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方法抽取产科分娩的产妇228例,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选择性剖宫产组(CS,110例)和阴道分娩组(VD,118例)。于产后6-8周进行问卷调查(ICI-Q改良问卷)、超声检测残余尿,比较两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率。结果阴道分娩组发生产后尿失禁23例,发生率为11.01%(23/118);剖宫产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5例,发生率为4.55%(5/110),阴道分娩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病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剖宫产对于降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对尿失禁发生及其程度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1~10月产后门诊6~8周的产妇84例,按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选择性剖宫产组(38例)和阴道顺产组(46例)。通过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对产后6~8周复查的初产妇进行问卷调查,询问产妇产后6~8周尿失禁的发病情况和产后下尿路症状。分析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尿失禁的关系,比较两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情况。结果阴道分娩组发生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比例明显高于剖宫产组。结论与阴道分娩相比,剖宫产可以降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王春秀 《中外医疗》2010,29(13):1-3
目的探讨2种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58例产妇,按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选择性剖宫产组(26例)和经阴道顺产组(32例)。分别于产后6~8周行问卷调查,采用女性尿失禁症状、子宫脱垂发生情况调查问卷,同时行POP-Q评分、尿垫试验、超声检测残余尿以及会阴超声检查,比较2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发生率及膀胱颈移动度情况,并采用盆底肌力检测法进行评价盆底肌力。结果产后6~8周时,SUI发生率选择性剖宫产组为3.85%(1/26),顺产组18.75%(6/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P发生率选择性剖宫产组为19.23%(5/26),较顺产组的46.88%(15/32)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会阴超声结果显示,选择性剖宫产组膀胱颈角度(80.32±8.06)°与顺产组(94.11±12.73)°比较,及膀胱颈旋转角度(16.72±7.19)°与(26.63±1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底肌力检测法结果显示选择性剖宫产组分别为≤3分19.2%(5/26),≥4分80.8%(21/26);阴道分娩组≤3分50%(16/32),≥4分50%(16/32)。2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剖宫产可降低产后早期POP的发生率,并可减少发生SUI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对尿失禁发生及其程度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008年1~10月产后门诊6~8周的产妇84例,按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选择性剖宫产组(38例)和阴道顺产组(46例).通过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对产后6~8周复查的初产妇进行问卷调查,询问产妇产后6~8周尿失禁的发病情况和产后下尿路症状.分析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尿失禁的关系,比较两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情况.结果 阴道分娩组发生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比例明显高于剖宫产组.结论 与阴道分娩相比,剖宫产可以降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徐永萍 《安徽医学》2012,33(10):1314-1316
目的分析并评价产科相关因素以及采取不同的分娩方式对产妇近期盆底支持组织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2月至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122例分娩的健康初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73例与剖宫产组49例,使用女性尿失禁临床症状调查问卷在产妇分娩后的6~8周进行调查。结果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在分娩前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分别为18%和15%,两组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在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分别为21%和10%,两组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相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晚期压力性尿失禁是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高危因素。剖宫产组产妇的右侧活力值、功值以及两侧功值的平均值均高于阴道分娩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产妇的两侧活力值差值低于阴道分娩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阴道分娩组产妇中,压力性尿失禁者左侧活力值与峰值均小于无压力性尿失禁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无压力性尿失禁者两侧速度值差值低于压力性尿失禁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组产妇在分娩后的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与剖宫产组产妇的发生率相似;产科的相关因素能够对产妇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以及产妇盆底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关系。方法分析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妇产科2012年2月~2014年10月妇产科分娩的产妇1200例临床资料,依据分娩方式不同进行分组,阴道分娩组600例和剖宫产组600例。观察两组产妇产后排尿状况评分、肌力评分情况、UVJ-M值、尿道旋转角度、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及尿垫试验阳性情况。结果剖宫产组产妇产后排尿状况评分低于阴道分娩组,肌力评分高于阴道分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79、18.91,P<0.05);剖宫产组产妇产后UVJ-M值低于阴道分娩组,尿道旋转角度高于阴道分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31,27.11,P<0.05);剖宫产组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低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6,P<0.05);剖宫产组产妇产后尿垫试验阳性率低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6,P<0.05)。结论阴道分娩对于盆底神经和肌肉造成损伤,是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高危因素,应注意盆底组织保护。  相似文献   

7.
