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at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BMEC)和大鼠星状胶质细胞(rat astrocytes, AS)共培养模型以研究葛根素-白芷香豆素成分联用后对葛根素在大鼠体外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模型中转运及大鼠脑组织分布的影响。通过测定模型跨内皮电阻值、苯酚红通透性、BBB相关蛋白表达评价模型屏障功能。通透性实验和Western blot法分别研究了白芷香豆素成分对BMEC、大鼠脑组织通透性及BBB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本研究中动物实验方案均获得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动物伦理号:2021-1329)。结果表明,构建的BMEC/AS共培养模型可用于药物体外跨BBB研究;与白芷香豆素成分联用后,葛根素在体外共培养模型及大鼠脑组织上的转运量显著提升;白芷香豆素成分可以增加BBB通透性,抑制P糖蛋白(P-glycoprotein, P-gp)、紧密连接重要蛋白闭锁连接蛋白-1 (zonula occludens-1, ZO-1)和闭合蛋白(occludin)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包括HIV蛋白酶抑制剂、核苷逆转录抑制剂、非核苷逆转录抑制剂、核苷酸逆转录抑制剂)的出现显著降低了发达国家HIV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每年仍有几百万人死于HIV。尽管治疗失败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因素是中枢神经系统(CNS)中HIV的治疗和控制。由于受限制性细胞旁活动、强效代谢酶和很多转运子(包括ATP结合盒和可溶性载体超家族)的影响,抗HIV药物的CNS传递受血-脑屏障(BBB)和血-脑脊液屏障的限制。对位于脑屏障的转运子的深入认识将极大推动对抗HIV药物脑内渗透受限机制的了解,并有助于开发新型抗HIV药物和药物联用,提高其在CNS中的疗效。本文概述抗HIV药物跨BBB和脉络丛转运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正>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是指由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BMEC)、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终足等通过紧密连接构成的屏障系统。BBB作为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与血液中物质交换的屏障结构,主动摄取CNS所需的营养物质,并外排或阻挡有损CNS的物质进入,以保障CNS的生理稳态。BBB的这一屏障功能同样也阻碍了多数"治脑"药物进入脑组织,严重影响CNS疾病的治疗。如何转运药物"入脑"浓集于脑组织作用靶点以发挥药效,是近年来脑病学者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  相似文献   

4.
陈剑鸿  刘松青  王章阳 《中国药房》2004,15(10):632-633
肽类药物越来越多地用于疾病的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也不例外.由于血脑屏障(BBB)的存在,向中枢神经系统转运肽类药物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药物如何富集于脑、如何跨过BBB、如何进入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等,均制约了肽类药物的开发与利用.为此,国内、外学者设计了许多方法,如嵌合肽等,使其先与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上的特异性受体或者与其表面含量丰富的转运蛋白结合,这些蛋白包括转铁蛋白受体、葡萄糖转运体-1.在受体等的介导下,这类药物先被内皮细胞内吞,然后以外吐的方式排泌到脑组织细胞间液,再作用于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等的表面或进入其内部,发挥相应的药理作用.因此,这类药物在脑组织中的分布主要集中于4个区域:毛细血管内、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或周细胞内、脑实质细胞间液或细胞内.  相似文献   

5.
夏蓉  刘晓东  马长清 《贵州医药》2008,32(10):950-953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存在使95%的药物无法从血液中进入脑组织,限制了中枢神经系统(CNS)药物的作用[1]。BBB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细胞紧密连接、星形胶质细胞的足突和基膜组成,存在于血液和脑组织间,其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细胞间紧密连接是BBB的基本结构成  相似文献   

