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与X线片诊断胸腹闭合性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胸腹闭合性损伤患者120例,均接受多层螺旋CT和X线片诊断,比较两种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CT检查对肝脏、肺部、脾脏、肾脏和膀胱等损伤的检出率分别为94.17%、95.83%、89.17%、85.83%和83.33%,显著高于X线片的81.67%、66.67%、52.50%、56.67%和45.83%,且其诊断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33%、85.32%和73.39%,显著高于X线片的51.67%、60.29%和50.41%,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与X线片在胸腹闭合性损伤的诊断中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在临床应用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联合使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提高抢救成功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在骨关节外伤中的诊断和应用价值.方法 病例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100例临床怀疑可疑骨关节骨折的患者,其中肩关节、膝关节、肘关节、踝关节、腕关节各20例.对所选取病例行DR片检查、单纯螺旋CT平扫及螺旋CT平扫+三维重建(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后,对所得影像表现及数据进行分析并探讨与普通DR片、单纯CT平扫比较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在骨关节外伤中的诊断和应用价值.结果 DR平片检查、单纯螺旋CT平扫及螺旋CT平扫+三维重建三者的准确率分别为,48%、92%、100%,由此可知螺旋CT三维重建能更准确、清晰的显示出关节骨折的影像,可降低或避免漏诊、误诊,提高诊断的准确率.结论 对于关节骨折或关节骨折在行X线检查后结果未见异常或可疑者但有临床症状者,必须行CT平扫+三维重建,从而更好地发现关节骨折,这样能更好的指导临床医师来对患者进行诊断以及制定合理严谨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脑梗死早期诊断中应用64排螺旋CT与3.0T核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67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同时应用64排螺旋CT与3.0T核磁共振成像进行检查。比较3.0T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和64排螺旋CT检查对患者病变检出情况、发病至影像确诊时间、病灶大小、病灶检出数、检查时间以及不同梗死部位的异常检出率情况。结果:3.0T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检出24 h以内和24~72 h内的检出率均高于64排螺旋CT检查(P0.05)。3.0T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和64排螺旋CT检查检出72 h以上的的检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0T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发病至影像确诊时间、平均病灶大小、平均检查时间均低于64排螺旋CT检查,病灶平均检出数高于64排螺旋CT检查(P0.05)。结论:3.0T核磁共振成像在多发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相较于64排螺旋CT检查而言诊断更加准确,具有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诊CT扫描在胸腹部闭合性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晓2012年9月~2013年8月经多层螺旋CT检查及手术证实急性胸腹部闭合性外伤99例行急诊CT检查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只行CT平扫.结果 胸部闭合性创伤的急诊CT扫描主要表现为肋骨骨折、肺挫伤、液气胸、椎体骨折,腹部闭合性创伤的急诊CT扫描主要表现为混杂高低密度影像,多伴腹腔出血本组99例胸腹部闭合性创伤中,肋骨骨折43例,肺挫伤或撕裂伤55例,液气胸42例,颈椎骨折2例,胸椎骨折6例,腰椎骨折11例,骨盆环骨折7例,肝脏损伤12例、脾37例、肾13例,输尿管破裂1例,肠系膜与肠管损伤4例,膀胱破裂3例,复合性实质性脏器损伤9例.其中45例伴腹腔出血.结论 急症CT扫描对诊断胸腹部闭合性创伤具有很大的价值,能明确肺部的情况,腹部脏器损伤的部位、程度及复合性脏器损伤,肋骨骨折及椎体骨折等信息.随着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多层螺旋CT(MSCT)由于具有优秀的密度分辨率并可以进行快速的大范围扫描,容积扫描的CT图像进行多平面的重建具有良好空间分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DR与16排螺旋CT诊断颈椎病的价值。方法选取颈椎病患者22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DR检查112例,为DR组;16排螺旋CT检查112例为CT组,比较两组的检查诊断结果,分析诊断价值。结果 DR组检出率88.39%;CT组检出率99.11%。DR组患者检出率低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排螺旋CT是诊断颈椎病的优秀方法,检出率较DR更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颈椎骨折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56例颈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X线和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式对颈椎骨折的诊断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颈椎骨折诊断率高达96.43%,明显高于X线诊断的57.14%(P0.05)。检查包括椎体、棘突、椎弓根及椎板,多层螺旋CT诊断率分别为100%、92.86%、91.18%以及96.00%,明显高于X线的60.71%、46.43%、47.06%以及42.00%,均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颈椎骨折诊断率较高,相对于X线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刘清华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7):1244-1246
