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海绵肾患者行常规超声查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4例海绵肾患者行常规超声查体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与同期诊断15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观察查体中双肾的回声信号强度、肾实质厚度、肾皮质厚度以及肾内血流的情况,总结常规超声查体特点。结果:海绵肾患者结果诊断明确,肾椎体内均呈现出放射性的回声增强影像,同时肾皮质变薄;两组对比结果显示左、右肾皮质厚度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超声查体可作为海绵肾患者临床诊断治疗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与急性肾小管坏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将220例肾移植术后病人分为正常组、急性排异反应组(AR组)和急性肾小管坏死组(ATN组),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肾形态结构、肾内血流灌注及肾动脉血流指数变化。结果AR组肾脏长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17.707,P〈0.01);ATN组肾脏长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046,P〉0.05)。AR组、ATN组血流阻力指数(RI)明显高于正常组(t=-11.689、-8.519,P〈0.01);AR组和ATN组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6,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与急性肾小管坏死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黄晓东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4):64-65,74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羟基脲(HU)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效果及超声成像的改变。方法60例CML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s2O3治疗组(A组)30例和As2O3联合HU治疗组(B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疗效、外周血常规、肝脾声像学改变。结果两组治疗后红细胞、血小板低于治疗前(t=2.234,t=2.234,t=2.582,t=2.378,P均〈0.05);A组缓解率(50.0%)、总有效率(86.6%)明显高于B组(36.6%)、(70.0%)(χ^2=3.98,χ^2=3.99,P〈0.05);2组治疗后肝、脾较治疗前缩小(t=2.785,t=-2.845,t=2.578,t=2.599,P均〈0.05);肝实质回声增强,呈密集细点状回声;脾呈中、重度肿大,脾实质、被膜回声增强,而且不光滑,可见混合性回声和低回声。结论As2O3联合HU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较好的疗效,不同时期超声影像的变化,有助于CML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宝山  傅耀文  周洪澜  王伟刚  王钢 《吉林医学》2009,30(17):1953-195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肾移植术后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监测,观察移植肾结构、测量移植肾经线、计算移植肾体积、监测血流灌注情况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52例肾移植术后患者行移植肾彩超检查209例次,未发生排异反应者,移植肾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表现为轮廓清晰规则,包膜完整光滑,皮质回声均匀,肾皮质与髓质界限清晰,血流信号丰富,移植肾主动脉阻力指数(RI)0.65±0.06,搏动指数(PI)1.52±0.48。发生急性排异反应者,彩色多普勒超声下可见移植肾形态饱满,肾皮质与髓质界限清晰,肾椎体增大,肾内血流信号欠丰富,皮质边缘血流信号减少,移植肾主动脉阻力指数RI0.81±0.09,搏动指数PI2.50±1.10。急性排异组移植肾宽径、体积、肾主动脉RI、PI均升高,与移植肾功能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有效及时地监测移植肾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作为监测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的首选方法,为急性排异反应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素芬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5):117-118
目的探讨B超在肝脏血管瘤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2月120例肝内血管瘤患者采用GELOGLQ73.5C腹部探头,探头频率为3.5mHz检查,同时应用BrightspeedeliteGEl6层CT检查肝脏。结果肝脏血管瘤超声的图像特征:强回声型90例(75.00%),弱回声型17例(14.17%)、混合回声型13例(10.83%)。CT对肝脏血管瘤诊断特异性87.50%高于B超检查的66.67%(P〈0.05);CT诊断敏感性98.21%、准确率97.50%虽然也高于B超检查的96.40%、94.17%,但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检查对肝血管瘤的高准确率及敏感性使其成为检出肝血管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超声表现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CRF)的超声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百胜一AU4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62例CRP患者及60例正常人肾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肾体积、肾皮质回声强度与厚度、肾血流灌注状况及肾动脉相关血流参数。结果:CRF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氮质血症期、尿毒症期的肾皮质厚度及肾动脉阻力指数较CRF肾功能正常期和正常肾组明确的对应关系。