的55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术中及术后不同时期发现的胆管损伤分别进行胆道修复、引流及胆肠吻合等方法处理,经1~25年随访,临床治愈率达96.4%(53/55).结论 胆囊切除术时Calot三角区解剖不清是发生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胆管损伤应早发现,及时处理.根据损伤的情况和术后时间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