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用彩色多普勒和模拟定位机观察调强放疗宫颈癌中PTV的位置变化,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大小,为放疗计划设计时GTV外放PTV提供参考数据,了解模拟定位机和彩色多普勒位置验证两者是否吻合、误差有多大。方法:19例宫颈癌行调强适形放疗,初次治疗时根据TPS计算结果进行移位,找出计划治疗中心,利用模拟定位机进行位置验证,如有偏差纠正后在患者体表画出0度野的治疗轮廓线,然后在同样体位下利用彩色多普勒检查PTV是否在治疗轮廓线内,位置是否准确。结果:19例患者初次放疗前均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PTV位置和模拟定位机验证患者TPS治疗中心点DR图,其中16例彩色B超下可见肿瘤完全在治疗轮廓线内,2例肿瘤与治疗轮廓线较接近,1例超出轮廓线外0.5cm。结论:调强放疗治疗宫颈癌模拟机体位验证结合彩色多普勒检查能提高肿瘤的照射准确性,让医生知道治疗部位是否准确,如有误差能及时调整,精确的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周围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降低放疗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乳腺肿瘤三维适形放疗临床靶区( CTV)到计划靶区( PTV)外扩边界的范围。方法对2013-01~2013-12间我院应用三维适形放疗的87例乳腺肿瘤患者进行复位前后和第N次( N为随机量)治疗前后选取固定正、侧位野拍摄等距离验证片各1张,运用HW-TPSQA软件与计划系统中的照射野数字重建影像进行比较,得出摆位误差。每例患者各个方向的摆位系统误差以Σ表示,摆位随机误差以σ表示,放疗靶区CTV到PTV外扩边界的范围以SCTV→PTV表示,依据Van Herk等推导公式SCTV→PTV =2.5Σ+0.7σ。结果乳腺肿瘤三维适形放疗靶区CTV外扩PTV边界范围的参考数据:胸部X、Y、Z方向外扩边界参数分别为2.36 mm、4.04 mm、3.69 mm。结论本研究为乳腺肿瘤三维适形放射治疗CTV外扩PTV边界范围的确定和修正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降低了肿瘤靶区遗漏的可能性,使得肿瘤三维精确适形放射治疗的优越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前列腺癌调强和适形放疗方案的比较,选择前列腺癌最佳放疗方案.方法:选取8例前列腺癌患者,经过增强CT模拟定位后参考盆腔磁共振结果勾画大体肿瘤体积,按统一标准外扩临床靶体积和PTV,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为每例患者设计调强适形放疗计划(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计划,在规定PTV至少达到95%处方剂量前提下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两种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及直肠、膀胱、股骨头等正常组织受量的差异.结果:调强放疗的靶区适形度指数、均匀性指数、处方剂量覆盖PTV百分比较好,减少了直肠、膀胱和股骨头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癌采用IMRT是目前最佳的一种放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胸部肿瘤放疗时心脏和靶区的剂量分布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利用微型心电记录仪监测26例胸部肿瘤患者在放疗过程中5 min心电图,获得HRV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和非线性分析指标,记录患者计划靶区(PTV)和心脏的剂量分布,SPSS软件统计分析靶区和心脏剂量与放疗前后HRV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PTV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与SDNN、TINN的变化负相关;心脏低剂量体积与SDNN、TINN、LF和Lmean的变化正相关,高剂量体积与HRV时域、频域和非线性分析多项指标的变化正相关,也与交感神经指数、副交感神经指数的变化正相关.结论 胸部肿瘤放疗过程中,PTV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与HRV变化呈负相关;心脏剂量体积与HRV变化呈正相关,尤其是高剂量体积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性肺癌(NSCLC)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后发生放射性肺损伤(RILI)情况及影响因素,以指导未来临床干预措施的制定.