其中肾皮质厚度、肾动脉阻力指数可以人微言轻评价肾功能受损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背向散射积分(IBS)技术描述不同剂量有机磷中毒兔肾改变的价值。方法:建立兔急性有机磷中毒动物模型,分别于染毒后1h和3h对四个不同剂量实验组及对照组行二维超声和IBS检查、二维超声观察肾回声,测量肾大小,IBS定量分析肾改变:结果:任一剂量组染毒后肾回声均无改变。随着剂量的增大和染毒时间的延长,肾体积、长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体积的变化早于长径。染毒1h后,3.75mL/kg组和5.00mL/kg组肾皮质和髓质IBS%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染毒3h后,2.50mL/kg组、3.75mL/kg组和5.00mL/kg组肾皮质和髓质IBS%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不同染毒剂量有机磷类化合物中毒兔肾IBS改变与其病理变化相关,超声检查可为诊断有机磷中毒肾损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急性胰腺炎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扬 《中国现代医生》2013,(24):75-76,F000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病例资料,均行超声和CT检查。同时选取无胰腺炎的腹痛患者40例为对照组。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以胰腺体积增大和内部回声变化为主要表现。55例中急性水肿型胰腺炎36例,急性坏死型胰腺炎19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率为92.7%,CT检出率为94.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0.1526,P=0.6961〉0.05)。急性胰腺炎患者十二指肠下动脉血流最大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血流最大速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191.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急性胰腺炎具有准确率高、无创、经济的优点,具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冻结肩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08月~2019年08月诊断为冻结肩的 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无任何肩关节症状者53例为对照组,均行肩关节超声检查,通过高频超声评估无症状健康人群和冻结肩患者肩部盂肱关节囊厚度等超声表现,分析影响盂肱关节囊厚度值的因素,比较两组肩关节超声表现和盂肱关节囊厚度。结果 对照组中男性的平均厚度大于女性(P<0.01),男性和女性左肩与右肩之间的腋下关节囊厚度无差异(P>0.01)。腋下关节囊厚度与身高(r=0.323)和体重(r=0.317)呈正相关,与BMI(r=0.163)和年龄(r=〖CD*3/5〗0102)无关。冻结肩患者患侧较对照组超声测得腋下关节囊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盂肱关节囊厚度对冻结肩有较好的诊断精度。结论 超声能准确评估盂肱关节下方关节囊厚度、肩袖间隙回声及血流信号变化,反映患者肩关节形态结构的变化,可作为冻结肩辅助诊断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女童性早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确诊的性早熟女童与正常女童各100例,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性早熟女童子宫容积、卵巢容积、最大卵泡直径、卵泡数目、子宫内膜厚度、乳腺低回声团块厚度等指标均大于正常女童( P <0.01);真性性早熟女童卵巢容积、最大卵泡直径、卵泡数目及乳腺低回声团块厚度均大于假性性早熟女童( P <0.01),真性与假性性早熟女童子宫容积、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女童性早熟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通过观察卵巢变化还可对真性与假性性早熟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肾皮质CT扫描和增强扫描与皮质期分肾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进行肾脏CT检查患者共126例,包括梗阻性肾积水68例和肾肿瘤58例,合计229个肾脏。在CT扫描后进行SPECT检查,以其测量的GFR为参照标准,按照分肾功能分为3组:肾功能正常组(GFR≥34ml/min),减弱组(20ml/min≤GFR<34ml/min),受损组(GFR<20ml/min),各组分别有113个、71个和45个患肾。采用单因素方差比较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Pearson法分析肾脏CT扫描结果与GFR之间相关性。结果三组肾皮质厚度为(0.59士0.13)cm、(0.43士0.09)cm及(0.24士0.08)cm,(P<0.01),肾皮质厚度与GFR呈高度正相关(r=0.816,P<0.05)。增强CT扫描后三组的皮质期CT增强值为(164.3士24.2)HU、(117.8士22.1)HU及(64.2士20.9)HU,(P<0.01),皮质期CT增强值与GFR呈高度正相关(r=0.861,P<0.05)。结论 CT扫描显示的肾皮质厚度及皮质期CT增强值可对分肾功能做出半定量诊断,相对于CT灌注检测方便,辐射量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小儿先天性重度肾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小儿先天性重度肾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后患肾形态和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随访时患儿患侧肾实质平均厚度以及肾实质平均面积较术前显著增加(P〈0.01)。随访时患侧肾实质平均厚度低于健侧肾(P〈0.01),而患侧和健侧肾实质平均面积比较没有差异(P〉0.05)。对12例患儿术前术后肾脏功能进行比较,随访时健侧患侧肾滤过分数均显著增加(P〈0.01),但患侧肾仍显著低于健侧肾(P〈0.01)。随访时肾实质平均面积无尿路感染组显著高于尿路感染组患儿(P〈0.01)。结论外科治疗小儿先天性重度肾积水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Tru-cut型活检针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肾穿刺活检术。