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对初诊肥胖与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内脏脂肪素影响的差异性。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根据体重指数是否大于25kg/m^2随机分为肥胖组(Ob)和非肥胖组(Non-Ob),每组30例,均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MI、FPG、2hPG、FINS、C—P、GA、HOMA—IR、WC、WRH及vF等变化情况。结果Ob组和Non—Ob组治疗前后FPG、2hPG、GA、VF、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FINS、C—P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b组vF、FPG、2hPG、GA、FINS、HOMA~IR及C—P治疗前后变化量明显高于Non—Ob组(P〈0.05),而两组BMI、WC及WRH治疗前后比较及两组变化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F与BMI、WC、WHR、HOMA—IR、FPG呈正相关。结论早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在升高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FINS及C—P,降低FPG、2hPG、GA、vF及HOMA—IR等方面均优于非肥胖患者。早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不仅具有平稳降糖和改善B细胞功能、部分恢复餐后胰岛素早时相分泌作用,而且改善胰岛素抵抗、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45例老年T2DM患者根据B超检查结果,分为T2DM合并NAFL组(A组,23例)与T2DM无脂肪肝组(B组,25例),对两组患者的身高、体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小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APO—A1、APO—B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行肝脏超声检查,计算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体重指数(BMI)、APO—A1/APO—B。结果:A组与B组比较,SBP、DBP、BMI、TG、AIP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APO—A1水平明显降低,两组FPG、2hPG、HDL—C、APO-B水平、APO—A1/APO—B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与高血压、HbA1c升高、脂代谢紊乱及肥胖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空腹血糖水平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探讨成人空腹血糖受损切点下调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分组对照研究,以2008年1月~2009年1月于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根据空腹血糖水平分为4组。基本体检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餐后2h血糖(2hPG)。按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计算稳态模式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稳态模型评估(HOMA—β)。用方差分析及偏相关分析来探讨空腹血糖水平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空腹血糖(FPG)的升高,体重指数(BMI)、腰围(WC)、三酰甘油(TG)、空腹胰岛素(FINS)、2hPG逐步上升,与FPG〈5.6mmol/L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6.1mmol/L≤FPG〈7.0mmol/L组与5.6mmol/L≤FPG〈6.1mmol/L组。BMI、WC、TG、FINS、2hPG无明显差异(P〉0.05);应用偏相关分析发现新切点下的空腹血糖受损(5.6mmol/L≤FPG〈7.0mmol/L)与HOMA—IR具有显著的正相关(r=0.52,P〈0.01),而与HOMA—B呈负相关(r=-0.34.P〈0.01)。结论FPG5.6~6.1mmol/L人群已经出现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减退,是2型糖尿病(T2DM)的高危人群,切点下调是合理的。新切点下空腹血糖受损与HOMA—IR具有显著的正相关,而与HOMA—B呈负相关.胰岛素抵抗是空腹血糖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艾塞那肽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来该院门诊部接受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采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对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组41例,采用二甲双胍联合艾塞那肽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 血糖(2 h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知研究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和 P2 hPG 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的 FPG 和 HbA1C 水平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上,艾塞那肽可有效控制患者的体重和血糖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以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对63例初诊T2DM患者在饮食和运动治疗基础上,单纯给予诺和锐30强化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体重指数(BMI)、空腹及75克葡萄糖负荷后1小时/2小时/3小时血清C肽(FCP、IhCP、2hCP、3hCP)、不良反应次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FPG,2hPG.HbAlc、总胆固醇(TC)、甘油二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FCP、1hCP、2hCP、3hCP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诺和锐30强化治疗初诊T2DM患者能降低FPG、2hPG、HbAlc,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间接改善血脂,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余晓波 《广西医学》2013,(11):1496-1498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糖、胰岛素抵抗及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方法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42例(观察组),健康志愿者4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1h,2h血糖(PG)和胰岛素(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B细胞功能指数(HOMA—B)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观察组中糖代谢异常率为71.4%(30/42);观察组FPG、lhPG、2hPG、1hlNS、2hlNS、HOMA—I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SI、HOMA—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糖代谢异常者经6个月抗甲状腺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FPG、1hPG、2hPG、lhlNS、2hlNS、HOMA-IR均明显下降,而ISI、HOMA—B明显提高(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可引起糖代谢紊乱,出现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异常,尽早发现、及时干预有利于上述指标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肥胖与代谢综合征以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肥胖儿童57例和正常体重儿童53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使其在性别和年龄方面具有可比性。测量两组儿童的体重、身高,计算BMI,测量儿童血压及腰围:行糖耐量试验,测定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测定TC(胆固醇)、TG(甘油三酯)、HDL—c(高密度脂蛋白)、LDL—c(低密度脂蛋白);计算两组儿童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观察组儿童BMI、WC、FPG、2hPG、SBP、DBP、TG、LDL—c、FINS以及HOMA—I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BMI、腰围、SBP、DBP、GLU、TG、LDL—c以及FINS与HOMA—IR呈正相关,HDL—c与HOMA—IR呈负相关(P〈0.05)。