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鼻导管吸氧法导管插入深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探讨鼻导管吸氧时导管的适宜插入深度 ,将鼻导管分别插入1.5cm、2cm、3cm及5cm ,观察记录吸氧前后的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 ,吸氧 8h后导管前端分泌物粘附情况及病人的感受 ,并分别与传统组进行对照。结果显示 :各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血氧饱和度及其他生命体征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P >0 .10 ) ,而在导管分泌物粘附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 .0 1)。提示 :采用鼻导管吸氧时导管插入深度以2cm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2.
单侧鼻导管吸氧导管插入深度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侧鼻导管吸氧导管插入深度对氧疗效果及病人舒适的影响。方法将胸外普胸手术病人5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鼻导管插入长度为鼻尖至耳垂的2/3(8cm左右),实验组为导管插入3~4cm,观察SpO2、Bp、R、HR、口唇甲床颜色、病人舒适度及鼻导管堵塞情况。结果两组在生命体征、SpO2、口唇甲床颜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舒适度及鼻导管堵塞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单侧鼻导管吸氧插入深度以3~4cm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鼻导管插入深度不同对血氧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鼻导管吸氧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操作。对此,护理教科书吸明确的要求和详细的操作规程,但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可以见到鼻导管插入深度不够的现象。我们仅对开胸术后病人鼻导管吸氧时插入深度不同进行了血氧监护,结果发现鼻导管吸氧时插入4-6cm即可达到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鼻导管吸氧导管插入长度的临床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萍  邱立  尚峰 《护理研究》2003,17(7):396-397
目的 :为探讨鼻导管吸氧时导管插入长度。方法 :对 60 6例次鼻尖至耳垂导管插入实际长度及插入 2 /3估计长度和 2 /3实际长度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对需立即给氧病人选择按照总体均数 9.5cm为固定插入长度 ,对定时给氧及按时更换鼻导管的病人选择按其实测鼻尖至耳垂长度的 2 /3插入。结论 :鼻导管应按厘米加刻度标记 ,以 9.5cm为固定插入长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3种吸氧方法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 以单纯随机抽样法,对心血管病患者210例,随机分为3组:鼻塞组、双鼻吸氧管组、头皮针导管组,每组70例.鼻塞组选用一次性鼻塞吸氧,双鼻吸氧管组选用一次性双鼻吸氧管,头皮针导管组选用一次性静脉输液头皮针,将头皮针导管与吸氧导管相连接,给患者吸氧.结果 3组患者吸氧30 min、60 min后,3种吸氧方式均能使血氧饱和度提高(P<0.05),达到吸氧目的.3种吸氧方法吸氧前后血氧饱和度的比较,3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3种吸氧方法之间吸氧效果相同.结论 头皮针导管吸氧与鼻塞吸氧、双鼻吸氧管吸氧一样能达到吸氧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安全有效的材料制作鼻导管,保证不同年龄患儿氧疗效果。方法:将在我院PICU进行鼻导管吸氧的肺炎患儿131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双腔鼻导管吸氧的方式给氧,研究组则采用自制鼻导管给氧,分别观察患儿吸氧前、吸氧后1h、吸氧后6h、吸氧后24h的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等数据,并观察患儿三凹征、鼻翼煽动、紫绀改善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吸氧后三凹征、鼻翼煽动、紫绀等情况比吸氧前明显缓解。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指标均比吸氧前得到改善,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吸氧前、吸氧后1h、6h、24h的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吸痰管材料安全,取材便捷,具有不同型号可供选择,方便护理人员操作,可以保证患儿有效吸氧,保护患儿鼻粘膜不被损伤,保证足够的氧流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后单侧鼻不同长度导管的给氧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2组术中单侧鼻导管给氧长度均为鼻尖至耳垂的2/3,术后予单侧鼻给氧时对照组导管长度与术中相同,观察组给氧导管长度改为1~2cm。观察患儿术后经皮血氧饱和度及术后舒适度和脸部包块等。结果 2组术后经皮测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烦燥不适、脸部包块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童电子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后鼻导管给氧长度为鼻前庭1~2cm,更能提高患儿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温箱内吸氧的疗效,为轻度呼吸困难的新生儿寻求较好的吸氧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吸氧前缺氧情况无统计学差异的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65例温箱内吸氧者为观察组,66例鼻导管吸氧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吸氧后2、6、24 h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三凹征、鼻翼扇动、紫绀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并发症、最后转归等,统计各组的平均吸氧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将两组各观察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吸氧后24 h的呼吸频率、心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氧后24 h与吸氧前各观察值相比,统计学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三凹征、鼻翼扇动、紫绀等明显改善,观察组比对照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少(P<0.01),两组最后转归无明显差别,观察组比对照组平均吸氧时间短(P<0.05),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温箱内吸氧与鼻导管吸氧治疗轻度呼吸困难的新生儿均效果良好,但温箱内吸氧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少于鼻导管吸氧,且平均吸氧时间缩短,新生儿温箱内吸氧优于鼻导管吸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利用去囊后的气管导管(简称去囊导管)下咽部给氧,快速纠正无痛胃镜检查中肥胖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可能性.