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抑郁症为全球第二大致残疾病,严重影响社会功能,甚至导致自杀~([1])。抑郁症往往伴随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异常。作为衡量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重要指标,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因其客观、便捷、无创、敏感以及受安慰剂影响小等特点越来越受到重视。多项研究发现抑郁症HRV降低,说明HRV可能是抑郁症的潜在生物学标记~([2])。本文回顾近5年来抑郁症的HRV实证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正抑郁症患者会出现厌世、绝望、认知障碍、幻觉、妄想、并伴有自杀企图和自杀行为,严重危害健康,患病率可达15%至20%~([1]),复发率高达30%至40%~([1])。其中,至少对两种依从性好的药物经正规治疗后仍然无效,称之为难治性抑郁症~([2])(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TRD)。TRD除药物治疗外还有很多疗法,但大多效果有限,易复发,有效缓解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的脑活动特征及其与抑郁严重程度、自杀意念和自杀危险的关系。方法运用比率低频振幅方法对30例伴自杀意念、22例不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和21名正常对照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图像进行比较,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17-item,HAMD-17)评估抑郁症患者的抑郁严重程度,Beck自杀意念量表评估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意念和自杀危险,并分析伴自杀意念抑郁症组与不伴自杀意念抑郁症组差异脑区的比率低频振幅值与抑郁症严重程度、自杀意念和自杀危险的关系。结果伴自杀意念抑郁症组左侧枕上回/枕中回、右侧枕中回/枕下回fALFF值高于对照组(P0.05,AlphaSim校正),不伴自杀意念抑郁症组左侧枕中回fALFF值高于对照组(P0.05,AlphaSim校正),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左侧枕中回、右侧枕中回fALFF值高于不伴自杀意念组(P0.05,AlphaSim校正)。伴自杀意念组左侧枕中回(r=0.366,P=0.046)、右侧枕中回(r=0.513,P=0.004)fALFF值分别与HAMD-17总分呈正相关,与Beck自杀意念量表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的双侧枕中回脑功能存在异常,但本研究未发现这种异常脑功能活动与Beck自杀意念量表的自杀意念和自杀危险因子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有无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认知应对策略及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差异。方法:对143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自编一般情况问卷、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CERQ-C)评定。结果:有自杀意念抑郁症发作患者BDI总分、婚姻家庭应激及社会生活应激分及CERQ-C适应性策略与不适应性策略总分显著高于无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P<0.05或P<0.01)。有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抑郁总分与工作学习应激、婚姻家庭应激、社会生活应激及CERQ-C不适应性策略分呈显著正相关(r=0.569,0.470,0.341,0.303,P<0.05或P<0.01);无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抑郁总分仅与婚姻家庭应激呈显著正相关(r=0.361,P<0.01)。结论:有自杀意念较无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经历更多的负性生活事件,存在更严重的抑郁情绪,较多地采用认知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精神科医生视角,调查我国伴有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抑郁症患者的疾病特征、治疗现状以及目前临床诊疗中未被满足的需求。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选取在我国24个省/直辖市的三甲综合医院或精神专科医院精神科工作的医生为研究对象。基于文献回顾和临床实践设计电子调查问卷,由专家顾问委员会审核完成问卷设计,采用该问卷收集医生的基本信息、接诊抑郁症患者的构成、接诊的伴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对伴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患者的临床诊疗现况、医生与患者的临床需求和期望。本研究发放问卷317份,回收有效问卷20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65.9%。结果 分别有29.2%(61/209)和10.0%(21/209)的医生认为其接诊的抑郁症患者中,>50%有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而认为住院抑郁症患者>50%有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医生分别占58.4%(122/209)和16.3%(34/209)。46.9%(98/209)的医生认为有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会发展出现自杀未遂的比例在10%~30%。医生认为自杀未遂常见的风险因素包括既往自杀史...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相关因素的性别差异,为自杀的干预和预防提供更多的证据.方法 依据DSM-IV抑郁症诊断标准入组122例有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和129例无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进行不同性别间各项目的比较分析.结果 男女抑郁症患者在婚姻、文化程度、职业、收入水平和生活事件、艾森克人格测验的内外倾向、神经质和掩饰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男性与女性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意念危险因素存在一定差异,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应对方式,良好的家庭环境,在自杀预防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精神疾病中,尤其是抑郁症患者中,自杀意念是普遍存在的。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在国内外已有较多研究,本文将从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的心理社会因素、生物学因素、共病及其他精神病性症状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性介绍。  相似文献   

8.
