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周围神经再生是复杂的过程,突出表现为沃勒变性、轴突再生和再髓鞘化。施万细胞在神经再生的多个方面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用于细胞基础治疗的施万细胞的获取受到采集的侵袭性和供体部位发病率的限制。干细胞移植为周围神经再生提供了一种基于细胞的替代疗法,具有多种再生益处,机体组织多种干细胞(如肌源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等)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可稳定传代。在相关神经分化诱导因子的干预下,干细胞具有分化成类施万细胞的潜力,可募集巨噬细胞以清除细胞碎片改善微环境,还能分泌神经营养因子促进轴突生长和再髓鞘化。目前,对各种类型干细胞在周围神经再生中应用的研究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2.
杨军  杨琴  承欧梅  贾延劼 《重庆医学》2006,35(4):369-371
1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是骨髓内造血干细胞以外的非造血干细胞,通常又称作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非造血干细胞(nonhematopoietic stemcell)或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unit fibroblast)。最近几十年的研究发现BMsCs具有与其他干细胞一样的特性: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处在不同的徽环境中能分化成多个细胞系,形成多种间充质细胞,包括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成肌细胞、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特别是能够横向分化(transdifferentiation)为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同种异体移植治疗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疗效。方法 采用CCl4喂养制作SD大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同种大鼠骨髓提取BMSCs。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损伤对照组、肝损伤移植组(肝损伤大鼠,向肝实质内移植BMSCs),每组15只。分别在造模前、BMSCs移植术后6h及1,5周,每组各取3只大鼠检测血清中ALT,AST,A/G,SOD,MDA,Hyp水平和肝组织中SOD,MDA,Hyp水平,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移植后6h,肝损伤移植组和肝损伤对照组血清ALT,AST,A/G,MDA,SOD,Hyp和组织SOD,MDA,Hyp水平仍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损伤移植组和肝损伤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后1,5周,肝损伤移植组血清ALT,AST,A/G,MDA,SOD,肝组织SOD,MDA水平明显高于肝损伤对照组.并且较移植后6h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MSCs移植可全面修复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所致的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4.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骨髓基质细胞粘附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细胞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PBSCT)预处理前后粘附功能的改变。 方法 :采用细胞粘附试验和细胞粘附阻断试验 ,观察 2 1例PBSCT患者经单用化疗 (单化 )或放疗、化疗 (放、化 )两种预处理方案后不同时相点骨髓基质细胞贴壁层对骨髓单个核细胞粘附能力的影响。 结果 :基质细胞贴壁层对骨髓单个核细胞的粘附能力 ,放、化预处理后第 30、90天显著低于移植前 (P <0 .0 1 ) ;单化预处理后第 30天显著低于移植前 (P <0 .0 5~ 0 .0 1 )。 结论 :PBSCT患者术前预处理后骨髓基质细胞粘附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单化组的损伤较轻 ,放、化组损伤较重。预处理对骨髓微环境基质细胞粘附功能的损伤可能是影响移植后造血和免疫功能重建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损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基质细胞(B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经脑实质内注射、脑室内注射或血管内注射后,能在受者体内存活并向损伤区定向迁移,且向神经细胞分化、改善损伤的神经功能。目前多种方法能有效检测到移植的BMSCs在受者体内的存活、迁移、分布、分化情况,以及移植治疗后受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为BMSCs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的疗效评估提供了可靠的客观依据。虽然目前在BMSCs分离纯化及修复损伤神经的机制等方面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但BMSCs移植治疗CNS损伤仍有广阔的临床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本文对BMSCs移植治疗中枢神经损伤效应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单次链脲霉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糖尿病大鼠分为对照组和移植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培养液,移植组将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至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中,测定大鼠血糖变化,评价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血糖的影响。结果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后,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明显下降,由17.58±2.46 mmol/L降至5.94±2.25 mmol/L,移植组和对照组大鼠血糖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后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  相似文献   

7.
