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司建洛  苏跃  宋绍团 《重庆医学》2012,41(10):985-987
目的比较肺保护性通气与传统通气方式对单肺通气患者肺功能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5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传统单肺通气组(COLV组)和保护性单肺通气组(POLV组),毎组25例。双肺通气时潮气量10mL/kg,呼吸频率12次/min,吸呼比1∶1.5,吸入氧浓度1.0。双肺通气30min后行单肺通气,COLV组单肺通气参数:潮气量10mL/kg,呼吸频率12次/min,吸呼比1∶1.5,吸入氧浓度1.0,PEEP为0。POLV组潮气量7mL/kg,呼吸频率14~20次/min,吸呼比1∶1~1∶2,吸入氧浓度1.0,PEEP 4~10cm H2O。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4.67~6.00kPa。术毕清醒后拔除双腔支气管导管。于双肺通气30min(T1)、单肺通气60min(T2)和支气管拔管后2h(T3)时记录气道峰压(Ppeak)、气道阻力(Raw)、胸肺顺应性(CT),并在各时点采集动脉血测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浓度。结果 T2与T1相比,两组Ppeak、Raw、vWF、sICAM-1升高,CT、PaO2降低;T3与T1相比两组PaO2降低,vWF、sICAM-1升高;与COLV组相比,POLV组T2时Ppeak、Raw、PaCO2和sICAM-1降低;CT和PaO2升高;POLV组T3时PaO2增高,PaCO2、vWF和sICAM-1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应用于单肺通气期间能降低气道压力,提高顺应性,改善氧合,减轻肺毛细血管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2.
危重哮喘机械通气模式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科1998年3月~2003年3月,采用同步间竭强制通气(SIMV)+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模式救治19例危重哮喘患者,均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对象 19例患者,男12例,女7例,年龄35~76岁,平均53.8岁。诊断符合1997年危重哮喘的诊断标准。入院后经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补液、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12~48h无效或加重者。 方法 经口腔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上机后立即测定气道峰值压及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呼吸机参数:潮气量(VT)6~10ml/kg,通气频率(f)12~20次/min,吸入氧浓度(FiO_2)50%~65%,以后逐渐降低到40%,吸呼比例(I:E)1:2.0~2.5,模式SIMV+PEEP,PEEP值0.33~0.80kPa。监测上机前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延长吸气时间即反比通气对腹腔镜手术患者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 择期腹腔镜下妇科手术患者7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传统的吸呼比1∶2组,吸呼比1∶1组,吸呼比2∶1组,每组各25例.潮气量设定为6~7ml/kg,吸呼比在气腹开始时进行调整.于下列时间点测定动脉血气:麻醉诱导后15min(T1),CO2气腹开始后25min(T2),50min(T3)时,并计算相应时间点氧合指数(PaO2/FiO2)和生理无效腔(VD/VT);记录相应时点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1∶2组T2、T3时点PaO2/FiO2较T1时有所下降(P<0.05),而1∶1组和2∶1组PaO2/FiO2无显著下降.3组PaCO2在T2、T3时点均明显增加,但T3时,2∶1组PaCO2比1∶1组和1∶2组低(P<0.05).与1∶2组比较,T2、T3时点,1∶1组和2∶1组VD/VT显著降低(P<0.05).气腹开始后所有组气道峰压和气道平台压均升高;与1∶2组相应时点比较,1∶1组和2∶1组T2、T3时点Pplat上升(P<0.05);T2和T3时,1∶1组和2∶1组的吸气峰流量较在T1时明显降低.手术开始后呼吸系统静态和动态顺应性降低,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时延长吸气时间有助于改善氧合.与常规吸呼比比较,延长吸气时间不增加气道峰压或气道平台压且能加快CO2的排出,反比通气可促进气体交换和改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策略在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分两组,观察组用肺保护性机械通气,调整PIP使VT保持6~8 ml/kg,调整FIO2和PEEP,使SPO2维持在85%~95%,呼吸频率为40~60次/min,调整呼吸机相关参数,通常以调节FiO2和呼吸频率为主,潮气量基本保持不变。对照组用传统机械通气。对照组潮气量10~15 ml/kg,气道峰压(PIP)〈25 cm H20,呼气末正气(PEEP)5.0±1.5 cm H20,呼吸频率(R)40~60次/min;并观察两组并发症,用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结果:肺保护性策略组急性肺损伤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常规通气组。结果PDA、IVH发生率、病死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VALI、IVH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应用肺保护性策略进行机械通气,可以减少相关并发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肥胖患者全麻气腹状态下的机械通气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针对腹腔镜术后肺功能损害的高发人群肥胖患者,从预防气压伤角度研究机械通气时多呼吸参数(三因素三水平)的组合选用,以求减小或避免多呼吸参数的不当组合引起的较高气道压,从而获得“较低气道压力同时又能维持良好通气”的肺保护效应,以完善肥胖患者腹腔镜术后呼吸功能障碍的预防措施。