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肝样腺癌1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毅  钟定荣  刘洪沨  高维生 《癌症进展》2012,10(2):182-186,198
目的探讨胃肝样腺癌(HAS)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我院11例胃肝样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诊断和治疗。结果 11例肝样腺癌平均59.27岁,其中男性9例;治疗前血清AFP均升高(5/5);病变均为溃疡或溃疡型肿物、低分化或中低分化腺癌伴部分肝样腺癌,位于胃窦部2例,胃体部3例,贲门部6例;同时有肝转移者5例(5/11);手术切除者7例,其中3例行根治性手术;7例患者均有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Ⅲ期2例、Ⅳ期9例;5例手术患者、3例未手术患者行不同疗程的全身化疗±介入化疗;患者总体预后差,死亡4例,其生存期为1~10个月。结论胃肝样腺癌是一类特殊的胃癌,容易发生淋巴结、肝脏转移,临床疗效差,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血清AFP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放免法对118例胃癌术前病人血清AFP进行检测,发现AFP水平与肝转移、淋巴转移呈明显的正相关。AFP阳性胃癌的病理类型主要为高分化的乳头状或管状腺癌及低分化的髓样癌,这种低分化的髓样癌癌细胞类似于原发性肝癌细胞。AFP阳性组肝转移率为60%,明显高于AFP阴性组的6.5%。从淋巴结转移距离及转移个数上看,N_2组AFP阳性率明显高于N_0、N_1组,多个转移组明显高于无转移组及少数转移组。本研究表明,术前检测血清AFP对判定病期的早晚、合理地制定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胃肝样腺癌伴肝转移治疗成功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报告一例成功治疗胃肝样腺癌(hepatoid adenocarcinoma of stomach,HAS)伴肝转移的病例,并复习了相关文献。患者男性,60岁,诊断为HAS伴肝转移,血AFP 780ng/ml,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和肝切除术。术后经肝动脉行灌注化疗后,血AFP降至正常。胃的肝样腺癌(HAS)是具有肝细胞样分化和腺癌分化的胃癌,通常可以产生甲胎蛋白(AFP),易早期发生肝脏转移,预后不良,平均生存期<1年。此例病人随访8年,无肿瘤复发迹象。提示对HAS伴肝转移的病人仍有积极治疗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和P-糖蛋白(P—gp)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30例胃癌组织中EGFR、C—erbB-2、TopoⅡα和P—gP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EGFR、C—erbB-2、TopoⅡ仅和P—gp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87.7%(114/130)、53.8%(70/130)、50%(65/130)和33.8%(44/130)。EGFR、C—erbB-2、P—gp在高、中分化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分化胃癌(P〈0.05);C—erbB-2在直径〈5cm的胃癌(胃体、胃窦部和幽门部,Ⅲ期和Ⅳ期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直径≥5cm的胃癌(贲门部及I期和Ⅱ期胃癌),(P〈0.05);EGFR在贲门和胃体部胃癌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胃窦及幽门部胃癌(P〈0.05);TopoⅡα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P〈0.05)。胃癌组织中EGFR和TopoⅡα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EGFR、C—erbB-2、TopoⅡα及P—gp参与胃癌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它们的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筛选高危转移患者的有效指标,同时也对胃癌的靶向药物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血清甲胎蛋白升高胃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升高的临床特点及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00年3月~2003年3月间656例胃癌患者中42例血清甲胎蛋白增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了随访和临床分析。结果:血清甲胎蛋白升高胃癌占同期胃癌6.4%(42/656)。甲胎蛋白以低水平表达为明显,7~10μg/ml和10~50μg/ml分别占38.1%(16/42)和35.7%(15/42),而100μg/ml以上仅占9.5%(4/42)。病理组织分型以低分化腺癌为主,占50%(21/42),管状腺癌次之16.7%(7/42)。肿瘤部位以胃窦、胃角部多见,为42.9%(18/42),全胃33.3%(14/42)。胃癌原发病灶免疫组化提示AFP阳性染色34例,占81%(34/42)。临床分期:Ⅳ期为61.9%(26/42),Ⅲ期为21.4%(9/42)。出现肝转移灶、全腹腔转移或/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为66.7%(28/42)。