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究儿童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 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入住本院儿科0~13岁肺炎患儿86例,按照肺炎支原体病理学检测结果分为观察组(MPP组)与对照组(非MPP组),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病病程及发热时间较长,均长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2.216、P = 0.038,t = 1.969、P = 0.049);观察组患者在夜间咳嗽评分、发热及高烧等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2.214、P = 0.024,χ2 = 6.182、P = 0.030,χ2 = 4.001、P = 0.047)。两组患者均伴有咳嗽症状,均有肺部异常X线特征。观察组患者出现喘息、大叶性肺炎、肺部湿啰音及胸腔积液等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4.526、P = 0.031,χ2 = 6.874、P = 0.014,χ2 = 11.553、P = 0.000,χ2 = 5.287、P = 0.009),观察组患者肺外表现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4.182、P = 0.037);尿检异常、胃肠表现及皮疹等症状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 2.413、P = 0.561,χ2 = 1.649、P = 0.672,χ2 =2.647、P = 0.204)。 结论MPP患儿的咳嗽症状严重,呼吸系统病变突出,肺部体征轻微,症状治疗恢复用时长,同时对儿童肺炎应早诊断确定致病因,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合并机会感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所收治的708例初诊住院AIDS患者,收集AIDS患者入院时临床特征和血清LDH水平,分析AIDS患者各种机会感染疾病的血清LDH水平。根据LDH水平(LDH>250 U/L和≤250 U/L)将入组患者分成两组,即LDH升高组245例和LDH正常组463例。 结果708例初诊住院AIDS患者中,女性132例、男性576例,合并机会感染者182例(Waldχ2 = 29.675、P < 0.001),合并肺部感染者162例(Waldχ2= 69.328、P < 0.001)。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CD4+T细胞计数水平(Waldχ2 = 60.646、P < 0.001)、高HIV RNA载量(Waldχ2 = 25.305、P < 0.001)、合并真菌感染(Waldχ2= 67.264、P < 0.001)、卡氏肺孢子(PCP)感染(Waldχ2 = 101.892、P < 0.001)更易导致AIDS患者LDH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合并分枝杆菌感染(Waldχ2 = 0.137、P=0.711)的患者不易出现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IV RNA载量> 107拷贝/μl(Waldχ2 = 5.175、P = 0.023)、肺部感染(Waldχ2 = 5.096、P = 0.024)、血流感染(Waldχ2= 9.443、P = 0.002)、PCP(Waldχ2= 57.216、P < 0.001)和真菌感染(Waldχ2= 6.064、P = 0.014)均影响LDH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AIDS合并机会感染者LDH升高提示肺部感染和血流感染,感染病原体倾向于PCP和真菌感染,具有一定早期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建立时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及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人民解故军联勒保障部队第九二二医院收治的110例重型颅脑损伤伴肺部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建立人工气道时机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伤后24 h内建立人工气道,共64例)与对照组(伤后24 h后建立人工气道,共46例)。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感染控制率、感染控制时间、病死率,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行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昏迷时间、吸烟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GCS评分、建立人工气道时机、激素使用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后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0.63% vs. 60.87%,χ2 = 4.389、P = 0.036);感染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0.77% vs. 53.77%,χ2 = 4.488、P = 0.034);感染控制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7.06 ± 2.77)d vs. (11.12 ± 3.62)d,t = 3.815、P = 0.001];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81% vs. 21.74%,χ2 = 4.408、P = 0.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性别、激素使用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对重型颅脑损伤的肺部感染无显著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 0.294、P = 0.587,χ2 = 0.878、P = 0.349,χ2 = 0.572、P = 0.449)。年龄> 60岁、昏迷时间> 1周、有吸烟史、合并COPD、GCS评分≤ 5分、伤后24 h后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的肺部感染率显著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5.583、P = 0.018,χ2 = 7.328、P = 0.007,χ2 = 4.994、P = 0.025,χ2 = 4.878、P = 0.027,χ2 = 6.114、P = 0.013,χ2 = 4.389、P = 0.036)。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 60岁、昏迷时间> 1周、合并COPD、GCS评分≤ 5分、伤后24 h后建立人工气道均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 = 0.024、0.015、0.019、0.007、0.011)。 结论伤后24 h后建立人工气道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综合征患者(HIV/AIDS)早期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疗效,为早期ART提供依据。 方法对2013年1月至12月广西横县的HIV/AIDS患者疗效进行观察并随访1年,观察早期治疗组及延迟治疗组发生死亡或患AIDS、失访、停药、维持治疗情况、病毒抑制、免疫学恢复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共入组288例患者,其中早期治疗组52例,延迟治疗组236例。早期治疗组死亡或患AIDS者2例(3.8%),失访2例(3.8%),停药9例(17.3%),维持治疗40例(76.9%)。延迟治疗组死亡或患AIDS者68例(28.8%),失访13例(5.5%),停药24例(10.2%),维持治疗173例(74.0%)。早期治疗组死亡或患AIDS率显著低于延迟组(χ2= 14.438、P = 0.000)。