bFGF转染骨髓基质细胞培养及修复软骨缺损的动物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bFGF基因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后在PLGA培养生长的生物相容性,以及采用组织工程方法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PLGA复合物修复软骨缺损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将bFGF基因转染成功后的骨髓基质细胞在PLGA培养生长,制备软骨缺损动物模型,将复合物植入软骨缺损,通过大体标本观察、组织学观察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及RT-PCR检测对软骨缺损模型的修复效果.结果 bFGF基闪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后可以在PLGA上正常生长,并有Ⅱ型胶原的高表达,将复合物植入动物后,可以修复软骨缺损动物模型.结论 PLGA与转染后的骨髓基质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转染后的骨髓基质细胞与PLGA复合物町以修复兔软骨缺损动物模型,可以作为自体软骨移植的一种替代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陈幸华  王苹  刘林  张曦  彭贤贵 《重庆医学》2003,32(10):1283-1285
目的:初步探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对骨髓造血微环境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42例患者接受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前及移植后30、90、180d骨髓微环境基质细胞表达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纤维连接素(Fn)、层粘素(Ln)和Ⅳ型胶原(ColⅣ)等细胞粘附分子水平的变化。结果:移植前接受单纯化疗方案预处理的患者(简称单化组)骨髓基质细胞表达VCAM-1、Fn、Lm和ColⅣ的水平以移植后90d最低;移植前接受化疗 全身放疗方案预处理的患者(简称化放组)骨髓基质细胞表达VCAM-1、Fn、Lm和ColⅣ的水平以移植后30d最低;至移植后180d,单化组和化放组患者骨髓基质细胞表达VCAM-1、Fn、Lm和ColⅣ等指标仍未恢复到移植预处理前的水平,且放化组骨髓基质细胞表达上述细胞粘附分子水平的恢复过程较单化组缓慢。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接受大剂量化/放疗预处理后骨髓基质细胞表达细胞粘附分子的功能障碍可能与移植后某些患者造血功能恢复过程缓慢有关。  相似文献   

9.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最严重的合并症,长期以来人们对脊髓损伤的治疗态度是悲观的,常规的治疗方法对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骨髓基质细胞是骨髓内造血干细胞以外的非造血干细胞。近年研究发现这类细胞具有高分化潜能,有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能力,为脊髓神经损伤的修复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对患者骨髓基质细胞集落形成能力 (CFU - F)的影响。方法 采用Dexter型方法 ,检测 2 1例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经单化或化放结合两种预处理方案 ,观察前后不同时间骨髓基质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结果 放化组骨髓基质细胞集落形成能力于预处理后各时相点均显著低于预处理前和单化组预处理后(P<0 .0 1) ;单化组于预处理后各时相点的 CFU- F显著低于预处理前 (P<0 .0 1) ,至预处理后第 90天仍未恢复。结论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处理后骨髓基质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放化组基质细胞的损伤重于单化组 ,恢复较缓慢。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体静脉套管联合雪旺细胞移植对周围神经缺损再生的影响,以探索周围神经缺损修复的新的治疗方法。方法2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取兔自体股外静脉,套于神经两断端之间,制成静脉套管,实验组向静脉套管内注射雪旺细胞、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术后6周通过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再生情况,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均值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有髓神经和无髓神经数量较多,排列较整齐,髓鞘清晰可见,纤维数量较少。对照组有一定数量无髓神经,而有髓神经少见,纤维数量较多。t检验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观察实验组有髓神经纤维数量较多,排列较整齐,髓鞘清晰可见,纤维数量较少。可见雪旺细胞与有髓神经纤维相连。对照组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数量较少,排列不整齐,髓鞘不清晰,纤维数量较多,无雪旺细胞。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静脉套管可以促进周围神经再生;雪旺细胞注入神经缺损的静脉套管对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优于单纯使用静脉套管。  相似文献   

