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调查学龄前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调查及其与体格发育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门诊体检的200例1~6岁学龄前儿童为对象,均检测所有学龄前儿童的血清25(OH)D,分别记录1~3岁幼儿(100人)和4~6岁学龄前儿童(100人)的血清25(OH)D水平,按照检测结果将其均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和正常组各为120例和80例,比较两组儿童的平均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以及血清25(OH)D与体格发育指标的关系。结果 1~3岁的幼儿期25(OH)D的平均水平为(77.98±14.47)ng/mL,明显高于4~6岁的学龄前儿童的(55.78±12.53)ng/mL,幼儿维生素缺乏率为30.00%,学龄前儿童为4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组的平均身高、体重、BMI、25(OH)D的检测结果分别为(96.58±4.69)cm、(14.97±1.43)kg、(5.86±1.56)kg/m2、(29.05±8.47)ng/mL均低于正常组的(107.48±5.13)cm和(19.97±3.43)kg、(8.98±2.36)kg/m2、(78.52±15.53)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指标与血清25(OH)D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血清25(OH)D水平与身高体重等体格发育关系密切,必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黄蕾  南楠  刘爱萍  杨晓芳  李灵  朱瑛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12):1803-1806
  目的  分析甘肃省0~6岁儿童血清25-(OH)D的营养状况,分析其年龄、季节特点以及与体格发育间的关联,为儿童及时合理补充维生素D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甘肃省内兰州市、定西市、临夏州、甘南州、张掖市、酒泉市进行健康检查的0~6岁儿童共9 790名。采集末梢血1 mL,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25-(OH)D浓度。根据身长(高)别体重分为超重组及体重正常组。  结果  0~6岁儿童血清25-(OH)D水平为81.31(63.14,95.86)nmol/L,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检出率为45.11%。4~6岁组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 < 1岁婴儿及1~ < 4岁儿童,4~6岁组儿童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的检出率最高(χ2=83.67,P < 0.05)。冬季发生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的比例最高(55.82%)(χ2=194.12,P < 0.01)。秋季超重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检出率较高(19.83%)(P < 0.01)。  结论  儿童维生素D水平与年龄、季节及体格发育水平均有关联,< 1及 > 4岁组应是维生素D重点监测的年龄段,冬季应是维生素D监测的重要季节,对于超重儿童秋季应作为预防维生素D缺乏的重点时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深圳市龙华新区0~6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其与身高发育的关系调查研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龙华新区1 300名0~6岁儿童开展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体格检查。依据年龄将所选儿童分为婴儿组(0~1岁) 380名、幼儿组(1~3岁) 340名、学龄前组(3~6岁) 580名。对其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其与身高发育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维生素D水平下降,不同年龄组维生素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6~8月儿童血清25-(OH) D平均值达到峰值;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儿童身高发育与血清25-(OH) D含量成正相关。结论深圳市龙华新区0~6岁儿童平均身高、维生素D水平均达标,但是维生素D缺乏情况仍需重视,应依据季节、年龄特点行针对性补充维生素D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维生素D水平与学龄前儿童认知行为发育的相关性,为维生素D缺乏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深圳市福田区1 072例3~7岁儿童,检测血清25-(OH)维生素D水平,分为缺乏组、不足组、充足组。采用《0~6岁发育筛查测验》(DST)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评估儿童认知和行为发育情况。比较3组学龄前儿童发育商(DQ)、智力指数(MI)、行为因子得分。结果 1 072例学龄前儿童血清25-(OH)维生素D水平为(27.95±7.67) ng/ml,其中缺乏、不足、充足率分别为14.83%、51.40%、33.77%。3岁组、4岁组、5岁组、6岁组学龄前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30.22±7.70) ng/ml、(26.61±6.96) ng/ml、(25.49±7.12) ng/ml、(24.36±6.48)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组学龄前儿童血清维生素D缺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乏组、不足组、充足组DQ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乏组、不足组、充足组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分别为15.96%(19例)、11.76%(14例)、13.45%(1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4~5岁男童攻击因子得分、4~5岁女童肥胖因子得分、6岁女童体诉因子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可能对学龄前儿童的认知行为发育有不良影响,应及时补充。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0~16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方法 对在南京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0~16岁2 266例儿童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血清25-(OH)D检测。结果 1)冬春季检测1 204例,血清25-(OH)D为(55.1±19.58)nmol/L,男778例,女426例,血清25-(OH)D分别为(55.2±20.83)和(55.0±19.95)n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1岁组、1~7岁组和>7岁组血清25-(OH)D分别为(71.7±27.39)、(59.6±18.25)和(46.9±14.97)nmol/L,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夏秋季检测1 062例,血清25-(OH)D为(67.2±46.89)nmol/L,男670例,女392例,血清25-(OH)D分别为(67.8±51.51)和(68.3±35.21)n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1岁组、1~7岁组和≥7岁组,血清25-(OH)D分别为(98.0±39.97)、(73.0±61.73)和(55.8±16.75)nmol/L,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日照不足的冬春季儿童的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日照充足的夏秋季(P<0.01)。结论 0~16岁儿童除夏秋季婴儿组外,其余各年龄组全年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均属于不足的水平,并且年龄越大,维生素D水平越低,应该增加南京市儿童维生素D摄入量及延长户外活动时间,尤需重视7岁以上儿童及冬春季维生素D的补充。  相似文献   

6.