两组失访率(χ2= 0.238、P = 0.625)、停药率(χ2= 2.140、P = 0.143)和维持治疗率(χ2= 0.290、P = 0.59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延迟治疗组CD4+T细胞计数增幅为144.00(13.00~228.00)/μl,早期治疗组增幅为131.00(72.00~195.00)/μl,两组增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0.026、P = 0.980)。早期组病毒完全抑制患者38例(95.0%),延迟组161例(93.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198、P = 0.656)。两组患者发生各级药物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级:χ2 = 1.297、P = 0.255,2级:χ2 = 2.122、P = 0.145,3级:χ2 = 0.394、P = 0.530,4级:χ2 = 1.426、P = 0.232,5级:χ2 = 0.000、P = 1.000)。 结论早期ART可显著降低死亡和AIDS相关疾病的发生率,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预防性使用头孢氨苄联合甲硝唑对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后急性盆腔炎性疾病发病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接受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的患者共738例,根据随机数表原则将患者分为术前预防治疗组、术后预防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前准备;术前预防治疗组和术后预防治疗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预防性给予头孢氨苄和甲硝唑;各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子宫输卵管造影术。比较3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急性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生率。 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F = 2.149、P = 0.126)、不孕年限(F = 1.214、P = 0.305)、流产次数(F = 0.047、P = 0.954)、月经紊乱(χ2 = 0.758、P = 0.684)、子宫内膜异位病史(χ2 = 0.647、P = 0.724)、宫外孕史(χ2 = 0.561、P = 0.756)、既往盆腔炎性疾病史(χ2 = 0.575、P = 0.750)及盆腔或附件肿块占比(χ2 = 0.473、P = 0.78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前预防治疗组和术后预防治疗组患者急性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病率(1.63%和2.0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935、P = 0.026,χ2 = 3.781、P = 0.049)。症状体征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术前预防治疗组和术后预防治疗组患者发热[2(0.81%)vs. 9(3.66%):χ2 = 4.556、P = 0.032,3(1.22%) vs. 9(3.66%):χ2 = 4.132、P = 0.044]、阴道流血[2(0.81%) vs. 7(2.85%):χ2 = 4.016、P = 0.048,1(0.41%) vs. 7(2.85%):χ2 = 4.574、P = 0.032]和输卵管充血积液[1(0.41%) vs. 8(3.25%):χ2 = 5.546、P = 0.019,2(0.81%) vs. 8(3.25%):χ2 = 3.774、P = 0.049]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前或术后预防性使用头孢氨苄联合甲硝唑能够有效降低术后急性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的影响因素。 方法收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感染科2013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9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感染性休克患者,就其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感染部位、病原微生物、基础疾病、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临床转归等与同期未发生感染性休克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 结果入组的96例患者中肺部感染居首位,占46.8%(45/96),其次为腹腔感染[32.4%(31/96)]。96例患者中培养分离出病原菌者21例(21.9%)共23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为78.3%(18/23),革兰阳性球菌为21.7%(5/23)。发生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年龄、糖尿病、住院时间、ALB、CRP和PCT等与同期未发生感染性休克的肝硬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27.324、P < 0.001,χ2 = 16.146,P < 0.001,χ2 = 30.007、P < 0.001,χ2 = 26.984、P < 0.001,χ2 = 88.821、P < 0.001,χ2 = 96.028、P < 0.001)。9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感染性休克病死率为39.6%,显著高于未发生感染性休克的肝硬化患者(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77.070,P < 0.001)。 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较高,与患者年龄、病原微生物、感染部位、糖尿病病史、住院时间相关;ALB、CRP和PCT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的早期敏感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应用利奈唑胺的不良反应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评价其发生血小板减少的风险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9月至2009年6月在本院肝移植中心行肝移植的患者85例,采取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利奈唑胺组和万古霉素组,以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第5天、第7天、治疗结束以及治疗结束后第7天等6个时间点,分别从临床特征、血小板计数、发生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累计发生率、临床疗效和细菌学检查结果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平均血小板数量无减少的趋势,利奈唑胺组用药前及治疗结束后血小板计数分别为(71.25±11.01)×109/L和(86.74±11.60)×109/L;万古霉素组用药前及治疗结束后分别为(62.0±19.11)×109/L和(85.2±12.73)×109/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前后发生血小板减少的患者累计发生率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利奈唑胺组2.3%,万古霉素组2.5%),其中利奈唑胺组45%的患者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变化或增加,万古霉素组47%的患者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变化或增加。通过临床疗效及细菌学疗效对比,利奈唑胺组和万古霉素组的有效性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其中临床疗效的有效率分别为90.9%和92.5%,细菌学疗效的有效率分别为91.8%和92.8%。