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非药物护理干预对儿童静脉输液效果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儿童静脉输液过程中进行非药物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280例需静脉输液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按常规的输液操作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非药物护理干预方法.采用Wang-Baker笑脸量表和FLACC量表分别评估两组患儿在静脉穿刺时的疼痛评分,观察患儿静脉输液的依从性和静脉一次穿刺成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采用系列非药物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在静脉穿刺性疼痛、静脉输液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情况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通过非药物护理干预方法减轻了儿童静脉输液的疼痛反应,提高了患儿对静脉输液的依从性和一针穿刺成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并总结门诊静脉输液患儿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随机将本院门诊输液治疗室收治的500例输液治疗的患儿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本护理措施;实验组对患儿家长开展健康宣教、加强心理护理、转移患儿注意力、给予暗示与激励疗法、给予微笑服务、做到勤巡视以及构建温馨环境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实验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01),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由于脱针导致重新注射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门诊静脉输液患儿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一次性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明显减低静脉输液时由于脱针导致的重注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血管导航仪在急诊输液室小儿静脉穿刺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到急诊输液室输液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两组患儿首次穿刺成功率、平均穿刺次数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家属满意度分别为87.50%和85.00%,高于对照组的37.50%和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穿刺次数为(1.15±0.36)次,低于对照组的(1.50±0.7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管成像导航仪下行小儿静脉穿刺,可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增加小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重点探索儿科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护理细节.方法 选取接受头皮静脉穿刺的110例患儿,将患儿随机分成例数相同的两组,常规护理应用在55例对照组中,优质护理应用在55例观察组中,对比两种护理方法下的穿刺情况.结果 对照组55例患儿当中,一次穿刺成功率仅可达到76.36%,观察组55例患儿当中,一次穿刺成功率98.18%.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的穿刺成功率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的穿刺依从性评分仅可达到(1.25±0.25)分,观察组的穿刺依从性评分达到(2.45±0.36)分,对照组穿刺依从性评分明显不如观察组.两组患儿的穿刺依从性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的满意度较低,仅可达到74.55%,观察组的满意度较高,高达98.18%.对照组的患儿家属满意度远不如观察组.两组患儿的家属满意度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 优质护理应用在儿科头皮静脉穿刺中,有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黄洁倩 《医学信息》2018,(23):171-173
研究风险管理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门诊输液室收治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门诊室输液护理,研究组采取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护理纠纷发生率、护理人员的技能考试优良率以及护理人员的HAMA评分。结果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97.50%)高于对照组(72.50%),护理人员的技能考试优良率(86.67%)高于对照组(53.33%),护理纠纷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7.5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躯体性焦虑评分、精神性焦虑评分和HAMA总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门诊输液室管理中采取风险管理,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也改善了护理人员的焦虑情绪,降低了护理纠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联合家属配合宣教对门急诊静脉输液患儿治疗配合度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遴选136例门急诊静脉输液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68例患儿给予门急诊输液常规干预为对照组,另68例患儿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联合家属配合宣教,观察两组静脉输液穿刺配合度、穿刺情况、患儿哭闹情况、主客观疼痛情况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静脉穿刺输液配合率(80.88%)显著高于对照组(64.71%)(Z=4.492,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穿刺一次性成功率(92.65%)显著高于对照组(80.88%)(χ~2=4.098,P0.05),穿刺完成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10.720,P0.05),输液顺利率(88.24%)显著高于对照组(64.71%)(χ~2=3.970,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哭闹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4.248,P0.05),哭闹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12.247,P0.05),穿刺主观疼痛(t=-14.857,P0.05)及客观疼痛评分(t=-10.322,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家属静脉穿刺过程中服务态度(t=7.000,P0.05)、健康教育(t=7.012,P0.05)、病区环境(t=7.145,P0.05)、穿刺技术(t=4.400,P0.05)、心理干预(t=7.833,P0.05)及输液质量(t=4.341,P0.05)共6个方面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疏导联合家属配合宣教可提高门急诊静脉输液患儿的治疗配合度、穿刺一次性成功率,降低穿刺障碍率,有效缓解患儿在静脉穿刺输液中操作性疼痛,改善患儿不良情绪,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小儿静脉输液配合度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静脉输液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在临床上采取常规治疗和干预,观察组同时给予综合性心理干预,两组均干预1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儿静脉输液配合度、家属满意度、输液时的疼痛评分及渗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液主动配合、参与配合的配合度高于对照组(91.67%vs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11,P0.001);观察组家属在服务态度及健康教育、穿刺技术、心理干预和输液质量等方面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t=11.088,6.721,9.268,19.313,8.424;P0.001);两组病区环境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观疼痛、客观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27.046,-5.874;P0.001);观察组输液时渗漏(因患儿哭闹、触碰引起、穿刺部位固定不稳固、拔针按压不当等原因)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33%vs35.00%)(χ~2=12.570,P0.001)。结论:综合性心理干预可有效的提高患儿静脉输液配合度和家属对干预的满意度,降低输液时患儿的疼痛感,减少其渗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小儿门诊静脉输液应用舒适干预对患儿生理应激状态及家属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小儿门诊204例静脉输液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舒适干预组(观察组,n=102)和传统干预组(对照组,n=102)。对照组给予传统穿刺干预措施,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予以环境干预、心理干预、体位干预等舒适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T0)、穿刺成功10min(T1)、输液结束(T2)时疼痛评分[儿童疼痛行为评估量表(FLACC)]、生理应激指标[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及唾液皮质醇(COR)检测结果差异,记录穿刺前患儿家属正负性情绪评分情况,分析两组患儿首次穿刺成功率、液体外渗发生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T0时,两组FLACC评分、唾液COR水平及HR、RR、MAP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两组FLACC评分、唾液COR水平及HR、RR、MAP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同组T0、T2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57.554,407.441,25.104,47.279,93.521,164.905,12.627,65.566,15.798,51.459;P0.05);T1、T2时,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857,9.036,3.337,2.364,5.129,5.377,4.812,2.557,4.450,3.328;P0.05)。穿刺前,观察组家属PANAS正性情绪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18.104,P0.05),负性情绪评分则低于对照组(t=25.611,P0.05)。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186,P0.05),液体外渗发生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χ~2=6.423、5.829,P0.05)。结论:舒适干预应用于小儿门诊患儿静脉输液工作中,可在缓解患儿生理应激状态、减轻输液疼痛的同时,降低患儿家属负性情绪,对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医患关系有利。  相似文献   

9.
