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不同居住模式下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情况,为构建新型养老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5年7—9月对浙江省农村的199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和定性访谈。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被调查的农村老年人中,独居者占18.6%,和配偶居住者占40.2%,和子孙同住者占41.2%。独居者、和配偶居住者、和子孙同住者在荤素搭配率、健康状况好、医保知识了解率、养老保险参保率、选择居家作为理想居住模式的比例为83.8%、86.3%、96.3%、29.7%、21.3%、13.4%、64.9%、57.5%、82.9%、64.9%、72.5%、48.8%、73.0%、88.8%、91.5%。不同居住模式下,农村老年人的饮食状况、健康状况、医保知识、养老保险参保情况、理想居住模式等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差异(均P0.05)。结论不同居住模式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情况存在差异,居家依然是老年人理想的居住模式,机构养老等新模式还需进一步建设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家庭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意愿的影响,为促进居家养老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方法 居家养老意愿现状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老年人居家养老意愿影响因素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仅有296老年人(13.87%)选择居家养老方式。见面频率和子女孝顺程度是影响老年人居家养老选择的重要因素,见面频率较多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的可能性是见面频率较少的老年人的0.041倍;子女不孝顺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的可能性是子女孝顺的老年人的2.113倍。此外,年龄、教育、经济水平、社会保障和健康自评等因素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意愿有影响。70~79岁和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愿意选择居家养老的可能性是60~69岁老年人的0.509和0.345倍,有社会保障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的可能性是没有社会保障老年人的1.278倍。结论 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应该更关注那些没有子女或者与子女情感联系不紧密的老年人。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及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方法于2015年1~12月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对我市宝安区松岗街道1 000例≥60岁老年人进行养老现况及养老需求问卷调查。结果社区老人最喜欢的养老模式是社区居家养老434例(44.97%),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的涵义知晓率仅为74例(26.11%)当前最需要解决的养老问题是生活照顾问题370例(38.34%),最希望得到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是定期常规健康检查386(40.0%),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仅占154例(15.96%),有和子女完全分居意愿的69例(7.15%),最希望从子女处得到的支持为情感支持424(43.94%),对我国目前养老保障现状的满意度63.94%;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居住方式、经济状况、健康状况、社会保障情况为影响社区老年人选择养老方式的主要因素。结论本社区老年人养老在经济上不是主要问题,社区老人以社区居家养老为主,但社区的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不足,不能满足日渐增多的独居老人、高龄体弱老人的养老需求;老人对于养老医疗需求是主要的,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完善以家庭养老为主的综合性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厦门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明确养老服务需求及保障策略提供循证依据。方法以Andersen行为模型为指导,基于厦门市14292名老年人的面对面问卷调查,卡方检验分析人群分布差异,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从倾向性因素、使能因素、需求性因素分析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被调查的老年人中选择居家养老最多,占86.37%,其次是社区居家养老(10.77%)和机构养老(2.86%)。受教育年限越长、失能程度越高、居住在农村的老年人更倾向于社会化养老,OR值均大于1(P0.01);子女数越多、与直系亲属居住、入不敷出的老年人更倾向居家养老,OR值均小于1(P0.01)。从影响因素回归模型中剔除使能因素后-2LL、CoxSnell R~2和Nagelkerke R~2的变化值比剔除倾向性因素和需求性因素大。结论厦门市老年人养老意愿以居家养老为主,不同特征老年群体的养老意愿不同。养老意愿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使能因素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空巢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徐州市城乡社区60岁及以上的空巢老年人进行入户调查;采用χ2检验与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的1 176位老年人中,选择家庭自我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分别占73.5%、11.9%、14.6%;居住在城市、有离退休待遇、配偶健在的倾向于选择家庭自我养老;高学历、独居、身患多种慢性疾病的倾向于选择机构养老;对子女尽孝评价较低的倾向于选择社区居家养老。结论 空巢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还是以家庭自我养老为主,应保护和提高空巢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同时根据老年人特征与需求,加强养老机构的分类服务建设,积极寻找社区居家养老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理市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对大理市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1 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132份,有效回收率94.3%。其中,500名(44.2%)倾向于传统的居家养老,632名(55.8%)倾向于非居家养老。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月收入、现养老模式、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数量、子女对老人养老方式的观念对老年人养老意愿选择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月收入越高(OR=1.529)、现养老模式为非居家(OR=2.759)、子女观念为非居家(OR=8.839)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非居家养老。结论: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剧,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予以应对,发展多元化的养老模式,提高养老机构服务质量,鼓励双向代际支持,提高老年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浙江省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和便利抽样方法,从浙江省杭州市、金华市和永康市各选择1个城市社区和1个农村为现场调查点,选取居住时间≥1年且年龄≥60岁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意愿;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影响因素。结果有效调查390人,问卷有效率为91.76%;其中男性219人,占56.15%;女性171人,占43.85%。选择机构养老155人,占39.7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子女人数≥3人(OR=0.072,95%CI:0.007~0.742)、与配偶居住(OR=0.395, 95%CI:0.188~0.833)、与子女居住(OR=0.323, 95%CI:0.132~0.791)、与配偶及子女居住(OR=0.305,95%CI:0.139~0.673)、在农村居住(OR=0.404,95%CI:0.224~0.730)、无慢性病(OR=0.485,95%CI:0.292~0.805)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意愿较低。结论影响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因素包括子女人数、居住情况、居住地区和是否患有慢性病。  相似文献   

8.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社区居家养老体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国老龄协会发布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经达到50%,85%以上的老年人有享受居家养老的意愿,而选择在养老机构养老的只占6%~8%左右[1]。现代家庭类型的转变,弱化了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城乡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为优化配置养老资源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对厦门市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城乡老年人养老意愿影响因素。结果有效调查问卷城区652份、农村622份。城、乡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暂未考虑比例分别为67.5%、18.6%、12.7%、1.2%和71.1%、23.1%、4.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城乡老年人在文化程度、患慢性病、子女是否提供养老费、退休金以及距最近医疗单位的距离等方面分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家庭养老为参照,城乡,年龄大于80岁者更倾向于机构养老(城、乡的OR(95%CI)分别为3.84(1.845~7.99)和3.64(1.07~12.47)),距最近医疗单位较远者倾向于社区居家养老(城、乡的OR(95%CI)分别为1.73(1.04~2.86)和2.12(1.31~3.42))。但城区老年人文化程度较高、退休金较多和子女有提供养老费者更愿意选择非家庭养老,而农村在婚老年人倾向于选择机构养老。结论城乡老年人养老意愿均以家庭养老为主,但农村老年人更倾向于社区居家养老,城区老年人更倾向于机构养老,城乡间的经济、文化差异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建议除强化家庭养老的功能外,应针对城乡差异合理配置城乡养老资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养老机构与居家老年人的健康需求,为养老机构的创新照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健康自测量表(SRHMS)对云南省昆明市10所养老机构中60岁的289名老年人进行测查,并选择526名居家老年人作为对照。结果养老机构老年人患痴呆7.99%、活动受限37.37%、自理困难11.76%,分别是对照组的10.5,3.5,6.8倍(P0.01);养老机构老年人月收入800元占56.34%、无医保占27.53%,年医药支出6 000元占29.02%;对照组分别为44.66%,20.69%和9.9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年门诊5次仅占38.75%,低于对照组47.91%(P0.05);养老机构老年人期望能治疗康复、尊老敬老、有生活保障、健康长寿的分别占19.38%,12.45%,29.07%和33.56%,分别是对照的8.5,5.1,3.3和2.9倍(P0.01)。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有更高的病残和康复需求,健康照护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