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亚群  杨永彬 《上海医学》2005,28(9):754-757
目的研究不同的分娩方式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02年1月至2004年4月在我院分娩的996名产妇,分为阴道分娩组(326名)和剖宫产组(670名),对两组产妇的年龄、孕期、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阴道分娩组发生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比例明显高于剖宫产组。结论与阴道分娩相比,剖宫产可以降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产科因素对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和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国际尿控协会推荐的国际尿失禁标准问卷,对701例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分娩并进行产后复查的初产妇进行问卷调查,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妥娩组(161例)和选择性剖宫产组(540例),了解其孕期及产后6 w 尿失禁的发生情况,并测定盆底肌肉收缩及舒张功能,分析与尿失禁发生及影响盆底肌力有关的产科因素。结果701例产妇中有42例(5.99%)在产后6 w 左右出现了尿失禁症状;产后尿失禁的发生与分娩方式、新生儿体质量、孕前体质量、体质指数相关(P <0.05);阴道分娩组、选择性剖宫产组的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11.18%(18/161)、4.44%(24/5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阴道分娩组中与产后尿失禁发生有关的因素有新生儿体质量、孕前体质量和体质指数(P <0.05),而与孕周、年龄、第二产程时间均无明显相关性。阴道分娩组的产后盆底肌力检测数值低于选择性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阴道分娩、新生儿体质量、孕前体质量、体质指数增加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有关;阴道分娩、选择性剖宫产2种分娩方式均影响产后盆底肌力,阴道分娩可以明显降低产后盆底肌力。  相似文献   

9.
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敏言 《中外医疗》2008,27(24):169-169
目的 研究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289例产妇,通过对产妇的年龄、孕期、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分娩方式等进行同卷调查,其中阴道分娩142例,剖宫产147例.结果 阴道分娩组发生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为22.5%,明显高于剖宫产组的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的分娩方式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有一定的影响,而剖宫产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比阴道分娩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陈艳丽 《大家健康》2016,(8):207-208
目的:比较选择性剖宫产与阴道分娩两种生产方式对产后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该院分娩的120例产妇,其中60例产妇行选择性剖宫产进行分娩,作为研究组,60例产妇经阴道分娩,作为对照组。在产后1个月及3个月时,对上述产妇进行POP-Q评分、超声检测残余尿、尿垫试验及会阴超声检查,将两组产妇的SUI(压力性尿失禁)、POP(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和膀胱颈移动度进行比较。结果:在产后1个月及产后3个月时,研究组患者在SUI及POP的发生率上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产后1个月及产后3个月时,研究组患者在膀胱颈角度及膀胱颈旋转角度上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行剖宫产可以减少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长期影响还有赖于进行多中心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娩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的影响,为预防该疾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6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586例足月单胎分娩初产妇进行产后7年随访。结果:选择性剖宫产组SUI的发生率为7.10%(28/394),阴道分娩组为10.93%(21/192),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SUI的发生与孕妇体重、年龄、第二产程时间相关(P〈0.05),而与分娩方式的选择(选择性剖宫产及阴道顺产)及新生儿体重无关(P〉0.05)。结论:产妇产后SUI的发生与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无关,而与孕妇体重指数、年龄、第2产程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妊娠和分娩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发生的影响。