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总结和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临床护理问题。方法回顾和分析34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工作。结果34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行38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成功置入37枚支架。手术成功率97.37%;术中1例出现血管痉挛,1例出现造影剂过敏;术后2例手术穿刺点血肿,1例出现高灌注综合征,全部病例经治疗痊愈出院。结论术前认真做好相关准备及心理护理,术中和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细致的护理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颅内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是国人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经典治疗方法是抗血小板/抗凝治疗,但仍有较高的卒中率。近年来颅内支架血管成型术开始应用于临床,其并发症较单纯球囊扩张术低,且疗效明显,对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进行血管内支架治疗有助于防止弹性回缩、减少急性闭塞和再狭窄率、改善预后。对预行颅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患者需进行严格、细致的术前评估,对改善病人的症状和预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等有重要的作用。以下就具体术前评估内容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3.
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在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Miao Z  Ling F  Li S  Wang M  Hua Y  Guo D  Dong Y  Song Q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0):657-660
目的 探讨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适应证和操作技术及疗效。方法 7例颅内血管狭窄患者,有反复发作与血管狭窄有关的神经功能障碍,内科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无效。其中大脑中动脉3例,颈内动脉末段1例,基底动脉1例,椎动脉颅内段2例。使用冠状动脉支架,采用经皮支架辅助血管成型术使狭窄血管扩张。结果 7例患者在血管造影上狭窄程度明显改善,从术前平均狭窄83%下降到5%。其中1例随访3个月,临床症状明显。支架置入部位未见再狭窄。1例在手术过程中有颅内出血,6例在0-3个月内没有出现神经功能障碍或中风发作。结论 经皮支架辅助血管成型术可以有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但这一结果还有待长期随访以及其技术和应用材料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孙庆喜  李丕学 《当代医学》2009,15(16):60-61
目的报告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6年10月~2009年1月共进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59例,其中男36例,女23例,年龄48~72岁【平均(61.5土18.3)岁】;大脑中动脉支架29例,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25例,多发狭窄5例,狭窄程度50%~90%【平均(75.6±181)%】。结果59例患者共植入支架64枚,全部安放成功。围手术期死亡3例(5.08%),重残2例(3.58%),症状无改善4例(678%),症状好转或消失50例(84.7%)。随访3~18月[平均(10.6±4.3)月],56例存活患者中无脑缺血再发作或中风。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和预防颅内缺血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但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和死亡率,须选择合适的病例进行规范化治疗。支架成形术对于患者远期预后尚需进行更长时阔随访和大宗病例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1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通过临床症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价其疗效,并随访3~18个月。结果21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狭窄程度明显改善,平均狭窄程度从术前的狭窄率为(77±12)%下降到治疗后的狭窄率为(15±4)%。术后无颅内出血、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例有新的TIA发作,但无新的脑梗死,DSA复查15例发现2例再狭窄其狭窄率均约50%但无症状。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一个相对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短期效果、适应证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颅内动脉狭窄均成功置入支架,狭窄率由术前平均78.3%下降至术后平均23.3%,无颅内出血、支架内急性闭塞等手术并发症;5例临床随访6个月,无TIA或中风发生,脑血管造影复查2例,无再狭窄。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适应证和远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9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方法 9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DSA显示:4例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4例椎动脉颅内段狭窄,1例基底动脉狭窄,平均狭窄78.2%,选用球扩式支架.结果 9例患者血管内治疗获得成功,支架释放后平均狭窄从术前的狭窄率78.2%下降到10.5%,未发生严重并发症.9例患者术后随访2~20个月,未发生卒中事件.结论 采用血管内支架置入技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安全,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血管内支架治疗,另选择30例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分析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无死亡病例和脑出血病例,其术后狭窄程度显著小于对照组,主要终点事件、缺血性脑卒中病例少于对照组(P均〈0.05)。手术后即刻和治疗后30d,狭窄程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血管内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具有较好的疗效,并且术后并发症较少,终点事件明显较少。  相似文献   

9.
