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4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以常规药物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对2组疗效及ST段压低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观察组患者ST段压低次数为15.2±2.6次,持续时间为151.3±7.6 mi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具有确切干预价值,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ST段压低次数及持续时间,可作为本病的基础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CHD)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患者对动态心电图、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120例冠心病S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心电图指标(ST段压低总持续时间、ST段压低次数、心肌缺血总负荷)、各种早搏次数[房性早搏(APBs)、室性早搏(VPBs)、交界性早搏(JPBs)次数]、血流动力学指标[全血低切粘度(WBLSV)、全血高切粘度(WBHSV)、血浆粘度(PV)]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ST段压低总持续时间短于本组治疗前, ST段压低次数、心肌缺血总负荷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ST段压低总持续时间(16.02±4.68)min短于对照组的(24.83±5.49)min, ST段压低次数(3.18±0.61)次/24 h、心肌缺血总负荷(23.46±5.21)mm·min低于对照组的(4.12±1.03)次/24 h、(43.13±5.81)mm·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冠心病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连续监测24h,分析观察ST段下移次数,当时有无症状,以及ST段下移持续时间、发生的昼夜规律。结果经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共发现心肌缺血性ST段下移464次,其中SMI发作385次(82.97%),有症状缺血发作79次(17.03%)。SMI持续时间(14.6±3.5)min/次,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持续时间(31.2±9.8)min/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例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平均(17.4±5.2)min,ST段压低值平均为(1.65±0.48)mm。385次SMI中,ST段下移发作高峰位于6~12时,196阵次(50.91%);12~18时共88阵次(22.86%);18~24时共55阵次(14.29%);夜间至凌晨6时出现最少46阵次(11.9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SMI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提高了检出率,对临床评估SMI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与硝苯地平治疗老年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56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老年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美托洛尔组和硝苯地平组各28例.分析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发作次数及发作时间.结果 美托洛尔组与硝苯地平组患者治疗前发作次数分别为(19.6±3.2)次/周与(18.9±2.8)次/周,发作时间(5131±352)s与(5130±348)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发作次数分别为(4.6±2.1)次/周与(7.4±2.1)次/周,发作时间(900±140)s与(1440±240)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能耐受,无心肌梗死病例出现.结论 美托洛尔与硝苯地平对于老年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治疗较为安全,美托洛尔较硝苯地平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应用补气活血法治疗的有效性评定及研究。方法将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患者运用西药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方法主要采用中医补气活血法,判定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ST段压低次数由治疗前的(129.4±4.5)次/24 h下降为治疗后的(37.2±4.6)次/24 h,而对照组ST段压低次数由治疗前的(132.2±4.1)次/24 h下降为治疗后的(70.4±23.9)次/24 h,两组患者ST段压低持续总时间经过治疗后都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ST段压低持续总时间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6%。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补气活血法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可行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于亚门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566-567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性抽取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采用动态心电图对其连续监测1d,分析ST段的位移值等指标。结果本组120例患者中发生心肌缺血109例(90.83%),共检测出心肌缺血476次,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次数(403次)显著高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73次)(P<0.05);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ST段下移及下移持续时间在早八点至晚六点之间和晚六点至早六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缺血发作时心率及ST段下移均大于发作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性缺血的理想的、无创的辅助检查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杨文珍  郑剑峰 《哈尔滨医药》2011,31(6):409+411-409,41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检测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用DCG记录96例冠心病患者ST段下移阵次数、ST段下移持续时间、当时有无症状、发作昼夜时间规律及发作前后心率的变化。结果缺血性ST段下移336阵次,其中无症状发作246阵次,有症状发作90阵次;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持续时间(5.4~12)min/次,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持续时间(14~24.6)min/次,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G是临床上诊断心肌缺血尤其是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都较高,大大提高了SMI的检出率,为目前较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的检测意义及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和发生规律。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图(DCG)监测215例冠心病患者,观察患者心肌缺血的发生频率及程度、心率变异性、每次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和ST段最大移位,以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共检出321次心肌缺血,夜间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及ST段压低幅度明显重于白昼。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应和有症状心肌缺血同等给予足够重视,DCG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监测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判断24h动态心电图在老年人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重大意义.方法 针对78例确诊冠心病的老年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其发作性ST段压低次数及自觉症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7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检出缺血性ST段改变者74例(排除干扰等假阳性),占总数的94%,其中有症状者15例,占19%,无症状者63例占81%.ST段压低幅度为5~35 mm,ST段压低共217次,有症状者52阵,占24%,无症状者165阵,占76%,后者发作次数远高于前者.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中无症状发作性ST段改变十分普遍,动态心电图对其检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桑叶  寇艳  张杨  徐培国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8):2755-275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阈(MT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记录73例冠心病患者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的MIT及其变异性(IV)、每次缺血发作持续时间(Tmi)和ST段最大位移(STm)以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73例冠心病患者中共检出心肌缺血650次,其中600次属无症状心肌缺血,92.8%在ST段压低时心率加快,夜间MTT值较低,但缺血时间及ST段压低程度明显重于昼间(P〈0.01)。结论: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是临床上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临床评估SMI的预后及给药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