方法 选择无痛胃镜肥胖患者1274例,随机分为鼻导管组(A组)和下咽部导管组(B组),当无痛麻醉过程中血氧饱和度下降10%以上时,A组采取加大鼻导管氧流量、抬高下颌等方式纠正低氧状态,B组通过去囊导管下咽部供氧纠正低氧状态.结果 A组和B组患者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10%以上者分别为617例(96.86%)和598例(93.86%),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A组中303例(49.11%)采取加大鼻导管氧流量、抬高下颌等方式改善通气量后完成检查,B组中577例(96.48%)插入去囊导管后完成检查,明显高于A组(P〈0.05);A组麻醉后的最低血氧饱和度为(83.12±1.65)%,与B组无明显差异(84.92±1.78)%,其中A组采取纠正措施后的SpO2升至(90.57±1.74)%,明显低于B组(96.41±1.56)%(P〈0.05).结论 利用去囊后的气管导管下咽部给氧可快速纠正无痛胃镜肥胖患者血氧饱和度的下降,提高检查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资料女 ,3 2岁。因坏疽性阑尾炎穿孔、弥漫性腹膜炎行剖腹探查术。术后患者呼吸 3 4/min ,口唇发绀。在全身治疗的同时 ,予左鼻孔常规置入 12号导管吸氧 ,当导管插入至 5cm处时感有阻力 ,用力后导管顺利通过 ,按鼻翼至耳垂 2 /3长度置管并固定。鼻导管接氧气湿化瓶 ,按 3L/min的流量吸氧。当吸氧约 1小时后 ,患者诉面部及颈部疼痛。检查见面颊、下颌及颈部弥漫性肿胀 ,皮下有捻发感 ,以左侧为著。请耳鼻喉科以喉镜及鼻镜检查证实患者鼻道狭窄 ,置入导管时损伤鼻及咽部粘膜。遂即拔除导管 ,改口罩法吸氧 ,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1.
两种吸痰方法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吸痰方法的效果。方法 将40例患者按住院号单双数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0例,采用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法;对照组20例,采用经鼻腔内直接吸痰法。结果 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效果明显优于经鼻腔直接吸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方法吸痰后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氧饱和度优于对照组。结论 经口咽通气管内吸痰法较经鼻腔直接吸痰法效果好,且吸痰过程中不影响氧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塞联合高氧液预防高龄患者硬膜外麻醉低氧血症的疗效。方法60例硬膜外麻醉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实验组为鼻塞联合高氧液给氧;对照组为单纯鼻塞给氧。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后不同时点PaO2、SpO2的变化。结果麻醉前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麻醉后各时点两组比较,实验组PaO2,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鼻塞联合高氧液给氧技术,能有效预防高龄患者硬膜外麻醉引起低氧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文玉琴  张金风  杨静 《现代护理》2007,13(17):1641-1642
目的了解吸氧在眼科局部麻醉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探讨提高局麻病人手术安全性的方法。方法对本院局麻下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3例在手术开始时即持续给予2L/min氧气吸入至手术结束,对照组25例手术中未给予氧气吸入。2组均于手术开始时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率并记录;手术中每5分钟连续监测病人的血氧饱和度、心率;手术结束时监测病人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并记录。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病人血氧饱和度在手术开始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中、手术末比较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实验组组内血氧饱和度手术中、手术末与开始分别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手术中与手术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内血氧饱和度手术开始与手术中比较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手术开始与手术末比较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手术中与手术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手术中各时段心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氧可以使眼科局麻手术病人围手术期血氧饱和度维持在较高水平,明显改善病人的憋闷、烦躁等症状,促进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ICU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内两种吸痰深度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内吸痰时的有效深度。