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按入选标准筛选合适患者21例进行溶栓,以相同时期非溶栓治疗的具有相同条件的患者20例为对照组,在溶栓前及溶栓后24h、21d按欧洲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ESS)进行评定,3个月时按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 溶栓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溶栓组脑出血发生1例,预后仍然良好。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牛世泰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9):1687-1689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84例(发病时间〈6h)随机分为溶栓组("-34)和对照组(n=50)。溶栓组用rt—PA0.9mg/kg,溶栓12h后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4mL,2次/d,连续应用7d;对照组不使用rt—PA,其他治疗均与溶栓组相同。于治疗前后评定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和Barthel指数,监测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以及颅内出血情况。【结果】溶栓组治疗后24h、7d、1个月及3个月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7d后Barthel指数开始明显升高,治疗后7d、1个月及3个月溶栓组的Bar—theI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溶栓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x2=8.57,9.84;P〈0.01);两组Fib水平治疗后12h明显降低(P〈O.05),治疗后48h及72h两组Fib水平恢复至治疗前水平,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死亡率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诊应用HUTPA和rt—PA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发病在12h内的74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HUTPA组(n=37)和rt—PA组(n=37),分别一次性静脉推注HUTPA25mg和静脉注射rt-PA100mg,在溶栓90min时行冠脉造影检查,评价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率,监测溶栓30d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在STEMI发病3h内静脉应用HUT—PA和rt—PA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率分别为95.65%和81.82%,发病12h内静脉应用HUTPA和rt—PA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率为83.78%和81.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在溶栓前、溶栓6h、溶栓12h及溶栓7d血浆纤维蛋白原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O.05);在30天出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再梗塞及全因死亡不良事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与rt—PA比较HUPTA治疗STEMI病人同样安全有效,且使用方法简便、易操作。  相似文献   

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又称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的闭塞导致脑组织的坏死,伴随着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的损伤,是现代社会中致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急性血管事件之一。有研究表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在患者脑卒中发生后〈3h给药效果明显。作者通过对本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超早期rt—PA溶栓治疗观察,以期进一步改善其预后。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栓治疗是近年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主要进展之一。溶栓的意义在于挽救缺血性半暗带,限制梗死进一步扩大,改善预后,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于90年代初开始应用于临床治疗3h以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获得了较高的再灌注率。我科于2005年8月-2006年3月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14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溶栓组和对照组,观察溶栓后2h、24h、48h.7d、14d时神经功能缺损的积分差值变化及总有效率评估临床疗效,并与常规治疗进行比较。结果溶栓后24h神经功能缺损的积分差值(9±7)+,较溶栓前(1±1)明显减少,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溶栓后总有效率(7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7%)。结论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激酶(UK)治疗急性脑梗死超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收治的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3)和对照组(n=24),治疗组用尿激酶(UK)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两组溶栓后24h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疗程为7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ESS)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效果为显著进步或以上者较对照组多,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超早期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早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对脑梗死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廉江市人民医院急诊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49例,根据是否在静脉溶栓将患者分为溶栓组40例,非溶栓组109例,非溶栓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溶栓组在常规的基础上超早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变、临床转归。结果:相对非溶栓脑梗死患者,超急性期尿激酶静脉溶栓后脑梗死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均有改善,但溶栓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两组患者治疗后,溶栓组治愈率明显高于非溶栓组,死亡率明显低于非溶栓组(P0.05)。结论:超早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能够改善脑梗死患者临床转归,减少住院时间,改善神经功能,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尿激酶(UK)对急性脑梗死(发病6小时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 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溶栓组(54例)先予UK 150万U静脉滴注,随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37例)仅给予常规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后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积分(NDS)和凝血功能检查.结果溶栓后NDS迅速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溶栓组基本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溶栓后患者凝血功能下降明显(P<0.01),6例出现皮肤黏膜出血,无1例发生脑出血. 结论 UK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且相对较安全.  相似文献   

10.
