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医院急诊科作为意外事故、严重创伤、急腹症、昏迷、休克等疾病类型患者的主要就诊科室,具有较高的患者就诊率及护理风险,因此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急诊预检分诊作为急诊护理中的首项工作内容,是决定急诊护理质量的关键所在。笔者研究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多年,为探讨其应用效果,将其与常规管理方法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执行力是理解、实施行为的能力,是计划转为实践的过程。护士执行力是护士完成各项护理任务的能力。急诊是医院内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场所,患者通常具有发病急、病症发展迅速的特点,如何能够通过提升急诊护理质量,提高分诊接待有效性,降低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一直是临床研究中的重要课题[1]。就目前而言,在急诊护理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素,均与护理人员自身执行力不足有关,因此,本研究尝试对护理人员的执行力进行提升,以期能够提高急诊护理管理质量,降低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基于此,选择本院急诊接诊的46名护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分层配置和工作现状。方法采取整群抽样,于2014年7~8月对本市4家三级综合医院急诊科各层级护理人员工作内容中实施直接护理和间接护理的频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直接护理中,不同学历、职称、年资的护理人员护送检查、卫生处置、预检分诊、院前急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接护理中,不同年资、职称的护理人员临床带教、护理质控、护理科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学历、低职称、低年资的护理人员实施护送检查、卫生处置、院前急救的频次高;高年资、高职称的护理人员实施预检分诊、临床带教、护理质控、护理科研的频率高。急诊科各层级护理人员能力不等,但实际工作中,除护送检查、卫生处置、预检分诊、院前急救、护理教学、护理质控、护理科研等少数项目外,其余工作内容基本相同。结论急诊科人力资源应科学合理分层配置,以保证急诊护理工作的质量,提高急诊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识别急诊急救患者护理风险因素,探讨相应的防范对策,培养护士的综合应变能力,提高急诊护士的素质和护理质量。方法对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9月急诊急救科护士的工作进行回顾性总结,识别器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并针对其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急诊急救患者的护理中存在着许多严重的风险因素,如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规章制度不健全、专业能力不高、药品管理制度不健全和患者自身因素等;其防范对策有强化风险教育,提高护理人员专业能力,落实规范性制度,合理配置人员、优化就诊环境等。结论急诊急救患者护理风险因素识别及对策防范,可有效提升急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总结急诊昏迷患者的接诊后病因分诊及紧急抢救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85例急诊昏迷患者临床资料、接诊分诊情况、紧急处理措施及诊断治疗预后的情况。结果总病死率29%,急诊病死率13%,急诊1h内病死率7%,分诊正确率91%。结论急诊昏迷患者病死率高,护理人员正确的接诊分诊及第一时间的及时有效处理,可有效降低昏迷患者病死率或伤残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抢救室留观危重患者存在的护理风险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及整理78例急诊抢救室留观危重患者的医疗事故及纠纷资料,并将医疗事故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统计及分析不同级别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的患者原因及护理原因。结果 三级医疗事故发生率为最高,占35.9%。护理技术欠佳是造成一级医疗事故的首要原因;护理人员沟通能力差、工作超负荷是造成医疗纠纷的首要原因;护理人员法律观念淡薄是造成三级、四级医疗事故的首要原因。结论加强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责任心,提升沟通技巧及专业能力是减少急诊抢救室留观危重患者护理风险的重要方法 。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诊预检分诊护理流程在急腹症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因急腹症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200例患者纳入研究,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分诊护理,观察组则采用预检分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分诊准确率、候诊时间、确诊时间、救治成功率、意外发生次数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分诊准确率、救治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更高,候诊时间、确诊时间、意外发生次数均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预检分诊护理流程可提高工作效率,在急腹症院前分诊护理中发挥着重要意义,可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降低失误率,促进护患和谐,优于常规分诊护理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的目的是要充分发挥护理人员对急诊危重患者的协调监控作用。在对急诊危重患者进行管理时,采用风险护理管理的方式,使护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本文首先分析了急诊危重患者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论述了风险护理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最后提出了风险护理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提高急诊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2例急诊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对比两组护理满意情况与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比对照组高,且P0.05;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投诉率均比对照组低,且P0.05。结论:在急诊分诊中实施安全管理,不仅能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还能降低急诊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10.
浅析急诊急腹症的准确分诊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浅析急腹症的分诊工作及护理。方法总结我科从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1864例急腹症患者的分诊及急诊护理。结果通过我们细心的急诊工作程序,所有患者基本得到准确分诊。结论急腹症的分诊工作及护理对抢救很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从而提高护理的效果。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从某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分析在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医疗事故主要与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沟通能力差、专业技能水平低、工作强度大等因素有关。针对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改进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主要为工作强度大、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专业技能水平低、沟通能力差。通过对急诊室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整、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学习等对策,有效降低了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姜梅英 《安徽医药》2006,10(8):622-622
急诊护理是一门多层面的科学,分诊是急诊护士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分诊的质量最终将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疾病的康复。麻疹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因此,急诊分诊护士要严格把握麻疹患者入院的第一关,主动做好病情观察、消毒隔离、健康指导等护  相似文献   

13.
护理风险是医院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可能导致患者及护理人员本身发生护理目的之外的不良事件,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使护理风险始终贯穿于护理接诊、抢救、用药、交接患者等各个工作环节之中,如何保证急危重症患者安全护理,使护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程度,保障患者及护理人员的安全,结合多年急诊工作实践,谈谈急危重症患者护理风险的防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腹症的分诊工作及救护体会。方法总结我科从2008年3月-2009年3月4835例急腹症患者的分诊及急诊护理。结果通过我细心的急诊工作程序,所有患者基本得到准确分诊。结论急腹症的分诊工作及护理对抢救很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在提高急诊预检分诊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于我院急诊收治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就诊总时间、急诊预检分诊准确率和误诊率。结果 研究组各项临床指标的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急诊预检分诊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就诊总时间、误诊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护理模式可更好地提高急诊预检分诊的工作精确度,缩短就诊总时间,提升急诊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巩固了护士专业急救知识与急救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可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王瀛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3):118-118,121
探讨急诊护理中的风险及防范策略。现对急诊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通过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加强护理管理,并以积极主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开展急诊护理工作,实现了护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通过有效的护理策略的实施和管理,护理中的风险明显减少。故笔者认为高质量、服务于人的护理意识和护理管理方法能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就诊环境,有效降低急诊护理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急诊护理分诊是急诊室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环节,其作为急诊护理工作的第一关,直接影响到急诊医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对整个急诊科的运作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1].而在我国预检分诊却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也没有全国统一的成文规定和具体操作程序[2].现将具体状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急诊护理分诊是急诊室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环节,其作为急诊护理工作的第一关,直接影响到急诊医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对整个急诊科的运作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1].而在我国预检分诊却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也没有全国统一的成文规定和具体操作程序[2].现将具体状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加强急诊分诊管理的方法。方法应用科学的急诊分诊管理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来院就诊的急诊患者及时准确的作出初步判断,迅速进行分诊及抢救。结果应用新的急诊分诊的管理模式,提高了急诊分诊的正确率,为患者赢得抢救时机。结论急诊分诊管理工作是一门科学,是一项具有特殊性和挑战性的工作,只有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掌握工作技巧、改进管理方法,才能更好地为急诊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级分区分诊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急诊患者作为对照组,以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急诊科收治的100例急诊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分级分区分诊管理措施,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比较两组急诊患者分诊准确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急诊患者的分诊准确率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急诊患者(P<0.05)。结论在急诊科中实行分级分区分诊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分诊的准确率,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