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耳蜗的磁共振成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各种耳蜗骨化 ,感音性及药物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耳聋 ,近年来采用电子耳蜗植入 ,直接将 2 2根微电极插入耳蜗底旋鼓阶 ,以刺激耳蜗神经而改善听力。采用高分辨CT扫描 ,仅显示耳蜗的骨性形态 ,对耳蜗的通畅程度、有无淋巴液尚不能显示。而MRI主要用于决定耳蜗骨化患者鼓阶是否充满液体[1] 。笔者旨在探讨耳蜗的MRI技术 ,为人工内耳术的开展 ,提供良好术前影像学诊断方法。1 材料与方法选择健康者 3 4例 ,男 2 0例 ,女 14例。年龄 8~ 63岁 ,平均41岁。使用VetraⅡ 0 .5TGE磁共振机 ,头部环形正交线圈。取仰卧位 ,中线对眉…  相似文献   

2.
内耳磁共振水成像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利用磁共振水成像技术全面显示内耳的结构。方法 对 17例怀疑内耳病变的患者采用重T2 加权技术对内耳进行水成像 ,再经过MIP重建充分显示内耳结构。结果  17例共 3 4个部位均能良好地显示内耳的结构。结论 内耳水成像技术是内耳迷路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磁共振仿真内镜(MRVE)显示内耳系统的可行性及其正常解剖学表现。资料与方法 对53例健康受试者106只内耳行3D FASE重T2WI横断面成像扫描。原始图像传至在网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在工作站行透视容积再现(PVR)成像,利用仿真内镜(VE)对内耳进行腔内结构观察。结果 MRVE可详细、明确显示内耳腔内的解剖结构,而且检查过程可以制成录像反复、多方位观察,是一种方便、易行、灵活的无创性检查手段。结论 MRVE可用于内耳膜迷路的腔内结构研究,为MRI发现内耳疾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MR增强检查对前庭耳蜗神经疾病诊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MR增强检查诊断第八对神经病变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以神经瘤为主的第八对神经疾病的MR增强前后图像.47例患者均行Gd-DTPA增强前后扫描,并均经手术证实.其中41例为神经鞘病,1例为神经纤维瘤,3例为神经鞘病术后3—6个月MRI随访,1例为腮腺癌侵犯内听道, 1例为肺癌第八对神经转移.结果:MR平扫检查第八对神经病变的敏感性为88.9%,增强后为100%,增强MR图像可识别内听道病变,及术后肿瘤的残余、复发、及疤痕组织等,清晰地显示病变的轮廓及范围.结论:增强MR图像对第八对神经病变特别是内听道内微小病灶的检出和诊断最为有效,对制定确切的治疗方案也有价值.因此,为提高第八对神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增强MRI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5.
郭屹  王剑 《放射学实践》2022,37(4):525-528
帕金森病(PD)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黑色素与其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通过神经黑色素磁共振成像(NM-MRI)技术可在体观察脑干神经黑色素的生理性和病理性改变.本文重点综述PD患者的黑质和蓝斑NM-MRI特征及其与临床表征的相关性,并探讨NM-MRI在PD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探讨其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9例,神经纤维瘤4例)的MRI表现。结果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3例,椭圆形6例,不规则哑铃形4例。肿瘤呈等T1信号5例,长T1信号8例;等T2信号3例,长T2信号10例。病灶内可见片状或斑片状坏死3例。增强扫描4例明显不均匀强化,9例均匀强化。结论MRI检查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根据神经源性肿瘤的特征性表现可以很好地对椎管内肿瘤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臂丛神经病变磁共振短TI反转恢复(STIR)脉冲序列技术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GE signa 1.5T EXCITE HD磁共振机,GE ADW4.3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磁共振脉冲序列:短TI反转恢复(STIR)脉冲序列,对12例志愿者及13例临床疑似臂丛神经损伤及病变患者行磁共振STIR检查,患者仰卧位,8通道颈椎、胸椎及腰椎联合线圈(8 ch CTL by GE),STIR扫描参数,TE 42 ms,TR 10000 ms,Inv.Time 170 ms,FOV 260 mm,层厚1.6 mm,层间隔0 mm,NET 4.0.扫描完后将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臂丛神经图像及其病变的磁共振影像学特征.