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3.
1 临床资料 本组31例均为青紫舌患者。其中,男29人,女2人;年龄,最大77岁,最小52岁,一般在60~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7岁;病种,肺心病人15例,肺结核病人7例,肺癌病人3例,慢支感染,并发肺气肿病人5例。2 辩证施治 本组31例患者,26例属里症。其中,虚症2例,虚实夹杂24例,5例兼有表症。脏腑辨证,肺气虚4例,气阴两亏8例,痰湿壅肺10例,肺热咳喘7例,风寒束肺2例。 相似文献
4.
5.
鼻咽癌放疗后青紫舌患者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中医临床实践证明,舌象变化能较客观地反映人体气血的盛衰、病邪的性质、病位的深浅、病情的进退以及判断疾病的转归与预后。鼻咽癌患者发病时,舌象以舌尖边红为多见,但经放射治疗后舌质变青紫及瘀斑者较多,约 相似文献
6.
7.
青紫舌在血瘀证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舌诊是最具中医特征的一种诊疗方法,是中医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辨证中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无论八纲、病因、脏腑、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都以舌象为重要的辨证指标。早在《内经》中即有察舌辨证的记述。青紫舌是中医诊断血瘀证的一个传统依据和主要指标之一。青紫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舌象,对临床诊断血瘀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9.
舌诊作为中医望诊的重要部分,是临床辨证和疗效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现代临床观察证明,舌象对西医一系列的诊断虽缺乏特异性,但对判断疾病的轻重类型及转归、预后有很大价值。然而舌诊往往受到医者个人经验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有一定主观性,对病症的判断缺乏客观性。因此中医舌诊走向国际化受到限制,也使中医舌诊的推广发展艰难。为了中医舌诊更加现代化,现代舌诊研究受到了普遍重视,并进行了大量的工作。随着中医技术不断引入国外,国外学者对中医诊断信息化、客观化也更加关注,并对舌象分析及舌象特征提取做出研究。近些年来,随着很多新仪器和新方法的不断引进,该领域也取得了不少的进展。本文对近五年的舌诊方法发展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舌诊是中医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舌象的变化可以客观反映正气盛衰、病邪深浅、邪气性质以及病情进退,在临床上对中医辨证施治,指导临床立法用药,诊断疾病预后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瘀血舌象临床上很常见,对其理论研究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张仲景当时已认识到青紫舌与瘀血有关,“病人胸满,唇萎舌青、口燥,但欲寐,不欲咽……为有瘀血。”[1]至隋朝的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不仅有“夫有瘀血者……唇萎舌青”的记载,而且记载了舌下络脉的诊法及瘀血舌象在临床上的应用。随后各朝代医家对此均有详细的论述,使对瘀血舌象的研究日趋成熟。近代随着西方…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肝癌青紫黯舌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原发性肝癌的特点及舌象特征,综合叙述了活血化瘀法,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及统计学、文献学等对原发性肝癌青紫黯舌的临床研究现状,并针对现阶段原发性肝癌的研究情况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舌诊是临床辨证的主要客观指标之一。临床治疗老年冠心病辨证施治中尤应注意参合舌诊,用舌诊来辨病因,辨别兼证,特别是辨别急性心肌梗塞转归,结合临床症状施以不同治法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主诉为“上火”时出现“已病”舌象的诊断意义。方法:以303例主诉“上火”的案例为基础,分析“已病”舌象与问诊资料的关联性。结果:①所有案例中,53.14%的“上火”者具有2个以上的“上火”诱因。复合诱因以不内外因(饮食因素、劳累)与内因(压力大、情绪不好)的组合为多见。当多个“上火”诱因同时存在时,舌象表现为“已病”的机率明显增加;②29.95%“上火”者为经常上火,其舌象表现为“已病”的机率明显增加。结论:当舌象表现为“已病”时,多已不是“欲病”的上火,而属“已病”的中医热证。在中医体检中,有效地区分“欲病”与“已病”十分重要,而“已病”舌象是区分两者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