结论与万古霉素相比,在肝移植术后发生革兰阳性球菌的患者中使用利奈唑胺并不会引起血小板的减少,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与万古霉素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提高手术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至2013年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外科接受食管癌根治术的2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其中感染组患者95例,男性73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63.8±7.5)岁;对照组患者120例,男性83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61.7±6.3)岁。利用卡方检验对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变部位、吸烟史、手术持续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及术前并发症进行率的比较,并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进一步明确食管癌切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卡方检验结果表明,术后肺感染组患者高龄(≥ 60岁)、肿瘤发生部位、吸烟史(≥ 20年)、手术持续时间(≥ 3 h)、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 2 h)、术前并发症(糖尿病、COPD Ⅲ级以上、低蛋白血症)的比重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年龄≥ 60岁(χ2 = 4.201、P = 0.04)、烟龄≥ 20年(χ2 = 11.204、P = 0.001)、病变部位(χ2 = 12.415、P = 0.000)、手术时间≥ 3 h(χ2 =4.28、P = 0.045)、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 2 h(χ2 = 4.565、P = 0.033)、术前并发糖尿病(χ2 = 7.335,P = 0.007)、术前合并低蛋白血症(χ2 = 4.97、P = 0.026)及术前合并COPD Ⅲ级以上(χ2 = 5.225、P = 0.022)是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 结论年龄≥ 60岁、烟龄≥ 20年、肿瘤发生部位、手术时间≥ 3 h、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 2 h、术前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或重度肺功能受损是食管癌切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气管切开不同时机对重型颅脑损伤(HCI)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为更有效地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收治的1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气管切开的不同时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于颅脑损伤24 h内(早期)和24 h后(晚期)实施气管切开救治方案,观察两组HCI合并肺部感染者的病原菌构成及感染控制的有效率,比较其疗效及手术前后的肺通气功能。 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如肺部感染(33.75%)、皮下气肿(8.75%)、低氧血症(3.75%)、出血(10.00%)、食管气管瘘(6.25%)、气胸(6.25%)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1.25%、20.00%、13.75%、25.00%、21.25%和1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12.13、P < 0.001,χ2 = 4.11、P = 0.040,χ2 = 4.10、P = 0.040,χ2 = 6.23、P = 0.010,χ2 = 7.59、P = 0.010,χ2 = 6.01、P = 0.010)。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病原体主要分为革兰阴性菌(60.00%、51/85),以铜绿假单胞菌(25.88%、22/85)为主;革兰阳性菌(34.12%、29/85)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23.53%、20/85)为主;真菌(5.88%、5/85)感染中以白假丝酵母菌(4.71%、4/85)为主。观察组患者HCI合并肺部感染的治疗有效率(77.28%、21/27)显著优于对照组(32.66%、16/49)(χ2 = 14.18、P < 0.001),且其整体的生存率(88.89%、24/27)亦高于对照组(67.36%、33/49)(χ2 = 4.38、P = 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HCI合并肺部感染者PO2[(128.22 ± 11.79)mmHg]和SaO2[(96.55 ± 1.4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1.35 ± 10.27)mmHg和(94.26 ± 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5.37、9.47,P均< 0.001)。观察组中HCI合并肺部感染者PCO2[(35.79 ± 5.33)mmHg]低于对照组[(43.72 ± 6.0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8.77、P < 0.001)。 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实施气管切开,能有效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治疗肺癌合并阻塞性肺部感染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方法以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东莞市桥头医院收治的肺癌合并阻塞性肺部感染者104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肺癌合并阻塞性肺部感染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临床指标,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50/52),高于对照组[82.69%(4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981、P = 0.026)。研究组患者体温复常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患者(t = 4.107、2.359、6.017,P均<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PCT、hs-CRP、MMP-9、IL-6及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2.324、3.531、10.156、20.866、21.583,P均< 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727,P = 0.030)。 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治疗肺癌合并阻塞性肺部感染者的疗效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同时可有效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白细胞(WBC)计数联合检测在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呼吸道感染者共104例,按照是否伴有细菌感染分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浆PCT、CRP水平和WBC计数的差异,计算各指标联合检测对呼吸道细菌感染的诊断效率。 