结果 12位志愿者共24侧臂丛神,清晰显示臂丛神经全部形态结构;13例疑似病例中,发现臂丛神经损伤伴硬脊膜破裂造成脑脊液渗出4例,臂丛神经根性损伤2例,臂丛神经创伤后水肿2例,臂丛神纤维瘤病1例,正常4例.结论 磁共振STIR技术能较清楚显示臂丛神经解剖形态结构,对臂丛神经损伤及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结合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对大脑胶质瘤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经活体组织检查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大脑胶质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MRI平扫、增强,MRS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MRI常规行T1WI、T2WI及FLAIR序列,采用时间飞跃法(TOF)的磁共振血管成像(MRA),T1WI增强扫描。氢质子MRS采用单体素STEAM序列,并分析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复合物(Cho)等物质峰值改变。结果所有病例均侵犯2个或2个以上脑叶,以颞叶、枕叶、胼胝体、基底节和丘脑等部位侵犯受累常见。病变区T1WI呈低或等低信号、T2WI呈高或混杂高信号、FLAIR上为高信号,未见明显坏死、钙化,受累区域脑组织肿胀,占位效应轻。注射钆喷酸葡胺增强扫描示10例无明显强化、3例斑片状强化、1例结节状强化、1例线状轻度强化。病变区域MRS表现为不同程度NAA降低,NAA/Cr比值降低;Cho上升,Cho/Cr和Cho/NAA的比值上升。结论 MRI结合MRS对大脑胶质瘤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临床价值,是目前诊断大脑胶质瘤病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颅神经迂曲纤细,且毗邻复杂,很多疾病与其相关.三维磁共振成像技术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力,且能够任意角度各向同性成像,已逐渐取代二维磁共振成像检查技术,成为颅神经成像的常用方法.对三维磁共振成像显示颅神经的现状及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90年代早期首次报道以来,冠状动脉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已发展成为一项对显示冠状动脉及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无创性检查方式。目前研究的方向集中在最佳的呼吸补偿方式、改善时间及空间分辨率以及更快速地获取图像上。精确地显示狭窄并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正处在多中心的研究当中。磁共振成像技术有望成为临床心脏病学当中最重要的无创性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蜗神经发育异常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蜗神经发育异常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影像诊断为蜗神经发育异常患者的CT及MRI表现,总结相关征象。17例患者均行MRI检查,常规行横轴面和冠状面SE T_1 WI,FSE T_2 WI,并采用三维快速平衡稳态(3D FIESTA)序列进行内耳成像;CT检查采用横轴面HRCT扫描。结果:MRI检查显示17例33耳蜗神经发育异常中,25耳蜗神经未显示,8耳显示细小。蜗神经未显示的25耳中,进行了HRCT检查的19耳均显示蜗神经孔异常改变.其中伴有内耳道狭窄18耳,骨迷路畸形15耳,前庭神经异常10耳,面神经细小2耳。蜗神经显示细小的8耳中,4耳伴有蜗神经孔异常改变,4耳内耳道呈壶腹状或喇叭状,5耳伴有内耳Mondini畸形。结论:HRCT显示蜗神经孔区异常改变可初步提示蜗神经发育异常。HRCT及MRI联合使用可较准确的显示蜗神经发育异常,对于临床人工耳蜗术前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CISS序列内耳水成像相关参数的选择,以提高其临床应用水平。方法:对10例正常成人的10对内耳分别使用常规CISS序列、参数调整后的CISS序列进行配对扫描,之后对图片质量进行评分形成配对数据资料。结果:参数调整后的CISS序列的内耳水成像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常规CISS序列。结论:在低场磁共振上对CISS序列相关参数的选择优化后,能明显提高内耳水成像图像质量,从而提高其临床应用水平,适合基层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RI对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囊性病变的MRI表现 ,并与手术病理对照 ,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本组 19例胰腺囊性病变中先天性囊肿 2例 ,MRI表现为典型的长T1长T2 信号 ,囊壁薄而光整 ,囊内无分隔及实性组织成分。潴留性囊肿 3例 ,MRI表现为其与胰管相连 ,囊壁稍厚 ,信号均匀 ,囊肿近端均为胰腺癌。假性囊肿 6例 (急慢性胰腺炎所致 3例、外伤所致 2例、手术所致 1例 ) ,MRI表现为囊壁不规则 ,外伤性假囊肿信号复杂多变 ,胰腺炎性假囊肿MRI表现为长T1长T2 信号。