6.
血脑屏障与P-糖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指血-脑及血。脑脊液屏障[blood cerebrospinal fluid barrier(BCSFB or BCB)]。BBB主要的屏障是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构成的屏障,与其它组织不同的是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联接,缺乏孔道转运和胞饮转运。此外在内皮细胞周围存在大量的胶质细胞,形成了脑微血管的以下特性:(1)低水溶性物质的扩散通透性;(2)低导水性;(3)高反射系数;(4)高电阻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甘草素在体肠吸收及体外血脑屏障通透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甘草素(liquirtigenin)的肠吸收及血脑屏障(BBB)通透性.方法:利用大鼠单向肠灌流模型及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研究甘草素的吸收.分离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和星形胶质细胞(AC),建立体外BBB模型,研究甘草素的BBB通透性.结果:在体肠灌流模型中甘草素在空肠处的有效渗透系数(Peff)为(101.1±4.7)×10-6cm·s-1,高于工具药盐酸普萘洛尔的Peff(77.4±15.2)×10-6cm·s-1.BBB通透实验中90 min时甘草素的BBB通透率为(29.73±6.83)%,工具药青霉素钠和氯霉素的BBB通透率分别为(1.64±0.17)%和(34.03±4.92)%.结论:甘草素肠壁通透性较好,也较易透过BBB.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从玄府学说认识缺血性中风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认为中风病存在玄府闭塞、气血不通、神机不遂的病机,脑之玄府闭塞是缺血性中风的发病关键,治疗强调宣通玄府。现代医学研究发现,CIRI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改变,具有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治疗作用的药物大多不能通过BBB,而芳香开窍药能够双向调控BBB通透性,从而保护脑组织。所以我们通过对芳香开窍药宣通玄府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理的分析,明确了脑之玄府与BBB具有相似性的关系,得出结论是芳香开窍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理在于该药能够双向调控CIRI后BBB通透性、降低BBB通透性、减轻脑水肿、调节相关蛋白,从而运用现代化的微观指标诠释了玄府理论的实质内涵。  相似文献   

9.
包括蛋白酶抑制剂在内的联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大大地改变了HIV感染的治疗及其愈后。然而,由于许多病人使用受限和治疗无效,3种非蛋白酶抑制剂新药已在临床试验中广泛应用。三者分别是Glaxo Wellcom公司开发的阿巴卡韦(abacavir,商品名Ziagen),Gilead公司的阿地弗韦(ade-fovir,商品名Preveon),Du-Pont公司的依法韦司(efavirens,商品名Sustiva)。美国FDA最近已批准依法韦司用于成年人和儿童治疗HIV感染,阿巴卡韦已推荐给FDA专家委员会审批。  相似文献   

10.
血脑屏障(BBB)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CNS)内环境稳态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BBB的存在,许多CNS药物难以进入脑组织发挥药效,严重影响CNS疾病的治疗。基于细胞的体外BBB模型是研究CNS药物递送的重要工具。现已开发利用小鼠、大鼠、牛、猪和人的脑内皮细胞用于建立体外BBB模型。然而,由于物种的差异,不同种属来源的体外BBB模型在转运体、受体和紧密连接等蛋白表达上的差异是显著的。本文综述了常用的几种不同种属的体外细胞BBB模型,为研究者选择BBB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血脑屏障(blood brainbarrier; BBB),由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构成,存在于循环血液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起到保持脑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作用,是外来物质向脑内转运的重要屏障。近年,神经营养因子等生理活性蛋白对帕金森氏病等中枢系统疾病显示出了较高的疗效 [1, 2]。但是,由于BB  相似文献   

12.
陈贞 《国外药讯》2004,(10):6-7
GSK/Vertex公司的Telzir(fosamprenavir)获欧盟批准,用于与其他抗HIV感染治疗药联用,治疗成人HIV感染。在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联用时,对新用抗逆转录病毒药和已有用药经验的病人均显示有降低血浆HIV浓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P-糖蛋白在药物脑部转运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对于保持脑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疾病,如脑水肿、脑缺血症、细菌性脑膜炎和多发性硬化病等均与BBB的破坏有关。BBB是一个介于血液与脑脊液之间,有选择性通过能力的动态界面。BBB处的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bmin capillary endothial cells,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大鼠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BCEC)与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血脑屏障模型并评价其功能。方法采用SD大鼠原代分离培养获得BCEC和星形胶质细胞。经细胞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相关抗原后建立非接触式共培养血脑屏障模型,测定共培养模型所形成的跨细胞电阻及荧光素钠的通透性。采用LC-MS检测6个化合物透过血脑屏障模型的通透性,并与文献报道的体内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培养的BCEC多数为短梭形外观,免疫组化检测可见细胞高表达因子Ⅷ;星形胶质细胞呈现具有细胞突起的典型形态,免疫组化检测可见细胞高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共培养的体外血脑屏障模型跨BCEC单层的电阻值为(373±41)Ω·cm2,荧光素钠跨BCEC单层的通透性为(0.34±0.14)×10-3cm·min-1,符合体外血脑屏障模型要求。对所选6个化合物体内外透过BBB模型渗透系数的比较,表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2=0.7679,P<0.05)。结论建立的体外BBB模型在跨内皮电阻和通透性方面具备了在体BBB的基本特性,可以用于模拟体内环境,进行药物早期筛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脑靶向给药方式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华夏 《上海医药》2010,31(1):35-37
血脑屏障(BBB)是一层连续的、覆盖在99%脑毛细血管表面的内皮细胞膜,由三部分组成:最内层是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其之间的紧密连接,中间层为基质和周细胞,最外层是星形胶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和彼此间的互相重叠(物理性)、  相似文献   