<正>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及情感不稳,显著冲动和频繁的自杀、自伤。其终身患病率约为3%~([1]),在精神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中分别约占10%~15%和20%,其中10%患者具有高自杀率,是普通人群的50倍~([2])。BPD的诊治较困难,而共病会导致社会功能严重损害~([1,3])。本文对BPD与抑郁障碍、双  相似文献   

9.
<正>研究认为,抑郁症患者即使在病情缓解后也存在认知功能障碍~([1-2])。而注意功能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因此抑郁症患者的注意功能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3-5])。缓解期是抑郁症恢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国内外关于缓解期  相似文献   

10.
正电休克治疗(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是抑郁症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是快速缓解抑郁症状的最佳治疗手段~([1])。但研究也发现,虽然ECT能快速改善患者症状,但其疗效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约10%~30%的抑郁症患者对ECT治疗应答欠佳~([1])。因此,如何提高以及维持ECT的临床痊愈率,改善患者预后是临床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基于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WHITEFORD等~([1])预测,精神疾病和物质滥用是造成全球范围人类寿命缩短的首要原因。其中,以持久、难以缓解的情绪低落等为特点的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占据着更重要的一部分~([2])。抗抑郁药物治疗是目前抑郁症主要治疗手段,虽然能够及时诊断,并且患者也能够坚持配合治疗,但标准化的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患者缓解率也只有30%~  相似文献   

12.
正环境和遗传因素在精神疾病发病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1-2])。环境因素的研究滞后于遗传学研究,也制约后者的深入开展。系列研究报道精神障碍患者儿童期创伤发生率较高,早发精神障碍(15~25岁)儿童期创伤发生率在75%以上~([3]),成年精神分裂谱系障碍和抑郁症患者也存在较高的儿童期创伤发生率~([4-5])。康玉坤等~([6])发现,来自农村的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住院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方法 招募66例住院抑郁症患者,根据Beck自杀意念量表将其分为有自杀意念组(40例),无自杀意念组(26例),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Beck绝望量表、生存理由量表中文版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1)有自杀意念组患者的抑郁评分显著高于无自杀意念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焦虑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2)有自杀意念组患者对未来的感觉、对未来的期望因子评分和总分显著高于无自杀意念组患者(P<0.05),两组动机的丧失因子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3)有自杀意念组患者的生存和应对信念、对子女的考虑、对社会排斥的恐惧、道德反对因子评分和总分显著低于无自杀意念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4)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存和应对信念是自杀意念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在临床中可以尝试通过帮助患者寻找生存和应对信念,找到生活的意义,来应对绝望的感觉,从而对自杀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135例住院抑郁症患者按有无自杀意念,自杀行为分组进行了对照研究,发现有自杀抑郁症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主要因素与早醒和妄想有关,且与无自杀抑郁症者比较有显著差异,实施自杀前大多有预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伴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方面的危险因素。方法来自全国13个中心的728例伴有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根据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5.0中文版自杀模块,评估其是否有自杀未遂行为。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伴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在性别、年龄、民族等人口学资料及伴精神病性症状、伴不典型特征等临床特征方面可能与自杀未遂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伴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中,135例(18.5%)有自杀未遂,593例(81.5%)无自杀未遂。有自杀未遂组与无自杀未遂组相比,起病年龄早[(32.3±11.9)vs.