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NSCLC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IMRT治疗,统计所有患者初次治疗后90 d内RILI发生情况,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卡氏(KPS)评分、病理类型、肿瘤位置、化疗方式、化疗周期数、肿瘤分期、放疗剂量、大体肿瘤体积(GTV)、计划靶体积(PTV)与肺V20处剂量,分析非小细胞性肺癌IMRT放疗后发生RILI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初次放疗后90 d内,80例患者中发生RILI 29例,发生率为36.25%;将全部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显示同期化疗、合并COPD、放疗剂量大、PTV、GTV大、V20处剂量高均为NSCLC患者IMRT放疗后发生RILI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NSCLC患者IMRT放疗后有一定的RILI发生率,而同期化疗、合并COPD、总放疗剂量大、PTV、GTV大、V20处剂量高均为其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可根据上述因素进行合理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精确放疗所致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RP)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行精确放疗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放疗物理参数与≥2级RP之间的关系。结果:19例患者(16.52%)发生RP。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相关因素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糖尿病、肿瘤位置、放疗方式和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COPD和PTV为R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OPD和PTV是R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此类患者应谨慎优选放疗计划。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吉西他滨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临床疗效.方法 螺旋CT扫描,层厚3mm,参照定位CT勾画靶区,影像学肿瘤体积(GTV)外扩10mm临床靶体积(CTV).CTV外扩10mm为计划靶区(PTV).根据靶体积形状,大小设4-6个适形照射野,90%等剂量曲线包容靶PTV区.PTV周边照射总剂量45~55Gy,单次剂量1.8~2.2Gy,治疗20~25次,每周5次.放疗开始的第1、8、29、36天给予吉西他滨1000mg/m2同期化疗.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吉西他滨化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4D-CBCT是直线加速器机载的千伏级四维锥形束CT,在锥形束CT的基础上加入了时间变量因素,能够全面、直观、方便地校正摆位误差,提高胸部肿瘤放疗的精确度,成为现代精准放疗不可或缺的影像引导设备。本研究测试了4D-CBCT在图像扫描和重建、图像配准、使用耗时方面,不同条件下的临床应用的配准效果,总结了4D-CBCT在不同使用条件下更为合理的应用方式,即:4D-CBCT的临床在线校准更适合采用低分辨率图像重建方式; 4D-CBCT图像配准前必须调整配准框范围为包括PTV三维方向上各外放5cm,若肿瘤与附近骨结构相对位置固定,也必须包括这些骨结构。在配准方式的选择上,若肿瘤与附近骨结构相对位置固定,可选骨配准;若是肺内孤立性病灶,选灰度配准效果好。综上,该研究测试的结果对于我科将4D-CBCT临床应用于胸部肿瘤患者的精确放疗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食管癌发病率位居各类恶性肿瘤第5位.食管癌的病理类型主要为腺癌和鳞癌,在我国90%食管癌为鳞癌.食管癌患者治疗的5年生存率约为17%,其主要的治疗方式为化疗、放疗和手术治疗.由于食管癌患者诊断时往往处于晚期,常需要综合治疗,其中放疗是食管癌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但约有40%食管癌患者放疗后出现进展,固有的或获得性的放疗抵抗是影响肿瘤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能预测放疗疗效的生物标志物,这对食管癌患者精准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缩野定位CT扫描研究在三维适形调强治疗中热塑成型面罩/体膜固定的摆位不确定程度,并探讨不同部位的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外放间距。方法 对77例放疗患者进行前后两次CT扫描,第二次CT扫描为靶区缩野定位扫描,仍采用原有固定装置,保证摆位及固定方法、扫描参数及扫描范围与首次CT扫描完全相同。选取相同的解剖骨性标志点为原点建立坐标轴,测量左、中、右3个标志点在坐标轴X、Y、Z方向上的数值,前后两次数值差的绝对值即为标志点在治疗过程中的摆位误差。结果 左、中、右3个标志在不同部位肿瘤患者两次CT扫描之间的差距无一致性,头部及头颈肩部固定的摆位误差较小,胸部及腹盆部的固定摆位误差较大,胸部及腹盆部的误差均值均大于3 mm。头部和头颈部肿瘤PTV外放间距为3~8 mm,而胸部和腹盆部肿瘤PTV外放间距则为6~16 mm。结论 即使两次激光标志点吻合相当精确,相对于骨性解剖标志点仍产生偏移。