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脑脊液置换治疗颅脑手术后严重颅内感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5例颅脑术后严重颅内感染患者行脑室、脑室-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脑脊液置换治疗。置换过程中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引流通畅,正确控制滴速,保持引流量与注入量相等的措施,无并发症,均痊愈出应注意每日留取脑脊液标本行生化检查,及发现神经系统内环境系乱和电解质失衡。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及乳酸水平在早期诊断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意义。方法颅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n=20)和非颅内感染患者(n=20)的脑脊液和血液样本,检测脑脊液和血清PCT,脑脊液和血液乳酸水平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感染组脑脊液和血清PCT、乳酸水平较非感染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PCT和乳酸水平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血清PCT和乳酸水平高。结论脑脊液PCT、乳酸在颅脑手术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断中均有意义,其中脑脊液PCT较乳酸敏感性更高,临床应用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3.
难以控制的外伤性脑脊液漏在神经外科中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容易引起颅内感染,其治疗也是临床上比较棘手的问题.本院自2001年9月至2003年9月,通过应用腰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治疗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36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脑脊液多种酶学参数联合炎症指标对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浙江衢化医院和开化县人民医院行开颅术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出现颅内感染的17例设定为感染组,未出现颅内感染的39例设定为未感染组。脑脊液酶学参数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使用免疫比浊法检测、白细胞(WBC)计数使用显微镜与计数板人工计数、脑脊液总蛋白(TP)与葡萄糖(Glu)使用终点法检测、中性粒细胞(NEUT)分类使用瑞氏染液显微镜人工镜检。相关指标的曲线下面积(AUC)通过ROC曲线计算,选择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指标的诊断性能。结果 感染组ADA、α-HBDH、CK-MB、GLDH、LDH、ACP、CK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CRP、WBC、TP、NEUT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lu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H、CK-MB、α-HBDH、GLDH联合检测的AUC为0.772,上述指标同ADA、ACP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合并脑脊液漏的可行性。方法:将开颅术后合并颅内感染脑脊液漏患者12例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6例常规抗感染、降颅压、切口外局部换药等综合治疗的同时,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同时经引流管鞘内抗生素治疗;对照组6例,常规抗感染、降颅压、切口局部换药等综合治疗。结果:对照组6例病人全部死亡,治疗组6例脑脊液漏全部缓解,死亡1例,治愈5例。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有助于降低颅内压,促进切口愈合,配合局部抗生素使用,有助于颅内感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开颅术后引起的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严重并发症之一,如得不到有效控制,死亡率约高达20%。本院自2001年10月至2004年8月,对18例颅内感染病人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腰穿置管持续引流脑脊液治疗,与同期16例颅内感染病人单纯采用常规治疗进行疗效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外伤脑脊液中铁离子浓度与颅内压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 通过观察32例颅脑损伤后脑脊液中铁含量的变化,探讨脑外伤脑脊液中铁离子浓度与颅内压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 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铁离子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脊液中铁离子含量与颅高压明显相关(P<0.05),与脑脊液中红细胞数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脑脊液中铁离子含量与脑水肿程度正相关,可为脑水肿的综合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不同级别脑胶质瘤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游离DNA的含量及完整性,探讨其对脑胶质瘤的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术前采集70例脑胶质瘤患者和22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其中30例胶质瘤患者同时采集脑脊液.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RT-qPCR)方法检测血清及脑脊液中游离DNA短串联重复序列(ALU)的长片段(247 bp)与短片段(115 bp)的含量以及DNA完整性.结果 血清中ALU-247 bp与115 bp含量以及游离DNA完整性在胶质瘤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中游离DNA ALU-247 bp与115 bp含量均较非肿瘤对照组高,DNA完整性(ALU-247/ALU-115 bp)较对照组也显著增高.ROC曲线分析ALU-247 bp,ALU-115 bp含量与DNA完整性的AUC分别为0.775、0.875和0.912.