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肺结核患者抑郁焦虑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2年12月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肺结核患者3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出院时焦虑白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情况,采用13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和生活质量综合评估问卷(GQOL-74)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并评价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27.5±5.1)分1和SDS评分[(25.4±2.8)分]均较治疗前的SAS评分[(66.3±10.6)分]和SDS评分[(53.1±6.4)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27.5±5.1)分]和SDS评分[(25.4±2.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SAS评分[(53.2±11.2)分1和SDS评分[(50.2±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以及GQOL-74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8%,对照组满意度为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缓解老年肺结核患者的心理压力,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宋慧珠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5):51-52,55
目的探讨小儿止咳平喘露的平喘作用及其对外周血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2年3月收治的咳喘患儿236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小儿止咳糖浆治疗患儿118例为对照组,采用小儿止咳平喘露治疗患儿118例为观察组,分别进行组胺引喘法观察、枸橼酸引咳法观察、痰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外周血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检测,比较两组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组胺引喘潜伏期[(81.4±16.5)s]明显长于对照组[(52.7±12.0)s],观察组枸橼酸引咳潜伏期[(48.3±12.6)s]明显长于对照组[(30.1±9.2)s],观察组痰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3±0.6)×10^6个,mL]明显低于对照组[(2.1±1.0)×10^6个/mL],观察组外周血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42.7±13.8)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59.2±17.5)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止咳平喘露具有显著的止咳平喘功效,不仅能明显减少患儿痰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还能有效降低患儿外周血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临床综合护理对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2012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40例肺结核合并艾滋病(AIDS)患者,根据人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两组分别给予普通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干预,以问卷调查方式观察护理前后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心情指数(SAS)评分以及自尊评价(SES)评分,对比患者抑郁程度;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分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SAS、SDS、SE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36.6+4.2)分]和SDS[(32.8±3.2)分]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2.3±4.3)、(39.4±3.9)分1,SES评分[(44.4±4.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8.5±3.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QOLI评分方面,观察组躯体功能[(51.37±7.99)分]、心理功能[(58.14±7.84)分]、社会功能[(57.82±6.81)分]、物质生活状态[(12.64±3.19)分]与总体生活质量因子评分[(15.57±2.5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5.21±7.47)、(46.34±6.14)、(47.15±7.43)、(12.15±3.11)、(13.01±2.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100.0%,对照组为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结核合并AIDS患者实行综合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同此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阶段心理护理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治疗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56例,分为对照组72例及观察组84例。对照组给予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规护理措施,观察3个月。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分阶段心理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住院时间、3个月再住院率、6min步行距离等;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两组日常生活品质进行评价。结果①观察组住院时间[(9.81±2.89)d]、3个月再住院率[32.1%(27/84)]均低于对照组[(11.45±3.30)d、54.2%(39/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时6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6min步行距离[(432.70±60.74)m]长于对照组[(399.17±68.41)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入院时HRSD量表及SF-36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HRSD量表评分[(14.38±5.58)分]低于对照组[(16.33±5.01)分],SF-36量表评分[(602.85±56.79)分]高于对照组[(540.36±66.5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阶段心理护理措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其应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布拉酵母菌散剂和蒙脱石散冲剂联合应用治疗婴幼儿腹泻的效果。方法分析解放军第一七四医院2011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60例婴幼儿腹泻病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临床分组,常规治疗组(蒙脱石散冲剂治疗组)30例和联合治疗组(蒙脱石散冲剂联合布拉酵母菌散剂治疗组)30例。观察两组腹泻患儿的胃肠道症状评分情况和腹泻患儿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腹泻患儿大便性状评分[(0.5±0.1)分1、腹痛、腹胀症状评分[(0.6±0.4)分]、排便频率评分[(0.5±0.2)分]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1.2±O.5)、(1.1±0.5)、(1.2±014)分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2、4.28、8.57,均P<0.05)。联合治疗组腹泻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100.0%)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81,P<0.05)。结论布拉酵母菌散剂和蒙脱石散冲剂联合应用治疗婴幼儿腹泻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干扰素α-1b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3月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住院治疗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88例,将其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3)。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5-10μg/次,1次/d,连续5d。