王静  刘梅  焦菊凤 《医学信息》2018,(9):175-176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后术肢局部皮肤过敏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3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行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后术肢局部皮肤过敏的50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有效率及满意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98.25±0.23)分,高于对照组(79.43±2.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后术肢局部皮肤过敏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患者生理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行PD手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术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外科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处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干预前后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健康量表(SF-36)评分、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干预后护理满意度及依从性,同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5.595,-7.641,-3.306,-2.797;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9.323,-5.831;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3.078,5.848,2.969,4.032,4.103,2.164,3.871,4.524;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和护理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04,4.242;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32,P0.05)。结论:通过对PD术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同时有利于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具有良好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危急重症患者的静脉输液护理管理中采用责任包干制度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本院外科收治的危急重症患者112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6例,对照组病例均给予传统的静脉输液护理干预,研究组病例在输液过程中则采用责任包干制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单日输液时间为(1.81±0.68) h,单次穿刺成功率为98.21%,输液差错率为14.29%,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危及重症静脉输液护理中采用责任包干工作制可明显提高临床服务质量,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为良好的护患关系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分析静脉留置针在门诊患儿输液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门诊部进行门诊输液的200例患儿,年龄≤3岁,按门诊就诊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钢针穿刺输液,观察组采用留置针穿刺输液,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穿刺时间、接管时间、脱出、外渗和静脉炎的例数等情况.结果两组首次穿刺时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第二次穿刺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脱出、液体外渗、静脉炎发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留置针用于门诊患儿输液可以缩短穿刺时间,减少重复穿刺和外渗的次数,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减轻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13.
李月 《医学信息》2019,(24):180-181186
目的 观察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施行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脑梗死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康复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肢体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94.11%,高于对照组的8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肢体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03%,高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施行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并且获得较高的满意度,进一步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用于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31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37例与对照组94例。两组均给予相关对症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生活能力评分均增高,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降低,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用于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护理满意度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齐玉霞  臧颖 《医学信息》2019,(21):171-173
目的 分析分级护理管理模式联合心理干预在肝胆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肝胆外科接诊的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分级护理管理模式和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直接评分(96.21±2.89)分、护理操作评分(96.58±3.98)分、查房评分(95.26±4.16)分、护理记录评分(97.01±2.11)分]高于对照组的(90.04±2.22)分、(90.15±2.31)分、(90.0±4.32)分、(91.0±3.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胆外科护理中应用分级护理管理模式和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临床静脉输液护理中运用双人核对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静脉输液患者80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给予双人核对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护理期间的输液差错事件发生情况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输液差错事件发生率显著对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静脉输液护理中,运用双人核对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输液差错事件的发生率,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血液净化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9月~2013年9月血液净化治疗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6.67%,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66.67%,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加强心理护理在血液净化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改善消除的消极心理,促使其积极参与至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肖倩 《医学信息》2018,(20):180-182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患者疼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88例甲状腺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前后血压、心率、SAS和SDS评分、疼痛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血压、心率、SAS和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72%,高于对照组的72.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改善甲状腺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黄晶晶 《医学信息》2019,(20):188-189,192
目的 研究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连续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肢体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3%,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肢体功能评分(上肢、下肢)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工作情况)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张家兰 《医学信息》2019,(13):172-173178
目的 探讨模型讲解与视频宣教对四肢骨折自我效能及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指导,观察组给予模型讲解与视频宣教护理指导,比较两组干预情况及干预前后自我效能、Barthel指数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疾病知识知晓率、康复锻炼依从率、预后良好率、患者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干自我效能、Barthel指数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模型讲解与视频宣教能有效提高四肢骨折患者自我效能及锻炼依从性,促进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