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探究并总结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2015年1月~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接诊日期的单双数分为对照组(44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心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以及手术相关指标进行统计与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以及医疗费用均显著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优化患者预后效果,促进康复,降低开销,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高龄高危胆结石患者的围术期患者护理效果。方法:将80例高龄高危胆结石患者作为对象,电脑随机分为干预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行围术期护理,对比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干预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1/40),对照组为15%(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5%(38/40),对照组为82.5%(33/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高危胆结石予以围术期护理,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可增加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骨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骨科手术围手术期伴有糖尿病患者96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分别给予围手术期一般护理方法、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观察,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观察,术前血糖控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糖控制时间与切口愈合时间,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两组患者均无切口感染、酮症酸中毒情况。护理满意率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83.33%(40/48)、95.83%(46/4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骨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对帮助患者快速改善血糖指标、减少切口愈合时间有积极作用,且有助于并发症的控制以及良好护患关系的构建,应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于2012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阑尾炎手术患者42例,随机将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所有患者均经过常规消毒铺巾准备后性阑尾切除术。在围手术期,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阑尾手术护理,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术前以及术后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最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主要观察指标为患者的肛门初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经过不同方式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初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均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对其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在胰腺癌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化州市人民医院普外科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住院行择期手术治疗的70例胰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予以干预,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教育路径予以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及腹腔感染、消化道出血、吻合口瘘、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29%)低于对照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P 0.05),且观察组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 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应用于胰腺癌围术期可明显促进患者快速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在老年梗阻性结肠癌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2例老年梗阻性结肠癌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采用蓝白双色球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早期进食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术后1周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老年梗阻性结肠癌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应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DM)围手术期的作用。方法:自2013年5月~2014年4月期间在某院住院的152妇科疾病合并DM患者在全子宫切除术(TH)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作为干预组;选取此前1年仅接受常规护理的146例妇科疾病合并DM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调查统计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术前SAS、SDS评分和VAS评分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促进妇科疾病合并DM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围术期内的效果,进一步提高围术期护理质量。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18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纳入研究,以数字随机方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和满意度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听力情况普遍改善,效果好于对照组,并且患者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4.92%(56/59)高于对照组。各项差异对比均得到P <0.05。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围术期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良好,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女性乳房肿瘤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本院行乳房肿瘤切除术治疗的70例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常规行乳房肿瘤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围术期个体化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干预前后抑郁情绪状态,并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抑郁评分(24.34±10.3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3.21±9.68分),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5.71%)显著低于对照组(17.14%),观察组围术期护理满意度(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女性乳房肿瘤围术期积极采取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患者抑郁情绪,并降低并发症风险,提升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作用.方法 将52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给予膝关节置换手术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首次下地时间、膝关节屈曲角度≥90°时间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第1d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7d两组VAS评分降低幅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膝关节屈曲≥90.、首次下地时间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膝关节HSS评分优良率为80.8%,对照组为65.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下肢动脉硬化与冠心病相关性的血管超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生及病变程度的预测意义。方法:选择住院患者353例,于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前进行下肢的血管超声检查,观察斑块形成和血管内径(D),再行冠脉造影检查,并根据其结果分为对照组(N组)93例,冠状动脉病变组(CAD组)260例,CAD组中单支病变组(S组)62例,多支病变组(D组)198例。