结论 胶质瘤患者术前脑脊液中游离DNA ALU-247 bp、ALU-115 bp的含量以及DNA完整性对胶质瘤的术前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胆囊结石患者胆汁中的致病菌种类及其耐药性,为胆囊结石的预防和治疗中抗菌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接受择期胆囊切除术的228例胆囊结石患者,获得其胆石及胆汁标本,对胆石患者进行分类,并且对从胆汁中分离出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228例患者中胆固醇结石106例,胆红素结石78例,混合型结石44例。对228例手术患者的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其中80例呈阳性,阳性率为35.09%,80例中共培养出111株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有89株,占80.18%,革兰阳性菌共有20株,占18.02%,真菌2株,占1.80%。致病菌的药敏结果提示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氯霉素、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低。结论:胆囊结石患者常伴有明显的细菌感染,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革兰阳性菌次之。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可以选择多种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并根据患者的胆汁培养结果和药敏结果及时调整抗菌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将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的32例作为观察组,未感染的136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术后颅内感染的原因及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结果开放性损伤、手术部位、次数、时间、术后蛋白量、脑脊液漏形成及留置引流管是导致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组经治疗和综合护理后,治愈20例(62.50%),好转9例(28.13%),死亡3例(9.37%)。结论针对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给予综合护理,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本院脑卒中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共145例脑卒中合并尿路感染住院患者,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尿细菌培养,药敏试验采用K-B方法。结果脑卒中患者尿路感染分离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真菌等,分别占48.97%(71/145)、13.10%(19/145)、6.89%(10/145)、6.21%(9/145)、4.83%(7/145)和8.97%(13/145),其中部分大肠埃希菌呈多药耐药。结论脑卒中患者多为老年人,该类患者基础疾病多,自理能力差,多合并神经源性膀胱,尿路感染发病率高,病原菌耐药性不断增加,须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herniated intervertebral discs in humans, and such cytokines have experimentally been demonstrated to be important in the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of disc herniation.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and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interleukin (IL)-1beta IL-6, IL-8, interferon (IFN)-gamma and tumour necrosis factor (TNF)-alpha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technique in 39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sciatica. Pain duration and pain intensity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were recorded at inclusion, and a clinical examination was performed evaluating neurological findings. The extent of disc herniation (protrusion or extrusion/sequestration) was evaluated perioperatively. Normal concentrations of IL-1beta, IL-6, IFN-gamma and TNF-alpha were present in CSF and serum in almost all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IL-8 in CSF were increased in 12 out of 39 patients, and these increased levels of IL-8 correlated to a short duration of pain and to more pronounced herniation (extrusion or sequestration). No relationship between IL-8 concentrations in CSF and pain intensity, positive neurological findings or a positive straight leg-raising (SLR) test was found. The observation of increased concentrations of IL-8 in CSF in patients with a short duration of symptoms supports the concept of the initial involvement of inflammatory mechanisms after a disc herniation. The finding that most of the patients with increased concentrations of IL-8 in CSF had an extrusion or a sequestration may suggest that the increase in IL-8 is related to mechanical nerve root compression, but may also indicate a biochemical effect exerted by the herniated disc on the surrounding tissue. Further studies on the potential role of IL-8 as a biomarker for disc herniation are warranted.  相似文献   

13.