放疗必须要求足够的质控措施来保证治疗的精确,尤其是胸部及腹盆部肿瘤的调强放疗,图像引导放疗(image-guided radiation therapy,IGRT)可能是解决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放射治疗是头颈部肿瘤治疗中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其中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具有更好的适形性和均匀性,正逐步取代传统二维放射治疗成为头颈部肿瘤主流的放射治疗手段.但是调强放疗过程中,摆位误差,治疗方法和解剖结构的变化等,影响调强放射治疗的精准性,可能导致靶区欠量和(或)造成额外的并发症.自适应放射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放疗技术,它通过患者的先前的治疗图像、受照射剂量等反馈信息对原治疗计划重新优化和调整,能够修正调强放射治疗过程中的肿瘤靶区范围和提高疗效.在自适应放射治疗(adaptive radiotherapy,ART)技术的应用下,放疗技术会更加精准化、个体化.对ART技术在头颈部肿瘤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不同计划靶体积(PTV)外扩界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复发性宫颈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温州市中心医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45例复发性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TV外扩边界剂量不同分为三组,分别为PTV 0.5 cm组15例、PTV 1.0 cm组(常规对照组)15例、PTV 1.5 cm组15例,比较三组患者疗效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PTV 1.5 cm组患者放疗后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常规对照组(66.67%)和PTV0.5 cm组(60.00%);PTV 1.5 cm组患者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0.00%)明显低于常规对照组(26.67%)和PTV 0.5 cm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骨髓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PTV外扩界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复发性宫颈癌中具有一定的差异性,PTV 1.5 cm临床总有效率更高,可明显降低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属于最为安全的剂量范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探讨立体定向放疗对肝脏肿瘤治疗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对11例肝脏肿瘤患者,20个肿瘤病灶进行立体定向放疗,肿瘤临床靶体积(CTV)为1.4~126.3cm3,中位体积是9.5cm3。给予计划靶体积(PTV)边缘剂量为30Gy/2~3次,肿瘤中心剂量为PTV边缘剂量的120%~150%。结果表明随访3~27个月,肿瘤局部缓解率为80.0%,CTV≤10cm3组与CTV>10cm3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63.6%和0%(P<0.01);30Gy/2次治疗组与30Gy/3次治疗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0%和25%(P<0.01)。治疗中及治疗后副反应很小。表明立体定向放疗是一种治疗肝脏肿瘤安全有效的方法,CTV≤10cm3组和30Gy/2次治疗组的完全缓解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中老年头颈部肿瘤行二程CT再计划对放射治疗剂量分布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入我院的中老年头颈部肿瘤行放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通过病理确诊中老年头颈部肿瘤行,都行调强放疗,共搜集患者12例:8例鼻咽癌,2例扁桃体癌,1例喉癌,1例舌根癌,其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例,比较一程和二程放疗如下指标:靶区、危及器官剂量、腮腺体积、腮腺质心与体中线距离.结果:一程和二程放疗后,左右两侧腮腺体积均较治疗前缩小(P<0.05),左右两侧腮腺质心与体中线距离均缩小(P<0.05);二程中GTV/PTV的D2、D50、D95、D98、D100小于一程,二程中GTV D95、D98、D100、PTV的D50、D95、D98、D100、HI、CI较一程低(P<0.05);二程中中双侧腮腺的V26、平均剂量及右侧腮腺V26、平均剂量均增加(P均<0.05).结论:中老年头颈部肿瘤二程CT再计划放疗剂量、双侧腮腺V26、平均剂量、PTV和GTV的D95、D98和D100及P TV剂量均出现较大差异.临床上应特别重视解剖结构有较大差异的患者,应在适宜时机修正治疗计划,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NSCLC适形放疗的体位固定方法和呼吸动度对适形放疗剂量学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对22例NSCLC患者采用胸腹热朔体模固定,在X射线模拟机下分别测量有体模固定和无体模固定下肿瘤随呼吸运动的位移距离大小,同时利用在两种情况下的呼吸动度确定IMRT计划的PTV;通过DVH图、TCP和NTCP评价治疗计划.