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颈椎手术应用Shikani可视喉镜引导气管内插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ASAⅠ~Ⅱ级颈椎损伤患者,拟全麻下行前路或后路颈椎内固定术。常规麻醉诱导后,所有患者均固定头位,应用Shikani可视喉镜引导气管插管。记录插管成功率、耗时、麻醉诱导和插管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不良反应。结果:插管成功率100%;耗时21.3±9.1 s。与麻醉诱导前比较,插管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颈椎手术患者应用Shikani可视喉镜引导气管内插管简便易行,咽喉部刺激小,插管顺利,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Shikani喉镜和Macintosh直接喉镜经口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41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Ⅱ级、年龄20~60岁和拟在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实施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Shikani喉镜组(S组,n=21)和Macintosh直接喉镜组(M组,n=20),麻醉诱导后分别采用Shikani喉镜或Macintosh直接喉镜实施经口气管插管操作,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后,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5 min内的血压、心率(HR)和二重指数(RPP)变化,记录气管插管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的血压和RPP明显低于麻醉诱导前(P均<0.05),气管插管后的血压、HR和RPP则明显高于麻醉诱导后(P均<0.05).与麻醉诱导前相比,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后的HR明显升高(P均<0.05),且均持续约3 min.在插入气管导管后即刻,M组患者的收缩压(SBP)和外周平均动脉压(MAP)明显高于S组患者(P均<0.05),其余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M组,患者观察期和气管插管完成后HR出现最大值的时间较SBP出现最大值的时间明显后延(P均<0.05);与M组比较,S组患者观察期和气管插管完成后出现SBP最大值的时间明显后延(P均<0.05).两组患者观察期SBP大于、小于基础值30%,HR大于、小于基础值30%及RPP大于22 000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hikani喉镜正中入路经口气管插管的血流动力学反应轻于Macintosh直接喉镜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Shikani可视喉镜(SOS)在烧伤困难气道气管插管中的效果。方法将需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烧伤患者,按声门显露分级法评为Ⅲ~Ⅳ级的4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普通喉镜组(A组,=21)和SOS组(B组,=21),分别进行气管插管。观察两种插管方法插管次数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插管难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B组2次以下的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0.05)。牙齿或牙龈损伤和咽喉疼痛发生率B组均明显比A组低(均〈0.05)。结论 SOS引导烧伤患者困难气道气管插管具有简便、实用及可行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20,(2):157-161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时分别使用Shikani可视喉镜、Mc Coy喉镜的效果差异。方法:收集进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的老年患者179例,根据其气管插管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89例Mc Coy喉镜)和试验组(90例Shikani可视喉镜)。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前、插管后1min、插管后常规监测指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心率变异指标(心率变异性、标准化低频功率、高频段、低频段/高频段)的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插管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不同喉镜应用于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手术后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后MAP、HR两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LF、HF、LF/HF三项心率变异性指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呕吐、反流或反吸、咽黏膜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时,Shikani可视喉镜相比Mc Coy喉镜具有一定优势,患者因插管操作而受到的影响相对更小,心率变化也相对更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在困难气道患者行双腔支气管插管时,使用纤支镜与可视喉镜插管的差异。方法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48例,ASA评级Ⅰ~Ⅱ级,插管困难程度分级(Mallampati分级)Ⅲ~Ⅳ级,回顾性均分为纤支镜组和可视喉镜组。纤支镜组直接运用纤支镜先引导双腔支气管插入气道,再行纤支镜对位;可视喉镜组先运用可视喉镜插管,再行纤支镜对位。