方法将在ICU行有创机械通气的34例患者随机分为浅吸痰组(吸痰管超过气管套管头端2cm)和深吸痰组(吸痰管深入至遇阻力后上提2cm,吸引前测量好所需深度),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吸痰前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循环、呼吸参数的变化,以及吸痰后痰鸣音的改善情况,同时对两组气道损伤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吸痰后5min与吸痰前1min相比,患者心率、血压、呼吸频次的变化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吸痰后5min患者指脉血氧饱和度上升值、气道压力下降值及潮气量增加值深吸组高于浅吸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浅吸组相比,深吸组的吸痰间隔时间较长,日吸痰次数较少,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气道黏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以及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两组问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人工气道内吸痰时,计算好深度后行深部吸引,有利于彻底清理呼吸道内分泌物,延长吸痰间隔时间,降低气道阻力,改善机体缺氧,并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e—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方法将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NICU收治的78例重度窒息足月新生儿随机分成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32例),两组均进行抗掠厥、防治脑水肿、维持正常脑代谢、静脉营养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选择性头部降温,治疗期间持续监测心率、呼吸、血压、经皮氧饱和度、直肠温度等,动态检测血糖、血气分析、电解质、出凝血时间等,并在治疗前后进行脑电图(EEG)检查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作为疗效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EEG、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24h、48h、72h心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呼吸、收缩压、舒张压、血糖、钠离子浓度、钾离子浓度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在新生儿HIBD治疗中是有效、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位干预的作用,预防或减轻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对老年患者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TURP且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60 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中采用常规的膀胱截石位,干预组在手术的不同时段放置不同的体位.监测心率(HR)、无创血压(NBP)、心电图(EKG)、动脉血氧饱和度 (SPO2)及临床症状.结果对照组血压波动明显大于干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胸闷、气促、心慌、恶心、呕吐、低SPO2发生率也高于干预组.结论干预体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或减轻TURP对老年患者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麻鼻内镜下行鼻窦开放术后早期改良卧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鼻科收治的鼻窦开放术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和实验组52例。对照组采用我院鼻科全麻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后卧位,即全麻术后去枕平卧4h后改半卧位;实验组采用术后早期半卧位,即全麻术后评估后(患者意识清楚,能够正确回答问题)给予床头抬高40度。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4h内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情况,以及术后4h鼻腔血性分泌物渗出量、伤口疼痛及总体不适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 h内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34,-0.071,-0.144,-0.813,-0.818, P>0.05);两组患者术后4 h 伤口疼痛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72,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4 h鼻腔血性分泌物渗出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4,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4 h总体不适感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70,P<0.05)。结论全麻鼻内镜下行鼻窦开放术后患者采用早期半卧位,对患者术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鼻腔伤口疼痛无明显影响,有利于患者术后鼻腔分泌物排出、降低患者总体不适感、提高护理质量,增加了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预吸氧对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低氧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82例体质量指数(BMI)≥30k/H12的无痛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9l例。观察组于麻醉开始前给予面罩吸氧,对照组不给予预吸氧,进行自然呼吸。比较2组吸氧前、麻醉给药前即刻、胃镜检查30S和60s、胃镜检查结束即刻、苏醒后血氧饱和度(Sp02)、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的变化,检查过程中sp02各下降区间的例数,以及胃镜检查时间和丙泊酚用药总量。结果观察组麻醉给药前即刻、胃镜检查开始后30S和60s时,Sp0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Sp02〈90%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胃镜检查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肥胖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前采用面罩预吸氧的方式,可有效提高机体氧储备能力,减轻和预防静脉麻醉引起的呼吸抑制,降低发生低氧血症的风险,缩短胃镜检查时间,且对HR、血压等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