结果 无体模固定组患者在Y轴方向上的位移明显大于有体模固定组(P>0.05).在有足够的PTV间隔时,呼吸动度对PTV剂量和TCP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使用胸腹固定模能明显降低患者患侧肺、健侧肺及心脏V20体积和NTCP,从而降低肺及心脏的放射损伤.结论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NSCLC能明显提高靶区剂量和降低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从而提高TCP,降低NTCP;但在治疗中应尽可能控制呼吸动度,胸腹体模固定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肿瘤热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热疗(hyperthermia)是用加热方式治疗肿瘤的一种方法,即利用有关物理能量在组织中沉淀而产生热效应,使肿瘤组织温度上升到有效治疗温度(40-44℃),并维持一段时间,引起肿瘤细胞生长受阻与死亡.热疗可以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和转移倾向,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加患者对放疗和化疗的敏感性,同时又减轻放疗和化疗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立军  王坤 《海南医学》2006,17(3):84-84,130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手术复发相关因素,降低手术后复发率.方法总结近十年以来我院神经外科治疗的鞍区肿瘤120例,其中垂体腺瘤75例,脑膜瘤25例,颅咽管瘤20例.采用翼点或额下入路行显微手术治疗,观察手术后复发病例,比较肿瘤大小、病理性质、生长方式、手术切除情况、术后是否配合放疗等因素与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120例病例中镜下全切除89例,大部切除31例,术后4~6周放疗75例,术后复发21例,肿瘤性质、大小、生长速度、生长方式以及术后是否配合放疗等因素密切相关.术后肿瘤组织残留、侵袭性生长的肿瘤、以及巨大的鞍区肿瘤,复发率明显增高,手术手行放疗是目前降低复发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胸部肿瘤放疗中期(95%PTV 50 Gy/25 f)外周血单核细胞数、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和C反应蛋白(CRP)预测严重放射性肺损伤(radiation-induced lung injury,RILI)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发生放射性肺损伤胸部肿瘤放疗患者68例,按照RTOG/EORTC标准分...  相似文献   

19.
不同体型盆腔肿瘤患者放疗摆位误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丹明  朱锡旭  武新虎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12):1292-1295,1299
目的:采用 Elekta iView GT验证系统,测定不同体型的盆腔肿瘤患者行放疗时在三维空间各方向上的系统误差及随机误差,为计划靶区(PTV)和计划危及器官体积(PRV)的制订提供个体化的数学依据. 方法:盆腔肿瘤患者30例,采用体膜固定,按照体质指数(BMI)将患者分为4个不同体型.采用前后野和两侧野的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进行位置验证,骨性标志与数字重建图像(DRR)比较,分析分次治疗间摆位误差及分次治疗中器官位置在左右、腹背、头足3个方向上的移动,从而计算出三维空间总的摆位误差,可求出不同体型放疗PTV和PRV所需的安全边界,同时观察各组在各个方向上移动幅度的发生频率. 结果:不同体型的盆腔肿瘤患者,消瘦型、中间型、超重型和肥胖型的分次照射间的摆位误差在左右方向分别为1.8、1.8、2.2、2.7mm;在腹背方向分别为2.2、1.8、3.6、2.8mm;头足方向分别为2.4、2.1、2.7、2.6mm.分次照射中的器官移动误差在左右方向分别为1.9、1.9、2.3、2.5mm;在腹背方向分别为2.1、2.2、2.9、3.0mm;头足方向分别为1.8、1.9、2.2、2.5mm. 结论:在盆腔肿瘤患者放疗中,PTV和PRV的制订应遵循个体化的原则,根据患者体型在各方向上采用不同的外放边界.  相似文献   

20.
马锡慧  高钰 《医学综述》2013,(23):4268-4270
恶性肿瘤是导致死亡的重大疾病之一,而肿瘤的生物治疗因具有符合生理、高效和低毒的特点,已经成为手术、化疗、放疗外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方式,有着巨大的治疗前景.免疫活性细胞的体内注射是肿瘤生物治疗的一个重要领域.其中,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是肿瘤生物治疗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两者联合确保了一个高效和谐的免疫系统,已成为当今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就DC-CIK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肿瘤生物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