陈渊  钟维章  罗永坚  肖继东  陈志 《广西医学》2011,33(12):1595-1597
目的 观察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35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分析患者临床表现(包括NIHSS、mRS评分)、手术安全性及随访期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卒中发生率、病死率.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94.3%(33/35),术前动脉狭窄(74.1±9.8)...  相似文献   

10.
磨莉  李吕力  王桂凤 《广西医学》2010,32(11):1436-1437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护理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脑血管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工作经验。结果对37例患者41条病变血管进行了支架成形术,成功置入40枚支架,手术成功率97.56%;2例术中出现心率和血压下降,1例术后并发高灌注综合征。37例患者经精心护理无发生护理并发症,7~10d痊愈出院。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虽有一定的风险,但术前周密的准备及心理护理,术中、术后严密病情观察及精心护理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颅内动脉狭窄(IAS)是缺血性脑卒中(IS)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针对亚洲人种,有研究发现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是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的2倍。目前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仍然是临床上的难点,药物治疗至今仍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尤其是重度颅内动脉狭窄。近年来随着技术和材料的发展,血管内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已逐渐成为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新途径,亦是一项仍需不断改进和发展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颅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过去20年内,关于药物、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报道有很多,其中药物试验中WASID证实阿司匹林优于华法林,但颅内动脉狭窄度70%~99%在药物系统治疗后仍有较高的卒中风险。初期的研究提示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可降低此类患者的卒中风险,但缺乏前瞻、随机对照研究。因此,血管内介入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合理性尚在研究探索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支架成形术与药物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将96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为支架组和药物组,各48例。支架组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药物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性脑梗死或短暂脑缺血的发生率。结果支架组6个月内、6个月~1年和1~2年的症状性脑梗死或短暂脑缺血发生率分别为2.1%、0和0;药物组分别为18.8%、14.6%和12.5%。支架组均低于药物组(P<0.05或P<0.01)。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减少相关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颅内支架置入对低灌注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能否获得更大的获益/风险比.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行颅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A组(低灌注组)和B组(对照组),主要终点事件是围手术期与治疗靶血管相关大的并发症和复发性缺血性率中.用Kaplan-Meier生存概率估计患者无主要终点事件的1年期生存率.结果 手术成功率91%,(固)手术期大的并发痘2例[A组(8.3%,1/12),B组(9.1%,1/11)].对手术成功的21例患者平均随访11.2个月,A、B组均无复发性卒中发生.总之,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为10%(2/21),A组8%(1/12),B组11%(1/9).1年期无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的生存概率在A、B组相同,Kaplan-Meier估计值0.92(SE 0.01)、0.89(SE 0.02),但复发性卒中主要发生在B组,提示具有低灌注特征的患者在颅内置入更能获益.结论 对灌注受损的患者行颅内支架置入可能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15.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006年7月—2010年12月,采用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狭窄28例。结果治疗狭窄颅内动脉28支,其中置入冠脉球扩式支架16枚,Wingspan支架6枚,apollo支架6枚,支架不能到位,放弃手术1例。27支动脉狭窄程度均明显改善,狭窄程度由原来的(89.36±5.63)%下降至(4.23±1.57)%,无死亡病倒,术后27例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1例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术后出现一侧肢体麻木的并发症,1例术后出现脑栓塞表现,3 d后恢复正常,其他26例患者无并发症,随访2~12个月,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作,随访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结果显示,原狭窄血管近端、远端血流速度和支架置入后24 h的TCD结果无明显差别。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适应证的正确选择、术中熟练的导管导丝技术和围术期的专业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但其远期疗效还需要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125例手术治疗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前做好心理疏导及充分的准备,术后精心护理并指导功能锻炼。结果125例患者中117例症状完全消失,治愈率为93.6%,8例症状明显减轻,有效率为100%;7例发生并发症,无围术期死亡。结论对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术后给予精心的护理,同时积极预防并发症,正确指导患者行功能锻练,能有效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