结论相比正常体重儿童,肥胖儿童更容易伴随代谢异常,也更容易存在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应加强对儿童肥胖危害的宣传,提高人们的认识程度,从而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代谢综合征和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盐酸小朵碱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胰岛素和血脂的影响。方法初次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盐酸小檗碱治疗组(治疗组,n=30)和非盐酸小檗碱治疗组(对照组,n=30)。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和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附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FPG、2hPG、HbAlC、FINS、TC、LDL—C、HDL—C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盐酸小檗碱能有效降低血糖、HbAlc、FINS水平,降低TC和LDL—C水平,同时升高HDL—C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胰岛素抵抗(IR)及血脂异常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健康查体中心2006年6月至12月查体者中NAFLD患者100例,排除饮酒、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及糖尿病患者。同时随机选择10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进行血压、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血浆胰岛素(FINS)及餐后2h血浆胰岛素(2hINS)的测定,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比较。结果NAFLD患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PG、2hPG、FINS、2hINS、HOMA—IRI、BMI、wHR平均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NAFLD患者存在着明显的IR及脂质代谢异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IR在脂肪肝的发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NAFLD可能是代谢综合征的一个组成部分。IR及脂质代谢异常在NAFLD发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IR可能是NAFLD原发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康志强 《中国医疗前沿》2012,(20):21+92-21,92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对二甲双胍及预混胰岛素治疗未能有效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90例入选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预混胰岛素组、二甲双胍联合预混胰岛素组,给予口服最大耐受剂量二甲双胍及胰岛素治疗至少2个月,在此基础上加用艾塞那肽注射液,观察3个月测量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BMI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在原方案基础上加用艾塞那肽注射液治疗3月后HbAlc、FPG和PPG、BMI均较前降低(P〈0.05)。结论使用艾塞那肽可改善T2DM患者的血糖和胰岛β细胞功能,并对降低体重有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对肥胖2型糖尿病的降糖效果及相关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8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77例,体重指数(BMI)均≥28kg·m^-2,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原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艾塞那肽5μg、早晚餐前皮下注射,1个月后改为10μg、早晚餐前皮下注射,治疗3个月后观察各组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BMI、HbA1C、FPG、PPG、TG、TC、LDL及同型半胱氨酸明显降低(P〈0.05),HDL、SBP、DBP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前后进行配对资料比较分析可见:治疗后BMI、HbA1C、FPG、PPG、TG、TC、LDL、SBP及同型半胱氨酸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患者消化道不良事件多见,但多为轻度、一过性,无重大低血糖事件发生,患者依从性良好;结论艾塞那肽在降低血糖的同时,可改善相关代谢指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赵晓宏  陈灿 《医学综述》2014,20(20):3806-3807
目的观察口服磺脲类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起始地特胰岛素后对患者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三二○一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既往口服磺脲类治疗效果不佳而未曾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6例,以体质量指数(BMI)作为患者体质量的评估标准将患者分为3组:BMI<24 kg/m2者为A组(20例);24 kg/m2≤BMI<28kg/m2者为B组(22例);BMI≥28 kg/m2者为C组(24例)。三组均给予地特胰岛素治疗,起始剂量为0.2 U/(Kg·d)。分别测定并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BMI及胰岛素用量。结果治疗后A、B、C组FPG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5.08±0.38)mmol/L vs(14.07±1.22)mmol/L、(5.03±0.39)mmol/L vs(14.01±1.20)mmol/L、(4.9±0.47)mmol/L vs(13.52±1.49)mmol/L,均P<0.05)],三组间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C组与A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降低最显著;治疗后HbA1c值A、B、C组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5.52±0.40)%vs(8.46±0.48)%、(5.48±0.38)%vs(8.28±0.60)%、(5.54±0.37)%vs(8.36±0.58)%,均P<0.05];治疗前后BMI仅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和治疗后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C组>B组>A组。三组间地特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药物剂量[(18.88±2.66)U]显著高于A、B两组[(13.45±1.47)U、(14.73±1.42)U,均P<0.05]。结论口服磺脲类失效的患者起始地特胰岛素治疗,可有效降低不同BMI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同时患者体质量无显著增加,肥胖患者体质量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艾塞那肽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糖、体质量、胰岛功能等的影响.方法 将50例T2DM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应用艾塞那肽(27例)和传统方案(23例)治疗,在用药3个月后,观察空腹和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发生率、体质量变化、血糖波动及胰岛功能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艾塞那肽组的空腹和餐后血糖、HbA1c、体质量均明显下降(均P<0.05),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 艾塞那肽可明显改善T2DM患者的血糖及胰岛功能,降低HBA1c,使血糖达标,同时还可持续降低体质量,尤其对于初诊肥胖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Calpain-10基因4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海南黎族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探讨Calpain-10与T2DM发病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海南黎族健康查体者54例为正常对照组,T2DM患者46例为T2DM组。