12.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ies of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MSCs) to adopt Schwann cell phenotype in vitro and in vivo in SD rats. Methods MSCs were obtained from tibia and femur bone marrow and cultured in culture flasks. Beta-mercaptoethanol followed by retinoic acid, forskolin, basic-FGF, PDGF and heregulin were added to induce differentiation of MSCs'. Schwann cell markers, p75, S-100 and GFAP were used to discriminate induced properties of MSCs' by immunofluorescent staining. PKH-67-1abelled MSCs were transplanted into the mechanically injured rat sciatic nerve, and laser confocal microscopy was performed to localize the PKH67 labelled MSCs in the injured sciatic nerve two weeks after the operation. Fluorescence PKH67 attenuation rule was evaluated by flow cytometry in vitro. Results MSCs changed morphologically into cells resembling primary cultured Schwann cells after their induction in vitro. In vivo, a large number of MSCs were cumulated within the layer of epineurium around the injured nerve and expressed Schwann cell markers, p75, S- 100, and GFAP. Conclusion MSCs are able to support nerve fiber regeneration and re-myelination by taking on Schwann cell function, and can be potentially used as possible substitutable cells for artificial nerve conduits to promote nerve regenerati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脑源性营养因子缓释微球(BDNF-PLGA缓释微球)对大鼠周围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BDNF-PLGA缓释微球。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BDNF组和BDNF-PLGA缓释微球组;除假手术外,其它30只SD大鼠,制备坐骨神经钳夹损伤模型。术后神经损伤局部注射BDNF-PLGA缓释微球,观察大鼠的大体形态、步态、关节活动等情况;术后4周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检查神经传导速度(NCV)、波幅、潜伏期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幅度,以及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BDNF-PLGA缓释微球组明显改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的步态、关节活动等一般状况。BDNF-PLGA缓释微球可有效地改善大鼠损伤神经功能,到第4周时已基本恢复正常,对神经功能恢复明显快于BDNF组。与模型组比较,BDNF-PLGA缓释微球组显著提高大鼠NCV,增大电位波幅,缩短潜伏期(P<0.01)。术后4周,BDNF-PLGA缓释微球组的大鼠坐骨神经NCV、波幅和潜伏期,CMAP波幅及恢复率均显著优于BDNF组。BDNF-PLGA缓释微球明显改善坐骨神经髓鞘和轴突结构破坏,髓神经纤维的髓鞘肿胀、碎裂,神经纤维中的空泡及空泡变性等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 BDNF-PLGA缓释微球对周围神经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小肠黏膜下层复合雪旺细胞粗制品桥接周围神经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小肠黏膜下层(SIS)复合雪旺细胞粗制品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平均分为3组(n=12)。致大鼠坐骨神经12 mm缺损后,分别用SIS桥接修复(A组),SIS复合雪旺细胞粗制品修复(B组)和自体神经移植修复(C组)。术后16周取材,通过组织学观察、肌肉湿重测量、计算机图像分析、Trueb lue逆行示踪和透射电镜观察来评价神经再生效果。结果组织学观察、Trueb lue逆行示踪和透射电镜观察证实三组均有再生神经纤维通过缺损区;B组和C组大鼠的小腿三头肌湿重、单位面积轴突数量和神经组织面积均显著优于A组(P<0.05),B、C两组间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S复合雪旺细胞粗制品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可达到自体神经移植的效果,有望替代自体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To study the survival and ability of inducing axonal regeneration of the Schwann cells after the peripheral nerve being grafted into spinal cord. Methods:A total of 30 adult female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VN (vascularized peripheral nerve) and PN (peripheral nerve) groups. A 5-mm spinal cord defect of the left posterior column was made at the T1-3 vertebral level. The defect was grafted with the vascularized or isolated peripheral nerve respectively. The survival and proliferation of the Schwann cells were assessed by histological and morphometric analysis 8 weeks after the operation. Resuits:In the VN group, the peripheral nerve grew into the cord with lots of Schwann cells survived and proliferated, and had more NF and S-100 positive fibers than in the PN group. Conclusion:The vascularized peripheral nerve enhances the survival and proliferation of the Schwann cells and prompts the regener- ation of injured axon of the central nerve system to certain degree.  相似文献   

16.