了解温岭市3~6岁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为学龄前儿童合理补充维生素D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2-2016年冬春季和夏秋季在温岭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入园入托体检的6 776名3~6岁儿童,测定其血清25-(OH)D的含量.结果 学龄前儿童的25-(OH)D平均水平较为适宜,为(88.95士21.23)nmol/L,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1,P>0.05);未见维生素D过量及中毒的儿童.25-(OH)D充足率为66.07%,不足率为28.69%,缺乏率为5.24%.学龄前儿童25-(OH)D水平夏秋季高于冬春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8,P<0.05);缺乏、不足、充足率季节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99,144.77,154.63,P值均<0.05).不同年龄组儿童缺乏、不足、充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79,74.14,90.38,P值均<0.05).结论 温岭市3~6岁儿童25-(OH)D总体水平较为适宜,部分儿童存在不足及缺乏.需要定期监测学龄前血清25-(OH)D水平,进行合适的干预及加强户外活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儿童早期维生素D水平对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常规体检的1 065名0~2岁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儿童均在6~12月龄之间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利用首都儿科研究所编制的《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在儿童10~14月龄之间进行神经发育评估。结果血清维生素D水平介于10.50~207.50 nmol/L之间,平均浓度为(85.83±24.32)nmol/L;维生素D缺乏率(50 nmol/L)为4.60%,维生素D不足率(50~75 nmol/L)为30.61%;维生素D缺乏组儿童在大运动、精细运动和社会行为方面发生发育落后的比例高于其他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水平与大运动发育商呈正相关(r=0.062,95%CI:0.001,0.124)。结论维生素D缺乏与儿童神经发育落后之间未发现显著关联,但提示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大运动发育之间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郑州市学龄前儿童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为临床指导补充维生素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来院体检的0~6岁儿童25-(OH)D资料,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25-(OH)D水平。将研究对象按年龄,性别及不同季节进行分组分析。结果965例学龄前儿童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33.32±14.06)ng/mL,缺乏与不足占44.04%。不同年龄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5-(OH)D水平及充足率随儿童年龄增长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1岁组最高,其次为6~11月龄。5岁组男童的25-(OH)D平均水平较女童偏高(P<0.05),其他各年龄组男女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儿童25-(OH)D水平比较,夏季组最高,秋季组次之,春季组和冬季组明显较低(P<0.01)。结论郑州市学龄前儿童维生素D缺乏与不足比例较高,尤其2岁以上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令人堪忧。临床应加强儿童保健的科普宣教,根据维生素D营养状况指导用药,以降低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柳州市特发性矮小症(ISS)瑶族学龄儿童血清中25羟维生素D[25(OH)D]、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体格发育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以2011年4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生长发育专科诊治的特发性矮小症(ISS)瑶族患儿115名为ISS组,身高正常的104名瑶族儿童为对照组,测量两组儿童的身高和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分别测定两组儿童血清中25(OH)D及IGF-1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儿童血清中25(OH)D、IGF-1水平分别为(32.84±11.26)ng/ml、(309.33±170.52)ng/ml,显著高于ISS组的(24.95±9.34)ng/ml、(237.162±137.33)ng/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SS组儿童身高与血清中25(OH)D、IGF-1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r=0.384,r=0.526,P<0.05);ISS组儿童体重与血清25(OH)D、IGF-1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r=0.342,r=0.624,P<0.05)。结论 ISS患儿身高和体重与血清中25(OH)D、IGF-1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25(OH)D、IGF-1水平在ISS的发病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学龄期肥胖与体重正常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其与儿童肥胖程度及糖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按照《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体块指数的生长曲线》标准,从学龄期儿童中筛选出超重和肥胖儿童作为肥胖组,并设置同年龄、体重正常儿童为对照组。采用ELSIA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生化指标。结果 肥胖儿童59人(男童45人,女童14人),平均年龄(9.58±2.39)岁,BMI 为25.14±4.02;对照组35人(男童23人,女童12人),平均年龄(8.92±1.56)岁,BMI为15.56±1.51。肥胖组儿童血清25(OH)D(45.40±11.86)n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59.56±16.08)nmol/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骨密度低于正常组儿童(P<0.001);血清25(OH)D浓度与BMI SDS、腰围、腰臀比及血甘油三脂呈显著负相关(P<0.05);25(OH)D低于50 nmol的肥胖儿童的甘油三脂水平[(2.08±0.26) mmol/L]明显高于25(OH)D大于50 nmol的肥胖儿童[(1.41±0.14) mmol/L]。 结论 肥胖儿童血清25(OH)D浓度明显低于体重正常儿童,血清25(OH)D浓度与儿童BMI SDS、腰围、甘油三脂呈负相关提示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儿童中心性肥胖和代谢综合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