(35.3±13.1)],既往抑郁发作次数多(中位数:2 vs.2),既往住院次数多(中位数:1 vs.0),更多患者出现抑郁发作频繁(14.8%vs.7.4%),更常伴不典型症状(25.9%vs.15.0%)和伴自杀意念(78.5%vs.50.3%),应用抗抑郁剂治疗者更多见(81.5%vs.71.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伴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既往住院次数多(OR=1.18,95%CI:1.02~1.37)、抑郁发作频繁(OR=2.05,95%CI:1.14~3.68)、伴自杀意念(OR=3.55,95%CI:2.28~5.54)与自杀未遂相关联(P0.05)。结论既往住院次数多、抑郁发作频繁、伴自杀意念可能是伴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精神障碍患者中自杀意念与失眠的关系。方法选取559例住院精神障碍患者,采用Beck自杀意念量表评估自杀情况,以ICD-10中失眠症诊断标准诊断失眠症,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睡眠质量。分析有无自杀意念精神障碍患者失眠症发生情况,及失眠和自杀意念的相关性。结果受试者中32例有自杀意念。自杀意念组与非自杀意念组失眠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3%vs.10.1%,χ~2=13.55,P0.01);自杀意念组PSQI评分高于非自杀意念组(9.16±4.75 vs.5.56±3.71,t=5.24,P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示PSQI评分与自杀意念相关联(OR=1.21,95%CI:1.12~1.32,P0.01)。结论精神障碍患者自杀意念与失眠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驻马店市中学生的自杀意念现状,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提供帮助.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驻马店市四所中学随机抽取12个班共1020人学生采用自编调查问卷、Beck抑郁问卷第Ⅰ题,统一收回,回收有效问卷997份.结果 驻马店市中学生自杀意念为21.66%,男生和女生分别为17.08%和26.03%,男性少于女性,有自杀意念学生中65%患有抑郁症.高中组:毕业班高于非毕业班,重点学校高于非重点学校.结论 自杀意念在中学生中发生率较高,女性多于男性,自杀意念者抑郁症患病率较高,应根据中学生性别、家庭环境、行为、是否有抑郁等方面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以降低中学生自杀意念及自杀行为,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精神疾病。据统计,临床上只有不足40%的患者在首次接受抗抑郁药治疗后可缓解~([1]),约35%的患者对治疗缺乏反应,成为难治性抑郁症(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TRD)~([2])。在TRD常用的几种非药物治疗中,电休克疗法的效果较好,但复发率高、可能引起认知功能损伤;深部脑刺激因需手术而应用受限;重复经颅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伴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人格与应对方式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93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和评估。结果:根据SIOSS评分93例抑郁症患者分为自杀意念组(SIOSS≥12分,57例)和非自杀意念组(SIOSS12分,36例);自杀意念组EPQ精神质(P)、神经质(N)分显著高于非自杀意念组(P均0.05);外向-内向(E)、掩饰因子(L)分显著低于非自杀意念组(P均0.05);SCSQ积极应对分显著低于非自杀意念组(P0.05)。EPQ-P、N与SCSQ-积极应对评分呈负相关;EPQ-E与积极应对评分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伴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人格特征为情绪不稳定,性格内向,积极应对方式较少,这可能影响他们采取极端方式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有精神疾病家族史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1146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纳入其中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患者150例,根据是否有自杀未遂行为,分为自杀未遂组和对照组,分析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抑郁症患者在性别、年龄等社会人口学资料及既往抑郁发作次数、起病年龄等临床特征方面可能与自杀未遂相关的因素。结果有精神疾病家族史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发生率为24.0%(36/150),无精神病家族史患者自杀未遂发生率为7.1%(71/996),前者自杀未遂发生率更高(P0.01)。150例有精神疾病家族史抑郁症患者中,相较于无自杀未遂组,自杀未遂组患者既往因精神疾病住院次数较多(P0.01),自杀意念及合并有严重或慢性躯体疾病的比例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因精神疾病住院次数(OR=3.714,95%CI:1.426~9.673,P=0.007)、自杀意念(OR=8.347,95%CI:2.339~29.790,P=0.001)与有精神病家族史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未遂相关联。结论有精神疾病家族史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风险较高。既往因精神疾病住院次数多、自杀意念等可能是有精神疾病家族史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