方法 按公认的“30≤BMI<40”肥胖指数筛选ASAⅠ~Ⅱ肥胖患者,随机作为样本病例;取麻醉机上最基本的呼吸频率(f)、潮气量(VT)、吸呼比(I∶E)三参数作为三因素A、B、C,取f=15、12、9次/min,VT=8、10、12 mL/kg,I∶E=1∶2.5、1∶2.0、1∶1.5为相应的三水平;选用L9(34)K=3重复正交试验设计表归纳数据,检验、分析各因素及水平变化影响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IP)、气道平均压(Pmean)和内源性呼末气道压(PEEPi)的统计学意义。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数据。结果 本研究9组试验的(k=3,n=27)腹腔镜手术全麻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SpO2 100%。整个实验过程中PEEPi监测值为3 cmH2O。三因素三水平呼吸参数间的不同组合对PETCO2、PIP、Pmean的影响如下:①对PETCO2的影响:f、VT各水平的选用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I∶E的选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PIP的影响:f的改变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VT、I∶E的改变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③对Pmean的影响,三因素三水平呼吸参数的选用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多呼吸参数的最佳组合方式是A3B1C2,即f=9次/min、VT=8 mL/kg、I∶E=1∶2.0,非小潮气量快频率,也非大潮气量慢频率。如此才能获得肥胖患者全麻气腹状态“较低气道压力同时又能维持良好通气”的肺保护效应。值得注意的是:①I∶E对气道压(PIP、Pmean)的影响,即对肺保护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②I∶E对PIP和Pmean的影响具有相向性。  相似文献   

6.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是急性呼吸衰竭的类型之一。 1998— 2 0 0 0年 2月我科以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救治ARDS患者 8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8例ARDS患者 ,年龄 2 3~ 6 8岁 ,治愈 7例 ,死亡 1例。2 护理体会2 .1 呼吸机调节 一经确诊 ,立即建立人工气道。采用NOWPORT15 0定容型呼吸机辅助呼吸 ,通气方式为SIMV PEEP ;潮气量 8~ 10ml/kg ,呼吸次数 15~ 18/min ,吸、呼时间比 1∶1.5~ 1∶2 ,开始机械通气时氧浓度可设在 6 0 %左右 ,随着PEEP的应用和患者缺氧的改善 ,氧浓度逐渐…  相似文献   

7.
莫安胜  林辉  何巍  冯旭 《广西医学》2005,27(6):795-798
目的研究浅低温体外循环(CPB)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中不停辅助呼吸对肺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的心内手术是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实验组的心内直视手术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两组病人术后送回ICU用西门子900C呼吸机辅助呼吸,潮气量设定为体重(kg)×12mL,频率为12次/min,氧饱和度为100%,采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停CPB后2h、3h、4h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同一时点动脉血氧分压(PO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不停呼吸辅助心内直视手术可减轻肺的损伤,对肺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比较小潮气量和传统潮气量机械通气在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②方法将收治的年龄〉60岁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小潮气量通气组(A组)和传统潮气量通气组(B组),每组各30例。小潮气量通气组(A组)采用小潮气量,VT6-8mL/kg;传统潮气量通气组(B组)的潮气量VT10-12mL/kg。分别于气管插管前、机械通气1h、机械通气2h记录各时点的动脉血气分析、气道平台压(Pplat)、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I)等指标。并对两纽患者的相关并发症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⑧结果机械通气1h、机械通气2h时两组的氧合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时点小潮气量通气组的Pplat均低于B组,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Cst)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MAP、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心输出量(CI)在不同时点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机械通气后MAP、胸腔内血容积指数(1TBI)较机械通气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结论采用小潮气量的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可以达到很好的机械通气效果。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发生率低,对血液动力学影响较小,对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带来更多的益处。  相似文献   

9.