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止泻时间、退热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5d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83.72%)(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止泻时间[(3.84±1.12)d]显著短于对照组[(6.53±1.6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发热持续时间[(9.06±2.44)h]显著短于对照组[(16.47±5.1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没有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可显著提高疗效,且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大池引流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0月湖北省老河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tSAH患者92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给予腰大池引流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腰穿抽液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昏迷程度评分(GCS)、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头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脑脊液红细胞含量,观察比较两组脑积水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5、10d后GCS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治疗后5、10d时观察组GCS评分[(11.8±2.2)、(14.6±1.7)分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1+2.1)、(12.4+1.6)分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SOD较治疗前均明显增高,且治疗后观察组[(91.1±14.8)nU/mL]显著高于对照组[(84.4±14.7)nU/mL],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MDA、VAS及脑脊液红细胞含量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3.2±1.1)μmol/L、(3.6±1.2)分、(14.3±11.5)×10^8/L]显著低于对照组[(3.9±1.1)μmol/L、(35.8±1.3)分、(23.4±11.4)×10^8/L],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治疗后14d时死亡率为6.5%(3/46),显著少于对照组[19.6%(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脑积水发生率为8.7%(4/4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3%(1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大池引流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对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20例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男41例,女性79例),除常规补充钙剂外,60例采用鲑鱼降钙素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观察组),60例采用阿仑膦酸钠治疗(对照组)。药物剂量为肌肉注射鲑鱼降钙素50u/次、1次/d,连用1周,1周后为100U/次、隔天1次,连用1周,之后静滴唑来膦酸注射液5mg、1次/年;口服阿仑膦酸钠70mg/次、1次/周。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6及12个月时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于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时行sF-12健康调查量表和骨密度(BMD)水平检测。治疗前、治疗6及12个月时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时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2.1±3.0)与(4.2±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SF-12健康调查量表[躯体评分治疗前(38.9±8.3)与(39.2±7.8)分、治疗12个月(48.2±4.3)与(47.9士5.7),心理评分治疗前(44.3±5.9)与(45.2±6.3)分、治疗12个月(55.1±5.7)与(54.8±7.1)分]、骨密度值比较[治疗前(0.68±0.07)与(0.67±0.08)g/em。,治疗后(0.79±0.06)与(0.78±0.07)g/e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6%与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鲑鱼降钙素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安全可靠、耐受性好,但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特应性体质患儿毛细支气管炎后再发喘息的预防作用,及对嗜酸性粒细胞( EOS)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经监护人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采用数字表法将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组30例,并设健康对照组25例;常规治疗组予毛细支气管炎常规治疗,治疗组予常规治疗外,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2个月。于急性期及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2月后检测EOS和TGF-β1水平。结果(1)治疗组患儿6月内再次喘息发作次数(0.67±0.13)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1.27±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患儿急性期EOS[(0.72±0.13)×109/L和(0.70±0.13)×109/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0.16±0.09)×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患儿急性期TGF-β1[(1.20±0.13) ng/L和(1.22±0.11) ng/L]均低于健康对照组[(1.45±0.13)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2月后,治疗组EOS[(0.27±0.12)×109/L]低于常规治疗组[(0.36±0.14)×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TGF-β1水平[(1.41±0.09) ng/L]高于常规治疗组[(1.34±0.10)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能降低特应性体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再发喘息次数并上调患儿EOS和TGF-β1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胎盘多肽对病毒性脑炎患儿细胞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予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胎盘多肽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变化,以及红细胞免疫指标检出水平及各项红细胞指数,包括红细胞C3b受体(RBC—C3b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R)、红细胞免疫亲和力受体(FEER)。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20.25±4.25)%比(27.55±5.62)%];观察组患儿的CD3^+、CD4水平及CD4/CD8比值[(46.81±4.52)%、(38.37±2.82)%、(1.89±0.21)]均高于对照组[(42.30±5.06)%、(32.05±3.45)%、(1.16_±0.3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后RBC—C3bR、RBC—ICR、FEER及红细胞电泳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均有改善,而观察组患儿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12.93±0.81)、(6.29±1.51)、(50.45±3.34)、(5.75±1.03)、(8.07±1.05)、(4.86±0.39)比(10.06±0.72)、(8.93±1.76)、(43.85±2.93)、(7.53±1-20)、(10.52±1.22)、(6.53±0.60)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多肽可明显改善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骨孔与双骨孔技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安国市人民医院2010年3月~2012年12月CSDH患者96例,随机分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双骨孔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骨孔技术治疗。临床症状的比较采用Markwalder神经功能评分。观察两组患者血肿清除情况,平均住院时间、术后残余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①观察组血肿完全清除率[91.67%(44/48)]高于对照组[79.17%(38/48)],观察组病死率[0.00%(0/48)]及术后残余量[(18.9±4.6)mL]均低于对照组[4.16%(38/48)、(18.9±4.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治疗后Markwalder神经功能评分[(0.37±0.17)、(0.48±0.21)分]均低于治疗前[(1.45±0.23)、(1.48±0.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arkwalder神经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住院天数[(6.8±3.4)d]、并发症发生率[8.33%(4/48)]、复发率[4.16%(2/48)]均低于对照组[(10.5±3.9)d、25.00%(12/48)、16.67%(8/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骨孔技术治疗CSDH疗效显著,血肿清除率高,损伤小且并发症少,可作为外科治疗CSDH的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黛力新联合多潘立酮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伴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入选的80例餐后不适综合征伴抑郁、焦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黛力新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排空及HAMA及HAMD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5,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分别为[(17.08±6.76)分比(11.60±5.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P〈0.05);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别为[(23.93±4.74)分比(14.53±3.97)分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2,P〈0.05)。两组胃排空率均较治疗前好转,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71.00±8.90)%比(65.23±7.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P〈0.05)。