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开胸手术创伤大,术后疼痛剧烈,抑制患者深呼吸和咳嗽动作,易发生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和术后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也有密切关系。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不同镇痛方式用于开胸手术的镇痛效果及并发症,为临床选择最佳镇痛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镇痛对老年人普胸手术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 普胸手术老年患者271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84例,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B组,99例,静脉自控镇痛(PCIA);C组,88例,分次肌肉注射镇痛药.比较术后48 h内的镇痛效果、谵妄发生率及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A、B组术后镇痛效果均优于C组(P<0.05);A组活动时疼痛轻于B组(P<0.05).C组谵妄发生率为18.18%,显著高于A组的2.38%和B组的8.08%(P<0.05).A组和B组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8.10%和47.47%,均显著低于C组的72.73%(P<0.01).结论 与分次肌肉注射镇痛药比较,老年人普胸术后PCEA及PCIA镇痛效果较好,术后早期POD及心肺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0.15%罗哌卡因复合2μg/mL芬太尼硬膜外持续输注和静脉吗啡PCA在开胸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对术后肺功能的影响,以探讨最佳药物配方。方法 40例择期肺叶切除术后镇痛的患者(ASAI~II)依据PCA给药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罗哌卡因组(n=20):0.15%罗哌卡因(复合2μg/mL芬太尼)硬膜外持续输注;负荷剂量6mL,4mL/h维持。持续48h,患者可自控给药,2mL/次,锁定时间20min。吗啡组(n=20):静脉吗啡自控镇痛,吗啡2mg/mL,患者根据需要自控,每次1mg/0.5mL,间隔5min,无背景输注,无总量限制。采用100mm视觉模拟评分尺(VAS)评估术后1、2d静息和咳嗽疼痛评分,测量术后1、2d肺功能(用力肺活量、第1s用力呼出量、呼气峰流速)、呼吸频率、血气分析,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①术后1、2d静息和咳嗽疼痛评分罗哌卡因组显著低于吗啡组(P<0.01)。罗哌卡因组静息和咳嗽疼痛评分VAS均<30。②术后1、2d罗哌卡因组肺功能(FVC、FEV1、PEF)降低至术前值的50%左右,吗啡组降低至术前值的40%左右,术后1、2d罗哌卡因组肺功能高于吗啡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术后1、2d罗哌卡因组和吗啡组氧分压(PaO2)明显下降,但罗哌卡因组PaO2显著高于吗啡组(P<0.01)。术后1、2d两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无显著差异,且均在正常范围。④术后1、2d两组呼吸频率比术前均有升高,但两组无显著差异。⑤两组均无肺部并发症发生。结论①0.15%罗哌卡因(复合2μg/mL芬太尼)与静脉吗啡PCA(2mg/mL)安全有效用于开胸术后镇痛。②0.15%罗哌卡因(复合2μg/mL芬太尼)硬膜外镇痛对肺功能的改善更好。 相似文献
4.
5.
胸外科开胸手术具有切口长、创面大、切除肋骨、术后留置引流管等特点。术后疼痛剧烈对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影响较大。自PCEA(自控式硬膜外镇痛)开展以来,对胸外科开胸手术后镇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随意选择资料完整的50例PCEA法与50例传统止痛法进行比较,就其镇痛效果及并发症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开胸手术应用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qidural analgesia,PCEA)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胸科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A组(即PCEA组)和B组对照组(即术后肌注哌替啶组)30例,A组硬膜外负荷量(吗啡2mg 氟哌啶1.5mg加生理盐水5m1)加PCEA(吗啡5mg加氟哌啶5mg加耐乐品125mg加生理盐水配成100ml),按2ml/h速度恒速注入;B组术后按患者疼痛情况再肌注哌替啶镇痛处理。分别观察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记录VAS评分和用药量,观察呼吸、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4小时、24小时、48小时的镇痛评分(VAS)A组明显低B组,B组用药量明显高于A组,两组患者术后没有发生任何严重并发症。结论 开胸病人应PCEA疼痛效果好,有利于呼吸功能恢复,并发症少,优于传统止痛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镇静深度对心脏瓣膜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安徽省立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择期下行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30例,根据镇静深度分为浅镇静组和深镇静组,每组15例。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术前血红蛋白含量、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夹闭时间、手术时间及麻醉过程中镇静药丙泊酚、咪达唑仑和舒芬太尼使用剂量等;对比两组患者在整个机械通气过程中丙泊酚剂量、意外拔除气管插管及谵妄的发生情况。结果 浅镇静组患者丙泊酚剂量和术后谵妄发生率低于深镇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轻度镇静可能有助于减轻心脏瓣膜术后谵妄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全身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手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以便通过早期治疗降低其发生率,提高术后康复。方法选择股骨头置换手术的患者共50例,年龄为70~85岁,ASAⅡ-Ⅲ级,随机分为A(全身麻醉)、B(连续硬膜外麻醉)2组,每组25例。术中及术后持续监测ECG、HR、BP、SPO2、PEtCO2,术后3天内比较2组谵妄的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术中及术后ECG、HR、BP、SPO2、PEtCO2相比较无显著差异。2组术后谵妄发生率(A组为52%、B组为8%)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全麻术后三天内谵妄率明显高于硬膜外麻醉,故应尽早进行护理干预和治疗,以降低谵妄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泰勒宁胶囊对开胸术后镇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泰勒宁治疗开胸术后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泰勒宁1粒,tid,po,用于57例开胸术后中、重度疼痛病人。观察镇痛效应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全组病人的显效率为77.2%,有效率为17.5%,总有效率为94.7%。对中度疼痛病人的总有效率可达100%,有一过性恶心、眩晕、嗜睡、便秘等不良反应。结论:泰勒宁是高效、安全的开胸术后镇痛药。 相似文献
10.