16.
杜宏英  薛志峰  夏忠庭  贺爽  杨剑  朱彦 《药学学报》2022,(10):3086-3094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在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稳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如缺血性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症等疾病中都会出现BBB损伤。中医药对于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潜力巨大,但临床相关模型的缺乏已成为其应用开发的瓶颈。本研究采用了由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人脑星形胶质细胞(HA)和人脑血管周细胞(HBVP)组成的BBB类器官模型,并建立了细胞活力、屏障通透性及BBB标志物表达的氧糖剥夺/复氧(OGD/R)条件。然后在该类器官模型中研究了中药冠心宁注射液(GXNI)对OGD/R诱导的BBB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 OGD/R降低BBB类器官细胞活力,增加屏障通透性(渗漏),降低紧密连接蛋白闭塞带-1 (ZO-1)、claudin-5、闭塞素和P-糖蛋白(P-gp)的水平。GXNI可显著阻止OGD/R诱导的BBB破坏,如细胞活力降低和通透性增加。本研究为中枢神经系统靶向药物的研发提供了一种新的人类细胞源性3D缺血性脑病模型,并证明了中药GXNI在体外可有效保护BBB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7.
血脑屏障分子组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脑屏障(BBB)是维持脑内环境稳定和避免有害物质入侵脑组织所必须的膜性结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是BBB的结构基础,是保持BBB完整性的重要因素。紧密连接结构是由胞浆黏附蛋白、claudin、occludin、连接黏附分子和tricellulin共同组成的。外伤、缺血、缺氧、感染、免疫及理化因素等均可能引起紧密连接结构及功能发生改变,造成BBB损害,导致BBB的通透性升高,进而引起脑水肿。本文拟对血脑屏障的分子组成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由于耐药性破坏了应用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的有效性 ,艾滋病临床医师希望实验中的抗逆转录病毒药可以扩展治疗选择。目前 ,研究的最前沿是融合抑制剂 ,其通过阻止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 (HIV)与宿主细胞的结合和进入宿主细胞而发挥作用。由于融合和其它进入抑制剂针对的作用靶与现在使用的抗逆转录病毒药处于不同的 HIV生命周期 ,研究人员预计这些实验性药物可能对标准疗法耐药性菌株感染患者具有部分价值。在一项实验性融合抑制剂 T- 12 4 9的 期和 期临床研究中 ,6 3名 HIV感染患者接受每日 1或 2次不同剂量的 T- 12 4 9注射 ,疗程 1…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模拟在体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模型并评价其形态和功能,为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跨血脑屏障特性研究提供体外实验的模型依据。方法:将BALB/c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VEC)和大鼠C6胶质瘤细胞分别接种于经明胶包被的Transwell多聚碳酯膜内室和外室,进行非接触双室共培养,建立细胞培养水平的BBB模型,分别考察模型形成前后BBB光镜、扫描电镜和细胞的跨内皮电阻值(transendo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ERs)。结果:BMVEC培养至汇合后,扫描电镜显示细胞呈单层平铺生长并产生紧密连接,TEERs值较未形成屏障时明显升高(P〈0.05)。结论:构建的BBB体外模型在形态学、跨内皮电阻和通透性方面具备了在体BBB的基本特性,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跨BBB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李燕青  周波  邹尚荣 《中国药房》2016,(8):1150-1152
目的:了解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在艾滋病(AIDS)治愈中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AIDS治愈及HDAC抑制剂的相关文献,对HDAC抑制剂在AIDS治愈中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不能被彻底清除的根源在于存在主要由整合了HIV-1 DNA的静息记忆性CD4+T细胞组成的HIV潜伏库。清除HIV潜伏库的方法为“惊醒并杀死”策略,期间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以防止新细胞被逆转HIV潜伏细胞后释放的病毒所感染。伏立诺他是当前最有研究前景的用于AIDS治愈的HDAC抑制剂之一。结论:HDAC抑制剂在AIDS治愈中的应用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其已成为AIDS治愈的研究热点,使实现AIDS治愈成为可能,为根除HIV开拓了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