结论黛力新联合多潘立酮能够明显减轻餐后不适综合征伴焦虑、抑郁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并改善的临床症状及胃排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人民医院2008年12月-2011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开颅、尿激酶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①观察组手术时间[(93.0±14.4)min]、GCS评分((8.1±2.5)分]、COS良好率[66.7%(20/30)]明显优于对照组[(121.7±18.7)min、(10.2±3.4)分、50.0%(1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残留血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3.3%)明显低于对照组(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治疗后NDF评分均优于同组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NDF评分【(25.42±5.14)分】优于对照组【(18.51±3.0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较好,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周彬  赵燕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4):86-88,91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为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4月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两组均给予厄贝沙坦治疗,仅观察组加用骨化三醇,均持续治疗6个月;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后的血生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钾、血钙和血磷]、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及蛋白尿相关指标[24 h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mAlb)和尿α1-微球蛋白(α1-MG)]并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1.67%(33/36)]和显效率[50.00%(18/36)]均高于对照组[72.22%(26/36)、19.44%(7/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无效率[8.33%(3/36)]低于对照组[27.78%(10/36)],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的HbA1c、血钾、血钙和血磷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的HbA1c、血钾、血钙和血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HbA1c、血钾、血钙和血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HbA1c、血钾、血钙和血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的收缩压[(126.53±9.57)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76.73±4.58)mm Hg]、24 h尿蛋白[(362.35±26.42)mg/24 h]、mAlb[(136.52±18.36)mg/24 h]和α1-MG[(95.37±17.62)mg/24 h]均优于治疗前[(143.41±13.84)mm Hg、(95.65±6.41)mm Hg、(518.72±47.16)mg/24 h、(229.84±29.45)mg/24 h、(109.43±25.71)mg/24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的收缩压[(125.66±10.60)mm Hg]、舒张压[(73.66±5.85)mm Hg]、24 h尿蛋白[(163.40±19.68)mg/24 h]、mAlb[(82.73±21.73)mg/24 h]和α1-MG[(78.93±12.53)mg/24 h]均优于治疗前[(144.82±14.35)mm Hg、(94.28±7.52)mmHg、(524.29±52.35)mg/24 h、(234.55±32.71)mg/24 h、(115.79±23.68)mg/24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收缩压、舒张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24 h尿蛋白[(163.4±19.68)mg/24 h]、mAlb[(82.73±21.73)mg/24 h]和α1-MG[(78.93±12.53)mg/24 h]均低于对照组[(362.35±26.42)、(136.52±18.36)、(95.37±17.62)mg/24 h],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89%%(5/36)、11.11%(4/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化三醇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较好,改善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症状,不良反应低,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加服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候及生活能力的疗效。[方法]520例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补阳还五汤,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积分观察组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改善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中医证候,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双心医学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诊疗中的应用与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广东省东莞市石碣医院收治的6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双心医学诊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心理状态、血脂、心功能情况及心率失常发生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眷治疗总有效率为90.63%,明显高于对照组(68.75%),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0.91±0.13)分]低于对照组[(1.53±0.27)分](P〈0.01),观察组患者抑郁焦虑情况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4.01±0.79)、(0.83±0.17)、(2.28±0.47)mmol/L]均优于对照组[(4.47±0.64)、(1.03±0.25)、(2.67±0.41)mmol/L](P〈0.01),且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两组脑钠肽前体、左室射血分数及心率失常发生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双心医学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诊疗中,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适宜的提肛运动在痔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后肛门坠胀治疗中的作用,为更好地提高PPH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诸城市中医院确诊为混合痔Ⅲ、Ⅳ度,且因行PPH术而出现肛门坠胀患者20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第5天起行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于术后常规治疗并于第3天行提肛运动。3个月后对患者行指标观察,包括患者出现肛门坠胀的时间、肛门坠胀程度、坠胀持续时间、控便能力及急便感。结果两组坠胀持续时间评分、坠胀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其中观察组的评分改善更明显(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坠胀持续时间评分、坠胀程度评分[(0.04+0.01)、(0.08±0.0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20±0.74)、(0.98±0.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消除肛门坠胀时间比较,观察组[(3.50±1.14)d]明显较对照组[(5.55±1.01)d]缩短,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急便感评分、控便能力评分降低[(0.14±0.01)分比(0.37±0.02)分,(0.10±0.00)分比(0.46±0.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适宜的提肛运动对PPH术后肛门坠胀患者作用较为明显,能有效减轻肛门坠胀,缩短坠胀时间,减轻PPH术后肛门坠胀对患者引起的不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郭宇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2):60-62
目的分析行为改变策略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1年10月在重庆新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分为观察组(行为改变教育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行为改变教育策略,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简式FMA积分、改良Bahel指数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上、下肢的简式FMA积分和改良Baa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周上、下肢的简式FMA积分[(19.53±6.22)、(16.03±6.81)分1和改良Barthel指数(43.23±9.70)均高于同组治疗前[(17.80±5.12)、(14.10±7.10)分,(32.40±7.1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8周上肢f(19.53±6.22)、(26.73±5.87)、(38.71±7.50)分1、下肢[(16.03±6.81)、(18.93±7.07)、(23.90±6.41)分1的简式FMA积分和改良Ba±hel指数[(43.23±9.70)、(56.14±13.43)、(77.34±13.77)1均高于同时段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改变教育策略能够使脑梗死患者恢复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