全麻下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时呼吸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全麻下不同潮气量正压机械通气时呼吸功能的变化,探讨麻醉时机械通气较为理想的潮气量. 方法:40例ASAⅠ~Ⅱ级的颅脑手术患者,均取仰卧位,根据三因素四水平拉丁方设计,将40例患者先后使用4,6,8,10mL/kg四种不同潮气量施行持续正压机械通气各30 min,呼吸频率固定为15次/min,监测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时肺顺应性、循环及血气各指标的变化. 结果:随着潮气量的增加,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动脉血与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差(Pa-ETCO2),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平台压(PPLAT),动态肺顺应性(CDYN),静态肺顺应性(CSTAT)均逐渐增加, 各潮气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潮气量的增加, ETCO2,PaCO2逐渐降低,各潮气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潮气量组间PaO2,SPO2,MAP,HR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心肺功能正常患者全麻仰卧位机械通气频率为15次/min时,4 mL/kg潮气量组(分钟通气量60mL/kg)氧合最好,但不能充分排出CO2而对改善肺通气功能不利;潮气量6~8mL/kg适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单纯增大潮气量并不能明显改善麻醉所致的肺通气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潮气量通气策略对小儿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潮气量不同将我院诊治的ALI/ARDS患儿102例分为2组:传统潮气量组(10~12 mL/kg潮气量)51例,小潮气量组(6~8 mL/kg潮气量)51例.观察并比较2组机械通气后血气分析变化、呼吸机参数变化,记录2组机械通气时间、住PICU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结果:通气后24 h,2组PaO2、pH及SaO2较通气即刻升高、PaCO2较通气即刻降低,且小潮气量组PaO2、pH及SaO2高于传统潮气量组、PaCO2低于传统潮气量组.通气0 d、1 d、3 d小潮气量组VT、MAP、PEEP、PIP呼吸机参数较同时间传统潮气量组较低、Fi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潮气量组机械通气时间、住RICU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均小于传统潮气量组,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潮气量通气策略治疗小儿ALI/ARDS预后效果可能优于传统潮气量通气策略,值得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对36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达到肺部感染控制窗(PIC窗)后,随机分为序贯通气治疗组20例和常规通气组16例,序贯通气组治疗方法:立即拔出气管插管,改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d)治疗;常规通气组治疗方法:继续按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方法治疗,随后以临床常用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脱机,两组同时进行监护,观察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例数、病死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等.结果:两组患者发生VAP的例数分别为2例(10%)和6例(37.5%)(P<0.05),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4.3±2.3)d和(11.8±5.3)d(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22 +9)d和(25±14)d.结论:在PIC窗指导下的有创与无创序贯性通气治疗方法,可明显缩短有创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张洪  卢年芳  郑瑞强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2):2941-2944,2965
目的:通过比较 ASV (适应性支持通气)和SIM V-PSV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模式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快通道脱机中的研究,从而为非复杂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寻找一个更加合适的脱机模式。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二尖瓣置换术或主动脉瓣置换术)纳入研究。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常规转入 ICU ,使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ASV组和SIMV-PSV组,分别给予ASV和SIMV-PSV两种通气模式,并按标准程序脱机。术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力学指标、机械通气时间、快通道的成功率。结果:共53例患者入选该研究(ASV组26例,SIMV-PSV组27例)。 ASV组与SIMV-PSV组相比,血流动力学以及血气分析结果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呼吸力学指标:ASV组与 SIMV-PSV 组相比,第一阶段的平均气道内压力[(7.3±1.3)cmH2O VS (10.6±1.5)cmH2O],肺组织动态顺应性[(70.6±13.2)ml/cmH2O VS (50.7±10.3)ml/cmH2O],P0.1[(1.7±0.3) cmH2O VS (3.5 ± 0.8)cmH2O]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205.8±85.6)min VS (328.2±91.0)min];快通道成功率明显增高(84.6% VS 55.6%)。结论:ASV模式能改善呼吸力学指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增加快通道的成功率,ASV模式为心脏术后的一个安全而理想的脱机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啶用于ICU心脏术后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收住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心脏术后需机械通气的患者13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n=6)和丙泊酚组(n=7),两组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啶和丙泊酚镇静治疗并同时给予吗啡镇痛,镇静目标为Ramsay评分2-4分。监测用药期间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并记录镇静药物剂量、机械通气时间、停药后唤醒时间、意外拔管情况以及镇静药物相关并发症(谵妄、低血压、心动过缓)。结果:两组患者镇静达标时间的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右美托咪啶组停药后躁动的比例明显少于丙泊酚组(0%比28.57%,P〈0.05),右美托咪啶组谵妄发生率明显少于丙泊酚组(0%比14.28%,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无明显差异[(10.51±5.11)h比(11.07±4.91)h,P〉0.05],两组意外拔管率无明显差异(0%比0%,P〉0.05)。两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33.33%比42.86%,P〉0.05)、需要干预的低血压比例(16.67%比28.57%,P〉0.05)均无显著差异,两组心动过缓发生率(33.33%比28.57%,P〉0.05)无显著差异。结论 :右美托咪啶用于心脏术后患者能够实现镇静目标,对呼吸、循环无显著影响,可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比例辅助通气(PAV)叠加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95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PAV+SIMV叠加模式进行机械通气治疗,通气过程中,以维持患儿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85%-95%)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30~45mmHg)为目标调节呼吸机参数。观察患儿心率、动脉血气、氧合指数(oI)及呼吸机参数等变化。结果91例患儿痊愈出院,4例放弃治疗,治愈率为95.8%。平均通气时间(97.3±8.5)h,平均吸氧时间(7.1±1.7)天,平均住院时间(18.2±6.5)天。机械通气后,患儿心率、呼吸频率明显减慢(P〈0.05),渐接近正常或者正常;患儿各个时间点的pH、动脉氧分压(PaO2)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各时点间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儿0I随时间延长逐步减小,各时点间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V叠加SIMV通气模式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马英霞  欧平华  王亮 《河北医学》2011,17(9):1142-1145
目的:评价用PB840呼吸机行面罩无创压力支持通气对全麻恢复期低氧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全麻恢复期低氧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无创通气组(n=20),标准氧疗组(n=20),进行分组治疗.无创通气组在患者面罩固定后,给予经面罩无创压力支持通气,标准氧疗组给予面罩供氧,氧流量3-5L/min.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呼吸内科2009年5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9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无创正压通气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无创正压通气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双水平正压通气(VPAPⅢ),经口鼻面罩通气治疗.通气后...  相似文献   

17.