方法 以568例产后6~8周复查的足月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通过徒手和机器检测盆底肌力、疲劳度和阴道压力以评估产后盆底功能;采用一般问卷调查和盆底器官脱垂定量(POP Q)分期法评分了解产后早期PFD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产后盆底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肌力正常率分别为29.40%、33.10%,疲劳度正常率分别为52.82%、89.08%,阴道最大压力正常率为72.54%,不同分娩方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率为27.82%,不同分娩方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8周SUI和阴道前、后壁,子宫脱垂的发生率分别为9.86%、79.40%、21.13%、12.50%,阴道顺产组>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阴道分娩、会阴侧切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4000g)是产后SUI和POP共同的危险因素,而妊娠期SUI是产后SUI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妊娠和分娩相关因素会使盆底功能下降,出现产后SUI和POP,应在早期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近期排尿功能的影响,以供临床预防及产前宣教。方法将2011年6月-2013年5月在该院分娩的初产妇523例纳入该研究,根据分娩方式分组。A组为经阴道自然分娩,B组为剖宫产手术分娩。对比两组产妇产后近期排尿功能的差异性。结果与A组对比,该研究发现B组产妇尿潴留发生率较高;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较低,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经阴道自然分娩后易发生压力性尿失禁,剖宫产手术分娩后易发生尿潴留,在今后产科的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陈艳  王竞宇  叶德华  彭利  何莲  陈梅  魏瑶 《西部医学》2014,(12):1692-1695
目的 应用经会阴超声评价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盆底支持组织功能产生的近期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2013年8月~ 2014年4月在产科分娩后6~8周的产妇201例,按照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74例)与选择性剖宫产组(127例),分别于检查前进行问卷调查,记录基本情况.应用经会阴超声在安静状态及压力状态下(Valsalva动作)分别测量各组患者的膀胱尿道后角角度(Ar、As),膀胱颈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Dr、Ds),膀胱颈角度(θr、θs),膀胱颈旋转角度(θ),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度(UVJ-M),宫颈外口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CV-VD),肛直肠连接部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ARJ-VD),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产后6~8周会阴超声结果显示,阴道分娩组与选择性剖宫产组比较,Ar、As、Dr、Ds、θ、UVJ-M均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静息期和张力期CV-VD两种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期ARJ-VD两种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张力期ARJ-VD两种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性剖宫产组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率为28.3%(36/127例),较阴道分娩组的63.5%(47/74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会阴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显示,阴道分娩近期对盆底支持组织功能的影响大于选择性剖宫产.  相似文献   

15.
钟燕 《中外医疗》2013,(22):6-7
目的探讨个体化指导孕产妇盆底肌功能锻炼对降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行规范产前检查并住院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7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88)与对照组(n=388),观察组于孕20周~42d由专人每天个体化指导孕产妇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对照组孕产妇仅进行孕期检查及产后健康教育。产后42d观察比较两组SUI发生率及盆底肌肉收缩力情况。结果观察组的SUI发生率及盆底肌力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指导孕产妇盆底肌功能锻炼,能明显降低产后SUI的发生率,促进孕产妇盆底组织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正常阴道分娩和选择性剖宫产对初产妇下尿路解剖位置的影响,以及选择性剖宫产是否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有预防作用。方法正常阴道分娩组孕妇(16例)和选择性剖宫产组孕妇(15例)于孕38~40周、产后6~8周、产后2年分别进行会阴超声及尿动力检查,分析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度(UVJ-M)的变化,及其在两种分娩方式间的差异。无分娩史的非妊娠女性20名为对照组,于排卵期行会阴超声及尿动力检查。结果妊娠晚期的UVJ-M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并持续到产后2年。两种方式分娩后6~8周的UVJ-M均较妊娠晚期轻度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选择性剖宫产组的UVJ-M在产后2年较妊娠晚期下降明显(P<0.05)。两种分娩方式相比,UVJ-M在产后6~8周和产后2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在妊娠晚期膀胱颈活动度明显增加,并持续到产后2年,选择性剖宫产对其并无明显的保护作用;妊娠本身可能是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主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