观察两组的插管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心率(HR)及收缩压(SBP)的变化、口腔咽喉部损伤情况及术后咽喉部不适感。结果两组在插管时间上差异无显著性;一次性成功率纤支镜组为100%,可视喉镜组为95%,差异无显著性(P>0.05);插管前后可视喉镜组HR、SBP变化幅度较纤支镜组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可视喉镜组口腔咽喉部损伤例数(11例)比纤支镜组多(2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可视喉镜组术后咽喉不适感患者(14例)多于纤支镜组(7例)(P<0.05)。结论在困难气道行双腔支气管插管中直接使用纤支镜引导及对位比先使用可视喉镜插管后运用纤支镜对位具有损伤更小、刺激更轻等优势,对患者更有利,是困难气道双腔支气管插管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由于颈椎外伤致脊柱不稳(如颈椎骨折或C1~2不稳)引起的复杂气道,常致气管插管困难.若强行插管将导致潜在性颈髓损伤的风险,因此强调在麻醉中气管插管时做好颈椎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视可尼可视喉镜(shikani optical stylet,SOS)是一种可视、可塑、硬纤维支气管喉镜,它结合了光杖和软纤维支气管镜(fibreoptic bronchoscope,FOB)的特点,是处理各种困难气管插管一个非常有利的武器.SOS引导气管插管在颈椎外伤患者手术中的成功运用则较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Shikani喉镜和Macintosh喉镜在双腔气管导管插管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0例择期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Shikani喉镜组(S组,n=30)和Macintosh喉镜组(M组,n=30),在全麻诱导后分别采用Shikani喉镜和Macintosh喉镜插入双腔气管导管,记录患者插管时间,插管次数,是否发生导管套囊破裂及口唇、牙齿损伤,患者基础(T0)血压和心率,以及插管开始时(T1)、插管完成后1 min(T2)、插管完成后3 min(T3) 、插管完成后5 min(T4)的血压和心率,评估术后24 h患者有无声音嘶哑及咽喉疼痛。结果:S组患者插管时间少于M组[(37.4±9.7) s vs. (43.9±13.7) s, P=0.039],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 vs. 80%, P=0.488);两组均未发生套囊破损;S组发生口唇及牙齿损伤者少于M组(8例vs. 2例,P=0.038);两组患者之间T0、T1、T2、T3、T4的血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咽痛(7例vs. 10例,P=0.390)及声嘶(5例vs. 7例,P=0.519)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Macintosh喉镜相比,Shikani喉镜插管花费时间短,口唇及牙齿损伤发生率更小  相似文献   

9.
10.
李文波  陈树斌  张云红 《当代医学》2011,17(31):141-142
目的探讨视可尼(Shikani)可视喉镜(shikani optical stylet,SOS)在肥胖患者气管插管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肥胖患者(体重指数BMI≥3O)50例,用SOS引导气管插管。结果插管成功率100%,均无明显的咽喉粘膜损伤,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 SOS在肥胖患者尤其合并困难气道方面具有较多的优势,简便易行、咽喉部刺激小,插管顺利,不良反应少,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视可尼喉镜"光斑法"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视可尼喉镜"光斑法"经口、鼻气管插管患者113例。结果:经口气管内插管82例,一次性成功76例,一次性成功率为92.7%,两次及以上尝试成功5例,累计成功率为98.8%,其中,经目镜窥见会厌或声门8例,约占9.8%,托下颌后,经目镜窥见会厌或声门23例,约占28.0%。困难气道改视可尼喉镜"光点法"经口插管23例,两次及以上尝试成功20例,成功率为86.9%,其中,经目镜窥见会厌2例,占8.7%。视可尼喉镜经鼻气管内插管8例,成功4例,成功率为50%,经目镜未窥见会厌。所有病例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视可尼喉镜"光斑法"插管操作简单,创伤小,效果良好,是解决困难气道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强  朱曦  幺改琦 《北京医学》2009,31(1):28-30
目的探讨影响颈脊髓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12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来院后是否行气管切开手术将患者分为气管切开组和非气管切开组。将15项指标作为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对象,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再进行Stepwise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512例患者中,46例患者行气管切开(气切组),466例未行气管切开(非气切组)。两组年龄[(43.0±13.1)岁,(38.1±13.8)岁]、颈脊髓损伤程度(ASIA分级)(1.61±0.91,3.34±1.50)、损伤至入院的时间[(1.85±1.09)d,(3.24±4.28)d]、损伤至手术时间[(3.34±4.60)d,(11.47±16.91)d]、低钠血症发生率(53.3%,7.1%)、神经源性休克发生率(31.4%,2.4%)、中枢性高热发生率(31.4%,18.6%)、血白细胞数量[(11.1±3.5)×10^9/L,(9.1±4.0)×10^9/L]、血中性粒细胞(0.84±0.06,0.77±0.09)、血淋巴细胞(0.12±0.06,0.20±0.12)、血浆白蛋白[(36.93±6.18)g/L,(40.96±4.55)g/L]、肺部感染率(35.2%,4.2%)12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年龄、颈脊髓损伤程度(ASIA分级)、并发肺部感染为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3个独立相关影响因素。