结果:CAD组患者股动脉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下肢动脉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管腔内径小于对照组(股浅动脉远心端,腘动脉除外),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斑块检出呈正相关。结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之间有着较密切的联系,下肢血管动脉硬化对冠心病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BD血气采血器抽取动脉血,探讨和比较桡动脉与股动脉进行血气采集对病人疼痛的影响、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接受度。方法:通过对1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采取自身对比法进行股动脉与桡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观察患者的疼痛反应、穿刺成功率、患者接受度及主要血气分析结果。结果:两种方法在穿刺成功率、患者的主观感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气分析检测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气采集选择股动脉较桡动脉穿刺成功率高、疼痛轻,病人易接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及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双介入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0年3月在本院诊治的肺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观察组行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双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70.0%、52.5%、25.0%,对照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72.5%、50.5%、22.5%,两组患者1-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3年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26.8±12.5)个月、(25.4±12.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双介入治疗肺癌未见显著疗效,相比支气管动脉单介入治疗方法,其不仅增加临床用药量,导致临床毒副作用增强,同时加大了临床治疗的难度,不利于保护患者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颈动脉斑块超声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2016年1月~2018年7月期间某院接收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112例分为正常组16例和病变组96例,病变组中再根据血管狭窄程度分为3组。所有患者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将各组的颈动脉斑块面积、数目和血管内中膜厚度进行比对。结果:同正常组相比,病变组的斑块数目、斑块面积和血管内中膜厚度3项数据差异明显(P0.05),且3项数据随着病变程度的加深不断增加;重度病变组的颈动脉狭窄率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颈动脉硬化形成斑块也在不断增多,采用颈动脉斑块超声能够对冠状动脉病变起到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昶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4):23-24
肺动脉高血压是以肺小动脉血管重构为特征的严重的肺循环疾病。近年来随着对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认识地提高,针对肺动脉高压的发病各环节的治疗,即靶向治疗取得了进展。在靶向治疗基础上,为降低单一药物的副作用及协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联合用药成为肺动脉高压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王涛 《中国医药指南》2013,(25):333-334
目的观察研究动脉内膜剥落术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颈动脉狭窄患者寻找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2009年8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况等基本资料上进行对比(P>0.05),具有显著的可比性。对照组采取动脉内膜剥落术治疗方式治疗,治疗组采取动脉内膜剥落术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0%,两组结果比较其结果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5.56,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内膜剥落术联合支架植入术的疗法对颈动脉狭窄患者有确切疗效,且并发症少、创伤小,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行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冠心病(CAD)危险因素间的关系。方法可疑或确诊CAD患者104例,入院时均应用超声技术测量双侧颈总动脉远端的IMT,同时检测CAD 危险因子年龄、性别、吸烟情况、收缩压、舒张压、脉压、空腹血糖、甘油三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尿酸值。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多因素回归统计分析。分析颈总动脉IMT(CCIMT)与CAD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平均CCIMT与CAD危险因素的关系,在排除混杂因素后,与年龄、吸烟、脉压差、高LDL-C及高尿酸呈显著相关(P<0.001),而与高甘油三脂、高总胆固醇、低高密度脂蛋白及血糖异常无显著相关。结论 CCIMT的增加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直接相关。超声测定颈动脉IMT可作为预测CAD的非侵入性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缺血性胸痛对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结果的影响。方法2004年9月至2008年2月连续164例因胸痛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依据是否为临床典型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所表现的特征性胸痛(缺血性胸痛),分为:72例典型心绞痛或心肌梗死(I组)和92例因胸痛临床疑似冠心病(Ⅱ组),以计算机辅助定量冠脉造影观察2组在对冠状动脉病变。结果①两组在血管直径狭窄程度≥50%例数分别为:70例vs.8例,P<0.01。②两组的单支病变血管数分别为:24例vs.8例,P<0.01。另I组的双支病变14例,三支病变12例;而Ⅱ组则无双支病变或三支病变。③两组的病变血管数分别为:88支vs.8支,P<0.01。④I组和Ⅱ组的局限性病变分别为:50处vs.6处,P<0.01;管状病变分别为:18处vs.2处,P<0.01。结论缺血性胸痛仍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临床依据,而且能反映出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狭窄的程度、对病变血管的数量、形态、范围有影响,可作为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独立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19.
青年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27例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成年人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病因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最多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青年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为了解青年人ACS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我们于2002年12月~2005年7月对40岁以下、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的27例ACS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肢血管动脉硬化病变与冠心病和(或)糖尿病发生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因心律失常、胸痛等症状入院的患者353例,根据有无冠心病和有无糖尿病分为糖尿病不合并冠心病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无糖尿病不合并冠心病组和无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于冠脉造影前进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观察斑块形成和血管内径(D)。结果: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股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增高,无糖尿病亦无冠心病患者股动脉斑块发生率极低,糖尿病不合并冠心病患者与冠心病不合并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情况相似(P>0.05),斑块发生均明显高于无糖尿病亦无冠心病的患者(P<0.01),但明显低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P<0.01或P<0.05),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多为多支血管病变。结论:检测下肢血管动脉硬化斑块,对糖尿病和(或)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硬化程度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