仅14例得到根治性切除,占33.3%。1年内、2年内、3年内死亡病例分别为22例(52.4%)、5例(11.9%)、3例(7.1%)。3年后生存(含带瘤生存)12例,占28.6%。结论:血清甲胎蛋白升高胃癌是一组具有特殊临床表现的胃癌,易发生肝转移或全腹腔转移,其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产生AFP的肺癌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肺癌伴血清AFP升高和肿瘤组织AFP阳性的病例很少见,国外有少数病例报道.本组4例经支气管粘膜活检和手术切除肿瘤,病理诊断为肺原发性腺癌,其中3例血清AFP>400ng/ml,1例切除的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显示AFP阳性表达.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例1.患者男性,60岁,因咯血、咳嗽半年,X线和CT提示:左上肺及肺门处肿块3cm×3.5cm,肝功能正常,血清AFP>400ng/ml,B超:肝脏无占位性病变.支气管粘膜刷片和活检,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呈圆形,胞浆较丰富,核增大,核膜厚,核仁清楚.瘤细胞排列成腺样或乳头样结构,少数细胞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胃癌石蜡标本46例,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Survivin蛋白的表达,分析Survivin蛋白与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高危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Survivi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00%,其中低分化及未分化癌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高、中分化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黏液腺癌高于印戒细胞癌;食管-胃结合部癌高于胃体及胃窦部癌;Ⅲ、Ⅳ期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有淋巴结转移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有高危因素者阳性表达率高于无高危因素者,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rvivn表达高低与胃癌病理特点具有相关性,其高表达对于预后分析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1981年以来,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类似早期胃癌的进展期癌14例,占同期手术切除胃癌的6.2%。发病部位以贲门部最多,占57.1%,内镜检查凹陷型(Ⅱ_c、Ⅲ Ⅱ_c)5例(35.7%),隆起型(Ⅰ、Ⅱ_a)7例(50%),12例疑诊早期胃癌,2例诊断为慢性胃炎。病理组织学特点以低分化型腺癌最多,占64.3%,11例浸润至肌层,仅3例超过肌层,淋巴结转移亦较少。本病介于早期与进展期之间,预后较好。经随访2~8年,11例存活,3例死亡。  相似文献   

9.
1981年以来,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类似早期胃癌的进展期癌14例,占同期手术切除胃癌的6.2%。发病部位以贲门部最多,占57.1%,内镜检查凹陷型(Ⅱ_c、Ⅲ+Ⅱ_c)5例(35.7%),隆起型(Ⅰ、Ⅱ_a)7例(50%),12例疑诊早期胃癌,2例诊断为慢性胃炎。病理组织学特点以低分化型腺癌最多,占64.3%,11例浸润至肌层,仅3例超过肌层,淋巴结转移亦较少。本病介于早期与进展期之间,预后较好。经随访2~8年,11例存活,3例死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和P-糖蛋白(P-gp)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30例胃癌组织中EGFR、C-erbB-2、TopoⅡα和P-gp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EGFR、C-erbB-2、TopoⅡα和P-gp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87.7%(114/130)、53.8%(70/130)、50%(65/130)和33.8%(44/130)。EGFR、C-erbB-2、P-gp在高、中分化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分化胃癌(P<0.05);C-erbB-2在直径<5cm的胃癌(胃体、胃窦部和幽门部,Ⅲ期和Ⅳ期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直径≥5cm的胃癌(贲门部及I期和Ⅱ期胃癌),(P<0.05);EGFR在贲门和胃体部胃癌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胃窦及幽门部胃癌(P<0.05);TopoⅡα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P<0.05)。胃癌组织中EGFR和TopoⅡα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EGFR、C-erbB-2、TopoⅡα及P-gp参与胃癌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它们的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筛选高危转移患者的有效指标,同时也对胃癌的靶向药物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