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 (PCEA)是一种应用于临床疼痛治疗的新方法 ,已逐渐应用于临床术后疼痛的治疗。但是 ,在术后镇痛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因此合理的防治与护理尤其重要。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抽取同期住院的开胸患者 80例 ,随机分为两组各 4 0例。实验组采用镇痛泵术后镇痛 ,对照组仍继续采用传统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止痛药如哌替啶等。1.2 方法 :镇痛泵药物配方 :0 .75 %布比卡因 4支、芬太尼0 .1g、吗啡 5 mg、氟哌利多 5 mg、胃复安 2 0 mg、苯海拉明2 0 mg,程序设置 :背景剂量为 2 m L/ h,单次追加剂量 1m L/h,锁定时… 相似文献
11.
开胸患者术后不同镇痛方法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开胸术后不同镇痛方法的镇痛效果.方法 80例开胸术患者,随机分为组.Ⅰ组,27例,肌哌特啶;Ⅱ组,27例,肋间神经压榨术;Ⅲ组,26例,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分别于术后6、24和,18 h记录患并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呼吸频率(RR)、分钟通气量(MV)值.结果 Ⅱ、Ⅲ两组的镇痛效果吸定优于Ⅰ组(P<0.01).与麻醉前比较,Ⅰ、Ⅲ组 HR、RR增快,MV、SpO2不同程度降低(P<0.05).结论 开胸术后3种镇痛方式中,肌注哌替啶镇痛不能取得完善效果,PCLA和肋间神经压榨镇痛效果满意,但综合镇痛质量肋间神经压榨优于PCIA.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与静脉全身麻醉对胸科手术后持续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方法20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GEA组)和静脉全身麻醉组(GA组),每组10例。术毕均采用0.125%罗哌卡因和0.5μg/ml舒芬太尼硬膜外持续镇痛,观察术后6h、12h、24h和48h的静息和咳嗽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生命体征、辅助药用量、有或无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副作用。结果GEA组在静止和活动状态下术后6h、12h、24h的VAS评分小于GA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GEA组在术后12h和24h时MAP低于GA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在各时点呼吸频率和脉搏氧饱和度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静脉全身麻醉开胸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探讨术中不同补液疗法对脊柱手术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脊柱手术的中老年(≥50岁)患者195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限制性输液组(RF组)97例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DT组)98例。RF组:麻醉诱导时输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5 mL/kg,麻醉诱导后以5 mL/(kg·h)的流率持续输注,直至手术结束。GDT组:麻醉诱导时输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5 mL/kg,麻醉诱导后根据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NAP)中的脉压变异率(PPV)调整输液速度维持9%≤PPV≤13%。记录术中输液量、输血量、尿量、出血量、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分别记录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5 min(T1)、手术开始时(T2)、术中30 min(T3)、术中60 min(T4)、术中90 min(T5)、术中120 min(T6)、手术结束时(T7)和拔管后5 min(T8)的有创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脏指数(CI)、脑氧饱和度(rSO2)以及T2、T7的血乳酸(LAC)值,术后3 d连续记录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中文修订版谵妄诊断量表(CAM-CR)评分。结果 与RF组比较,GDT组MAP和rSO2在T5~T8时均明显升高,CI在T6~T8时明显升高,而HR在T6~T8明显降低(P<0.05)。与RF组比较,GDT组术中使用麻黄素较少[(1.5± 0.5) mg vs. (4.7 ± 5.8) mg, t=3.309, P<0.05],术中输液总量较多[(1 826.1±608.5) mL vs. (1 345.4±548.7)mL,t=5.791,P<0.05]、术中尿量较多[(470.9±296.8)mL vs. (380.8±228.1)mL,t=2.326,P<0.05]。GDT组患者POD发生率低于RF组(4.1% vs. 12.4%,χ2=4.448,P<0.05)。结论 目标导向输液可以稳定脊柱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改善组织灌注,降低PO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部手术患者采用肋间神经冷冻的方法进行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人民医院自2002年4月~2009年3月对76例胸部手术患者采用肋间神经冷冻的方法进行镇痛。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冷冻组(A组)与对照组(B组)各38例。结果:术后各时点VAS评分,A组明显低于B组(P〈0.05);镇静评分,B组高于A组(P〈0.05)。