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临床主要采用影像学方法进行脊髓型颈椎病的病变判断与评估,以磁共振成像(MRI)最为常用.但有报道指出,常规MRI在进行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中对于患者脊髓损伤程度的评估价值相对有限[1].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是一种基于水分子扩散成像技术的新型影像学检查方法.本次研究以45例脊髓型颈椎病和30名健康人作为观察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腰骶神经根受压患者行常规MRI检查及弥散张量成像检查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慢性腰背疼痛合并单侧下肢放射性疼痛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常规检查受检者共40例为对照组研究对象。两组受检者均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及常规MRI扫描,对观察组患者健侧、患侧神经根各项异性分数(FA)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以及对照组受检者双侧FA值、ADC值进行测量和统计学比较,对感兴趣区进行设置并通过后期处理进行受检者腰骶部位神经根纤维束成像。结果对照组受检者双侧FA值、ADC值数据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患侧FA值相比健侧FA值数据明显更低,而患侧ADC值相比健侧ADC值则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纤维束成像结果显示两组受检者神经根走行情况清晰,能够准确分析患者腰骶神经根受压情况。观察组患者患侧神经根与其症状侧相同。常规MRI扫描及症状间缺乏相关性。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结果相比于常规MRI扫描结果对患者临床症状以及腰骶神经根受压情况的反映效果更清晰和客观,对患者病情诊断效果、预后评估、治疗方案的制定均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因此该种检查方法更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常见病。目前,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诊断CSM的最佳检查手段,T2加权成像(T2 weighted imaging,T2WI)能较好地显示受压颈髓形态及信号改变,但T2WI对颈髓早期损伤和微结构改变敏感性低,缺乏可靠的定量指标,且不能显示神经功能状态及预后趋势[1]。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一种功能性 MRI技术,通过水分子在脊髓中弥散运动,它可以从微观领域评价组织结构的连通性和完整性[2],它是目前显示纤维束走行的唯一无创性方法,对CSM脊髓损伤早期的判断和预后评估均有较大作用。但是对于评价CSM的DTI的常规参数改变的准确性和可靠程度还存在分歧。有学者提出用香农熵来描绘正常和病变脊髓结构的复杂性,以增加DTI参数准确性[3]。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DTI的相对FA值(rFA)、相对ADC值(rADC)在脊髓型颈椎病颈髓压迫诊断中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主要选取我院190脊髓型颈椎病颈髓压迫患者,根据常规MRI检查结果分为Ⅰ组(72例)、Ⅱ组(60例)、Ⅲ组(58例),选同期颈椎正常的健康志愿者50例设为Ⅳ组,观察各组rFA、rADC值。结果Ⅳ组与Ⅰ组比较中,rFA值、rADC值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Ⅱ组、Ⅲ组的rFA值均比Ⅰ组、Ⅳ组低(P<0.05),rADC值均比Ⅰ组、Ⅳ组高(P<0.05)。Ⅱ组和Ⅲ组间比较中,Ⅲ组rFA值低于Ⅱ组(P<0.05),rADC值高于Ⅱ组(P<0.05)。结论 DTI的rFA、rADC在脊髓型颈椎病颈髓压迫诊断中能够反映颈髓压迫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的诊断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GE 3.0T MR探讨扩散张量成像在急、慢性颈髓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某院34例健康检查者(包括10例健康志愿者和24例颈椎检查阴性患者)作为对照组(A组),36例颈椎病患者和15例急性颈部外伤者(D组)行颈椎MR及DTI扫描,依据颈椎间盘突出程度和有无T2WI高信号将颈椎病患者分为B、C组。结果:A组正常成人颈髓平均FA值为(0.639±0.026),ADC值为(1.127±0.017)×10-3 mm2/s;比较A、B、C 3组,FA值逐渐下降,ADC值逐渐升高,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A组比较,FA值明显下降,ADC值轻度减低,前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髓DTI成像能早期诊断颈髓急、慢性损伤,通过各参数值变化预测颈髓损伤程度,为临床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诊断脑震荡的价值。方法:应用CT、常规磁共振扫描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88例头部轻微伤临床诊断为脑震荡的患者和15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检查,前者为观察组,后者为对照组。所有图像行DTI图像后处理得到不同兴趣区(ROI)各向异性分数(FA),包括两侧内囊(capsula interna)和外囊(capsula externa)、额叶、枕叶和颞下回部的FA值。将对照组的DTI值经过计算出均值和标准差作为常模。将观察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有65例(73.86%)的ROI的FA值下降,另23例(26.13%)和对照组比较没有差异。结论:DTI技术对白质纤维损伤较为敏感,能准确定位、定量分析损伤程度,可为临床诊断脑震荡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科学》2017,(15):139-142
目的探究颈髓损伤的常规MRI表现与DTI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来我院就医的46例疑似颈髓损伤患者(2014年12月~2016年12月)以及同期40例来我院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46例疑似颈髓损伤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均实施常规MRI与DTI技术检查,对比46例疑似患者及40例体检者的MRI与DTI技术检查结果、常规MRI表现与DTI技术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结果常规MRI表现与DTI技术诊断颈髓损伤的准确率为97.56%,将该检测结果和临床最终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可知,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MRI表现与DTI技术诊断颈髓损伤的敏感度为97.50%(39/40),特异度为66.67%(4/6);40例颈髓损伤患者的AD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但F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急性颈髓压迫组、慢性颈髓压迫组、颈髓慢性压迫合并急性压迫组患者之间的ADC值和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髓损伤患者采取常规MRI与DTI技术检查进行诊断切实可行,可为临床医师诊断颈髓损伤及其分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强  刘阳 《哈尔滨医药》2016,(Z1):90-90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患者伤情判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DAI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为预后不良组,另一组为预后良好组,各30例。在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和DTI检查之后,观察患者的ROI区的FA值。结果符合标准的60例DAI患者经积极规范化综合治疗37例患者预后恢复好,23例患者预后较差,其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恢复情况与本研究中所测ROI区FA值的大小存在对应关系,趋向于FA值越小,患者的临床表现就越重且预后相对就越差。结论 DTI技术应用在弥漫性轴索损伤中,可以有效的进行诊断和评估较,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漫张量成像在脑振荡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T、常规磁共振扫描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88例头部轻微伤、临床诊断为脑振荡的患者和15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检查。行DTI图像后处理得到不同兴趣区(ROI)和各向异性分数(FA),包括两侧内囊和外囊、额叶、枕叶和颞下回部的FA值。将对照组相应部位的DTI值计算出均值和标准差作为常模,将88例观察组与之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中有65(73.86%)例的ROI的FA值均下降,另23(26.13%)例和对照组比较没有差异。结论 DTI技术对白质纤维损伤较为敏感,能准确定位、定量分析损伤程度,可为临床诊断脑振荡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与T2WI序列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接受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的96例MCSM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行MRI检查,观察DTI和T2WI序列图像,测定神经根各项异性分数(FA)与表观扩散系数(ADC),采用颈椎JOA量表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术后FA、ADC值与JO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96例患者术前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11例,术后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3例;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JOA评分、FA值都较手术前显著升高,ADC值较手术前显著下降(P<0.05)。术后JOA评分与FA值呈正相关(P<0.05),但术后JOA评分与ADC无相关性(P>0.05)。结论 DTI与T2WI序列检测可以反应患者颈椎的病变情况,并且可对术后恢复情况起到评估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