刘宝德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5):119-119,126
目的观察米力农对COPD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脱机的影响。方法将COPD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例。2组病例均给予抗炎、祛痰、肠内营养支持、呼吸机参数调整,米力农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米力农注射液0.5μg/(kg·min),微泵泵人10h,每日1次,应用时间为4—10d。结果米力农组在气管插管时间为(120±48)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12±72)h(P〈0.05);米力农组二次插管病例数为3例(9.7%),明显少于对照组的9例(29%)(P〈0.05);米力农组在24h内二氧化碳分压上升值为(11.6±3)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7±4)mmHg(P〈0.05)。结论COPD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加用米力农可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研究10 ml/kg潮气量,10次/min的频率(A参数)和6 ml/kg潮气量16次/min的频率(B参数)持续正压通气在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后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瓣膜置换术病人术后2 h先后给予A参数和B参数机械通气,记录并比较两种不同参数机械通气1 h后的气道峰压(PIP)、平台压(Pplat)、吸呼比(I:E)的大小,同时比较两种不同参数机械通气对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的影响。所有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Excel 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数据用配对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PIP、Pplat、pH值、PaO2/FiO2在两种参数下有显著性差异,A参数大于B参数(P〈0.05);PaCO2、I:E值A参数小于B参数(P〈0.05)。结论:在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病人,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时,给予A参数在氧合面优于B参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DHCA)在新生儿及小婴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HD)矫治术中的脑保护效果和对其他系统的影响。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44例复杂CHD患儿在DHCA下实施了心脏畸形矫治术,年龄8-150(67.54±46.65)天,体重1.13-5(3.87±1.17)kg。停循环过程中维持鼻咽温18℃-20℃,肛温18℃-21℃,DHCA时间5-60(30.5±12.2)m in。结果术中死亡4例,术后早期死亡4例,总死亡率18.2%;2例(4.5%)因神经系统并发症死亡,其余病例未发现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苏醒时间1-12(7.7±6.5)h,呼吸机辅助时间9-123(61.1±9.3)h,ICU时间41-260(83.5±36.4)h,住院天数13-66(27.3±12.6)天;术后腹膜透析10例(22.7%),出院时复查肾功均正常;术后前三天引流25.9-85.7(58.9±24.4)m l/kg,围术期红细胞用量0-1.2(0.64±0.40)U/kg。结论在新生儿及小婴儿复杂心脏手术中,深低温停循环仍然是有效和实用的脑保护措施。随着外科和体外循环技术的进步,手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将会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呼吸系统功能评分指导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撤机的可行性,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接受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136例,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随机分为呼吸系统功能评分3~4分撤机组60例、5~6分撤机组51例和传统方法撤机组25例。呼吸系统功能评分撤机组采用呼吸系统功能评分指导撤机。动态观察3组患者机械通气前通气及氧合指标、呼吸功能评分、直接撤机成功率、总撤机成功率、接受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结果 3组治疗前各指标相近。3~4分撤机组、5~6分撤机组和传统方法撤机组的直接撤机成功率分别为98.3%(59/60)、82.4%(42/51)和100%(25/25);接受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5.2±2.5)d、(5.0±3)d和(7.5±3.5)d;再插管率分别为0(0/60)、1.9%(1/51)和0(0/25);VAP发生率分别为11.7%(7/60)、13.7%(7/51)和24%(6/25)。3~4分撤机组与传统撤机组比较,直接撤机成功率、总撤机成功率(含无创通气辅助撤机)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机械通气时间较传统撤机组明显减少(P<0.01),VAP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3~4分撤机组直接撤机成功率明显高于5~6分撤机组(P<0.01)。5~6分撤机组与传统撤机组比较,直接撤机成功率下降(P<0.05);但总撤机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减少(P<0.05)。结论呼吸系统功能评分指导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撤机是安全可行性的,采用呼吸系统功能评分3~4分撤机在不影响撤机成功率的前提下可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