结论影响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患者年龄大、颈脊髓损伤程度重(ASIA分级)、并发肺部感染是3个相姜独寺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帝视内窥镜(DSC)与直接喉镜气管插管术引起患者应激反应,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12月收治的71例需全身麻醉后行气管插管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帝视内窥镜组(D组)和普通喉镜组(M组),D组行帝视内窥镜引导下气管插管,M组行普通喉镜引导下气管插管,观察两组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不良反应以及患者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应激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均100%插管成功,其中D组一次成功33例、两次成功3例;M组一次成功32例,两次成功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插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明显低于M组1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的诱导后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明显低于其他时间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诱导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帝视内窥镜引导下行气管插管术成功率高,患者的应激反应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颈髓损伤早期死亡因素探讨(附8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颈髓损伤死亡情况及其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统计81例颈髓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并进一步分析年龄、性别、受伤原因、颈髓损伤程度、损伤节段、手术、气管切开与颈髓损伤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找出明显影响死亡率的临床因素。结果:颈髓损伤死亡率为11.11%,多死于呼吸衰竭和并发呼吸道感染。不同年龄、不同颈髓损伤程度及不同颈髓损伤节段的死亡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与生存组的年龄均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损伤程度B、C、D三级之间以及损伤节段C5~7、C8~T1之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颈髓损伤节段以及颈髓损伤程度是颈髓损伤死亡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综合康复治疗48例颈髓损伤患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颈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48例颈髓损伤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包括呼吸功能训练、上下肢肌力训练、平衡转移训练并配合传统疗法及矫形器的应用等。治疗前后进行呼吸功能评估、修改Barthel指数评分及ASIA运动及感觉评估。结果:经过42~95d治疗后,颈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修改Barthel指数评分及ASIA运动评分明显提高(P〈0.05),但感觉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地促进颈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脊髓损伤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48h)的原因以及术后最佳呼吸功能支持的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8例颈脊髓损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原因进行确定。结果28例患者术后机械通气延长者14例,带机平均时间为(250.1±153.8)h。损伤节段在C3及以上的发生率为100%,损伤程度A级的发生率为66.7%。结论颈脊髓损伤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与患者年龄、脊髓损伤程度、脊髓损伤节段及相关并发症如肺部感染、低氧血症及营养程度等因素有关,及时预防和处理呼吸系统并发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在减轻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作用。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0年6月在我院行全麻手术的高血压冠心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8例。实验组在插管前5 min给予艾司洛尔(1.5 mg/kg),对照组常规给药。监测并记录插管后2、5、10 min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结果:插管后2、5、10 min,实验组的平均动脉压分别为(60.80±6.58)mm Hg、(57.62±9.34)mm Hg、(56.73±6.45)mm Hg,对照组的平均动脉压分别为(63.92±6.37)mm Hg、(61.85±8.32)mm Hg、(60.74±7.23)mm Hg;实验组的心率分别为(80.65±4.25)次/min、(80.47±5.47)次/min、(80.54±4.23)次/min,对照组心率分别为(82.64±7.34)次/min、(82.47±6.78)次/min、(82.31±4.66)次/min;实验组平均的脉压和心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有4例对照组患者出现室性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实验组患者未发现有心律失常。