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肝癌动—静脉瘘造影分析及介入性治疗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相似文献   

2.
选择性血管造影对肝肿瘤的诊断颇有价值。我院对临床确诊的原发性肝癌500例进行了肝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前的血管造影表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血管造影复查及其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4.
肝癌术后复发血管造影的敏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B型超声、CT检查和肝动脉造影术在肝癌术后肝内复发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肝癌术后肝内亚临床复发病例102例,将B型超声、CT检查和肝动脉造影的检出率进行了比较。结果:B型超声、CT检查和肝动脉造影术的检出率分别为72%,84%和96%。结论:肝动脉造影术是检出肝内结节复发的最好的方法,应作为肝癌切除术后随访中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癌术后复发血管造影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后复发的肝动脉造影表现和化疗栓塞治疗的结果。结果:造影表现归纳为3种类型:Ⅰ型(边缘复发型)23例,占20.5%;Ⅱ型(肝内播散型)81例,占72.3%;Ⅲ型(隐匿复发型)8例,占7.1%。造影表现特点:血供相对不丰富,肿瘤结节染色浅淡,病灶常呈多发性;小病灶(直径〈2.0cm)多见。结论:肝癌手术后复发血管造影对于指导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DSA在肝癌介入性插管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晓明  郭俊渊 《临床放射学杂志》1991,10(4):193-194,T028
本文就50例原发性肝癌进行DSA 和常规血管造影(CA)的对比研究,发现DSA 能够较CA 提供更多的与介入治疗有关的诊断信息。在其中Lp-TAE 治疗的40例中,DSA 能准确判断肿块内栓塞程度;对已(?)过Lp-TAE 治疗的病人进行复治时,DSA 能准确判断有无复发。栓塞不全与复发均表现为肿块内仍有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CA 由于不能辩别碘油与新进入的造影剂而判断不清。因此认为,DSA 在肝癌介入性插管治疗中具有重要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癌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的发病率很高,占肝脏恶性肿瘤的91%,自2 0世纪90年代起肝癌已上升为我国第二位癌症杀手,病死率为2 0 .4/10 0 0 0 0 [1 ] 。肝癌检出的影像学方法,如超声、CT及MRI各有优势。超声作为肝癌检出的筛选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准确性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有很  相似文献   

8.
肝癌侵犯静脉主支的血管造影表现及介入放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继金  贾雨辰 《临床放射学杂志》1992,11(3):143-146,T017
本文对46例有门/静脉主干或一级分支受侵犯的肝癌的血管造影表现、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了分析.门脉内有瘤栓者44例,有动门脉短路(APS)者23例,有动静脉短路(AVS)7例.31例作了THAI+THAE,15例单纯作了THAI.栓塞组平均生存9.6个月.中位生存8个月.单纯化疗组,平均生存5.8个月,中位生存4.5个月。根据影像特点、治疗情况并结合文献,讨论认为:(1)肝癌易侵犯门静脉,与肝癌多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有关;(2)肝癌侵犯门静脉较侵犯肝静脉检出率高,静脉内瘤栓的形状不同与检查方法有关;(3)静脉主支受侵犯时,THAE 不属禁忌,用THAE 并THAI 较单纯THAI 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10.
11.
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肝动脉造影表现和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告了40例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肝动脉造影表现和介入治疗的结果。我们将造影表现归纳为三种类型:Ⅰ型(边缘复发型)11例占27.5%,Ⅱ型(肝内播散型)23例占57.5%,Ⅲ型(隐匿复发型)6例占15%。造影表现特点是:血供相对不丰富,肝瘤结节染色浅淡;病灶常呈多发性;小病灶(直径<2.0cm)多见。我们认为介入治疗对肝癌术后复发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应该早期(术后2~4个月)进行。  相似文献   

