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7月所接收治疗的80例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患者,对比分析所有患者左氧氟沙星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结果 女性患者的比例为52.5%,男性患者的比例为47.5%.40~60岁年龄阶段的患者较多,<20岁年龄阶段的患者比较少.皮肤和皮肤附件不良反应比例为35%,人数最多.其次为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循环系统不良反应比例为17.5%,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比例为27.5%,左氧氟沙星注射剂致不良反应患者的用药方法都是静脉滴注.单独使用左氧氟沙星为25例,所占比例为31.25%.联合应用抗生素为55例,所占比例为68.75%.所有患者的用药时间为1~15d,平均(6.62±3.43)d.左氧氟沙星注射剂致不良反应后期的转归,患者停药和积极的对症治疗中,治愈65例,比例为81.25%,好转15例,比例为18.75%.结论 左氧氟沙星注射剂致不良反应拥有显著的特点,临床治疗一定要积极的去面对.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集的24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44例不良反应中,男性137例,女性107例,60岁以上患发生率最高,占47.95%.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构成比最高的为参麦注射液32例,占13.11%,其次为丹红注射液(12.70%)、银杏达莫注射液(10.66%).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23.8%.结论:熟练掌握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积极应对不良反应,有利于提高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做到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院中药注射剂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33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临床表现、药品种类、发生时间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33例ADR报告中,男性患者比例(20例,占60.61%)大于女性患者(13例,占39.39%);60岁以上老年患者居多,占48.48%;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最常见的ADR临床表现,为22例,占66.66%;理血剂引发的ADR占比最大,为26例,占78.79%;84.85%(28例)ADR在给药后30min内发生。结论中药注射剂ADR发生率与多种因素有关,合理用药是降低ADR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我院门诊30例注射用细辛脑所致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探讨该药不良反应的类型、规律及趋势.方法对30例注射用细辛脑所致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归类及分析.结果 共发现注射用细辛脑所致的不良反应30例,其中全身过敏反应18例,消化系统损害7例,皮肤及其他附件损害4例,其他不良反应1例.结论 细辛脑注射液所致的临床ADR/ADE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建议完善药品说明书.  相似文献   

5.
仇朝红  陈兴莉 《医学信息》2018,(18):109-111
目的 分析抗感染药品严重不良反应的规律以及特点。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青海省内上报的200例抗感染药品严重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怀疑感染药品种类、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以及临床特征等。结果 50~59岁的人群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喹诺酮类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概率最高,发生率高于其他抗感染药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器官/系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系统损害表现为肝功能异常,转氨酶水平升高等;泌尿系统损害表现为肾功能异常、肾炎等;皮肤损害表现为多行性红斑、皮疹等;全身反应,表现为真菌感染、曲霉菌感染、过敏反应等。结论 抗感染药品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会累及患者多个器官和系统,应当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提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警惕性。  相似文献   

