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药防治肺癌转移的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在预防肺癌转移中的应用。根据肺癌转移时多为阴虚证和气阴两虚证的辨证特点,结合肺癌发生转移时的中医病机变化特点,提出阻断肺癌的证候演变可能是预防肺癌转移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2.
癌转移的中医病机及治疗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癌转移的病机归结为虚,痰,毒、湿等方面;认为中知药抗癌转移治疗应着眼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及微循环障碍,控制血栓形成,减轻组织水肿,增强药物直接抑杀癌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4.
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的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恶性肿瘤不同于其它疾病 ,最显著的生物学特征是侵袭和转移 ,可以说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最本质表现。迄今为止 ,世界上尚无理想的、抗肿瘤转移的药物进入临床使用。本文试从中医角度分析肿瘤转移的病因、病机、病理和途径 ,探讨应用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的思路及研究方法。1 中医对肿瘤转移的认识近十几年来 ,全国先后多次召开过中医及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学术研讨会 ,对肿瘤形成的病因、病机及病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并达成了基本共识 ,可用三个字概括 :“毒、虚、瘀”。肿瘤的根本病因是体内癌毒的存在 ;正气中抗癌力的虚损是肿… 相似文献
5.
苏天聪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3,24(2):45-45
1原发不明转移癌MUO系指以转移病灶为临床表现而未能确定其原发解剖部位的一类恶性肿瘤,约占所有肿瘤患者的5~10%。MUO患者的特点是在转移部位表现出症状或体征。通过对肿瘤转移灶的活检己可作出恶性肿瘤的组织学或细胞学诊断,但通过详细病史、物理检查、影像学检查、血、尿常规、大便潜血检验等未能明确其原发解剖部位。导致MUO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目前已成为共识的包括:A现阶段检测手段尚不充分,B病理活检取样不足、缺乏系统切片研究,C原发病灶已去除;D肿瘤的广泛转移致使原发病灶难以辨认,E肿瘤播散方式特殊:F原… 相似文献
6.
7.
8.
癌痛是中晚期癌症患者最常见,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症状之一。疼痛可呈刺痛、胀痛、撕裂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药在癌症治疗中可发挥多方面效应,在止痛的同时,往往对肿瘤本身还发挥抑制作用。中医药止痛可内服、外用,主要治法有清热、理气、散寒、祛湿、补虚、安神等等。 相似文献
9.
癌性发热一般是指癌症患者出现的直接与恶性肿瘤有关的非感染性发热.癌性发热多见于癌症进展期,由于其产生的机理复杂,临床上患者的发热程度表现也不一样,有低热、中度发热,也有39℃以上的高热,其热型以不规则热或弛张热为多见.中医学认为,癌性发热属于“内伤发热”范畴.癌性发热的病因病机虽然复杂,但概括而言,为人体气血阴阳不足,脏腑功能失调,加之热、毒、痰、瘀相互为病,不同时期可表现为实证、虚证或虚实夹杂证.对于癌性发热的中医治疗,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瘀血的表现。因其通常伴有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的被动性充血故又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学无心力衰竭的病名,但根据其不同发展阶段的症状及体征,心力衰竭当属于中医学的“咳嗽”、“喘证”、“水肿”等范畴。近些年来,中医对心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思路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道疾病,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反复发作不止为特征.近年来采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显示了良好的前景,现结合笔者临证经验,简要谈谈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思路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中药预防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疗效。方法:将10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根据病情进行常规治疗、及时对症处理。治疗组加服用乳复宁2号,对照组不加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3年无瘤生存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乳复宁2号能有效预防乳腺癌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14.
15.
16.
癌性疼痛是大多数肿瘤患者病程中所必经的症状,目前WHO推荐的三阶梯镇痛治疗方案已经得到普及,但是临床上癌痛的控制状况仍未达到满意的水平。中医药治疗癌痛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癌痛症状及生活质量,而且可以减轻西医镇痛药物的毒副作用,已成为当前中医肿瘤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旨在探寻中医在癌痛治疗方面的特色、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18.
1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系血小板免疫 性破坏,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属祖国医学的“肌衄”、“血证”、“发斑”、“紫癜”等范畴。现代医学主要以激素、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脾切除及免疫抑制剂等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存在副作用大、价格昂贵等问题。近年来,文献报道中医药在本病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就此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肺纤维化发病多先有肺肾两虚或肺脾两虚之基础;痰瘀交互,阻滞肺络是肺纤维化的基本病机.痰、瘀既是肺纤维化主要的病理产物,也是病情加重的主要因素.气阴两虚,肺肾双亏是疾病的最终转归.气虚、阴伤、痰瘀交阻始终贯穿病变全程.故其治疗强调辨证与辨病结合,突出益气养阴,重视化痰散结、活血通络.临床遣方用药时应遵循益气养阴、化疾祛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