方法选择符合肾穿刺适应证342例,其中肾功能不全9例,使用Tru-cut型活检针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肾穿刺活检术,与Menghini穿刺针负压抽吸式124例相比较。结果 (1)Tru-cut型活检针取出肾小球数多,>10个小球达96.2%,成功率高;(2)出血为主要并发症,肉眼血尿发生率5.6%,肾周血肿2.6%,输血1 000 mL以上的严重出血并发症1例,占0.3%;(3)两种方法各有1例严重出血,均为CKD3期,血肌酐190~350μmol/L,尿蛋白3+,双肾长径9.2~9.6 cm,皮质厚度正常回声增强,病理诊断:硬化性肾炎。但有5例双肾长径9.5~13.4 cm,血肌酐700~1 200μmol/L,病理示:硬化性肾炎、纤维性新月体肾炎、Goodpasture综合征、出血热肾损害和骨髓瘤肾病,使用Tru-cut型活检针者仅表现为镜下血尿。结论 Tru-cut型活检针相对负压抽吸法单人操作,简便易学,取材质量高,并发症相似。肾功能不全不是穿刺禁忌证,双肾偏小者需谨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肝脾疏络饮联合西医治疗肝衰竭患者彩色B超下肝脏的改善情况。方法 收集眉山市中医医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28例确诊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人工肝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加用肝脾疏络饮。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彩色B超显示的肝脏变化。结果 西医组治疗4周肝包膜、实质回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治疗4周肝包膜、实质回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西医组与中西医结合组肝包膜、实质回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组治疗8周肝包膜、实质回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治疗8周肝包膜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实质回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时中西医结合组与西医组肝包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两组实质回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第8周门静脉主干直径、脾静脉宽度及脾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2.15、1.95,均P〈0.05)。两组治疗8周后门静脉主干直径及脾静脉宽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2.25,均P〈0.05),脾厚度变化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P〉0.05)。结论 通过B超初探肝脾疏络饮联合西医治疗对肝衰竭患者的肝脏及相关病理改变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CT直接测量肾脏深度评价Tonnesen公式法估算两肾深度差的准确性和深度差对Gates法计算分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43例患者利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X线计算机层扫描(SPECT/CT)行腹部CT平扫,根据CT横断层图像测量两侧肾脏深度。CT平扫后行核素肾动态显像,Gates默认以Tonnesen公式法估算肾脏深度并得到肾小球滤过率(GFR)与分肾GFR。将CT所测肾脏深度值输入处理软件,获得不同肾脏深度测量值下的GFR和分肾GFR。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方法得到的肾脏深度及两肾深度差间的差异,对深度差和由此产生的分肾功能变化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将两肾深度差与患者年龄、体质量/身高、体质量指数(BMI)和体表面积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可能影响深度差的因素。结果与CT测量法相比,Tonnesen公式法低估了两肾深度(右肾:t=-10.83,P〈0.01;左肾:t=11.56,P〈0.01);Tonnesen公式法估算的深度差为(0.038±0.007)cm,CT测量法得到的深度差为(0.63±0.44)cm,Tonnesen公式法明显低估了两肾深度差(t=-8.81,P〈0.01)。有20%的患者两肾深度差大于1 cm,且深度差与由此产生的分肾功能变化(|R(CT)-R(Tonn)|)成正相关系(r=0.564,P〈0.01)。随着深度差的增加,Tonnesen公式法难以准确反映分肾功能的变化。深度差与患者年龄、体质量/身高、BMI、体表面积均不相关(复相关系数R=0.283,均P〉0.01)。结论 Tonnesen公式法不能准确计算肾脏深度差,从而难以获得可靠的分肾功能,未发现与深度差相关的因素。临床上应用SPECT/CT的CT功能直接测量肾脏深度代替Tonnesen公式,可以获得准确的两肾深度及深度差,从而提高Gates法测量分肾GFR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血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AGEs)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 CKD组以78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除外糖尿病肾病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将CKD组按评估的肾小球滤过率(evalu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分为终末期肾脏病组(GFR< 10 ml/min/1.73 m2)和非终末期肾脏病组(GFR≥10 ml/min/1.73 m2)两组.以38例健康体检的正常人为对照组,血清AGEs采用竞争性ELISA法测定;血清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dvanced oxidation protein products,AOPPs)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总抗坏血酸(Total Ascorbic Acid,TAA)和氧化型抗坏血酸(Dehydroascorbic Acid,DHAA)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结合电化学检测器测定;eGFR应用预测方程(MDRD简化公式).