目的:对比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三维重建与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平片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2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84例外伤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DR及MSCT的诊断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对比DR、MSCT检查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结果: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中共174处骨折,以多发骨折多见;肋段分布集中在4~10肋;水平节段以腋段居多.MSCT共检出骨折169处,检出率为97.13%,DR共检出骨折111处,检出率为63.79%,明显低于MSCT检查(χ2=62.926,P<0.05).MSCT检查诊断外伤性肋骨骨折准确率为97.62%;DR诊断准确率为64.29%,明显低于MSCT检查(P<0.05).结论:MSCT三维重建、DR平片均可有效诊断外伤性肋骨骨折,但MSCT三维重建诊断准确率更高,漏诊率更低,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螺旋CT与DR在急腹症-胃肠道穿孔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再2012年1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胃肠道穿孔患者78例,对其术前DR和螺旋CT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手术和病理结果为依据,对两种检查手段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螺旋CT诊断符合率较DR检查发生显著升高(P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穿孔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显著,准确性较DR检查高,值得关注并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多层CT容积扫描与三维重建技术联合在孤立性肺结节的定性鉴别效果.方法:选择 2019 年 7月至 2022年 8 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疑似孤立性肺结节患者 150 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多层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对比不同性质孤立性肺结节多层 CT 容积扫描参数、对比单项及联合检查影像学征象检出率、诊断效能及计算一致性.结果:相比于恶性结节,良性结节的灌注峰值时间较长,血容量、增强峰值及表面通透性均显著减少(P<0.05).多层CT容积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各征象中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各单项检查(P<0.05).多层 CT 容积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均显著高于各单项检查(P<0.05).kappa检验显示:多层CT容积扫描、三维重建技术一致性均尚可(kappa值=0.484、0.660,P=0.000、0.000);联合检查一致性良好(kappa值=0.946,P=0.000).结论: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应用多层 CT 容积扫描与三维重建技术联合诊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明确孤立性肺结节性质,同时还可检出不同影像学征象,具有较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评价多层螺旋CT对非典型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2013年我院诊治的非典型肺结核患者42例,进行分组诊断,对照组进行常规X线扫描,实验组进行多层螺旋CT诊断,分析评价两组诊断结果与临床病例资料的差异和两组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实验组进行螺旋CT诊断的准确率为90.5%,对照组为61.9%,<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实验组肺内病变检查准确率为92.8%,隐蔽病变为85.7%,对照组肺内病变和隐蔽病变检查准确率分别为57.1%和71.4%,两组差异显著(<0.05);多层螺旋CT诊断影像表现为孤立性肺结节12例(57.1%),胸膜病变1和肺不张病例各1例(4.76%),淋巴结肿大患者7例(33.3%);结论多层螺旋CT对非典型肺结核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并可根据影像学特征做出正确分型,保证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及时、准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64排螺旋CT扫描与超声心动图在肺动脉高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50例疑似肺动脉高压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扫描与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右心导管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两组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疾病分类检出率。结果两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与疾病分类准确率均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螺旋CT平扫与超声心动图检查方式用于对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其漏诊与误诊率较少,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较高,可对疾病准确分类,具有操作简便、无创性等特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及三维成像在胸部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0例共胸部外伤患者采用胸部16排螺旋CT及三维成像技术检查,并对其三维成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0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有明确的病变35例,阳性率为87.5%,大部分为复合损伤,其中肺挫伤21例,肋骨骨折17例,胸椎压缩骨折5例,胸控积液13例,气胸8例,纵隔气肿1例,皮下气肿2例,膈肌损伤1例.结论 多层螺旋CT对胸部外伤患者作出快速,准确的诊断,指导临床医生对患者及时,有效的救治,应作为胸部外伤诊断的首选方法 和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 3.0 T磁共振成像及CT在老年低位腰椎间盘突出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 2021 年5 月至2023 年3 月于我院就诊的63例疑似低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以临床最终诊断为金标准,所有患者均行 3.0 T磁共振成像及 CT 检查,观察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及低位腰椎间盘突出相关影像结果,并对两种检查方式的骨性结果参数进行比较.结果:3.0T磁共振成像的椎间盘变性、脊髓变性、硬膜囊受压检出率高于CT检查(P<0.05),CT的钙化、积气检出率高于 3.0 T磁共振成像(P<0.05);3.0 T磁共振成像关节突关节角、腰骶角均高于CT,腰椎曲度、L5S1 椎间盘高度低于CT(P<0.05);3.0 T磁共振成像的诊断灵敏度、准确值均高于CT检查,漏诊率低于CT;3.0 T磁共振成像诊断不同类型低位腰椎间盘突出与术后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高于CT.