郭曼 《当代护士》2013,(12):3-5
综述了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正确给予溶栓药物、溶栓过程中严密监测血压变化、观察用药反应、监测有无出血倾向及过敏反应、静脉溶栓后并发症(颅内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再闭塞)的预防及护理进展。认为为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提供规范、安全、最佳的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其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UK)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2例超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rt-PA组和UK组,每组31例。rt-PA组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UK组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1 d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2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 d后2组NIHSS分值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2组NIHSS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发生出血并发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与UK早期溶栓治疗超急性期脑梗死疗效和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rt-PA静脉溶栓组31例,单纯治疗组39例.对患者行NIHSS评分,改良Rankin(MR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估早期及晚期预后.结果 静脉溶栓组24 h时NIHSS评分较单纯治疗组低(P<0.05);静脉溶栓组7d时NIHSS评分与单纯治疗组无明显差异(P>0.05);静脉溶栓组90 d时MRS评分显示预后良好的患者较单纯治疗组多(P<0.05);静脉溶栓组90 d时Barthel指数较单纯治疗组升高(P<0.05).静脉溶栓组出血事件较单纯治疗组高(P<0.05);但静脉溶栓组症状性脑出血与单纯治疗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经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总体疗效优于传统单纯综合治疗,但仍需注意静脉溶栓后出血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代伟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10):1096-1098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内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动脉溶栓组35例,应用尿激酶25~50万U经股动脉插管选择性作动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组33例,应用尿激酶150万U行静脉溶栓治疗.于溶栓前和溶栓后不同时间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并测定凝血酶(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FIB),作比较分析.结果 动脉溶栓组溶栓后ESS和BI评分高于静脉溶栓组,凝血指标好于静脉溶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脉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轻残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对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机体抗心磷脂抗体(ACA)、内皮素-1(ET-1)和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rt-PA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ACA,ET-1和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5,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ET-1和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的降低水平更为明显(P0.01);而两组治疗后的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的升高水平更为明显(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可能通过调节机体的脑血管舒缩功能、减轻脑水肿,保护脑神经细胞,从而达到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一体化运转模式在急性期脑梗死进行溶栓治疗的意义。方法:对比实施急诊一体化运转模式前后1年中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比例和开始溶栓时间;对比发病3 h、发病6 h但3 h行rt-PA溶栓和发病6 h脑梗死患者行内科保守治疗的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 d、7 d、21 d的神经功能情况。结果:实施一体化前后一年中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比例分别为20.9%和38.3%,开始溶栓时间分别为(4.7±1.5)h和(3.8±1.6)h;发病3 h、发病3 h但6 h进行rt-PA溶栓治疗前和发病6 h保守治疗前三组的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1d后NIHSS评分分别为(7.2±5.2)分、(8.2±5.5)分和(12.9±4.6)分,7 d后分别为(4.9±5.9)分、(6.8±6.3)分和(9.7±5.5)分,21 d后分别为(4.0±4.8)分、(5.7±4.6)分、(8.7±4.0)分,各组间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救一体化运转模式能有效缩短脑梗死诊断时间,有助于患者得到及时的溶栓治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及预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8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常规组(49例,常规治疗)和静脉溶栓治疗组(49例,常规治疗+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降低,BI、GCS评分均升高,且静脉溶栓治疗组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溶栓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溶栓治疗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灌注(CTP)辅助溶栓治疗对不明发病时间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根据CTP提示是否存在缺血半暗带将50例发病时间不明的脑卒中患者分成CTP辅助溶栓组(16例)和未溶栓组(34例),同时将发病时间6h的脑卒中患者归入溶栓对照组(23例)。CTP辅助溶栓组与溶栓对照组患者均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未溶栓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使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三组治疗前、治疗后24h及治疗后2周的疗效,同时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颅内出血发生率、治愈率及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CTP辅助溶栓组、溶栓对照组与未溶栓组相比,溶栓后24h,2周的NIHSS评分均明显改善(P均0.001)。CTP辅助溶栓组的临床治愈率与溶栓对照组的临床治愈率均高于未溶栓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7)。三组颅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9)。溶栓组(由CTP辅助溶栓组及溶栓对照组合并而成)与未溶栓对照组相比,病死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CTP辅助溶栓治疗对不明发病时间脑卒中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王雅琼  李欣  邱诗雄 《临床荟萃》2009,24(24):2131-2134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超时间窗(〉6小时)溶栓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发病6~12小时内完成核磁共振灌注成像(PWI)、核磁共振弥散成像(DWI)检查且PWI〉DWI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A组)、溶栓+依达拉奉治疗组(B组)和对照组(C组)3组,A组、B组均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0.6~0.9mg/kg静脉滴注溶栓治疗,C组常规治疗。3组患者在溶栓前、溶栓后1周、2周、3个月分别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B组在溶栓后1周、2周、3个月的NIHSS评分分别为7.43±3.32、6.71±3.26和4.08±2.13,均较A组、C组降低(P〈0.05);溶栓后2周、3个月的ADL评分分别为67.23±13.72和81.54±12.21,较A组、C组明显升高(P〈0.05);B组治疗后复查头颅CT梗死面积小于A组和C组;3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PWI〉DWI影像学模式指导下,将依达拉奉和rt-PA联合应用可适当延长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时间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