组织工程神经中雪旺细胞的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组织工程神经中雪旺细胞的形态.方法:体外培养雪旺细胞,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雪旺细胞在PGLA膜上的生长情况和雪旺细胞在BAM凝胶中的形态,用BrdU标记雪旺细胞,观察雪旺细胞-PGLA复合体植入SD大鼠3wk后,雪旺细胞的存活情况.结果:倒置显微镜下,PGLA膜上的雪旺细胞形态与常规培养特点相同,BAM凝胶中雪旺细胞逐渐恢复双极状形态,形成类Büngner带结构,然后可见细胞从凝胶中迁出;扫描电镜下,雪旺细胞细长的双极状形态特点明显,许多细胞聚合类似于Büngner带;透射电镜下,雪旺细胞底部形成一些特殊的钉状突与PLGA膜内接触;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组织工程神经中雪旺细胞大量存活.结论:本实验的组织工程神经中雪旺细胞形态正常,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7.
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对大鼠损伤脊髓GDNF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损伤脊髓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36只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每组3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每组6只动物.移植或手术后24,72 h和7 d,用RT-PCR方法对GDNF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移植组GDNF mRNA 24,72 h和7 d时都明显高于单纯损伤组(P<0.05).结论:BMSCs移植可使损伤脊髓表达GDNF增强.  相似文献   

18.
Liu TY  Zhou GD  Wei X  Wu XL  Chen FG  Cui L  Liu W  Cao YL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1):2218-2222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时间对骨髓基质细胞(BMSC)体外成软骨分化,及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扩增的第二代猪BMSC按5.0×10^7个/ml的密度接种于聚羟基乙酸(PGA)制成的圆柱形支架材料上,第5天开始应用含TGF-β1(10μg/L)、IGF-I(50μg/L)和地塞米松(40μg/L)的软骨诱导液培养。按TGF-β1诱导时间的不同分为A(诱导2周)、B(诱导4周)、C(诱导6周)、D(诱导8周)和E(诱导10周)5组。体外培养10周后取材行大体观察、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检测、聚合蛋白多糖(GAG)定量分析和生物力学测定,同时利用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进行Ⅱ型胶原表达的分析。结果:随诱导时间延长,软骨陷窝由周边开始逐渐向内部增多,排列渐趋均匀,蛋白聚糖等软骨特异性基质成分积聚。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印迹结果均显示Ⅱ型胶原含量随诱导时间延长逐渐递增。这种情况至诱导6周后逐渐稳定,诱导6周和诱导10周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诱导6周以上组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均明显高于A、B两组。结论:利用BMSC作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诱导持续时间与形成的软骨质量相关,6周的诱导时间基本可以形成具有良好组织结构、化学组成和力学性质的软骨组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神经侧侧吻合方法在治疗高位周围神经损伤中的意义。方法 臂丛神经损伤者在上臂中上段行尺神经、正中神经相邻面侧方切开外膜、束膜后相对缝合。上臂神经损伤者在损伤部位以远处行受损神经与相邻正常神经的侧侧吻合。坐骨神经出口处腓总神经损伤者在大腿下段坐骨神经的腓总神经和胫神经分出处以上2~5cm,于坐骨神经内将腓总神经和胫神经侧侧缝合。结果 本组10例患者均得到术后1.5~4年(平均2.5年)的随访,受损神经支配区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在臂丛神经损伤者为M2-3,S3,在上臂神经损伤者为M3S3,在腓总神经损伤者为M3-4S4,而供体神经支配区功能未受影响,所有病例对功能恢复效果均满意。结论 神经侧侧吻合方法是有效的治疗高位周围神经损伤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