结论:3.0 T 磁共振成像在诊断椎间盘变性、脊髓变性、硬膜囊受压、神经走向中具有明显优势,在诊断钙化、积气中CT检出率更高,因此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结合两种检查方式的优点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与DSA血管造影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4例冠心病患者均接受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与DSA血管造影检查,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在冠脉不同级别狭窄程度的检出率、节段狭窄冠脉分支的检出率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与DSA血管造影在冠心病疾病诊断中的结果相近,两种检查方式具有各自的应用价值,其数据可作为临床疾病鉴别和治疗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前实施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的方式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接诊收治的100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其术前是否选择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检查方式,将其划分为重建组和非重建组。结果重建组43例与术前预测手术方式相同,精准率为46.0%,Kappa检验,P0.05,表明手术方案与实际手术方案具备很好的一致性;两组患者淋巴清扫数、肛门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对比无差异(P0.05);重建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明显少于非重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开展前,通过实施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检查方案,能够明确肠道血管解剖结构,精准定位肿瘤位置,以此为手术制定提供依据,提升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检查中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mbination,MPR)技术对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期间本院胸外科收治并确诊为肋骨骨折 7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CT检查,并在CT检查后利用MPR技术对肋骨情况开展图像重组.以临床手术确诊结果为检测的最终结果,分析对比 CT 检查和 MPR 检查方法对肋骨骨折的确诊情况、隐匿性骨折的确诊情况及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系统(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TLICS)评分情况.结果:通过临床手术确诊,70 例患者肋骨骨折共 130 处,其中隐匿性骨折 58 处,MPR组检出率明显高于 CT 组(P<0.05);隐匿性骨折检出情况,MPR 组诊断效果好于 CT 组(P<0.05).MPR 组TLICS评分、TLICS评分≥5分比例及TLICS评分≥7 分比例均高于CT组(P<0.05).结论:对肋骨骨折患者行CT检查的MPR技术,有效提升骨折和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提高 TLICS 评分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320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成像技术在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06月~2012年09月行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的38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的影像资料,对2种方法评价冠状动脉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38例患者经320排螺旋CT冠脉成像均获得了较好的三维重建,显示率为95.00%;冠脉成像技术敏感性为93.90%;特异性为95.65%;阳性预测值PPV为96.25%;阴值预测值NPV为92.96%。结论320层螺旋CT冠脉成像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是风险较小的无创性检查,可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普查筛选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选自2013年1月~2014年3月我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67例,对这67例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了解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结果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确诊率为95.5%,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阑尾增粗、阑尾粪石、阑尾腔内积液、阑尾周围脓肿。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阑尾炎确诊率较高,急性阑尾炎临床特点在CT影像中表现明显,该种诊断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成像对右肺中叶肺段和亚段肺动脉管径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254例无心肺疾病的胸部CT增强扫描的影像资料,在多平面重建(MPR)图像上测量右肺中叶肺段和亚段肺动脉管径,先按性别分两组,再按年龄分3组(20~40岁、41~60岁、61~87岁)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不同性别之间、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右肺中叶肺段和亚段肺动脉管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重建方法各有其优越性,MPR重建图像能较好地显示肺段和亚段肺动脉,应用此法测量动脉管径较为准确.结论 多层螺旋CT成像能较好地评价右肺中叶肺段和亚段肺动脉管径,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在鉴别原发性肺癌及局灶性肺炎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6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肺癌和局灶性机化性肺炎患者共8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指标;分析64层螺旋CT诊断价值;比较两组病灶位置和分布情况;比较两组的64层螺旋CT征象;比较两组病灶增强特点.结果:88例原发性肺癌和局灶性机化性肺炎患者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结果显示有56例原发性肺癌患者、32例局灶性机化性肺炎患者,其中经64层螺旋CT检查确诊原发性肺癌患者52例、局灶性机化性肺炎28例.64层螺旋CT检查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0.90%(80/88)、92.85%(52/56)、87.50%(28/32).两组在CT征象的血管集束、毛刺、支气管充气征、空洞、结构疏松、紧贴胸膜、胸膜凹陷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组动脉期净增、总增加CT值均高于原发性肺癌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肺癌及局灶性机化性肺炎在64层螺旋CT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度,能够作为两者鉴别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