12.
肺癌血管造影表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肺癌的肿瘤血管形态,指导肺癌的诊断和介入治疗。材料和方法:对100例肺癌病人在治疗前行支气管动脉DSA,其中20例同时作了肺动脉DSA。结果:①肺癌的血供来自支气管动脉;②供血的支气管动脉增粗;③出现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④少数病例可见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或肺静脉直接交通;⑤纵膈或肺门淋巴结显影。表现与原发癌相似。结论:肺癌的介入治疗应选择支气管动脉为靶血管,不但要进行灌注化疗,而且要栓塞支气管动脉以阻断肿瘤的血供和异常交通,不但要栓塞原发瘤的供血动脉也要栓塞转移淋巴结的供血动脉。  相似文献   

13.
贲门癌血管造影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贲门癌的血管形态及转移情况。指导贲门癌的介入治疗。方法:对43例贲门癌病人在介入治疗前行腹腔动脉DSA,其中5例同时作了胃左动脉DSA,并对造影表现进行分析。结果:①35例贲门癌的主要血供来自胃左动脉。②供血的胃左动脉增粗,管壁不规则狭窄。③出现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④少数病例可见静脉早期显影,实质期造影剂聚集。⑤肝转移和胰腺转移。结论:贲门癌的主要血供来自胃左动脉,血管造影不仅能反映贲门癌的肿瘤血管特征并能为介入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一门脉瘘介入性诊断及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志毅  林贵 《临床放射学杂志》1991,10(4):183-186,T025
  相似文献   

16.
肝左叶占位病变血管造影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何晓峰  李彦豪 《中华放射学杂志》1991,25(4):206-208,T034
  相似文献   

17.
肝脏疾病的血管造影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等9种疾病的血管造影表现;讨论了肿瘤血管、病变密度、病变染色顺序等血管造影的征象鉴别,着重讨论了病变染色顺序在肝癌和血管瘤这两种肝脏最常见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本组材料显示:呈自内向外顺序染色者97%(32/33)见于恶性肿瘤,其中肝细胞癌占93.8%(30/32),8例直径小于3cm 的无肿瘤血管征象的小肝癌均呈自内向外顺序染色;血管瘤无1例呈此征象;呈自外向内顺序染色者可见于较大的肝癌(直径6~24cm,中位13.9cm)和血管瘤,前者有肿瘤血管,后者则无肿瘤血管,鉴别不难。  相似文献   

18.
肝癌射频治疗后的血管造影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肝癌射频治疗后的DSA征象 ,为评价肝癌射频治疗的疗效和选择理想的术后影像学随访手段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 本组共 8例 ,原发性肝癌 7例 ,转移性肝癌 1例 ;6例为单发病灶 ,2例各为 2个病灶 (1例为原发 ,1例为转移 ) ;肿瘤直径 3~ 7.5cm(平均 4 .3cm)。肝总动脉及可疑区域供血动脉超选择性造影。结果 DSA表现 :射频治疗的肿瘤区多为圆形或类圆形无染色的低密度区 ;边缘区可见以下几种征象 :(1)局部染色 ;(2 )肝动脉门静脉瘘 ;(3)边缘区出血 ;(4 )边缘复发 ;(5 )无异常造影征象。肝内异位复发灶造影表现同其原发肿瘤常见造影表现。本组 7例造影发现原位边缘复发和 /或肝内异位复发灶。结论 发现和鉴别射频治疗区域的边缘征象是判断局部复发的关键。 (1)肉芽组织染色为治疗区边缘常见征象 ,多见于治疗后 1个月内。 (2 )局部肝动脉门静脉瘘是射频治疗的并发症 ,常因局部肝动脉灌注不足和门静脉异常灌注 ,掩盖局部复发征象。 (3)边缘出血与局部复发的鉴别要点在于 :前者为片状染色 ,时相更早 ,门静脉显影后仍有对比剂存留 ;边缘复发多为结节状 ,分布不均 ,突出于治疗轮廓以外。 (4 )射频治疗 3个月后 ,原肿瘤病灶边缘应无异常血管征象 ,若有染色应考虑复发。DSA在检出 <1cm的边缘结节复发和肝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