颅内肿瘤手术麻醉期间颅内压和脑脊液pH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通过颅内肿瘤手术麻醉期间颅内压(ICP)和脑脊液pH值(CSFpH)的对比观察,探索术中对ICP的调控措施。方法 随机选择颅内肿瘤择期手术病人45例。全部病人在安定、芬太尼、2%硫喷妥钠、阿曲库铵麻醉下实施肿瘤切除术,于麻醉前、麻醉后、切开硬膜、切除瘤体、手术毕、拔管后不同时间测定ICP和CSFpH值。结果 与麻醉前相比,麻醉后ICP逐渐升高,CSFpH麻醉后逐渐降低(P〈0.01)。打开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在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行剖宫产术且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140例产妇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产妇的产程、手术时问、胎膜早破情况、失血量、是否伴感染相关性基础疾病、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入侵性检查次数、住院时间等,并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采集切口处的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对主要病原菌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有生殖道感染、术前未用抗菌药物、阴道检查次数≥3次、手术时间≥1h、失血量≥400 ml及有基础疾病为剖宫产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感染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81株,占46.29%),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28株,占16.00%)和肠球菌属(25株,占14.29%).结论: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与有生殖道感染、术前未用抗菌药物、阴道检查次数≥3次、手术时间≥1h、失血量≥400 ml及有基础疾病相关;其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骨科切口感染者创面病原菌分布,并分析骨科切口感染者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结合轻链蛋白-3(LC-3)、自噬特异性基因-1(Beclin-1)和泛素结合蛋白(P62)表达水平。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7年8月于西安市第九医院治疗的276例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40例正处于切口感染期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其创面病原菌分布;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暴露表皮、暴露皮下组织及暴露肌肉骨骼中未感染3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感染切口创面组织标本Beclin-1、LC-3和P62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276例骨科患者中治疗后发生切口感染者40例,感染率为14.49%。40例切口感染者共检出病原菌67株,包括革兰阴性菌46株(68.66%),其中铜绿假单胞菌为18株,占比最高(26.87%),其次为大肠埃希菌11株(16.42%);革兰阳性菌19株(28.3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株(11.94%),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10.45%);酵母样真菌2株(2.99%)。感染切口创面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LC-3和Beclin-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88、P=0.006,χ^2=11.800、P=0.001);P6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11、P<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LC-3和Beclin-1灰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62灰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282、4.207、8.678,P均<0.001)。结论骨科切口感染者创面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的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降低,P62升高,自噬水平降低,推测骨科切口感染与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存在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改良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分析改良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68例改良留置导尿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所有患者尿路感染和病原菌分布情况。将发生尿路感染和未发生尿路感染的患者收集资料并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项目代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分析改良留置导尿管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68例改良留置导尿管患者中有49例患者发生尿路感染,发生率为29.17%。共检出病原菌84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0株(59.52%),革兰阳性球菌24株(28.57%),真菌10株(11.90%)。发生尿路感染和未发生尿路感染患者在年龄、住院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糖尿病、肾结石、低蛋白血症以及抗菌药物使用种类上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项目代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年龄≥60岁、住院时间≥21 d、留置导尿管时间≥13 d、合并糖尿病、合并肾结石、合并低蛋白血症以及尿路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种均是改良留置导尿管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改良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感染复发的病原菌种类、分布及影响其感染复发的因素。 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感染者共185例,收集其中复发感染的106例患者感染部位的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分析影响糖尿病足患者感染复发的相关因素。 结果106例感染复发患者共培养出12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G+)占54.7%、革兰阴性菌(G-)占39.5%,其他病原菌占5.8%。其中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产生耐药性的发生率较低;革兰阴性菌对帕尼培南产生耐药性的发生率较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足患者感染复发和细菌出现多重耐药性主要与近期应用抗菌药物、溃疡未愈合时间超过65 d以及周围血管病变有关(P = 0.0268、0.0058和0.0045)。 结论多种病原菌感染是导致糖尿病足患者感染复发的主要原因,且其对大多数的抗菌药物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因此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要严格控制;糖尿病足患者如果出现多重耐药病原菌、溃疡未愈合超过65 d或存在有周围血管病等情况时容易增加感染的复发几率,需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护,及早进行临床干预,警惕复发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19.
卢炯地  丁乙轩  郑智  郭玉霖  曹锋  李非 《腹部外科》2022,35(1):18-24,41
目的 探讨坏死性胰腺炎(necrotizing pancreatitis,NP)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时间、分布和微生物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295例NP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存在感染性并发症的NP病人感染时间、感染部位及感染菌种的不同.结果 (1)该研究中,合并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