结论:艾司洛尔能安全有效地抑制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由麻醉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七氟烷麻醉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调控和心肌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行腹腔镜胃肠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0 例随机分为S 组(七氟烷组)和P 组(丙泊酚组),每组50 例;术中通过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麻醉镇静深度,选取麻醉诱导前(Ta0)、气管插管前(Ta1)、气管插管后1 min(Ta2)、手术开始(Ta3)、拔管前(Ta4)及拔管后5 min(Ta5)6 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SVR)、左心室做功(LCW);抽取诱导前5 min(Tb0)、手术结束(Tb1)、术后12 h(Tb2)、术后24 h(Tb3)、术后48 h(Tb4)5 个时间点患者的中心静脉血,测定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同时比较术中瑞芬太尼的用量及术后患者VAS 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的HR、MAP、SVR、LCW 在Ta1、Ta3时下降,与Ta0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组Ta3 时的CO,Ta2、Ta3 时的CI 均低于Ta0 ;S 组Ta1时间点的HR,Ta2 时间点的MAP 均低于P 组同时间点,Ta2、Ta3 时间点的CI 高于P 组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cTnI、CK-MB 自手术结束后开始逐渐升高,Tb2 至Tb4 各时间点的cTnI 均高于Tb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S 组Tb2 至Tb4,P 组Tb1至Tb4 的CK-MB 均高于Tb0,且CK-MB 于Tb3 时达高峰,后下降;Tb2 至Tb4 各时间点,S 组的cTnI、CK-MB 均低于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中S 组瑞芬太尼用量低于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患者术后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中,七氟烷麻醉能很好地维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手术应激,有效降低围术期心肌损伤,更好地保护心肌,提高麻醉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何顺厚  李清  秦成名 《重庆医学》2007,36(18):1840-1841,1844
目的 观察不同全麻诱导方式对冠心病患者气管插管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Ⅱ~Ⅲ级择期手术的30例冠心病患者,据诱导药物不同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例),分别为:Ⅰ组:用咪唑安定0.1mg/kg、异丙酚1.0mg/kg、芬太尼3μg/kg、维库溴胺0.1mg/kg;Ⅱ组:用咪唑安定0.2mg/kg、异丙酚1.0mg/kg、芬太尼3μg/kg、维库溴胺0.1mg/kg;Ⅲ组:用咪唑安定0.1mg/kg、异丙酚1.0mg/kg、芬太尼6μg/kg、维库溴胺0.1mg/kg.3组患者分别记录诱导前时(T0)、诱导后3min(T1)、喉镜显露声门时(T2)、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时(T3)的MAP、HR、AAI.结果 与T0相比:T1、T2时,各组血压、心率均显著下降;T3时,Ⅰ组血压、心率显著升高;Ⅱ组心率显著升高.与Ⅰ组各时点相比:Ⅱ组AAI显著下降,各时点血压均显著下降,T2时心率显著升高;Ⅲ组AAI显著下降,T2时心率显著升高;T3时,心率、血压显著下降.Ⅲ组与Ⅱ组相比:Ⅲ组患者T1、T2、T3时的血压均显著升高;Ⅲ组患者T3时的心率显著下降.结论 冠心病患者在麻醉诱导时应做到:(1)麻醉诱导要有一定的麻醉深度;(2)麻醉诱导时可加大芬太尼的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喉上神经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在颈髓损伤患者经鼻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80例拟行颈椎减压植骨内固定术需要经鼻清醒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超声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体表定位下行喉上神经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后经鼻气管插管,超声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喉上神经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后经鼻气管插管。记录入室后(T0)、气管导管进入咽喉(T1)、气管导管进入声门即刻(T2)、插管成功后5 min(T3)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心率(heart rate,HR),并记录插管成功情况、插管时间及记录患者术后耐管程度。 结果 对照组T1 、T2 、T3 时的MAP和HR均明显大于T0(P<0.05)。超声组T1 、T2 、T3 的MAP和HR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呛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超声组患者术后耐管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超声引导喉上神经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能够满足经鼻清醒气管插管的需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