结果细菌感染组患者血浆PCT、CRP水平和WBC计数较非细菌感染组患者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9.316、8.389、8.495,P均= 0.000);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与PCT、CRP、WBC检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30.687、21.682、22.753,P均= 0.000),联合检测的特异度与CRP、WBC检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11.665、11.665,P均= 0.000)。 结论PCT、CRP水平和WBC计数联合检测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对于呼吸道感染的诊断率,同时有利于对细菌性感染的准确判定,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和非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预后,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收集2014年1至2018年12月于南京市浦口医院和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感染的2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将其分为糖尿病肾病组(125例)和非糖尿病肾病组(123例)。比较两组患者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及预后;收集患者性别、年龄、透析状况、透析通路、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多重耐药菌感染、合并糖尿病、氧化蛋白产物(AOPP)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等,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MHD并发感染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糖尿病肾病组和非糖尿病肾病组患者感染部位中呼吸道(χ2 = 2.005、P = 0.157)、泌尿道(χ2 = 0.781、P = 0.277)、消化道(χ2 = 1.152、P = 0.283)、静脉导管(χ2 = 0.089、P = 0.765)及皮肤软组织(χ2 = 0.518、P = 0.472)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所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576、P = 0.455),且在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中各病原菌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 0.747、P = 0.862,χ2 = 0.524、P = 0.469,χ2 = 0.036、P = 0.851);两组患者中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576、P = 0.455)。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两组患者贫血(χ2 = 5.250、P = 0.022)及低蛋白血症(χ2 = 5.706、P = 0.017)、多重耐药菌感染(χ2 = 5.706、P = 0.001)、合并糖尿病(χ2 = 2.962、P = 0.085)、AOPP(t = 18.189、P < 0.001)以及CRP水平(t = 14.466、P < 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将以上指标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模型中,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χ2 = 9.964、P = 0.001)、合并糖尿病(χ2 = 7.845、P = 0.016)和高水平AOPP(χ2 = 6.046、P = 0.028)均为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感染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糖尿病肾病和非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感染者在感染部位和病原菌分布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非糖尿病肾病患者预后优于糖尿病肾病患者,与多重耐药菌感染、糖尿病患病及AOPP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胆道梗阻患者发生早期胆道感染时降钙素原变化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胆道梗阻患者63例。根据术后胆汁培养和症状体征分为非感染组(24例)和感染组(39例)。比较感染者和非感染者的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比值(NE%),分析PCT、WBC和NE%在胆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包括ROC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性、约登指数,分析手术前后感染者的PCT、WBC和NE%变化。 结果感染组患者PCT、WBC和NE%显著高于非感染组患者[(1.35 ± 0.15)ng/ml、(9.48 ± 1.17)× 109/L、(79.24 ± 7.83) vs.(0.16 ± 0.04)ng/ml、(8.14 ± 0.87)× 109/L、(67.93 ± 6.09)](t = 37.936、4.841、6.035,P均< 0.001)。感染组患者PCT、WBC和NE%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4、0.568和0.519,PCT作为检测指标的敏感度、特异性和约登指数显著高于WBC和NE%。感染组患者术后3 d PCT、WBC、NE%水平显著低于术前[(2.63 ± 0.21)ng/ml、(10.27 ± 1.35)×109/L、(79.96 ± 7.23) vs. (0.86 ± 0.09)ng/ml、(8.23 ± 0.97)× 109/L、(71.11 ± 6.36)](t = 39.049、6.442、4.933,P均< 0.001)。 结论PCT对胆道梗阻患者发生早期胆道感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敏感度和特异性均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头孢唑肟钠对急性细菌性感染者的细菌学疗效以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于泰康仙林鼓楼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细菌性感染者1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0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2.0 g/次、2次/d;观察组患者静脉注射头孢唑肟钠,2.0 g/次、2次/d。比较两组患者的细菌学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IL-6和hs-CRP水平。 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92.22%和9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1.267、P = 0.058)。两组患者细菌培养阳性率和细菌清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1.274、P = 0.062,χ2= 2.266、P = 0.067)。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2.471、P= 0.032,t = 13.892、P = 0.031)。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1.533、P= 0.023,t = 14.791,P = 0.019)。 