6.
王升  张敏 《医学信息》2010,23(3):718-719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加强ADR监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收集到的123例ADR报告从年龄、性别、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3例ADR中,5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较高,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首位,其次是中药制剂。ADR临床表现累及系统及器官主要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心率及心律紊乱、胃肠系统损害等。结论各级医务人员应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7~2008年间上报的178例ADR报表,将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所涉及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报告人群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年中均以静脉滴注所引起的ADR所占的比例最高(分别为72.29%和72.92%)。引起ADR比例最高的为抗菌药物(分别为31.40%和43.30%);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两年均以消化系统损害占首位(分别为26.67%和27.27%),2007年皮肤及附件损害位居第二位(23.33%)。2008年用药部位损害跃居第二位(22.73%),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仍居第三位。医师提交的报告较多(分别为74.39%和54.17%)。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更好地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我院2013年200例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收集的20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在200例药物不良反应中,女性患者较多,占59%;年龄40~50岁为最多,占到32%;剂型方面,注射剂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达到80%;药物种类方面,抗微生物药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达到60%;在临床表现上,皮肤及附件损害比较突出,占到30%;200例药物不良反正中,1例为新的严重不良反应,20例为新的一般不良反应,5例为严重不良反应,174例为一般不良反应,经过治疗后28例治愈,172例好转。结论临床医生用药时要充分考虑到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根据临床表现和相关药物知识采取合理的措施,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196例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集的196例输液室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引起ADR最多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累及器官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结论 应加强药品ADR监测及报告工作,保障患者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克林霉素注射液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7年9月~2010年8月收集的33例克林霉素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 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6例次,占74.29%),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4例次,占11.43%).结论 临床应重视克林霉素的合理使用,加强监测,以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情况、特点及规律,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医患纠纷,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利用全国ADR监测网络管理平台,对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上报的149例ADR报告中患者年龄与性别、药品剂型、给药途径、药品种类及累及器官和(或)系统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9例ADR报告中,男性患者80例(占53.69%),女性患者69例(占46.31%),男性多于女性;51~70岁患者所占比最高(68例,占45.64%);由注射剂引发138例(占92.62%);由静脉滴注引发135例(占90.60%);抗感染药引发的ADR病例数最多(63例,主要涉及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其次为中药注射剂(30例);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74例次,占合计192例次的38.54%)。结论:医院应全面加强对ADR的监测,减少ADR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患儿抗病毒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选择大连市14岁以下儿童患者的西药处方,对其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被选定的医院1562张处方中,有632张使用抗病毒中药注射剂(使用率为40.46%),使用金额占处方金额的51.10%;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91.49%).处方中抗病毒中药注射剂单独应用占30.01%,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百分比为67.41%.结论 医院儿童患者抗病毒中药注射剂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给药途径单一、联合抗菌药物比例较高、处方书写不合理的现象,在临床中仍要加强管理,严格把握用药指征,确保儿童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3.
陈玲园  宋爱华  黄天国 《医学信息》2010,23(14):2456-2457
目的分析196例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集的196例输液室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引起ADR最多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累及器官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结论应加强药品ADR监测及报告工作,保障患者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阐述中药注射剂的优势,分析不良反应的原因,提出解决办法.方法 通过查阅有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总结、归纳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 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复杂的.主要表现为药物因素、临床使用环节及个体差异等方面.结论 应深刻认识中药注射剂的优势,正确认识中药不良反应,加强监测和防治工作,加大中药不良反应的基础研究工作,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我院老年人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 对我院2010年3月~2011年2月各科室发生的56例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56例ADR涉及10个机体系统,其中引发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所有药物不良反应经积极救治,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 加强ADR监测,诊断和处理对确保老年人安全用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中药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143例文献分析及对策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翠英 《医学信息》2008,21(10):1863-1865
目的 探讨中药注射剂所致严重不良反应(过敏性休克及死亡)的规律和特点,研究对策,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最大程度减少不良反应.方法 从国内2004年以来部分文献报道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研究,对我院300例应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进行研究.结果 已研究出防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对策,对策在我院应用后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10.67%.结论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有对策,我院应用对策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2%.  相似文献   

17.
陈勐 《医学信息》2018,(19):145-147
目的 研究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禁忌证以及不良反应并采取有效的临床用药对策。方法 抽取2016年10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并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275例,回顾性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性别、年龄情况、给药途径、给药方式、不同年龄段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以及恢复时间、不良反应累及器官以及组织。结果 男性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女性患者,31~40岁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比率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静脉注射为主要给药途径,所占比率高于其他给药方式,单独用药比率高于联合用药,18~30岁、31~40岁年龄段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长于其他年龄段患者,恢复时间短于其他年龄段患者,皮肤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系统以及器官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30周岁年龄段患者与31~40岁年龄段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必须严格掌握药物适应证以及禁忌证并确定最佳给药途径和方式,尽量抑制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以提升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分析原因,探讨对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7年上报的272例ADR报告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72例ADR报告中,男性142例(52.21%),女性130例(47.79%),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ADR发生率较高(38.24%);引发ADR的药物种类以抗感染药物最高,占26.84%,抗肿瘤药位居第二,为16.18%;ADR涉及的药物给药途径中静脉给药所占比例居首位,为72.06%,其次为口服;ADR以皮肤及附件系统损害最多见(38.24%),其次是消化系统症状(19.12%),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结论 人口老龄化和药物滥用等导致ADR更易发生,我们需要不断完善现有的药品法律法规,优化ADR上报体系,提高药学服务水平,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刺所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研究对策,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最大程度减少不良反应.方法从国内2003年以来部分文献报道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研究,对我单位200例应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已研究出防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对策,对策在我单位应用后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10%.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有对策,我单位应用对策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2%.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药注射剂作为抗病毒药和抗生素的西药替代品,因其免做皮试、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而被广泛使用.我院儿科近五年来先后使用双黄连、清开灵、鱼腥草、莪术油、肿节风注射剂,出现20起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应引起大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