测量所有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并且空腹抽血测定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用稳态模型方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BCI)。对所有研究对象Calpain-10基因UCSNP-44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并计算其优势等位基因频率。结果①黎族人正常对照组UCSNP-44 TT基因型占78%,TC型占20%,CC型占2%;T等位基因频率为88%,C等位基因为12%。黎族人T2DM组UCSNP-44 TT基因型占76%,TC型占22%,CC型占2%;T等位基因频率为88%,C等位基因为12%。2型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UCSNP-44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BMI≥25 kg/m^2、BMI〈25kg/m^2分别比较,各组之间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T2DM组内UCSNP-44 TT组与TC+CC组BMI及WHR、FPG、FIns、IR、HBCI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未发现Calpain-10基因UCSNP-44位点变异与T2DM及胰岛素抵抗发病相关,提示Calpain-10基因UCSNP-44并非海南黎族人群中T2DM常见相关发病基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推拿联合药物对早期2型糖尿病的影响,探讨推拿手法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120例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腰围、体重指数(BMI)、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胰岛素(FINS)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FPG(6.16±0.56)mmol/L]、腰围[(91.43±8.01)cm]、BMI[(25.53±1.23)kg/㎡]、2hPG[(8.26±1.97)mmol/L]、HbA1c[(6.05±0.89)%]、TG[(2.52±0.78)mmol/L]、TC[(5.32±0.71)mmol/L]、FINS[(14.59±3.67)mIU/L]、HOMA-IR(4.83±2.03)与治疗前比较数值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推拿手法联合药物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可能与调节脂类代谢异常、减少胰岛素抵抗有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标准化膳食营养干预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重控制和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配对设计将148例超重或肥胖的T2DM患者分为试验组(n=74)和对照组(n=74),试验组进行连续的标准化膳食营养干预,对照组患者获取体检报告后,由医师进行一次健康教育,予以普通膳食。两组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体重、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营养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体重、BMI、FPG、2 h PG、TG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TC、HDL-C及LDL-C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标准化膳食营养干预能有效地控制T2DM患者的体重,降低FPG、2 h PG和血脂水平,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低剂量二甲双胍与常规剂量阿卡波糖对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本科室56名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指数BMI〈30),将其随机分为两组(A组n=28,B组n=28)。A组患者前3个月接受低剂量二甲双胍(500~750mg/d)单药治疗,后3个月转为接受常规剂量阿卡波糖(150—300mg/d)单药治疗。B组患者前3个月接受阿卡渡糖治疗,后3个月接受二甲双胍治疗,剂量与A组相同。检测两组基线、第3个月末和第6个月末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BMI、血压和血脂水平。结果:①低剂量二甲双胍显著降低了A组(P〈0.01)和B组(P〈0.05)患者的FPG水平;②低剂量二甲双胍降低了A组(P〈0.01)和B组(P〈0.01)患者的HbA1c水平。阿卡波糖只降低了B组的HbA1c水平(P〈0.05);③低剂量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单药治疗能降低餐后2hPG,但是不能达到治疗目标值。结论:低剂量二甲双胍与常规剂量阿卡波糖相比,前者对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德钦藏族初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影响因素,了解高原藏族人群HbA1c与血红蛋白(Hb)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18年5月到2020年6月德钦县医院体检和诊治的藏族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血糖水平分为初诊断2型糖尿病组、糖尿病前期组和糖耐量正常组,比较3组之间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间的差异。按血红蛋白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高血红蛋白组及血红蛋白正常组,比较2组间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对HbA1c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血红蛋白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与糖耐量正常组相比,糖尿病组有更高的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脂肪肝占比(P < 0.05)。3组间性别、年龄、高血压占比、高密度脂蛋白(HDL)、尿酸(UA)、红细胞(RBC)及H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高血红蛋白组与正常血红蛋白组间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均影响HbA1c,而Hb不是HbA1c的影响因素。回归方程为HbA1c = 2.46 + 0.215×FPG + 0.228×2 hPG(R2 = 0.73,P < 0.05)。  结论  德钦藏族初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有更高的BMI、TG、TC和脂肪肝占比,是早期识别糖尿病的线索。HbA1c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Hb不是HbA1c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血清nesfatin-1及肝脂肪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型DM合并NAFLD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饮食及运动治疗;观察组在饮食及运动治疗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疗程为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糖化血红蛋白(HbA_(1c))、TC、TG、LDL-C、HD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nesfatin-1等指标变化。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所有患者进行肝脏CT检查,评价肝脂肪变的程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周后观察组BMI、FPG、HOMA-IR、HbA_(1c)、TG、TC、nesfatin-1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MI、FPG、HOMA-IR、HbA_(1c)、TG、TC略下降,FIN、nesfatin-1、HDL-C、LDL-C无明显改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BMI、FPG、HOMA-IR、HbA_(1c)、TG、TC、nesfatin-1均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1.43%,高于对照组的35.71%(P<0.05)。观察组肝脂肪变的程度与BMI、HOMA-IR、TG、TC呈正相关(r=0.396、0.369、0.347、0.428,P均<0.05),与nesfatin-1呈负相关(r=-7.37,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糖脂代谢紊乱、减少肝脏脂肪变程度。而nesfatin-1可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和肝糖合成,可能是二甲双胍调节糖脂代谢、改善肝脏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位点之一,有望成为2型DM合并NAFLD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