应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KD患者和健康人相比存在血清AGEs潴留(t=11.621,P< 0.001);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非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及健康人群血清AGEs水平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F=42.871,P<0.001),eGFR与血清AGEs存在负相关(r=-0.304,P<0.05).CKD患者血清AOPPs水平比健康人明显增高(t=5.310,P<0.001).CKD患者和健康人相比血浆DHAA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t=4.295,P<0.001),血浆氧化型抗坏血酸与总抗坏血酸浓度的比值(DHAA/TA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24,P<0.001).结论 CKD患者存在血清AGEs潴留,CKD患者GFR的下降导致AGEs清除减少及其存在的氧化应激与羰基应激状态导致AGEs生成增加是AGEs潴留的重要原因;对氧化应激状态的干预是减少AGEs潴留及其病理损害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尿毒症患者透析、肾移植前后左室结构和功能改变。方法 CDFI测量30例尿毒症患者透析治疗、肾移植前、移植成功3个月后左室结构和功能。结果尿毒症患者透析治疗3个月心脏各参数:左室舒末径、左室厚壁厚度、左室舒张及收缩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肾移植3个月后左室厚壁厚度较术前明显减小(P0.01),仍较正常对照组增厚(P0.05),余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肾移植术后,左室结构和功能逐渐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对高脂饮食肾损伤大鼠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活化受体γ(PPAPγ)蛋白表达及肾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0)和高脂组(n=40),高脂组建立高脂饮食肾损伤大鼠模型,再随机分为模型组(n=10)和针刺组(n=10),针刺组大鼠取足三里穴、内庭穴和天枢穴行针刺治疗,模型组大鼠不做治疗,14 d后处死,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模型组和针刺组大鼠肾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PPARγ蛋白表达变化,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检测肾细胞凋亡情况,并与正常组大鼠进行比较。结果正常组大鼠肾脏正常皮质结构存在,未见髓质结构;模型组大鼠有个别肾小球内毛细血管局灶性玻璃样变性,近曲小管肿胀、变性、空泡形成,肾间质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针刺组大鼠仍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玻璃样变性,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肾小球内毛细血管玻璃样变性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显著减少。与正常组大鼠比较,针刺组肾组织PPARγ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而模型组大鼠肾组织PPARγ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针刺组大鼠肾组织PPARγ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针刺组大鼠的肾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但针刺组大鼠肾细胞凋亡指数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针刺可能通过提高大鼠PPARγ蛋白表达,抑制肾细胞凋亡,减轻高脂饮食对肾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肾癌患者150例,另设癌旁组30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肾脏组织中MMP-9的表达。并联系相关随访记录。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MMP-9在肾癌组织中高表达,肾肿瘤旁组织及正常肾脏组织中低表达,肾癌组与肾肿瘤旁组织及正常肾脏组织分别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2)MMP-9表达与肾癌病人的年龄,肿瘤大小没有相关性(P=0.412;P=0.083),与肿瘤分期、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 P=0.009;P=0.017;P=0.004)。伴有MMP-9高表达的肾癌患者无复发生存率明显低于MMP-9低表达的患者( P﹤0.001)。结论 MMP-9在肾癌组织中呈持续高表达,与肾癌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密切相关,是评估肾癌进展,不良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资料完整的早期PNS患者24例,其中肌酐正常(normal serum creatinine,NSCr)组17例,肌酐异常(abnormal sertlm creatinine,ASCr)组7例,健康对照组21名。均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Gate’s法计算总。肾GFR、分肾GFR、高峰时间(tp)、半排时间(t1/2)、20min与高峰相(peak)。肾脏放射性计数比值,即R20/p值。结果(1)NSCr组和ASCr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发现GFR下降(P〈0.05),ASCr组较NSCr组更为明显(P〈0.05)。(2)NSCr组和ASCr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出现tp延长(P〈0.05)、t1/2延长(P〈0.05)及R20/p升高(P〈0.05),且ASCr组较NSCr组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全面分析^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可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早期肾功能评价,能有效检出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患者,并为临床早期诊断与及时诊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