结论:肋间神经冷冻术对于预防开胸术后疼痛是一种简便、有效、安全的镇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妇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60例妇科下腹部手术患者,以麻醉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腰一硬联合麻醉(ESEA,A组)20例;硬膜外麻醉(EA,B组)20例;气管内全麻(GA,C组)20例。观察术后呼吸、循环功能变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总体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A、B组麻醉后中心静脉压(MAP)[(11.07±1.12)kPa、(11.43±1.56)kPa]低于麻醉前[(13.87±1.56)kPa、(14.15±1.83)kPa](t=2.156,t=2.189,P均〈0.05);A、B组气腹5、30min的RR,A组[(20.76±2.18)次/min、(20.13±2.69)次/min];B组[(22.76±2.15)次/min、(23.73±2.79)次/min]高于A、B组麻醉前[A组(17.57±2.37)次/min,B组(17.87±2,17)次/min](t=2.156,t=2.245,t=2.289,t=3.301,t=2.285,t;2.245,t=2.231,t=2.195,P均《0.05);C组术后2、6h,VAS评分[(0.8±0.8)分、(0.7±0.7)分]低于A、B组[A组(2.4±1,4)分、(1.8±1.0)分;B组:(2.84-1.2)分、(2.7±2.4)分](χ2=3.945,χ2=3.911,χ2=4.031,χ2=4.111,P均〈0.05);三组之间镇痛效果的总体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全身麻醉优于腰麻和硬膜外麻醉,但镇痛效果的总体满意度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帕瑞昔布与舒芬太尼合用在胸外科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9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采用前瞻、完全随机、对照方法平均分为3组。常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用药相同,手术时间均短于4 h。A组不予帕瑞昔布;B组术前不予帕瑞昔布,术毕静脉注射(静注)帕瑞昔布40 mg;C组术前10 min静注帕瑞昔布40 mg。B、C组分别于首次静注帕瑞昔布后12 h再次静注帕瑞昔布40 mg。3组术后均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法(PCIA),舒芬太尼2.5μg.kg-1+氯化钠注射液100 mL。观察各组镇痛效果、舒芬太尼用量、不良反应等。结果 3组术后镇痛均满意。术后与A组比较,B、C组PCIA按压次数减少,舒芬太尼用量降低(P<0.05)。C组PCIA按压次数和舒芬太尼用量均低于B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帕瑞昔布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胸外科术后镇痛可减少舒芬太尼用量且安全,术前预先静注帕瑞昔布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100例腹腔镜下结肠癌或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吸入全身麻醉组(I组)和硬膜外复合吸入全身麻醉组(C组),每组5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0 min、术后3 h采用运动活动评分(MAAS)评估镇静程度,并在相应时间点采静脉血样检测血糖(Glu)、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结果 C组患者术后30 min MAAS评分明显低于I组(P〈0.05),I组术后30 min、术后3 h Cor、Glu、NE、E明显高于术前及C组(P〈0.05)。结论 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有助于提高患者苏醒质量并减轻应激反应,适用于老年患者行腹腔镜结直肠手术。 相似文献
18.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7,(15)
目的观察分析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择期行全身麻醉的高血压患者共计114例,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7例。2组患者均行相同麻醉方法,研究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对照组患者则应用相同剂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情况以及麻醉的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中尿量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各时间段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心率均较T0时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仅插管前10min时较诱导前10min时下降,其他时间段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插前即刻~拔管后10min时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麻醉时间以及患者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插管前10min~拔管后10min的镇静评分均较对照组患者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治疗全身麻醉的高血压患者能够有效稳定患者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麻醉效果,降低应激反应,保障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最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