结论头孢唑肟钠对急性细菌性感染者疗效较好,与头孢曲松钠疗效相当,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IL-6和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老年脑卒中肺部感染者动脉血气指标、呼吸指数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丹阳市中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老年脑卒中肺部感染者74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治疗组(37例)和西药+中医治疗组(37例),西药治疗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西药+中医治疗组患者在其基础上施加针灸和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水平、呼吸指数、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治疗前后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水平。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氧分压(PaO2)(t = 0.414、P = 0.340)、氧饱和度(SaO2)(t = 0.837、P = 0.203)、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t = 0.517、P = 0.304)、血白细胞计数(WBC)(t = 0.071、P = 0.943),肺泡动脉氧分压差(t = 0.399、P = 0.346)、呼吸指数(t = 0.440、P = 0.331)和APACHE Ⅱ评分(t = 0.474、P = 0.31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西药+中医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西药治疗组(91.89% vs. 70.27%,χ2 = 5.638、P = 0.018);西药+中医治疗组患者PaO2(t = 33.824、P < 0.001)、SaO2(t = 2.701、P = 0.004)水平显著高于西药治疗组;而PaCO2(t = 20.196、P < 0.001)、WBC水平(t = 2.380、P = 0.020)、肺泡动脉氧分压差(t = 18.923、P < 0.001)、呼吸指数(t = 5.302、P < 0.001)、APACHE Ⅱ(t = 4.450、P < 0.001)评分、PCT(t = 5.625、P < 0.001)和CRP水平(t = 5.625、P < 0.001)显著低于西药治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能有效提高老年脑卒中肺部感染患者疗效,改善其动脉血气指标、增高其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和呼吸指数降低患者APACHE Ⅱ评分及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细胞(WBC)计数、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在不同病原菌所致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差异,为重症肺炎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3月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且满足纳入标准的重症肺炎患者78例,根据病原菌种类将患者随机分为单一感染组:真菌组(F)、革兰阳性菌组(G+)、革兰阴性菌组(G)和复合感染组:真菌+革兰阳性菌组(F + G+)、真菌+革兰阴性菌组(F + G),共5组。比较各组患者PCT、CRP、WBC计数和IL-6水平。 结果各组患者基础疾病、收缩压、体温、心率、红细胞沉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各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9.781、P = 0.007);各组患者血清WBC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8.373、P = 0.005)。各组患者CRP和IL-6水平变化范围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 = 1.203、P = 0.115,F = 4.572、P = 0.248)。 结论低水平PCT和高水平CRP提示重症肺炎患者为真菌感染,降钙素原显著上升表明重症肺炎患者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或为复合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实验室非特异性指标相关因素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承德市中心医院NICU收治的127例出生0~3 d的感染性疾病患儿为感染组,103例0~3 d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临床症状、围产期因素以及实验室指标等。 结果与对照组新生儿相比,感染组患儿喂养困难(15.7%)、呼吸困难(30.7%)、呻吟(31.5%)、皮肤黄染(18.1%)和窒息(5%)等初始症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4.136、24.574、33.282、38.039,P均< 0.001)。围产期因素中两组新生儿母亲孕晚期有感染病史和胎膜早破> 18 h两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536、10.717,P均= 0.001)。实验室指标结果显示,两组新生儿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以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740、P = 0.008,t = 6.378、P < 0.001,t = 4.860、P < 0.001)。感染组患儿ROC曲线分析显示: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最佳截断点分别为8.0 mg/dl、12.65 × 109/L和63.15%,敏感性分别为24.3%、62.2%和68.9%,特异性分别为99.0%、81.2%和84.4%,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44、0.707和0.769;CRP、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三者联合敏感性为83.8%,特异性为75.0%,曲线下面积(AUC)为0.860,显著高于单项指标。 结论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围产期因素密切相关,以呼吸系统症状为始发临床表现多见。CRP、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联合诊断可以提高诊断价值。围产期因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相结合,有利于早期识别新生儿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感染指标在疟疾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共纳入2011年11月至2015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的118例疟疾患者,124例局部细菌感染者以及64例败血症患者,对患者一般资料和感染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各组患者局部细菌感染、败血症和疟疾患者白细胞、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等感染指标的差异。 结果疟疾患者的降钙素原较局部感染者显著升高(χ2 = 5.89、P < 0.001),但与败血症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93、P = 1.000);疟疾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较败血症患者(χ2 = 5.32、P < 0.001)和局部感染者(χ2 = 7.85、P < 0.001)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重症疟疾患者PCT较普通疟疾患者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 =-3.04、P = 0.002)。 结论疟疾患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有助于疟疾和不明原因感染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