感染性囊肿 3例 (结核 1例、脓肿 2例 ) ,MRI表现无特异性 ,肿瘤性囊肿5例 (浆液性囊腺瘤 2例、粘液性囊腺瘤或囊腺癌 1例、胰腺囊实性肿瘤 1例、胰腺癌囊性变 1例 ) ,肿瘤性囊肿多有软组织成分 ,囊壁多不规则 ,囊内多可见分隔。结论 MRI对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迷路炎的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MRI在迷路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观察10例临床提示为迷路炎同时存在MRI异常表现患者的MRI图像,总结其变化特征。结果10例10耳中,T2WI上均可见内耳1个或多个结构信号发生异常改变,其中,6耳病变区信号不同程度减低,4耳病变区信号消失。T1WI上7耳可见内耳1个或多个结构信号出现异常,其中,4耳病变区信号略增高,3耳病变区信号消失。FIESTA图像与T2WI图像显示结果相同。行增强扫描的7例7耳中,4耳病变区可见不同程度强化。10耳中,耳蜗受累9耳;前庭受累7耳;半规管受累6耳。结论MRI可以显示内耳膜迷路信号的异常改变,在诊断较早期迷路炎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前庭导水管扩大的CT和MRI的诊断(附14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本文回顾分析了14例前庭导水管扩大患者的CT、MRI资料,并对两种检查方法作了比较.方法14例患者作了高分辨的颞骨颅底横断位扫描,其中6例作了MRI多方位的扫描.具体测量相关数据.结果在CT图像上,在14位患者中12例双侧和2例单侧扩大的前庭导水管外口均大于1.5mm.MRI图像上,5例双侧,1例单侧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均有扩大,骨外内淋巴囊扩大尤为明显.倾斜矢状位能清晰显示与前庭相连的扩大的内淋巴管.结论CT和MRI都能准确地判定前庭导水管扩大的存在,MRI更为直观、明显.  相似文献   

17.
颅内淋巴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颅内淋巴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颅内淋巴瘤的MRI影像学表现(其中15例手术治疗,5例伽玛刀治疗,3例未手术治疗直接行放、化疗)。男性16例,女性7例;年龄9~63岁,平均年龄36岁。23例均行MRI平扫,20例行增强后扫描(其中有17例行CT平扫)。结果颅内淋巴瘤具有以下特点①病灶单发或多发,以幕上为主;②类圆形或不规则形,T  相似文献   

18.
盘状半月板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盘状半月板及损伤的MRI表现及诊断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盘状半月板测量方法;盘状半月板分型及损伤诊断标准。结果本组40例均为外侧盘状半月板。24例为厚板型,16例为楔型。38个合并不同程度半月板损伤,损伤率95%。结论MRI检查是诊断盘状半月板的首选方法;半月板与相应层面胫骨平台横径之比(板/面比)超过40%是诊断盘状半月板必要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神经并发症的MRI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对12例硬膜外麻醉出现神经并发症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观察椎管内结构的形态、MRI信号特征. 结果脊髓损伤4例,1例合并硬膜外血肿,表现为髓内条状长T1、长T2信号;单纯硬膜外血肿5例,表现为梭形或半月形T1、T2不均匀高信号;硬膜外脓肿3例,表现为硬膜后外方梭形或长圆形稍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脓肿壁明显强化.诊断结果与临床和术后诊断结果符合. 结论 MRI对硬膜外麻醉神经并发症诊断具有很大价值,宜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椎管内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MPNST)的CT和MRI征象,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MPNST的CT和MRI征象.8例均行CT检查,6例同时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病变发生于颈椎层面1例,腰椎层面5例,腰-骶椎层面2例.CT表现:8例均表现为椎管内软组织肿块影,密度不均匀,内含多发斑片状低密度影,肿瘤跨2个以上椎体层面且与脊髓分界不清;8例椎管周围骨质皆有不同程度浸润性破坏,其中6例软组织肿块形态不规则,骨质破坏区边缘不规整,骨质破坏较为明显,局部亦可见骨质硬化;2例软组织肿块形态较规则,边缘呈浅分叶状,骨质破坏以压迫吸收为主,但可见局部浸润,破坏区边缘较规整;8例均合并椎间孔扩大.MRI表现:6例平扫均表现为椎管内T1WI等、低信号和T2WI高、低混杂信号,病变内部见不均匀分布的斑片样T1WI低信号和T2WI高信号,病变破坏椎管向周围肌肉、脂肪间隙浸润;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 不规则或浅分叶状肿块跨越两个椎体以上、包绕脊神经并椎间孔扩大、浸润性骨质破坏并周围肌肉脂肪浸润、CT密度及MRI信号不均匀,以及明显不均匀强化是椎管内MPNST较典型的影像学征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